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点: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所以我们要预防自己或身边的亲人感染上寨卡病毒就必须要做好一切的防蚊措施。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所以,如果不做好防蚊措施,一旦我们身边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我们就有很大可能被感染。

而寨卡病毒的发病症状是比较轻的,现在也没有可以快速而且行之有效的寨卡病毒病诊断方法,所以我们能做的最好办法就是时时刻刻做好个人防蚊措施。

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塞卡病毒传播途径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和黄病毒科内的其它病毒一样,寨卡病毒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为正链RNA病毒。与它最密切相关的病毒是Spondweni病毒。在人类中,它会导致称为兹卡的轻微疾病。兹卡疾病,或又称为兹卡发热,自20世纪 50年代一直仅仅发生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

寨卡病毒可以由白天活跃蚊子传播。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研究表明,塞卡病毒在伊蚊体内的外在潜伏期约为10天。该病毒的脊椎动物宿主主要是猴子和人类。目前来说,该病毒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科学家的假设是,zika病毒开始时会感染树突细胞近核的部位,随后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中。一般的,黄病毒科病毒通常在细胞质中复制,但zika病毒的抗原已被发现被感染的细胞核中。

这种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 。感染该病毒的常见症状包括,轻微头痛、斑丘疹,发热、全身乏力、红眼病和关节痛。开始时,会有轻度头痛,并逐渐发展到斑丘疹、发烧、背部疼痛。两天之内,皮疹消退,并在三天内,发烧结束,但皮疹依然存在。至今仍然没有特效疫苗和治疗药物。

孕早期感染寨卡病毒最易引发小头症

美国刊载的一项针对哥伦比亚寨卡疫情的新研究指出,孕妇在怀孕前三四个月感染寨卡病毒最容易引发胎儿小头症。

研究显示,今年2月至11月中旬,哥伦比亚报告476例小头症病例,是去年同期的4倍之多。其中小头症病例报告最多的是今年7月,共计94例,这一数字是去年7月的约9倍,相比寨卡病例报告数量的高峰期晚来了约6个月。

基于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与寨卡相关的小头症最大风险期是在孕期的前半段时间,尤其是在孕早期的3个月,或孕中期(4至6个月)的早期。”

美国疾控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来自哥伦比亚的最新报告证明,小头症病例数量增多并不是仅特定于巴西,所有出现寨卡疫情的国家都可能经历小头症与其他寨卡相关出生缺陷病例数量的增多。

塞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孕妇应这样预防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传播?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伊蚊也传播基孔肯亚热、登革热和黄热病。寨卡病毒还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目前已经在血液、尿液、羊膜液,精液,唾液以及脑部和脊髓的体液中发现寨卡病毒。

预防寨卡病毒做好这几件事

使用驱蚊剂,可适用于外露皮肤和衣物的驱蚊剂,其中应当含有避蚊胺(DEET)。驱蚊剂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标签说明,其规格必须对孕妇安全;

穿着能够尽可能多地遮蔽身体的衣服(最好是浅色);

使用物理屏障,比如帘帐、关门、关窗;

在蚊帐内睡觉,特别是在白天这个伊蚊最活跃的时段;

识别并消除蚊虫滋生的场所,把可能盛有哪怕一丁点水的容器倒干、洗净或遮盖,这些容器包括水桶、花盆和轮胎等;

尽量避免到已发现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孕妇如果感染了寨卡病毒该怎么办?

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应寻求职业医生的专家意见和产前保健。世卫组织表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

什么是塞卡病毒 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但是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其症状较为温和,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并且病不多见。然而如果孕妇感染后,可造成新生儿人出现小头症。

为了胎儿健康准妈必须了解寨卡病毒

病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微生物,它生存能力极强并且随着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历史上,世界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到鼠疫、霍乱、天花等病毒袭击,夺走无数人的生命。即便是到了高度发到的二十一世纪,非典、禽流感依旧令人谈虎色变,近些年,更出现了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新型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硝烟刚刚散去,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又开始在中南美洲肆虐。

