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不好艾灸哪里 曲泽穴清热毒

心脏不好艾灸哪里 曲泽穴清热毒

曲泽穴具有清暑泻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肠胃炎,支气管炎等症。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发烧可以艾灸吗

发烧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有感冒,感染性疾病等,感受外邪,如风热,暑热,疫毒引起的发热,可用穴位艾灸法治疗,而阴虚发热所致长时间低烧一般不宜使用艾灸方法治疗。


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

风热感冒症状:咽喉肿痛,发烧咳嗽,四肢酸楚,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施灸穴位: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如有咽痛加少商。


温热内侵引起发烧

温热内侵症状:面红耳赤,高热汗出,口渴饮冷,咳嗽胸痛,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脉洪数;若温热内侵营血,则见高热,烦躁不安,渴而不欲饮;或身起斑疹,便血,吐血,舌红绛,脉细数。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内庭,委中,商阳,曲泽,神志昏迷者加点按人中,斑疹加血海;便秘加天枢。

暑热犯内引起发烧

暑热犯内症状:高烧发汗,口渴喜饮,心烦不安,肌肤灼热,神志昏迷,舌红干,脉洪数。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曲泽,十二井穴。神昏加人中,百会,劳工,涌泉;头晕恶心加内关,太阳,风池。

疫毒熏蒸引起发烧

疫毒薰蒸症状:高烧,头面红肿热痛,烦躁不安,甚至红斑密布肌肤,咽喉发炎疼痛溃烂,舌红苔黄。

艾灸穴位: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谷。

艾灸对肺有什么好处 艾灸尺泽润肺经

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横纹上,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有粗腱,腱的外侧即是尺泽。

艾灸方法:右臂略微弯曲,左右持点燃的艾条,将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温热为度,每次灸2-5分钟。

艾灸好处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是肺经上重要的穴位,本经为肺经经水之源,对整个肺经经脉起润下作用,故本穴属水,经常艾灸尺泽,能给皮肤补充水分,让皮肤润泽光滑。

艾灸对心脏病有效吗

艾灸对心脏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坚持艾灸能有效疏通血管,通经活络,使血管扩张,可以把血管中的垃圾清理干净,使血流畅通,从而改善心脏不适现象。心脏病可以艾灸以下穴位调理。

少冲穴为手少阴心经的井穴,有关心脏,神经的病症都可以通过少阴穴治疗。艾灸该穴位可以起到醒神开窍,清热息风的功效,常被用作心脏病的急救穴,也是心脏保养的穴位,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心痛,胸肋痛,热病,昏迷等病症。

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桡侧引线,其交汇处即是。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也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艾灸该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和胃降逆,适宜于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头痛,手臂疼痛,恶心想吐,痛经,呃逆等症状,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坚持艾灸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前臂微屈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取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

甘油三酯高艾灸哪里

甘油三酯高艾灸调和脾胃

脾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进入人体第一个腹胀接待的就是胃部,胃部将食物部分消化后,小肠才能吸收。脾脏又是胃部消化食物的支撑,调理好脾胃对甘油三酯饮食上脂肪消化吸收分解代谢都有很好的帮助!

艾灸穴位

脾俞: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艾灸方法

艾条回旋灸: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即可旋转灸,也可顺静脉方向在一条线上围转圈施灸。每穴根据个人情况,灸5-10分钟,感觉到热力渗透即可。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甘油三酯高艾灸养心安肠

心脏为五脏六腑之主,能推动血液流动,为其他组织器官输送营养、氧气,并带走代谢物。心脏与小肠相表里,促进小肠吸收食物的精华,将多余水液和糟粕传送到大肠和膀胱。甘油三酯主要是通过血液中流动到人体其他部位,所以强心能更好的帮助甘油三酯的代谢。

艾灸穴位

劳宫: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指尖处。

内关:位于铅笔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曲泽:仰掌,微屈肘,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取劳宫、内关、神门、尺泽、曲泽、少海,每穴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10次。

