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尿酸性肾病
什么是尿酸性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继“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尿酸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保守估计目前我国高尿酸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2亿,差不多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高尿酸血症性患者,其中30%患者可伴有肾脏的损伤,即尿酸性肾病。对于尿酸性肾病,你知道多少?会有什么危害?怎么预防及治疗?接下来,由小编带你认识尿酸性肾病。
一、首先什么是尿酸性肾病?
要了解高尿酸肾病,首先得先知道什么是尿酸,什么是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体内黄嘌呤代谢后的产物。高尿酸血症是指37℃,PH在7.4时的生理条件下,男性及绝经后妇女大于416umol/l,绝经前妇女大于354umol/l。如果伴随关节疼痛,即为俗称的“痛风”,如果没有关节疼痛,则只是为高尿酸血症。所谓尿酸性肾病即是尿中尿酸及其结晶对肾产生了损害,出现多尿、夜尿、肾绞痛、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等。当同时存在高尿酸尿(尿中尿酸浓度大于)和尿PH值小于5.4时,出现尿酸性肾病的可能性成倍增加,对肾脏的损害也成倍的增加。
二、尿酸性肾病有什么表现及危害?
早期肾脏无特异性表现,或出现腰酸,或关节疼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早期尿检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微球蛋白尿等。若不及时处理,可逐渐出现高血压、肾绞痛、贫血、肾功能异常等,部分可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而需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
鸡精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加重痛风
鸡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血尿酸增高是痛风的病理基础。血尿酸升高后会沉积在关节的周围,长此下去在某种诱因作用下就会出现关节的肿、痛;血尿酸沉积在肾脏或经过肾脏大量排出,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出现痛风性肾病。
高尿酸的危害
(一)为什么我的尿酸高?
血尿酸的高低决定于尿酸产生和排泄之间的平衡。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原因可以是尿酸产生过多、尿酸排泄过低或二者兼有。尿酸是嘌呤的代谢终产物,高嘌呤(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食品、大量饮用啤酒等)、高蛋白食物和饮酒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尿酸60%~70%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近端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血尿酸可有一定程度升高。此外,脑力劳动者血尿酸水平高于体力劳动者,男性高于女性,肥胖高于体型正常人群。
(二)尿酸高会怎样呢?
尿酸高有多种危害,会大大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痛风的风险。血尿酸水平的增高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对于已有基础肾脏病的患者,可谓雪上加霜。而高尿酸更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病因。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
(三)我的尿酸高要治吗?
当血尿酸高于420μmol/L(男);360μmol/L(女)时需要干预治疗,控制的目标为<360μmol/L,对于曾有痛风发作的患者,更是要控制在300μmol/L以下。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分为生活方式指导和药物治疗:
(1)生活方式: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适量饮酒;坚持运动,远离肥胖。生活方式的调节不容小觑,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药物治疗:碱化尿液(碳酸氢钠);抑制尿酸合成(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增加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不同的患者适合不同的药物,具体应用一定要遵医嘱呦!
除此之外,部分药物长期应用可能造成尿酸升高:噻嗪类及袢利尿剂、烟酸、小剂量阿司匹林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和你的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啦。
尿酸那点儿事儿,你都明白了吗?
