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鸡蛋营养损失大吗 炒鸡蛋营养流失多少
炒鸡蛋营养损失大吗 炒鸡蛋营养流失多少
大约是5%以内。
炒鸡蛋在众多烹饪鸡蛋的做法中,其营养流失率并不算大的,注意炒鸡蛋的时候尽量少放油、盐,可以加点料酒或在蛋液中加一点点清水,让炒出的鸡蛋做出更滑嫩的口感,这样吃炒鸡蛋也是非常有营养健康的。
但不推荐煎鸡蛋因为煎的做法对鸡蛋中营养的破坏更严重,比如维生素B1、B2损失率为15%,叶酸高达65%,日常还是多吃鸡蛋汤、水煮鸡蛋、鸡蛋羹为好,一些腌制的咸鸡蛋或皮蛋都要少吃或不吃,以免对健康不利。
无油炒鸡蛋热量会胖吗 减肥吃无油炒鸡蛋行吗
可以。
减肥期间是可以吃无油炒鸡蛋的,并且是十分适合的,不仅可以补充到优质的蛋白质,其热量还不高,对于减肥期间的饮食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减肥期间不可以只吃无油炒鸡蛋,鸡蛋营养价值虽然高,但是只吃鸡蛋是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的。
并且无油炒鸡蛋并不建议长期食用,正常人每日还是需要摄入一定量的油脂,建议是减肥期间可以适量食用少油版的炒鸡蛋。
鸡蛋再美味五大饮食误区要纠正
误区之一: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
蛋黄的颜色有深有浅,从淡黄色至橙黄色都有。蛋黄颜色与其含有的色素有关。蛋黄中主要的色素有叶黄素、玉米黄质、黄体素、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蛋黄颜色深浅通常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
误区之二: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误区之三:炒鸡蛋放味精味道会更好
鸡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与一定量的氯化,钠,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物——谷氨酸钠,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如果在炒鸡蛋时放味精,味精分解产生的鲜味就会破坏鸡蛋本身的自然鲜味。因此,炒鸡蛋时不宜放味精。
误区之四:煮鸡蛋时间越长越好
为防鸡蛋在烧煮中蛋壳爆裂,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1分钟,用小火烧开。开后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误区之五: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高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豆浆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如果豆浆未充分煮熟,就会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但如果豆浆煮熟了,就不存在这种风险。
如何烹饪鸡蛋最有营养
1、煮鸡蛋。鸡蛋是一种高蛋白的食物,最好还是煮着吃更有营养,而且,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不可以煮的时间过长,那样也会导致营养流失,要煮得蛋黄微黄,蛋清滑嫩,是最有营养的。
2、炒鸡蛋。这恐怕是最平常不过的家常菜了,但是炒鸡蛋也是有多讲究的,想要锁住鸡蛋的营养减少流失,还真是需要注意呢,首先炒鸡蛋不能够放太多的油,还有烹炒的时候不要用太大的火,在鸡蛋里加一些酒和水,可以让炒鸡蛋吃起来更加的可口、嫩滑,还可以保住更多的营养。
3、蒸水蛋。营养还是蒸的好,蒸出来的食物可以更多的保留营养,鸡蛋也一样,蒸水蛋也是常见的一种佳肴,吃起来非常的美味,而且还可以搭配很多的配料,可以做到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很多久病初愈或者食欲不佳的人都可以吃蒸水蛋。
4、荷包蛋。这是鸡蛋一种很普遍的吃法,因为做法简单,而且,一般吃荷包蛋都会加一些糖,因为口感甜美,所以,荷包蛋也被人们所喜爱,荷包蛋不用像蒸水蛋那样需要几分钟,只要是水开了,将鸡蛋打入水中,就会发现鸡蛋慢慢的就会形成荷包,蛋清把蛋黄紧紧的包围,如果喜欢吃咸味的可以加酱油等,完全可以随心所欲。
5、煎蛋。煎蛋不仅有营养,还有治病的功效呢,胡椒煎蛋还有助于止咳,煎蛋也是很多家庭待客之道,虽然现在物质极大的丰富,鸡蛋很多见了,在几十年前,如果有贵客来临,很多家庭是用煎蛋来待客的。但是,煎蛋切忌不要放过多的油,这样吃起来会感觉非常的油腻,只要放少许油,不粘锅即可,煎蛋的时间也不要很长,煎到蛋黄熟即可。
吃鸡蛋有哪些讲究
1.鸡蛋的哪种吃法最健康?
