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4大认识误区
卵巢癌的4大认识误区
卵巢癌早期无症状
卵巢处于盆腔内,卵巢癌发生后也可表现出其他症状,只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开始侵犯其他器官时,人们才会发现,但此时已经进入到中期或晚期。所以早期并非无症状。
更年期和绝经期女性发病率较高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更年期与绝经期的女性最为常见,并不能笼统的这样理解。因为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如卵巢上皮癌40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50-60岁,到70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女性,独身或未生育的女性。
消化不良与卵巢癌无关
卵巢癌除表现为腹部增大、腹部隆起等症状外,还会表现出恶心、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当女性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时,在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后,最好做卵巢检查。
化疗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化学治疗对卵巢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人认为化疗次数越多,治疗效果越好,其实,化疗是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其疗程、次数都有一定的范围,次数过多就会增加对身体损害,增加肿瘤细胞耐药性,给治疗带来麻烦。
高血压10大认识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指导,自己也要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但目前,由于与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和家人缺乏高血压保健知识,有许多误区急需澄清。
灵丹妙药根治高血压
一经确诊,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但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会影响高血压的规范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人们要擦亮眼睛。
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大部分高血压没有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甚至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
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就必须测量血压。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建议每2年测1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量1次血压;对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包括:血压在130~139/85~89毫米汞柱、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如果已有高血压,测量的频率就要更勤。
医院比在家量血压准
在医院和在家中测血压,结果是有一定差别的。一般,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偏高,容易过度诊断高血压,医生也有可能给予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因此,对于诊断高血压,以及明确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可以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来补充。
专家推荐在家里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
有很多人因为就医紧张,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数值高,而在家庭测量的血压不高,这叫“白大衣性高血压”。
太早用药以后会无效
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如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服药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可各有不同。
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凭感觉服用降压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不吃药。其实,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
还有些人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降压只用保健品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很多保健品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其所谓的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
去医院复查前停药
有些人去医院复查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长期用药可耐药
还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也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降压治疗有药就行
部分人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准好;而对吸烟、饮酒、饮食口味重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也是一种误区。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降压药物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长寿的三大认识误区