甘油三酯高疏肝利胆

肝与胆互为表里,对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肝掌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不仅能参与糖分、脂肪、蛋白质、水液的代谢,还具有解毒、调节激素的作用,胆也是消化系统之一,它能分泌胆汁帮助小肠消化食物。可有效的分解脂肪,有利于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

艾灸穴位

侠溪:位于足背外侧,当第4、5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处。

足临泣:位于足背外侧,当第4趾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大墩:位于足大趾摩羯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太冲: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取侠溪、足临泣、大墩、太冲、三阴交,每穴灸5-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甘油三酯高宣肺利肠

肺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可调节体内外气体交换,参与身体的水液代谢,辅助心脏促进气血的运行。肺脏与大肠相表里,促进大肠对食物糟粕以及水分的吸收吗,形成粪便,及时将其排出体外,而肺脏也能将体内废弃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促进身体代谢,助与血液运行,均有利与甘油三酯的降低。

艾灸穴位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列缺: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太渊:位于腕掌测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少商:位于手拇指摩羯桡侧,距指甲根部0.1寸。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伤髁连线的中点。

偏历:屈肘,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商阳:位于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根部0.1寸。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取尺泽、列缺、太渊、少商、曲池、偏历、合谷、商阳,重点穴位是太渊、列缺和偏历,每穴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甘油三酯高补肾强身

肾主水液,为脏腑阴阳之根本,人体精气皆藏于肾脏之中,若肾气强则人体盛,肾气弱则人体衰。增强人体精力,对于血脂全面控制都有很强的帮助。

艾灸穴位

神阙: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肾俞: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取神阙和关元,或肾俞和命门,两组穴位可交替使用。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瘦手臂艾灸哪里

艾灸相关穴位,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可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瘦手臂的功效。艾灸瘦手臂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艾灸肩髃

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肩关节上端有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肩髃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肩髃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显。

艾灸功效: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艾灸肩髃,不仅能增强手臂的血液循环,去除赘肉,还能补充大肠经气血,从而增强大肠消化传导功能,防止宿便堆积。

艾灸曲池

曲池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屈肘成直角时,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曲池所在位置,距离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0分钟。

艾灸功效:曲池为手大肠经脉的合穴,艾灸曲池能清胃肠热,通络活血,还能使整个手臂纤长漂亮。

艾灸孔最

孔最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即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孔最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5分钟。

艾灸功效:孔最为手太阴肺经的郄穴,艾灸孔最能通过刺激肺经增强肺的功能,从而保持全身之气的正常运行,保证臂部气血运行有毒,使手臂线条保持优美流畅。

艾灸瘦手臂灸哪里

艾灸相关穴位,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可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瘦手臂的功效。艾灸瘦手臂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肩髃

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肩关节上端有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肩髃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肩髃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显。

艾灸功效: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艾灸肩髃,不仅能增强手臂的血液循环,去除赘肉,还能补充大肠经气血,从而增强大肠消化传导功能,防止宿便堆积。

曲池

曲池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屈肘成直角时,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曲池所在位置,距离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0分钟。

艾灸功效:曲池为手大肠经脉的合穴,艾灸曲池能清胃肠热,通络活血,还能使整个手臂纤长漂亮。

艾灸曲池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曲池的好处

曲池为大肠经合穴,艾灸此穴能温经散寒,舒筋活络,使上肢更加灵活。

刺激曲池还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肝脏解毒,此外还可以开通肺气,治疗鼻子,咽喉部位的疾病。

曲池穴是皮肤瘙痒性疾病的主穴,在散风清热的同时尚有止痒作用,对皮疹集中在上肢,头面,项背者有极佳的治疗效果。

人在血压过高时,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神志不清,抽搐,通过艾灸刺激曲池穴,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起到平稳血压的好处。

百日咳艾灸行吗

百日咳通过艾灸可以调理。

身体不佳,先天不足,后天缺补,导致肺脾气虚,内隐伏痰,外感风邪,这是引起百日咳最为常见的原因。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宣通肺气,驱散风邪,调理气机,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防治百日咳的作用。