从蛋黄的维生素损失和蛋白质消化率来说,如果不煎炸到发黄发脆的程度,蒸、煮、炒、煎等烹调方法之间的差异不大。但按胆固醇的氧化程度和受热程度考虑,各种烹调方法的健康排名如下,A级:蒸煮鸡蛋,B级:煮荷包蛋、蛋花汤,C级:炒鸡蛋、鸡蛋煎饼,D级:焗蛋黄。
2.腌鸡蛋会造成营养损失吗?
腌鸡蛋是指加盐腌制过的咸鸡蛋。腌制过程中营养损失并不大,但有研究表明腌鸡蛋中的胆固醇氧化程度较大,形成的胆固醇氧化产物会对心血管造成危害。茶叶蛋也是腌鸡蛋的一种,而且茶叶等抗氧化物质的存在会减轻胆固醇的氧化程度。然而,茶叶含有生物碱会刺激胃酸分泌,因此儿童、孕妇、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茶鸡蛋。
3.一天吃几个鸡蛋比较合适?
不同人群的鸡蛋食用量也有所不同。儿童、孕妇、乳母和运动量大的人,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即可。血脂异常患者或肥胖者,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较为合适。
4.吃一盘炒鸡蛋或鸡蛋羹(约5个),会引起胆固醇的升高吗?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要超过300毫克,高血脂者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一个50克的鸡蛋,胆固醇含量达290毫克。但实际上人体每个细胞的合成都需要胆固醇,为了供应需求,人体每天要合成1000毫克以上的胆固醇,因此消费者不必为一次性摄入过多鸡蛋担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食用量,便不会出现胆固醇升高的麻烦。
5.感冒了还能吃炒鸡蛋吗?
感冒发烧时,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抵抗力就会下降,也吃不下什么东西,缺乏营养,适当补充鸡蛋等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对身体的恢复是有好处的。专家建议最好吃鸡蛋羹、蛋花汤,不要吃油炸或煎鸡蛋,因为油炸的东西容易产生胃热,不容易消化。
6.个小的鸡蛋营养更好吗?
很多消费者认为个小或者蛋壳颜色深的鸡蛋营养价值好,然而,鸡蛋的大小以及蛋壳的颜色跟其营养价值之间并没有一定的关系。还有的消费者只认土鸡蛋,其实从营养价值来说,土鸡蛋和鸡场蛋差别不大,土鸡蛋的磷脂含量和欧米伽3脂肪酸高于鸡场蛋,但矿物质含量则略低于土鸡蛋。 但从食用安全性来说,土鸡自由跑动,吃到的食物较杂,反而更不安全。
7.功能鸡蛋值得买吗?
市场上的一些功能鸡蛋可能在饲料中加入个别微量元素,比如高锌鸡蛋、高锰鸡蛋等,但并不因此具有特殊功能,有些商家所宣称的营养优势,也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同时,人体对微量元素的摄取量是有标准的,摄入过多有可能导致中毒。
8.哪样的鸡蛋最新鲜?
选购鸡蛋时,有一些小窍门,专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鸡蛋是否新鲜:一看,鲜蛋的蛋壳上附着一层白霜,蛋壳颜色鲜明,气孔明显;二摇,用手轻轻摇动,没有声音的是鲜蛋;三试,将鸡蛋放入冷水中,下沉的是鲜蛋。
9.鸡蛋需不需要放进冰箱?
美国“读者文摘”网站曾撰文指出,在鸡蛋的表面天然覆盖着一层抑菌物质,外面的微生物很难侵入,因此并不容易变质。但在超市里购买的成盒包装的鸡蛋都已经经过了人工的清洗和消毒,外面的那层“保护膜”也被除去了。所以,那些光鲜干净的鸡蛋,一定要放入冰箱冷藏。
10.鸡蛋存放多久比较合适?
