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患者逐渐年轻化的原因
淋巴瘤患者逐渐年轻化的原因
淋巴系统是人体很重要的免疫组织,但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肿瘤的病人相对多一些,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中青年人。而办公室白领族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需要经常加班。一些人由于频繁熬夜加班,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或放射性的环境中,体力明显严重透支,导致长期过度疲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伴随着自身免疫力减弱,感染病毒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因此淋巴瘤也更容易“乘虚而入”。
目前,淋巴瘤的发病率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为10-11/10万,已接近西方水平。淋巴瘤在发达地区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如果中青年人不能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就可能诱发疾病。
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看,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与人种、基因、生活环境、家族发生的倾向有关。研究表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有免疫缺陷者,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增高。
淋巴瘤患者要注意,淋巴瘤很容易造成身体的局部压迫症状,所以,淋巴瘤患者要有心理准备,提前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不要让压迫性的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淋巴瘤的病情发展较快,淋巴瘤患者要经常观察一下自己的病情发展情况。
揭中国癌症患者年轻化的原因
1、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更高,但是带来的污染也更加严重。40年前我们还可以看到山清水秀,蓝天白云,可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汽车、有了更多的飞机、有了更多冒烟的厂房,有个更多的高楼大厦,也有了更多的油烟机,每个人还拥有了最先进的通信工具手机,互联网也因为电脑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这一切,开始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空气再也不干净不新鲜了,可是我们还要呼吸,水也越来越不干净了,自来水里居然有致癌的物质,可是我们还要喝。装修明明有非常严重的污染,甚至致癌,可是我们还要住,这一切都埋下了健康的隐患,这些致癌的因素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一不留神就中着。
2、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现在的人们早已经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已经成了老年人的专利,而更多的年轻人是晚睡晚起,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更多的毒素在体内堆积,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因此,包围在我们周围的致癌因素就更容易钻空子找上你。还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不吃早餐,这些为癌症都会埋下伏笔,一旦时机成熟,癌症就会向你发起进攻。
办公室一族每天坐在电脑前10几个小时,平时根本不锻炼身体,公园里晨练的往往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年轻人最有活力才更应该锻炼,因此,运动的减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缺乏营养保健知识。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很多的疾病跟自己无关,所以,无论是饮食也好、生活习惯也好,想怎样就怎样,只考虑自己嘴巴和眼睛的感受,从来不去考虑自己身体能否喜欢和接受,很多人喜欢吃一些垃圾食品,很多人喜欢晚上吃宵夜,很多人喜欢吃洋快餐,喜欢只非常油腻的食物,很多人忙于酒桌前的应酬,而做了这一切,明知对健康有害,却不重视营养和保养,而是怀着一种侥幸的心理。结果,癌症就会光顾你。
淋巴瘤有哪些早期信号
发病率上升,男性多于女性
据丁家华介绍,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即恶性淋巴瘤,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种癌症。临床上淋巴瘤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呈上升 趋势,且男性多于女性。截止到目前,接诊到的最年轻的淋巴瘤患者只有24 岁,是一个小伙子,起初是反复发烧、日渐消瘦、食欲变差,后来到医院做淋巴结病 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
早期症状隐匿,警惕癌变信号
淋巴瘤的表现隐匿,不易察觉。丁家华表示,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类似,大部分患者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处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 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要特别警 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淋巴瘤非绝症,生存率达80%
丁家华认为,淋巴瘤并非绝症,常规治疗相对于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等可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预后好,生存期较长。即使是全身扩散的病人也有治疗的机 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来说,1、2期恶性淋巴瘤患者适用放疗,3、4 期患者适用化疗。对于一些高危 患者,根据需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期,还有治愈的希望。
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近70 种病理类型,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占到10%左右,是一种疗效相对较好的 恶性肿瘤,10 年生存率可达70%~80%。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不容乐观,部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不足30%,且复发率较高。