尿酸性肾病治疗效果怎么样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尿酸性肾病患者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治疗,患者思想上的偏激,过分在乎或满不在乎的态度,都会导致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尿酸性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尿酸性肾病西方国家常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那么,在针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北京恒安中医院吴大真教授讲: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尿酸性肾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未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
1.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如果是单纯的典型的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治疗以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保持尿量、碱化尿液及应用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即可。
2.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如合并有肾或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者应尽快请泌尿外科协助诊治。
3.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尿毒症治疗,必要时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4.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合并感染者可采用中医治疗,通过补肾、活血、排毒调节全身免疫功能,修复肾小球基底膜,清除免疫复合物,减轻或消除尿蛋白、潜血。激活肾功能,使萎缩肾脏恢复正常大小,增强排毒功能,使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从小便中排出。
痛风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呢
40%痛风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尿路结石甚至可出现在关节炎之前。主要肾脏 病变如下: 慢性尿酸性肾病早期出现肾小管病变,因浓缩稀释功能下降引起夜尿增 多,尿比重下降,起初尿蛋白可为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 急性尿酸性肾病多发生在继发性痛风患者,大量尿酸由肾脏排泄,沉积 在肾小管造成梗阻,引起急性肾衰竭。 尿路结石较大结石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血尿、继发感染。
痛风的危害有哪些
1. 痛不欲生:急性痛风,多在午夜突发,发作时呈刀割样咬噬样或烧灼样剧烈,夜不能寐,抱足痛哭,心力交瘁,痛不欲生;并且每年不定期复发几次甚至十几次,就象定时炸弹一样,无休止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2. 痛风石:痛风石的形成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结果,是痛风的特征性病变;沉积在关节囊,影响关节活动;可导致骨凿孔样损害,严重者可导致骨折,关节脱位及畸形。
3. 关节残疾: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又会导致发作更加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逐渐加剧,受累的关节以膝、踝、肘关节多见,严重者可累及肩、髋、脊柱,很容易诱发关节的破坏与畸形,导致关节残疾。
4. 损害肾脏: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起肾病变,变现为三种形式:慢性尿酸性(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痛风性间质肾炎)急性尿酸性肾病(肾小管尿酸沉积)尿酸性肾结石形成;据WHO统计,1/4的痛风患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发展为严重的尿毒症。
痛风病在发作时的常见症状
第一、无症状期:
患者仅有持续性或,波动性高尿酸血症而无临床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仅有10%~20%发生痛风,从高尿酸血症到,症状出现时间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症状的比例增高,其症状出现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
第二、急性关节炎期:
急性关节炎期,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发于春秋季节,饮酒、进食高嘌呤饮食、劳累、创伤、受寒、手术、感染等原因是其发病的常见诱因。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常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患者拇指及第一跖指关节,最容易受累,其次依次为踝、跟、腕、指、肘等关节。
第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表现,是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肌腱、腱鞘、皮下结缔组织,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呈黄白色大小不等的隆起;当尿酸盐沉积在,患者关节内及其周围时,可导致其出现慢性关节炎,一般为非对称性,大小关节均可受累。
第四、肾脏病变:
痛风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可表现为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病以及尿酸性尿路感染,应当引起注意。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有哪些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尿酸性肾病可有两种肾损害:①形成尿路结石;② 尿酸所致肾实质损害。本病西方国家常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
尿酸性肾病主要有以下五种。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一:急性尿酸性肾病
起病急,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临床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即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细胞。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恶化,患者最终死于肾功能衰竭。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二: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专家表示,该病起病较急,由于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肾小管内,肾小管腔被尿酸结晶堵塞,导致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三: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症状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症状不是很明显,得病初期可能仅有轻微的腰疼和少量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和水肿,很多患者都有会出现夜尿多现象。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四:尿酸结石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生尿酸结石的机会是正常人的1000倍。结石梗阻尿路,结石梗阻可引起肾绞痛和肉眼血尿。较大的结石梗阻尿路致尿液引流不畅,引起继发性尿路感染,表现为肾盂肾炎,或引起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使肾功能更加恶化。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五:体征
皮脂腺分泌亢进,多汗,唾液分泌过多,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震颤:常由一侧手部开始,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亦可受累,在静止时出现(静止性震颤),随意运动时减少或消失,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是手部震颤以拇指、食指、中指为主,呈“搓丸样”动作,下肢震颤以踝关节为主;姿势和步态异常:站立时头、躯干向前俯屈,四肢微屈,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消失,起步困难,步伐小。但边步后由于身体前倾、重心前移而越走越快,不能立即停步,称“慌张步态”;肌强直:多自一侧上肢近端开始,以后扩展至全身。强直为促动肌与拮抗肌张力均增高所致,被动运动时因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所谓阻力均匀,故称为“铅管样强直”,若伴有震颤,则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强直“;运动障碍:由肌强直及姿势反射障碍所致,尿酸性肾病的表现为:随意运动缓慢,动作减少,幅度变小,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字越写越小,称“写字过小症”;面部表情活动减少,常双眼凝视,瞬目动作减少,呈“面具脸”;语音单调,低沉,含糊不清;精神及智能障碍:不同程度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眼征: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是瞳孔光反射及辐辏反射减弱,会聚麻痹,上视受限。个别有动眼危象,发作性眼球固定上视或向下,瞳孔散大,全身不能活动,持续约数分钟至数小时等。