第一:不吃肉
首先需要给吃肉正名,平时有节制地吃一点肉,多摄取一些动物蛋白质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可怕。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对1700名65~75岁的老人跟踪调查发现,那些将鱼肉与蔬菜搭配食用的人比只吃素的人更健康长寿。当然,你吃的肉质本身存在问题,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瘦削
有人以百岁寿星多瘦削为依据,误以为身体越瘦越能长寿。为此一些老人不管自身健康状况,盲目加入到减肥行列。其实,过分消瘦未必对健康长寿有益。权威专家的资料证明,百岁寿星中虽然鲜见胖子,但体重适中也就是BMI指数保持在合理水平的人占百岁寿星人数的78%。身体过瘦的人可能处于一种病态,非但不能长寿,还有可能短命。
第三:觉少
中国民间有“老人觉少”的观念,错误地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减少睡眠。其实不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睡眠研究组研究发现,睡眠在保证大脑和心脏休息的意义上讲,是不分年龄层次的。最佳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而不足6小时或超过8小时,都可能成为抑郁症或其他健康问题的诱因。对于老年人而言,重要的是保证睡眠质量,每天保证4~5小时的深度睡眠非常重要。午饭后的小憩,对保护老年人的心脏也大有裨益。
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
一般,常见的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有:
1、绝经了囊肿就会消失。
多数患者认为卵巢囊肿的形成与体内雌激素有关,绝经后会随着雌激素的降低而消失,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中医认为囊肿的形成是因内伤情志,气血瘀凝而致,或痰瘀凝结引起气滞血瘀。在这里要提醒的是绝经前本身患有囊肿的患者,有的在绝经后囊肿非但不会消失,还会随着衰老卵巢的变化而加重病情,甚至会恶化。这是常见的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
2、没有性生活,就不会长囊肿。
也是常见的卵巢囊肿的认识误区。卵巢囊肿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未婚女性也会患有。很多未婚女性认为无性生活,就会忽视其的发生,直到因囊肿扭转或破裂引起下腹突然疼痛,还不一定去医院就诊,因此此类疾病常被误诊为疼痛,进而使囊肿得不到及时治疗。
白斑病4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寻找根除良方,听信游医。
有些患者得了病后,到处打听偏方,听信游医,有的不经医生诊治分析,就盲目从网上邮购药物,自己按照说明使用,对早期轻型局限性白斑也许有效,但是,对散发性和节段型白癜风如果不进行有规律地治疗,很容易使其扩散加重。由于患者对白癜风治疗无经验,愈合后不久又复发,由不完全性白斑变为完全性白斑,即白斑部位没有了产生色素的黑素细胞,以后不论怎么搽药也很难消去这讨厌的痕迹。
误区二:只重视口服药,忽略外用药。
白癜风发病原因之所以尚未明了,是因为它由多种因素引起,每个患者的发病机理不一样,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与遗传物质有关,有的表现在免疫系统紊乱,有的是局部神经功能异常所致,口服药物固然重要,局部外用药也不能忽视。用药及时、合理会使白斑逐渐愈合或控制白斑发展。对早期节段型白癜风不宜使用刺激太大的药物,否则,会使原发白斑加速扩大;因此,对这种白癜风可适当用些皮质类固醇激素,缓解局部皮肤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皮肤神经功能,待病情稍稳定之后,再用促黑素细胞增殖的外用药。因个体的差异及药物的特性不同,其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是不同的,有的需联合用药,有的需预防性用药,有的患者仅外用激素药物,就使得白斑消退。找有经验的医生就诊,可少走弯路,使得白斑更好地恢复,并且减少疾病的复发。
误区三:只重视治疗,忽视预防。
有的患者定期看门诊,按时用药,但是白斑仍然得不到控制,分析原因有些是饮食偏食、学习紧张、家事烦忧、失恋打击或伴有其他内脏疾病。
白癜风发病除了与个体的易发体质有关,还与个体的身心状态及周围环境因素有关。除了按照医生的医嘱坚持用药外,春季避免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夏季防止强日光暴晒,秋季注意面和手的防干防裂,冬季注意皮肤的保暖保湿,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性格开朗,避免精神创伤、过度劳累,禁烟少饮酒,禁服维生素C药物,少吃富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橘柑、草莓、西红柿等),经常吃些核桃、黑芝麻、黑豆及香菇。避免接触酚、醌类化学物品;衣着宽松,以不影响皮肤微循环为度,化纤及毛制品不宜贴身穿用,避免皮肤过敏或刺激反应;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如高血压,月经不调,甲亢及甲退,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皮炎。
误区四:留有白斑就会复发,消除白斑就能达到根除。
有些患者坚持用药较长时间白斑稳定无变化,大量用药甚至把皮肤搽烂了。我们知道有留存黑素细胞的白斑经治疗后其功能逐渐得以恢复,皮肤色素才会复原,有的白斑部位黑素细胞已经完全消亡,即使治疗也无法产生黑素,此处就留下永久性白斑。就象受过创伤愈后留下了痕迹一样,是可以放弃用药。如果以施行表皮移植手术,大可不必忧虑不安。白斑完全愈合者仍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了美观可生活有规律,营养平衡。
阴茎五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身材高大魁梧、肌肉发达的男子比个矮或体瘦的男子的阴茎大。
事实:阴茎的大小与你多高、肌肉多发达、体重多少或你的形体如何毫无关系。又矮又瘦的男子既可可能阴茎大,又可能阴茎小。高大魁梧的足球运动员既可可能阴茎大,又可能阴茎小。
误区二:拇指大的男子,阴茎大。这传说又有许多不同说法:即鼻子大、耳朵大、脚大,或无论什么大的男子,其阴茎大。