鸡蛋包装上的保质期一般为45—60天,因此很多人会很放心地将鸡蛋存上个把月。鸡蛋存放久了,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其营养也会变差。一周内的新鲜鸡蛋最好,但如果条件达不到,半个月内的也可以。
长时间存放鸡蛋营养损失
散装蛋“生日”不明 保质期长短不一 专家建议一次少买点
鸡蛋存放超过半个月营养“打折”
短则10多天,长则一两个月,鸡蛋标注的保质期相差悬殊,市民一头雾水。专家提醒:散装鸡蛋如存放超过15天,营养很可能已“打了折”。
这家说保质10天
那家说能放60天
最近蛋价走低,陈婆婆想多买点囤起来,可到汉口解放大道一超市选购时发现,价签上标的有效期只有10天。“以前看到有的鸡蛋保质期1个多月呀。”陈婆婆不解。
记者随后走访发现,在集贸市场里,散称鸡蛋一般既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期。有摊贩称,鸡蛋是这两天进的,很新鲜,买回家至少能放一二十天。
在超市里,普通散称鸡蛋也鲜见生产日期,大多在称重后标个包装日期,标称的保质期少则10天,长则30天。盒装鸡蛋的生产日期标注比较清楚,但保质期五花八门:常温下,有的是30天,有的是45天,有的是50天;有的在1-4℃可保存75天,有的在2-5℃可以保存60天。
国家暂无保质期标准
放冰箱保存最长两个月
武汉木兰池养殖公司总经理陈海青昨称,目前国家对鸡蛋等农产品的保质期没有统一标准,品牌厂家一般根据自身产品的情况自行标注。
“鸡蛋保质期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相关。”他举例说,普通散装蛋在武汉冬天常温下能保存约一个月,如放在空调房里,可能只能放两周。夏季天气热,鸡蛋可能放十多天就坏了;如放进冰箱冷藏,保存时间会变长。如果鸡蛋沾了水,细菌容易侵入蛋壳,保存时间会缩短。
武汉畜牧科技推广站专家陶利文介绍,品牌厂家的盒装鸡蛋,一般经过了清理、消毒等加工处理,清洁度较高,保质期通常比散装蛋长,如低温冷藏,可以存放两个月左右。
最好15天内吃完
否则营养打折扣
陶利文昨表示,鸡蛋放久了,新鲜程度、营养成分都会受到影响,市民买鸡蛋一次买够一周的量就可以了,不宜大量囤货。
陈海清也称,鸡蛋,尤其是散装蛋,最好在距其生产日期15天-20天内吃完,存放过久的鸡蛋,可能会出现散清、蛋清粘在蛋壳等情况,就算没变质,营养也打了折。
很多散称鸡蛋都没有标生产日期,怎么判断是否新鲜呢?