邪侵肺卫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艾灸处方:大椎,列缺,肺俞,风门,合谷。

艾灸方义:选大椎解表,风门,肺俞,肃肺疏表;合谷,列缺,为手阳明,太阴经原络配穴法,以清热化痰,解表止咳。

艾灸方法:

1.隔姜灸:选大椎,风门,肺俞三穴,艾炷如麦粒大,切鲜姜片垫铺穴上,每穴可灸3-5壮。

2.温针灸:合谷,列缺二穴用消毒后的亳针施提捻转泻法,再以艾绒少许包裹针柄末端,点燃急吹,令其速燃速灭,大椎以亳针刺,施迎随泻法,令针感沿脊柱向下传导。

痰热壅闭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镇咳。

艾灸处方:身柱,丰隆,尺泽,大椎。

取穴方义:身柱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属督脉,取身柱以理气降逆平喘;丰隆能豁痰降逆平冲气;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专治本腑,且能止咳止血;大椎通阳泄热。

艾灸方法:

1.艾柱灸:每穴可灸1-3壮,艾柱如麦粒大,每日1-2次,针灸尺泽穴注意消毒亳针,且勿伤血脉,临床可亳针点刺出血后隔蒜片施艾炷灸疗。

2.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采用艾条温和悬灸法,每穴灸5分钟,每日2-3次均可。

3.针刺加灸:以1寸亳针,消毒后刺诸穴,行提插捻转泻法,不留针,再于背部身柱穴施以隔姜灸法。

脾肺气虚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健中扶正,温养脾肺。

艾灸处方:脾俞,肺俞,足三里,太渊,太白。

取穴方义:脾肺气虚以脾俞,肺俞以匡其正,合胃经合穴足三里,健中培土以生金,太渊,太白分别为手,足太阴经的原穴,合用乃是十二经子母补泻中脏与脏的大五行配穴法,虚则补其母,补肺经属土的原穴太渊,再加用脾经属土的原穴太白。

艾灸方法:

1.艾柱灸(补法):依方选用上穴,取艾灸如麦粒大,置穴位上施灸,待皮肤温热红润时即取下,勿使太过,每穴灸3-5壮,灸毕用手按压,每日1次。

2.艾条温和灸:选用上穴,用细艾条悬空灸之,每穴灸3-5分钟,每日可灸1-2次。

咽喉肿痛艾灸哪里 风热外袭致咽喉肿痛

主要症状: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吞咽或咳嗽时加剧,伴随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

艾灸疗法:灸天容,曲池,尺泽,扶突,大椎,外关,合谷,少商穴。

操作手法:

用艾条温和灸,将一支艾卷点燃,施灸者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于穴位之上,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艾灸曲池有什么好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左右各1个。为大肠经合穴,艾灸此穴能温经散寒,舒筋活络,使上肢更加灵活。

刺激曲池还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肝脏解毒,此外还可以开通肺气,治疗鼻子,咽喉部位的疾病。

曲池穴是皮肤瘙痒性疾病的主穴,在散风清热的同时尚有止痒作用,对皮疹集中在上肢,头面,项背者有极佳的治疗效果。

人在血压过高时,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神志不清,抽搐,通过艾灸刺激曲池穴,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起到平稳血压的好处。

咳嗽艾灸什么穴位 风热咳嗽艾灸什么穴位

风热咳嗽表现症状:咳嗽,吐痰色黄戮稠,不易咳出,喉燥咽痛,鼻塞流黄涕,发热,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

艾灸什么穴位:大椎,风池,曲池,肺俞,列缺,合谷。咽喉肿痛加少商,尺泽;鼻塞加上星。

艾灸方法:解表清热止咳。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穴为主,艾柱或艾条灸穴位火力可较大,让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以祛病除邪。