截至1月27日,已经有美洲、非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出现寨卡病毒,其中巴西疫情最严重。其实寨卡病毒离我们并不远,东南亚国家也是这种病毒的流行区域,1月19日,台湾发现首例境外移入寨卡病毒感染个案。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考虑到蚊子生存和繁殖环境的扩张,同时受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寨卡病毒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寨卡病毒对准妈妈威胁最大

准妈妈最需要了解寨卡病毒,因为寨卡病毒会直接导致新生儿患小头畸形症,2015年11月28日,巴西卫生部宣布,对一名患头小畸形症的婴孩进行尸检时在其体内发现了寨卡病毒,另外两名产妇的羊水里也找到了寨卡病毒,而她们的孩子均患有头小畸形症。

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在巴西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

据新华社报道,巴西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而正常妊娠期间,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

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巴西一名出现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人员在孕妇胎盘样本的霍夫鲍尔细胞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这是一种在妊娠早期的胎盘中大量存在的巨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母体传给胎儿。研究人员认为,霍夫鲍尔细胞可能就是寨卡病毒的“传播者”,其过程可能和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类似。

有什么好的预防方式?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寨卡病毒的症状 注意事项

寨卡病毒感染者发病,多数临床症状轻微,死亡病例罕见。但是如果孕妇被感染则可能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夭折。所以准妈妈们应提高警惕性。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母体传播

寨卡病毒可能通过母体传播导致胎儿感染病毒。此外,女性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头症,造成新生个儿出现智障、发育迟缓和癫痫等症。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约2-7天后自行好转。

相关推荐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其它症状

其他感染症状还包括头痛、肌痛、全身乏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总的来说寨卡病毒感染症状不典型,只有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

寨卡病毒是什么症状 非化脓性结膜炎

感染了寨卡病毒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会发生非化脓性结膜炎,主要是结膜组织发生炎症,具体表现为眼结膜有充血,但分泌物很少。

脖子一转卡卡响什么病 日常怎么预防颈椎病

1.每当伏案工作过久后,应抬头、颈肩处稍微活动几分钟,再工作; 2.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 3.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高枕无忧」。一般讲,枕头高以8~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肩宽-头宽)÷2;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 4.坐车时尽量不要打瞌睡,如果睡要找好依靠的支点。

细小病毒病的预防

病原: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其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幼犬。 症状:本病的症状有两型,即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潜伏期约7~14天。一般先呕吐后腹泻,粪便先黄色或灰黄色,有多量粘液和伪膜,而后粪便呈蕃茄汁样,带有血液,发出特殊难闻的腥臭味。病犬精神差,没有食欲,体温升至40℃以上(也有体温不升高的),并迅速脱水。也有的呈间歇性腹泻或排软便。心肌炎型病脉快而弱,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苍白。听诊心脏可听到杂音。 防治: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对症疗法和支

病毒性肝炎预防

控制传染源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什么是卡介苗

卡介苗是毒力弱的结核菌制剂,注入人体后,可以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杀灭,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同时使人体产生抵抗力,这种抵抗力可以高效地消灭再次入侵的结核菌。预防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寨卡病毒是什么 预防意见

尽量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区,同时提醒已怀孕或备孕的女性,如果必须前往疫区区,应先咨询医生意见,在当地做好防蚊虫准备,例如穿长袖衣服、使用防蚊虫类药物。同时,因为该病毒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做好室内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通过清理积水、垃圾等,可以有效减少伊蚊的繁殖空间,可能帮助减少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

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患者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红眼)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其病情较为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病毒性疱疹预防

在我们的生活中,病毒性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毒性湿疹的出现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当我们患上病毒性疱疹就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避免病情的反复发作!那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下吧! ?专家对此介绍如下: 病毒性疱疹具有传染性,经常可以通过传染而导致诱发病毒性疱疹。预防病毒性疱疹要避免感染,生活中要做好个人的防护,首先应避免性乱,这样能减少绝大部分的感染机会。人们平时还应提倡淋浴,尤其是在公共浴室里洗浴后不要直接坐在公共的坐椅上。平时也应讲究卫生,不使用他人的盆具、泳衣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皮疹

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一般多为斑丘疹,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如果刚从感染区回来又发生这类症状需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