痛风患者可出现哪些症状
1、无症状期
患者仅有持续性或波动性高尿酸血症而无临床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仅有10%~20%发生痛风,从高尿酸血症到症状出现时间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症状的比例增高,其症状出现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
2、急性关节炎期
急性关节炎期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发于春秋季节,饮酒、进食高嘌呤饮食、劳累、创伤、受寒、手术、感染等原因是其发病的常见诱因。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常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患者拇指及第一跖指关节最容易受累,其次依次为踝、跟、腕、指、肘等关节。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表现,是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肌腱、腱鞘、皮下结缔组织,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呈黄白色大小不等的隆起;当尿酸盐沉积在患者关节内及其周围时,可导致其出现慢性关节炎,一般为非对称性,大小关节均可受累。
4、肾脏病变
痛风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可表现为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病以及尿酸性尿路感染,应当引起注意。
高尿酸有什么危害 肾脏
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可导致急、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石症。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会突然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这是急性尿酸性肾病。
患高尿酸血症10~20年的患者,由于结晶长期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可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轻到中度蛋白尿,也就是慢性尿酸性肾病的表现。上述肾脏病变长期发展,终将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使终末期肾病风险增加4~9倍。
痛风症状的早期表现 痛风症状的晚期表现
此期由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造成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及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皮下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甚至溃破并析出白色的尿酸盐结晶。全身器官除神经系统外,都可能有尿酸结晶沉淀。
排泄尿酸的器官一肾脏很容易受到影响,肾损害进--步加重,肾功能明显减退,发生痛风肾,包括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肾病2种。前者多见,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间质所致;后者少见,是肾集合管内有尿酸结晶沉积。两者均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肾衰竭,危及生命;而肾的损害又会加重尿酸排泄障碍,痛风石沉积越来越多。
关节痛的危害有哪些
第一、关节残疾:在漫长的病程中,患者的病情会频繁的反复发作给关节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疼痛逐渐加剧,受累的关节以膝、踝、肘关节多见,严重者可累及肩、髋、脊柱,很容易诱发关节的破坏与畸形,导致关节残疾。
第二、痛风石:患者血中的尿酸高度积聚就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从而形成痛风石;沉积在关节囊,影响关节活动;可导致骨“凿孔”样损害,严重者可导致骨折。关节脱位及畸形;痛风石破溃后,不易愈合,极易导致截肢悲剧。
第三、损害肾脏:患者在病情不断反复迁延的过程中体内的尿酸会逐步对肾脏形成健康危害,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慢性尿酸性(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痛风性间质肾炎)急性尿酸性肾病(肾小管尿酸沉积)尿酸性肾结石形成。
痛风的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4)碱性药物痛风患者的尿pH值往往低于健康人,故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5左右。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尿酸性肾病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泌尿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排出体外。每个人有两颗肾,一旦出现问题,那么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产生很多的不方便。肾病有很多诱因,其中最常见就是咽炎、扁桃体发炎,甚至感冒都会加重肾病。尿酸性肾病有慢性和急性之分,要对症治疗。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本病西方国家常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未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
慢性高尿酸血症: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伴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肾损害早期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细胞及尿浓缩功能减退;后期有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少数导致尿毒症。肾活俭可见髓质内有放射状针形尿酸结晶及肾间质慢性炎症改变。
急性尿酸性肾病:起病急,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临床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即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细胞。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恶化,患者最终死于肾功能衰竭。
不管是急性尿酸性肾病还是慢性尿酸性肾病,都一定要尽早治疗,抓紧时间治疗,如果不行患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劳累过度,不用食盐过多,不要乱用药。乱用药导致肾病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生病不习惯看医生,总是胡乱吃药,很容易导致肾病,生病就要尽早治疗。
典型痛风的自然病程
典型痛风的自然病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未曾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只是血液化验时发现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值,这就已经进入到痛风的潜伏期。此时服用痛风清圣茶可防止痛风发病。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患者遇到特定的诱因,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引发急性剧烈的关节红、肿、热、痛症状,也就是痛风。此时可用消炎药控制痛风症状,用痛风清组合溶化尿酸结晶并排出尿酸。
(3)间歇期痛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经过消炎后,往往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症状,称为痛风的间歇期。此期长短 不一,从一年发几次到一个月发几次。这也是用痛风清组合预防痛风复发的黄金期。
(4)慢性痛风石性痛风: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逐渐增大,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黄白色结节。痛风石不一定疼痛,但最后可导致关节变形,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时如果再不进行溶酸、排酸,很快就会并发其它更为严重的疾病。当然此时用痛风清组合产品还有最后的希望了。
(5)痛风性肾病:痛风肾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之一,是由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所致,实际上包括尿酸盐肾病(肾结石)和尿酸性肾病两种病变。尿酸性肾病最终进展到尿毒症,死于肾功能衰竭。
所以,痛风者如果发现脚趾、手指关节出现痛风结节,那得赶紧治疗,如果到了第五阶段,一切都晚了,那什么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