中百仓储买手介绍,超市散装鸡蛋三四天就会进一次货,一般是母鸡头天下的蛋,第二天就进了卖场卖,销售的鸡蛋最多不超过生产日期四五天。
陶利文提醒说,新鲜鸡蛋蛋壳上气孔较明显,手感较粗糙,用手轻轻摇动,没有声音;有水声的话,一般就不够新鲜了。
每天吃炒鸡蛋有没有危害 炒鸡蛋还有营养吗
炒鸡蛋因为没有外壳的保护,蛋白和蛋黄在高温大火和油煎下,会流失很大一部分营养,且炒鸡蛋会导致鸡蛋吸入更多的油脂,因此脂肪含量会更高,对于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鸡蛋最有营养最不破坏营养的吃法就是煮,煮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可达到99.7%,几乎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炒鸡蛋的吸收消化率为97%,且水煮鸡蛋由于鸡蛋壳包裹,营养物质会保留更全。
韭菜炒鸡蛋热量高吗 韭菜炒鸡蛋可以天天吃吗
不建议天天吃韭菜炒鸡蛋。
韭菜味辛、性温,适量食用可以温补肾阳、行气理血,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但如果天天食用导致过量的话容易加重人体内的热气,刺激肠胃,可能会出现便秘、口干舌燥、长口疮等上火症状,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建议不要天天食用韭菜炒鸡蛋。
而且虽然韭菜炒鸡蛋营养丰富,但是长期吃同样的食物容易引起营养不均衡,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建议要饮食均衡,每天搭配多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一起食用。
炒鸡蛋营养还是煎鸡蛋营养 煮鸡蛋的营养价值
1、白水煮鸡蛋,里面鸡蛋的营养不会流失很多,因为有一个坚硬的外壳包裹着里面的各种营养物质,即使有流失也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它的营养更全。
2、鸡蛋比面包、馒头、谷物片等食物更耐饿。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你持续平稳地提供能量,让你肚子饱的时间更长。
3、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8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
4、如果鸡蛋煮的时间超过10分钟,那么就会变得很难消化,吸收率自然也会下降。所以食用煮鸡蛋时必须要注意煮的时间。
炒鸡蛋营养还是煎鸡蛋营养
其实两种的营养价值都是差不多的,因为都是用了很多的油,那么鸡蛋的营养成分就是会打折扣,而且最好是水煮鸡蛋最好。
蛋白质最好消化的是带壳水煮蛋。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其次是煎荷包蛋和摊鸡蛋。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鸡蛋的烹饪方法 炒鸡蛋
炒鸡蛋正常情况下,除了 B 族维生素有所损失,其它营养损失倒也不大,不过相比蒸、煮的方法,高温炒的时候,鸡蛋中的脂肪、胆固醇受热,容易氧化并产生一种叫糖基化蛋白的有害物质,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且炒鸡蛋的时候尽量少放油、盐,可以加点料酒,让鸡蛋更滑嫩。
每天吃炒鸡蛋有害吗 炒鸡蛋营养会流失吗
会有部分营养流失。
根据营养学的说法,鸡蛋最有营养的做法是煮鸡蛋和蒸鸡蛋,可保留鸡蛋中95以上的营养物质,其中白水煮鸡蛋最有营养,因其有外壳包裹,不容易流失营养元素,而炒鸡蛋和煎鸡蛋由于放入了油,加上过高的油温烹饪,部分活性营养物质会流失较多,而且煎炒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吸收消化其中的蛋白质。
秋葵炒鸡蛋能不能过夜吃
不建议吃。
做好的秋葵炒鸡蛋最好能当天就食用完,因为秋葵炒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营养成分,将其放置时间过久的话秋葵炒鸡蛋营养成分就会有所流失,且其口感就会变差。
并且将秋葵炒鸡蛋直接放置一晚上的,里面很容易滋生细菌,像这种秋葵炒鸡蛋如果再继续食用的话就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西红柿炒鸡蛋营养价值
西红柿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C的比例合适,所以常吃可增强小血管功能,预防血管老化。西红柿富含丰富的番茄素,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除此之外,西红柿还含有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以及大量的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科学研究表明,每人每天食用50~100克西红柿,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鸡蛋的营养价值:
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3两鱼或瘦肉的蛋白质。鸡蛋中的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此外,鸡蛋中的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它能补充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将鸡蛋与谷类或豆类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后两者的生物利用率。鸡蛋中还含有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钾、钠、镁、磷等,这些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也相当高。
炒鸡蛋营养会流失吗 炒鸡蛋能放鸡精味精吗
可以放,但不能放多。
炒鸡蛋一般无需放味精和鸡精,因为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再放的话,会破坏炒蛋原本的蛋鲜味,而且这种调味的谷氨酸成分鸡蛋也有,放了也是属于浪费,但习惯了做菜放鸡精或味精的人,在炒鸡蛋的时候少量放一些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不能多放,如过量谷氨酸,容易干扰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眩晕、头痛、嗜睡、焦躁、心慌意乱、肌肉痉挛,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状,一般调味使用的话,用量在1-2克为宜,不可超过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