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再生不良性贫血的原因

再生不良性贫血的原因

1再生不良性贫血首先和骨髓有着密切的联系,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可能会出现骨髓上的问题,导致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受到外界病毒的感染,就会诱发出再生不良性贫血,所以骨髓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2骨髓是我们身体当中的一部分。他就像一个魔术师能够为我们的身体带来源源不断的血细胞,如果骨髓出现了问题受到损伤,那么我们的造血功能就会失去,没有了血我们就如同一个干树枝没有了营养是不能生存的。

3血小板的减少就会导致我们皮下的组织会出血,常常会看到一些人,经常的流鼻血,甚至于肠道也会出血,一旦患上再生不良性贫血,就会导致我们的血细胞逐渐的下降受到感染,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视网膜的初雪,脑出血等。

注意事项:贫血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即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应该时刻提高警惕及早的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一旦出现感冒发烧就要及早的治疗,在饮食上也要多注意营养的均衡。

贫血的治疗方法

(1)出血: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针对不同原因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经过多可用手术或激素治疗,再予以病因治疗,贫血是可以治疗的。

(2)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引起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分别予营养补充,贫血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引起营养缺乏的原因如不去除疗效常不理想,即使一时见效,但停止予营养补充,贫血很快复发。

(3)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症能够控制,贫血就能够减轻。内分泌疾病给予矫正,贫血就可以减轻。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造成之贫血,因为基本疾病之疗效很差,除了输血,贫血是很难减轻的。

(4)药物继发之溶血性贫血:在患者停止与药物接触之后,贫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某些药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即使病因明确,患者也未再接触之,患者也很难恢复或治疗。这时如果以骨髓移植则可以治疗。

贫血类型区分方法

巨幼细胞性贫血

一般起病缓慢,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12缺乏共同的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消化道症状,而维生素B12缺乏尤其是恶性贫血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贫血常较严重,主要有嗜眠,衰弱,乏力,疲倦,心悸,气促,头晕,眼花,耳鸣等一般性贫血的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轻度黄疸,皮肤由于苍白伴有轻度黄疸,故呈特殊的柠檬黄色(蜡黄)。

消化道症状

厌食,消化不良,食后腹胀,腹泻,呕吐,便秘,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镜面舌),舌质绛红如瘦牛肉样(牛肉舌)等。

神经系统症状

典型的表现为足与手指感觉异常,麻刺感,麻木,伴有大体感觉障碍,最早的体征是第二趾位置感丧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进一步发展为痉挛性共济失调,因脊髓侧索和后索退行性变性改变所引起一称为亚急性联合变性。站立和行路不稳,腱反射尤其膝腱及跟腱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蹴趾反射(Babinski征)和其他锥体索体征阳性。除周围神经和脊髓外,维生素B12缺乏也影响大脑。嗜睡,味觉,嗅觉和视觉异常,痴呆,精神抑郁,妄想狂样的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异常是步态紊乱,精神症状发生较少。

再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及发烧。由于病情进展的快慢,程度及严重性,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类,详述如下:

1,急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常见于急诊求诊,以出血,发烧及贫血为症状表现。病情常迅速恶化,病程短。临床症状以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血尿,便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及脑出血为主。其中脑出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原因。常有严重感染及发烧,肺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及口腔感染,这也是本病死亡之另一原因。

2,慢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此为成人较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多见缓慢,常以贫血出现,最常见是面色苍白,疲乏,心悸,头晕,头痛,运动困难。以出血及发烧者少见,若有出血其部位较少,程度较轻,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常见。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若有感染也较轻。

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类型可以互相转化的,急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如治疗得当,有可能病情逐渐减轻,转为慢性型。慢性再生不良性有时病情加重可以转为急性型。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起病大都缓慢,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发展下去,孩子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哭闹,精神不振,疲乏无力,毛发干燥;少数孩子爱吃炉灰渣,墙皮,土块等,称为异食癖,指甲菲薄脆弱,严重的呈扁平状,有的象羹匙似中间下凹,边缘翘起,叫做匙形反甲。患者抵抗力低下,口腔粘膜,肛门皮肤发炎,反复生病。如果长期贫血的患儿,会出现个子较矮小,体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减退,情绪和智力都会受到影响。

血红蛋白是体内运输和交换氧气的必需工具。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制造发生困难,不仅可引起贫血,而且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也会有影响,严重的会有心慌气短,甚至心脏扩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总之,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生长和身体各器官功能均有影响。假如发现孩子有某种缺铁原因和上述症状,最好去医院化验一下血,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红细胞低于400万/立方毫米,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患了贫血.