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免疫力
淋巴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说与自身体质、心理状态、环境污染有关,也只是传闻,尚未得到证实。不过,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淋巴瘤与人体免疫系 统缺陷、病毒(EB 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放射线污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丁家华认为,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早期淋巴瘤并对症治疗。除此 之外,我们能做的就是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身体长期过度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
淋巴结莫明肿大若不痛也要警惕
经常加班、熬夜,导致免疫力降低……正是这些因素让淋巴瘤的发病率日益年轻化。“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即将到来,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多数淋巴瘤初期没有痛感,所以病人即使摸到脖子上的淋巴结出现了肿大,也可能会误认为是由感冒、上火引起的,未能引起重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之一,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目前,全球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显示,在3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中,淋巴瘤的发病率位居肿瘤发病前三位。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各种压迫症状。此外,淋巴瘤患者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据统计,大约有10%的患者以发热、皮疹、多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治疗上,淋巴瘤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因此放射治疗在局部肿瘤和残留病灶的巩固治疗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近年来,以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西单抗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淋巴瘤治疗的整体疗效得到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超过64%,使更多患者获得根治机会 。
另外,对于复发难治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放射免疫治疗(RIT)等方法亦能起到较好的疗效。由于淋巴瘤病理分类的复杂性和疾病相对少见,导致现阶段我国的淋巴瘤规范化治疗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应争取在有经验的医院进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经过正规治疗后,肿瘤得到完全控制、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仍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特别是治疗后的1~2年,故定期随访复查必不可少,其包括常规体检、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在治疗结束半年内应每月返院随访一次,半年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一年后每3~4个月随访,两到三年后每4~6个月随访复查,直至5年后无复发症状和任何不适为止。
淋巴结肿大却不痛要警惕了
最会“伪装”的疾病
淋巴瘤由于初期发病症状很隐匿,因此,被形容为“最会伪装的疾病”。怎样才能及早发现这个“最会伪装的疾病”呢?赵新汉教授提醒说,淋巴瘤最明显的症状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如腹股沟、锁骨、颈部、腋窝是最常见的部位。如果出现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又没有疼痛等感觉,经过抗炎治疗后,淋巴结没有消失反而继续肿大,这时就要警惕淋巴瘤了。因此,如一个月内出现两次以上发烧、出汗、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首先,应自己触摸一下浅表淋巴结,包括颈、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一旦发现淋巴结出现无明确原因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应及时到医院接受筛查淋巴瘤。
50%的早期淋巴瘤可治愈
罹患淋巴瘤,是不是就与绝症画上等号呢?专家指出,虽然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早期淋巴瘤患者若能及时就诊,通过放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规范化治疗,50%以上的是可以治愈的。此外,日常生活中,市民也要做到如下的预防控制:1、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和积极治疗病毒感染;2、密切注意浅表肿大的淋巴结的变化,对于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应高度警惕;3、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4、积极治疗与本病可能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结炎、自体免疫性疾病等;5、对于浅表的淋巴结病变,应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损伤或刺激。
其实主要是长期熬夜工作压力过大,免疫力下降,就可能诱发此疾病。尤其是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呈现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原因也与以下有关联:一是病毒感染。二是房屋装修中,如一些苯类化学涂料的扩散和淋巴血液系统的疾病相关;三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好咸、喜吃海鲜制品、腌熏制品,与胃部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关系;四是人长期处在电离辐射环境,也可能诱发恶性淋巴瘤。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要警惕
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而且这是青壮年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5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2万人。
