禽流感来临怎么吃肉方法
禽流感来临怎么吃肉方法
四川雅安7.2级地震再一次让我们心痛,在心痛之余,前段时间爆发的H7N9禽流感风波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平息。禽流感的突袭,对于售禽类的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并且还有个别的地方官员们带头吃白斩鸡等熟肉,号召百姓们不要“见肉变色”。在禽流感发生时期,作为“肉食动物”的我们到底该拿什么填补味蕾?如何吃肉更安全呢?
受H7N9连累 食鸡顾客大减
受H7N9影响,家禽销售遭受冷遇。虽然市场内依然有5个档口销售活鸡,但光顾的街坊减少了4~5成。而多家城中酒楼表示H7N9病毒对禽类菜式销售的影响暂时不大。不过一些以“走地鸡”为招牌菜的农家乐菜馆,点食走地鸡的食客明显减少,小洲村瀛洲生态公园一带农家乐大排档的食客普遍比平时少了近两成。
广州市食品协会饮食专业委员会主任余永文建议市民近期少去农家乐食鸡,实在想吃鸡或乳鸽时,最好选择采购定点供应的大中型酒楼或酒店。同时建议市民少吃不太熟的白斩鸡以及口感较重的辣子鸡等,尤其少吃鸡内脏。
煮沸2分钟以上可杀灭病毒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提示H7N9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预防措施,指出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 水中可存活1个月。除经呼吸道传播外,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
肉食动物 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
第一 尽量选择新鲜肉类食用
与火腿肠、罐头等已加工肉类食品相比,要多食用新鲜肉类,尤其应首选冷却肉,其次是热鲜肉和冷冻肉。与这些新鲜肉类相比,火腿肠、罐头等肉类食品中复合磷酸盐、防腐剂、着色剂、淀粉等添加剂一旦超标,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第二 生鲜肉要在4摄氏度的温度下保藏,并用保鲜膜包裹
如果购买量较大,需长期放置,最好是冷冻保藏,以确保肉的卫生质量。一旦发现肉及肉制品有味变质,要立即处理掉,以免被误食或污染其他食物。
第三 进行烹调时,操作人所用的案板、刀具等一定要清洗干净
同时肉类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心、肝、肾等内脏器官是畜禽体内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
第四 不要在没有卫生防疫检验合格证明和从业人员体检健康证明的小摊小店购买熟肉、涮火锅,或消费肉类菜肴
第五 不要在外消费烧烤肉类食品
以烤牛羊肉串、烤鱼和烤鸡翅等为主的烧烤食品,由于肉类在高温下直接燃烧,被分解的脂肪滴于炭上,再与肉类蛋白质结合,产生“苯并芘”强致癌物,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第六 保持手部卫生,常洗手
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餐前便后,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
H7N9防控措施 加强对于儿童的预防教育
儿童的免疫力相较于成人要弱一些,更应注重预防H7N9禽流感。
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者其他雀鸟,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彻底清洁双手,尽量少吃肉类烧烤。H7N9禽流感多发期间也要避免到鸟园、是滴公园等地方进行观鸟。
甲型流感就是禽流感吗
甲型流感不是禽流感。
禽流感属于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中最容易发生变异的,而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的一种亚型,所以甲型流感不是禽流感。
h7n9禽流感与普通流感区别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
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H7N9禽流感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其中“H”是指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可分为1-16种亚型,“N”是指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急性感染的禽流感无特定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症状,伴随着大批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普通禽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为禽流感病毒在低温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是什么导致了禽流感的病毒传播
一、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感染者以直接接触者和幼儿居多。
二、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禽流感的预防方法
在温度回升的春季和闷热的夏季,都是各种细菌大量滋生的季节。于是很多的人因为身体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感染到各种疾病。尤其是对于禽流感这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大家在春夏更是要做好充足的预防工作。
1.控制病毒的禽类间流行
人类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似乎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病死禽类或污染环境中。控制病毒的禽类间流行是降低人类感染风险的关键。
2.远离受到污染的禽类针对H5N1
没有证据显示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蛋类传播。但屠宰受感染禽类、拔毛和处理尸体及制备供食用的禽类时,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很有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3.针对预防流感H7N9病毒感染
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以防止感染而采取以下基本卫生行为是一种谨慎的做法。它们包括手部卫生、呼吸卫生、食品安全措施。
对于禽流感来说,大家主要做的预防工作还是远离各种禽流感病毒,减少接触禽类的机会,在生活当中做好日常卫生,另外,大家也可以多食用一些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食物,例如黄豆、西红柿、紫甘蓝、海带等食物。
流感大流行的防控
1.防治禽流感是预防人间禽流感流行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家禽数目占亚洲的40%以上,应该实施对家禽的免疫接种。另外,减少农村以户为单位的家禽散养,建立大规模的家禽饲养场。这样一旦发生禽流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宰杀和消毒隔离。
2.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尽管现有疫苗不能预防由H5N1毒株引发的禽流感,但可以减少因感染流感而致的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仍推荐禽流感暴发流行区的人员,尤其是高暴露人员、老人、儿童或伴有慢性病的人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这样可以减少感染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机会,降低禽流感病毒株变异的概率。
3.做好抗病毒药品储备。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达菲”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在接触流感患者48小时内服用“达菲”,的确有预防或治疗效果。但是,现有“达菲”的生产能力与全球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我们应该尽快争取获得“达菲”的生产许可。另外,大力开发出有抗病毒活性的传统中药。
4.加强流感大流行的健康教育。把这方面的知识普及到每一个角落(包括工厂、学校、政府机构),使每一个群众都有忧患意识,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她们必须有所准备。
5.建立透明的信息系统。要随时把最新的疫情信息通告给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每一个公民。
6.从现在开始,综合医院就要有意识的为流感大流行培训医护人员。这种培训不仅局限在感染性疾病科和呼吸内科,甚至包括外科医生在内的整个医疗系统。医院中的每一个职工都要了解流感大流行的救治。医院决策部门提前要做好应付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定期进行演练,包括现场救治;流感大流行的梯队建设;病房的重新配置;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等。
7.建立快捷、高效的病例收集和分析制度。一旦流行开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医疗机构就应该以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病例收集和整理。病例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特点、治疗和愈后)力争收集完整,及时归纳整理,争取在最短事件总结出科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发和有效的救治方案。
8.建立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疫情出现后,快速准确的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在大流行开始前建立可操作的、准确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并能够应用于临床一线。
9.一旦流行开始,有必要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核心的综合措施。防控流感大流行,应充分借鉴我国成功战胜SARS的经验,特别是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动员和多部门协调的防控机制。
禽流感的危害
说起禽流感,在人们的意识里,仿佛就是由于家禽的病毒感染,然后我们吃了病毒感染的家禽的肉才会患上此病,这是许多人对禽流感的误解,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禽流感呢?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禽流感的病毒传播呢?
一、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感染者以直接接触者和幼儿居多。
二、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看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大家是否明白了禽流感的危害呢?禽流感不但有很强的传播性,更是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所以杜绝禽流感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要做到尽量避免和禽类的接触,接触了禽类要及时的用消毒液洗手,不吃半生不熟的鸡蛋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