​男人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生活无规律:学习压力大,精神疲劳,体力消耗过度,睡眠得不到保证,使健康受到影响,也可促进贫血发生。这就是导致贫血的原因之一。缺铁性贫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不良、失血。

2、贫血的原因还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引起骨髓病性贫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3、长期剧烈运动:汗水中铁浓度可达40~60微克/毫升,过度运动时人体出汗较多,铁的流失增多;运动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相应增大;此外,激烈运动也会损坏红细胞,或是造成肌肉损伤致铁质过多流失,故长期剧烈运动容易致机体缺铁。这些贫血的原因是比较常见。

贫血的分类

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红细胞形态的特点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3大类;按骨髓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及骨髓细胞成熟障碍性贫血。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为:

1)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形态上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10微米)的一类贫血。这类贫血大多数是正常色素性的。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时,有些肝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者亦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MCV为85~90fl,红细胞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2%-36%,红细胞形态、大小正常的一类贫血。引起此类贫血的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及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等。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中伴低色素性贫血时,MCV<80fl,MCHC<30%,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缺铁性贫血属于此类贫血。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的原因是:①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叶酸或维生素B2)缺乏或补充不足,见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疾病及膳食摄入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受到化学、物理或毒素的损伤,癌细胞侵犯影响造血功能,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2)红细胞过度破坏:见于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贫血怎么治疗

贫血是多数疾病的共同症状,所以原因之去除是及重要的。在病因诊断未确之前切忌物乱投药物,例如维生素例如维生素b12、叶酸、铁剂,这样之处理是不会见效的,反而因疏忽病因延误病情,这样有害病人造成严重后果。例如胃炎引起的贫血,只顾一味地治疗贫血而疏忽治疗引起贫血的癌症,那真是舍本逐末的。

治疗贫血效果,取决于病因的性质及其是否可以根除,如果病因是可以彻底清除,贫血也是可得到治疗,若难治疗的病因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原则如下:

1.出血: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又因不同之原因引起的,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经过多可用手术或荷尔蒙治疗,再予以原因治疗,贫血是可以治疗的。

2.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引起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豆芽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分别予营养来补充,贫血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引起营养缺乏的原因如不去除疗效常不拘理想,即使一时见效,但停止予营养素补充,贫血很快复发。

3.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症能够控制,贫血就能够减轻。内分泌疾病给予矫正,贫血就可以减轻。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症及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造成之贫血,因为基本疾病之疗效很差,除了输血,贫血是很难减轻的。

4.药物继发之溶血性贫血,再患者停止与药物接触之后,贫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某些药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即使病因明确,患者也未再接触之,患者也很难恢复或治疗。这时如果以骨髓移植可以获得治疗的。

贫血的常见分类有哪些

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红细胞形态的特点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3大类;按骨髓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及骨髓细胞成熟障碍性贫血。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为:

1)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形态上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10微米)的一类贫血。这类贫血大多数是正常色素性的。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时,有些肝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者亦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MCV为85~90fl,红细胞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百分之三十二-百分之三十六,红细胞形态、大小正常的一类贫血。引起此类贫血的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及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等。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中伴低色素性贫血时,MCV<80fl,MCHC<百分之三十,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缺铁性贫血属于此类贫血。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的原因是:①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叶酸或维生素B2)缺乏或补充不足,见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疾病及膳食摄入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受到化学、物理或毒素的损伤,癌细胞侵犯影响造血功能,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2)红细胞过度破坏:见于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贫血怎么治疗

1.出血: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又因不同之原因引起的,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经过多可用手术或荷尔蒙治疗,再予以原因治疗,贫血是可以治疗的。

2.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引起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豆芽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分别予营养来补充,贫血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引起营养缺乏的原因如不去除疗效常不拘理想,即使一时见效,但停止予营养素补充,贫血很快复发。