40至50岁已成为淋巴瘤的高发年龄段。因患淋巴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龄不到50岁,而患其他肿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龄则在58岁左右。
不了解淋巴瘤的早期症状而忽视自身健康状况,是造成死于淋巴瘤患者的主要原因。当然,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因为淋巴系统是人体很重要的免疫组织,但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肿瘤的病人相对多一些。
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以每年7.5%的速度迅猛递增,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值得关注的是,本市绝大多数淋巴瘤患者被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从而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
规范诊疗淋巴瘤有望治愈
每年的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在第七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来临之际,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宣告“淋巴瘤标准诊断和治疗”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文奇教授表示:“淋巴瘤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50%~60%的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淋巴瘤标准诊断和治疗’项目的实施,在推进淋巴瘤的标准化治疗的同时,为广大淋巴瘤患者建立了教育沟通的平台,有利于更多患者把握治愈机会,把握生命。”
淋巴瘤发病率:逐年攀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中国患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多发,占淋巴瘤的80%以上。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淋巴瘤已悄无声息地挤入了中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榜单,着名的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正是被非霍奇金淋巴瘤夺去了生命。有数据显示中国淋巴瘤的发病率每年以5%的速度上升,新发患者每年约5万人。“但公众对于淋巴瘤的认知度依然不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因此世界淋巴瘤联盟在2004年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这一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同时给予淋巴瘤患者更多关爱,帮助他们走出疾病阴霾,重建美好生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介绍道。今年的9月15日是第7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引起淋巴瘤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一些病毒如EB病毒感染、生活环境污染的加重、有机溶剂染料过多接触、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环境等因素相关。“而早期明确病理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准确临床分期、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淋巴瘤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朱雄增教授说,“淋巴瘤标准诊断和患者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认识疾病,早期获得治疗机会。”
淋巴瘤非绝症:可愈可求
中国公众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往往将癌症与绝症划上等号,淋巴瘤自然也未能例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华庆教授指出:“然而淋巴瘤并非绝症,医学研究的进步已经使淋巴瘤脱离绝症的行列。”一般定义上来说,肿瘤的“治愈”概念与“5年无病生存率”相关。长期观察发现,肿瘤患者完成治疗后如果平稳渡过第五个年头,其存在肿瘤复发的几率不到10%,此时可被认为已治愈。“虽然不同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效果的差距还很大,但总体疗效已有很大提升,并且已成为少数能治愈的癌症中,是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王教授进一步解释道。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治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其中免疫化疗以其出众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耐受性被视为最佳的一线治疗方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朱军教授介绍。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早期淋巴瘤患者在初始治疗时,使用以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免疫化疗,50%-60%有望获得治愈,所以淋巴瘤的治愈是可以追求的。
淋巴瘤标准化诊疗:势在必行
“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淋巴瘤患者获得治愈的关键,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是淋巴瘤患者对其疾病的认识程度。淋巴瘤相关的疾病教育不仅应向淋巴瘤患者进行开展,更需要对淋巴瘤患者的家属、医疗技术人员以及公众进行淋巴瘤防治知识的教育普及。”姜文奇教授强调。
但我国一直缺少系统的、规范的淋巴瘤患者教育体系来贯彻执行淋巴瘤的规范诊断和治疗,为此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淋巴瘤标准诊断和治疗”项目,实行《淋巴瘤患者教育管理系统》,对淋巴瘤患者进行随访、教育和管理,及时了解、汇总和分析中国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酒精肝患者年轻化
通过对3000多名患者的调查显示,"酒精肝"发病率明显趋增,并呈年轻化,占新发肝硬化的六成左右,其中80%在40岁左右,最年轻的酒精肝患者仅25岁。专家称,酒精已成为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病明显低龄趋势的第一祸首。