事实:阴茎大小与身材其他部位的大小毫无关系。任何人只看拇指、鼻子、脚、耳朵或其他部位的大小,都判断不了阴茎的大小。
误区三:某一民族或种族的男子阴茎比较大。
事实:没有任何科学的证据表明,哪个民族或种族的男子比其他民族或种族的男子阴茎大。
误区四:阴茎松软时短的,在勃起时也短。
事实:阴茎松软时的大小与勃起时的大小其实并无多大关系。大部分成年男子的阴茎在松软时大约8-11厘米。在松软时短的,在勃起时可能增大的多些,而松软时大的,在勃起时可能增大的少些。无论在松软时是大是小,在勃起时都至少增加5厘米。
误区五:阴茎大的男子比阴茎小的男子勇敢,更具“男子汉气”。
事实:阴茎大小与勇敢、强壮、具有阳刚之气或有否男子气无关。
卵巢癌认识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卵巢癌不能早发现
由于卵巢深藏于盆腔内,往往只有肿瘤长到足够大或侵犯其他脏器时才会出现症状,但此时卵巢癌基本已经发展至晚期。因此,很多患者认为卵巢癌在早期根本不能被发现。其实不然,定期体检如常规妇科检查、血液CA-125化验、腹部B超检查,均可发现早期卵巢癌变。
误区二:消化不良与卵巢癌无关
卵巢癌除了可出现腹部增大、腹部隆起等症状外,还会引起一些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而导致卵巢癌被误诊。因此,高危人群在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时,也要查查卵巢是否出现癌变。
误区三:化疗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卵巢癌的化疗可包括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但无论是哪一种,其疗程、次数都有一定的范围。过量且不规范的化疗会损伤患者体质,增加肿瘤细胞耐药性,反而给治疗造成很大障碍。
癫痫病的十大认识误区
1、患者抽搐,就是癫痫病。
抽搐是癫痫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不是癫痫病的独有症状。其它疾病也可引起抽搐,如癔病抽搐、低钙抽搐、低血糖惊厥等均不属癫痫病范畴。因此抽搐不一定都是癫痫所致。
2、抽搐动作大是大发作,动作小是小发作。
癫痫的大发作和小发作都属全身性发作。大小发作不是按抽搐动作幅度大小区分的。大发作有全身四肢的抽搐,而典型小发作,仅有短暂的(不超过1分钟)的意识丧失,而没有抽搐动作。有些患者或家属把全身大发作以外的其它形式的发作都认定是小发作,显然是不确切的。
3、癫痫发作时,患者都有神志丧失。
绝大部分癫癫患者发作都伴有神志丧失。但有些类型的癫痫,如局限性发作,肌阵挛癫痫等病人发作时意识清楚。因此,不能因为患者神志不丧失,就否认癫痫的诊断而贻误治疗。
4、原发性癫痫与遗传有关,而继发性癫痫与遗传无关。
通过对癫痫病人及其有血缘关系亲属的大量调查发现,不仅原发性癫痫与遗传有关,而且继发性癫痫的直系亲属发病率远比普通人群高。从临床上分析,发生了脑外伤、患过脑炎、脑膜炎、有产伤窒息史的患者不一定都发生癫痫。因而说明,是否发生癫痫不仅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强弱,而重要是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遗传决定了一个人发生惊厥的“惊厥阈”值的高低,这种阈值越低越易发生癫痫。若环境因素的强度,超过了其惊厥阈值,就会发生癫痫。从而说明,不仅原发性癫痫,而且继发性癫痫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5、癫痫具有遗传性,癫痫病人不宜生育。
癫痫虽有遗传性,但对下代的影响不是百分之百的。一般说来,癫痫病人的子女只有5%发生癫痫,因此癫痫病人是可以生育的。我国法律也未明令禁止癫痫病人生育。但从优生学的角度,癫痫病人最好避免与惊厥阈值低的人(包括癫痫病人和有高热惊厥史者)结婚,癫痫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基本控制发作后生育。
6、脑电图正常,就不能诊断癫痫病。
脑电图检查对于癫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诊断癫痫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据统计80%的癫痫病人脑电图异常,而有 5-20%左右的癫痫病人发作间隙期脑电图检查正常,还有一些脑电图异常的人始终没有癫痫发作。因此,临床上不能因脑电图正常就排除癫痫病的诊断,也不能因脑电图异常就诊断癫痫。医生结合病史和临床发作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7、几种抗癫痫药合用,效果一定会比单一用药好。
抗癫痫用药原则之一就是主张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易导致慢性中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增加毒副作用,并使发作变频,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若单一用药,不能控制发作时,应分析原因,在医生指导下一步选择联合用药。有些发作频繁或者难治性癫痫初次治疗可能就需要联合用药。应遵医嘱。
8、癫痫就是羊角风。
古时人们将癫痫叫做羊角风,其实癫痫与羊角风并不完全一致。羊角风在现代医学将此种类型的癫痫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简称大发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癫痫类型。
9、癫痫是一种不治之症。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发作性疾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抗癫痫药物的不断研发及癫痫外科手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约80%)癫痫病人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甚至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10、对癫痫大发作患者可采取掐人中穴、按压肢体的急救方法。
用力掐人中可能会加重其病情,按压病人抽搐的肢体可能会造成其骨折或软组织损伤。若在病人发病时强行向其口中塞东西(如手绢、筷子等)可能会损伤病人的牙齿,有时还会引起病人咬伤自己的舌头等情况。
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会让人产生误区,那是由于不够理解,面对这种误解,只能用专业的知识去应对他,而不是盲目性的。所以癫痫病的基本常识要掌握,癫痫发作的时候可以防范于未然。同时也可以正确对待这种疾病,不至于听信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