3.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症能够控制,贫血就能够减轻。内分泌疾病给予矫正,贫血就可以减轻。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症及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造成之贫血,因为基本疾病之疗效很差,除了输血,贫血是很难减轻的。

4.药物继发之溶血性贫血,再患者停止与药物接触之后,贫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某些药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即使病因明确,患者也未再接触之,患者也很难恢复或治疗。这时如果以骨髓移植可以获得治疗的。

治疗贫血方法一般有药物治疗,输血、脾脏切除术及骨髓移植法,根据不同类型之病因,采用一种或多种疗法来进行治疗。

贫血什么原因造成的

1

生活无规律:学习压力大,精神疲劳,体力消耗过度,睡眠得不到保证,使健康受到影响,也可促进贫血发生。这就是导致贫血的原因之一。缺铁性贫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不良、失血。

2

贫血的原因还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引起骨髓病性贫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3

长期剧烈运动:汗水中铁浓度可达40~60微克/毫升,过度运动时人体出汗较多,铁的流失增多;运动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相应增大;此外,激烈运动也会损坏红细胞,或是造成肌肉损伤致铁质过多流失,故长期剧烈运动容易致机体缺铁。这些贫血的原因是比较常见。

相关推荐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恢复

中医学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类似“虚劳”、“虚损”及“血证”,患病率高,每10万人中有1.87~2.1人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缓慢,常伴有脊髓侧柱喝胃酸缺乏、后柱萎缩等症状。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的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与慢性型病例的比例为1∶4.6。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恢复造血功能?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在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

女性气血不足的四大症状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女性气血不足的四种症状 2、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2而引起的贫血。 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女性气血不足的四种症状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

突然贫血原因是什么

生活无规律:学习压力大,精神疲劳,体力消耗过度,睡眠得不到保证,使健康受到影响,也可促进贫血发生。这就是导致贫血的原因之一。缺铁性贫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不良、失血。贫血的原因还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引起骨髓病性贫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长期剧烈运动:汗水中铁浓度可达40~60微克/毫升,过度运动时人体出汗较多,铁的流失增多;运动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相应增大;此外,激烈运动也会

怎么从血常规化验单看是否贫血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血红蛋白也是检测人体是否出现贫血问题的重要依据。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 1、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5、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活多久 什么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种,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取代病变骨髓,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骨髓移植是各种血液肿瘤、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谢性疾病的根本治疗方法。

贫血一般多久会复发一次

1、慢性失血未解决:比如缺铁性贫血,诊断后给铁剂治疗贫血明显好转,但是引起贫血的原因如钩虫病、痔疮、月经过多等未加以适当的治疗,失血仍然存在,若失血量超过了补铁量或补铁停止而失血继续存在时,则贫血会再发生。 2、不良生活习惯未纠正:如有的患者偏食、节食、减肥、过度饮茶等,贫血纠正后,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却未纠正,患者的造血原料(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摄取持续减少及铁吸收不良,久而贫血复发。 3、患有一些难以解除的原发病:比如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缺乏胃酸、缺乏内因子,再加上食物在十二指肠停留的时间过

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因是什么

1.药物因素(40%): 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于容易分裂的较成熟的多能干细胞,因此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停药后再障可以恢复。 2.环境因素(20%):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与苯(C6H6)及其衍生物有广泛的接触机会,苯具有挥发性,易被吸入人体,在接触苯的人员中血液学异常者较常见,其中:贫血占48%,巨大红细胞增多占47%,血小板减少占33%,白细胞减少占1

皮肤淤青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异常

但血小板减少或是质差也会出现紫癜,譬如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如果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受到放射线、抗癌化疗等物理化学因素的破坏,也会引发紫癌。另外,如果造血的骨髓发生病变,譬如患有白血病、骨髓瘤和再生不良性贫血都可能引发紫瘤。

发生贫血的三大原因

根据贫血发生的原因将其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及失血性贫血三大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2造血调节因子

白血病骨髓移植成功率 骨髓移植的现状

近年来骨髓移植病患逐年增加,骨髓移植也成为目前治疗的趋势,因此骨髓移植病人长期存活率也在逐年增加,各种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症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适当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长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疗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