25岁的李某在一家外企公司工作,他凭借出色的销售业绩成为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之一。一斤的白酒量使他在公关方面有战无不胜的实力。较多的应酬不仅让李某喝酒上瘾,也很快喝垮了原本健康的身体。很快他就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酒精性肝硬化,成为所有患者中最年轻的。
中医国医馆肝病主治医师称,受"无酒不成席"的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交的需要,很多人成为酒精依赖者。患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喝不行呀,没办法、得应酬。"80%的酒精肝患者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平时应酬多的30至40岁的男子,是该病的高危人群。酒精肝患者除了成瘾和应酬外,一些人因情绪不佳喝闷酒"坐病"的也不少见。
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为1.2亿,乙肝病人有3000万,按1/10的比例估算,而酒精不仅会大大加速乙肝等慢性肝炎转成肝硬化的进程,而且能使健康人直接喝成酒精性肝硬化,或导致肝癌。目前正值秋冬季,正是消化道出血的多发季节,肝硬化会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易造成消化道出血,这也是酒精肝患者最痛苦的季节。严重的会导致腹水、肝昏迷甚至死亡。应对"酒精肝"最好的办法除了积极早期治疗外,还要坚决戒酒。同时,要到正规大医院就诊,不要听信秘方和野广告等。
子宫肌瘤患者趋年轻化
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有“妇科第一瘤”之称,30%的育龄女性会得这个病,多发生在三四十岁。子宫肌瘤会引起白带多、肚子疼、经期出血量多等症状。
子宫肌瘤除了高居不下的发病率,还越来越青睐于年轻女性。在以往,子宫肌瘤的高发年龄段为30岁到50岁,20岁以下的女性很少发现该病。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人群年轻化特别明显,在国外,子宫肌瘤患者年龄最小10~14岁,国内最年轻的患者是15岁,年轻女性的发病跟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生活环境中的激素污染问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子宫肌瘤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过高或对雌激素利用度过高。导致患者年轻化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现在的女性普遍发育变早;第二,现在的饮食环境中激素污染问题比以前严重,如现在饲养的鸡、鱼等生长速度快,是因为在饲料中添加了少量的激素类物质,我们长期食用这种饲养的鸡、鱼就等于长期服用少量的激素,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此外,以下也是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肥胖、压力大。脂肪组织能促进雌激素的分泌。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伴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女性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在这个时期中,女性自身的抑郁情绪,很容易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强,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同样是子宫肌瘤产生的重要原因。
淋巴肿瘤存活期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最近10年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两大类,中国患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多发,占淋巴瘤的80%以上。
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淋巴瘤已悄无声息地挤入了中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榜单。目前国内发病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
专家指出,引起淋巴瘤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一些病毒如EB病毒感染、生活环境污染的加重、有机溶剂染料过多接触、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 环境等因素有关。
专家表示:“淋巴瘤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50%~60%的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
据介绍,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治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目前,大部分淋巴瘤患者仍然首选化疗。专家指出,如果同时使用3~5 种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可使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70%~8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0%~50%。而放疗则能消除体内 巨大肿块和化疗后的残留肿块。其中,免疫化疗为目前医学界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早期淋巴瘤患者在初始治疗时,使用以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类药物为代表的免疫化疗方案,50%~60%有望获得治愈。
淋巴癌早期症状 骨骼
部分淋巴瘤患者会癌症累及骨骼,以胸腰椎最常受累,股骨、肋骨、骨盆及颅骨次之,表现局部骨骼疼痛,按压痛,病理性骨折,骨肿瘤及继发性神经压迫。
弥漫性大细胞或组织细胞型可原发于骨骼,患者年龄较轻,多在长骨,主要是溶骨性。如果形成骨骼病变,或早或迟可有全身淋巴结及内脏器官的扩散,但也可无限期地局限于骨骼系统。
“白领族”易惹淋巴瘤
近日,创新工场CEO、著名微博名人李开复在微博中发布一句“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激起千层浪。随后李开复患淋巴癌的消息成为广大网友议论的热点。央视播音员罗京、《情深深雨濛濛》方瑜的扮演者李钰、台湾知名歌手阿桑等明星都因淋巴癌离世。专家说,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平均死亡年龄低于45岁。如果能早期发现淋巴瘤,超过一半的患者是有可能被治愈的,一旦到了晚期,治愈率只有20%~30%。因此,抓住癌症的蛛丝马迹尤显至关重要。
日前,52岁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微博上确认自己患上淋巴瘤,目前正接受治疗。曾在苹果、微软、谷歌三家科技公司担任副总裁的他,被誉为“青年导师”“创业导师”。如今,人们普遍感觉只要检查出来是癌症,马上就宣判死刑了。那从医疗专业角度看,是否得了淋巴瘤就等于死亡?
“只要明确肿瘤类型,初期用对方案,淋巴瘤都有半成以上的治愈率,患者要有战胜肿瘤的信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欧阳学农说,现代人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生活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身体过度疲劳,长期处于精神焦虑紧张状态,身体免疫力势必处于低水平,感染病毒和摄入致癌物的风险都变大,容易诱发感染和癌变。
病因:与“压力山大”有关
恶性淋巴癌又称“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淋巴癌患者明显增多,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40%~50%的淋巴瘤患者的发病原因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欧阳学农指出,淋巴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公认与环境污染、病毒感染、人们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系统,就像人体的“军队”,它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各种病原体,像细菌、真菌等,让我们免于疾病的侵害。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除了我们平时所知道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会长肿块之外,还可能存在于全身各处,比如胃淋巴瘤、口腔淋巴瘤、脑淋巴瘤、肺淋巴瘤、乳腺淋巴瘤等。
淋巴瘤化疗一次的费用是多少
一、淋巴瘤的治疗费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关
治疗淋巴瘤应该首先以其致病因素为基础,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之上,决定具体的治疗方式,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化疗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淋巴瘤的治疗费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医院有关
有些淋巴瘤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一种疾病,为什么有的人在这家医院治,才花区区几十块钱;而有的人在另外一家医院治,却得花上成千上万呢?这就涉及每家医院的资质、专业程度,以及医疗专家及前沿技术等。地区不同的医院,治疗淋巴瘤费用是不一样的,并且引起淋巴瘤的原因有很多,专家会针对淋巴瘤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不同病情,采取个性化治疗,达到治愈淋巴瘤的目的。
三、淋巴瘤的治疗费用和患者自身的病情有关
淋巴瘤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也就意味着不同的治疗方案及结果,淋巴瘤的治疗费用甚至与病情也是成一定的正比关系,淋巴瘤在治疗费用上病情程度越轻,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就越有利,反之不仅治疗困难、而且预后也是很差的;淋巴瘤与治疗情况也有关,若正规专业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在缩短疗程的同时也就相应的降低了治疗费用;若盲目治疗,不仅延误治疗时机,而且导致淋巴瘤病情的恶化,同时也就大大增加了治疗淋巴瘤费用,因此淋巴瘤治疗费用可以说是不能以具体数据来回答的。
淋巴瘤的主要两大治疗方式是什么
一、淋巴瘤的西医治疗:
淋巴瘤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和生物免疫治疗。其中手术是淋巴瘤首选治疗方式,不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都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淋巴瘤手术前后的科学护理对于淋巴瘤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患恶性淋巴瘤的病人,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接受化疗,并须定时检验白血球。在治疗过程中若淋巴瘤患者出现药物的副反应,应及时告诉医生,采取适当的对症措施。淋巴瘤病人的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在治疗过程中若淋巴瘤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差或轻度血尿、手麻、脸痛等症状,大多是药物的副反应,应及时告诉医生,采取适当的对症措施,将会有所改善。
二、淋巴瘤的中医治疗:
1、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
中医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淋巴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淋巴瘤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2、、中药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
放疗、化疗是目前淋巴瘤常规治疗的主要方法,中医药的配合可在减轻这些方法毒副作用上产生特殊的疗效,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淋巴瘤患者在放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淋巴瘤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人参皂苷Rh2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双重功效,对于淋巴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起到很好的减轻效果,同时能增强治疗效果。
3、中医可扶正祛邪
采用中医治疗淋巴瘤,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实淋巴瘤的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好,西医治标,消除病灶;中医治本,增效减毒。同时,淋巴瘤患者的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宜进食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避免感染,淋巴瘤患者注意不要到公共场所去活动,要经常注意检查,如发现颈部、腹股沟部、腋窝部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健康生活远离淋巴瘤
淋巴瘤盯上三十岁以下年轻人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以每年3%至4%的速度递增。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淋巴瘤新增病例发病率为88.2/10万,其中,男性为53/10万,女性为35.2/10万;其致死率为52.1/10万,其中,男性为32.7/10万,女性为19.4/10万。淋巴瘤的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分化,其年轻化趋势尤为明显。
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过去5年收治的3000余例淋巴瘤患者中,最年轻的只有十几岁,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正在逐年递增;另一个发病年龄高峰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这些病人以早期恶性淋巴瘤为主,早期恶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70%,但仍有20~30%的患者会复发,成为晚期淋巴瘤患者,而晚期淋巴瘤的治疗长期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
淋巴瘤类型繁多,目前已知的有80余种病理类型,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案也不同。因此,准确分型及其完整规范的首次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并治愈该病至关重要。为此,天津市肿瘤医院集结各医院淋巴瘤治疗专家拟成立淋巴瘤MDT多学科会诊中心,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患者获得病理精确诊断、首次治疗规范化,从而极大地提高治疗有效率。
张会来主任强调,治疗恶性淋巴瘤,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患者的治愈率可达到50%以上,第一次治疗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他提出“淋巴瘤全程管理”理念,根据病情不同阶段、不同病理类型,为患者提供了一套量身定制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由于淋巴瘤的症状表现看似不严重,早期容易被忽略,张会来建议,市民一旦发现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处有无痛性不活动肿块,应及时到医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