相关推荐

曲泽的定位在哪里

曲泽准确位置 曲泽属手厥阴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伸肘仰掌,肘部稍弯曲,在肘弯里可以摸到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就是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尺侧),肘横纹上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曲泽的作用与好处 曲泽穴是手厥阴心包经合穴,心包是心脏的外围主治,对心脏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按压该经脉上的穴位,可以反应出体内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适合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具有宽胸行气,活血止痛,清暑泄热,开窍祛邪的作用。 主治疾病 刺激曲泽穴对心痛,善惊,身热,烦

复溜的功效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实际上,身体凡是有肿的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系。因为肿的意思就是有水液在那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就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的。如果是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艾灸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所以当疾病刚发生苗头的时候就要给它消除掉,等到严重时就不好弄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

发烧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温热内侵发烧

主证:高热汗出,面红耳赤,口渴饮冷,咳嗽胸痛,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脉洪数。 若温热内侵营血,则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至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渴而不欲饮,或身发斑疹,或见衄血,吐血,便血,舌红绛,脉细数。 施灸穴位:大椎,曲池,内庭,委中,商阳,曲泽,神志昏迷加点按人中,斑疹加血海,便秘加天枢,上巨虚。 施灸方法:宜选用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灸,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

咽喉肿痛艾灸哪里

风热外袭致咽喉肿痛 主要症状: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吞咽或咳嗽时加剧,伴随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 艾灸疗法:灸天容,曲池,尺泽,扶突,大椎,外关,合谷,少商穴。 操作手法: 用艾条温和灸,将一支艾卷点燃,施灸者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于穴位之上,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肺胃实热型咽喉肿痛 主要症状:咽喉赤肿疼痛,痛连耳根和颌下,伴随高热头痛,烦渴,口干口臭,咯痰黄稠,腹胀便秘,小便

艾灸心脏病有效吗 内关穴预防心脏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也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艾灸该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和胃降逆,适宜于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头痛,手臂疼痛,恶心想吐,痛经,呃逆等症状,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坚持艾灸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前臂微屈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取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

神经性皮炎艾灸哪里

神经性皮炎艾灸部位 阿是穴(皮损局部),风池(后枕部下侧凹陷中,入后发际1寸),大椎(肩背正中第7颈椎下凹陷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屈肘90°,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委中(双下肢腿弯腘窝正中点)。 解析: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风池位于项后区,可祛风解表,宣通局部气血;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能疏风止痒;肺“外合皮毛”,肺俞宣肺解表止痒;膈俞为“血之会”穴,祛风活血止痒;曲池活血止痒,为治疗皮肤病第一要穴;委中祛风清热, 凉血解毒;皮损

防止血管硬化最管用的穴位

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曾就人体血管的重要性说过一句话:“人与动脉同寿。”其意是说,人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死、坏死之日,人也就到了寿终正寝之时。因此,血管是人体的生命蜡烛,血管是整个生命机体的“交通线”。人老了,先老的正是人体的血管。为此,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的硬化和衰老,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前提。以下穴位,每次取3~4穴施灸,可以达到软化血管、保持气血畅通的目的。 穴位密码: 软化血管特效穴位:足三里穴、曲池穴、悬钟穴、三阴交穴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

急性乳腺炎艾灸哪里

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气血瘀滞,化热酿毒以致肉腐成脓,治疗以“通”为主,疏表邪以通营卫,通乳络以去积乳,和营卫以散瘀滞,疏肝气以消郁结,通腑实以泻胃热,通过合理的艾灸手法,有助于理气散结,活血通络,排脓通乳,对改善乳腺炎症状有良效。具体应该分型艾灸: 胃热壅滞型乳腺炎艾灸 症见:乳房结块疼痛,色焮红,全身关节酸痛,头痛,憎寒壮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脉弦数或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透脓。 艾灸取穴:主穴取下巨虚,温溜,膻中;配穴取丰隆,少泽。 艾灸方法: 1.艾条

艾灸可以治疗妇科炎症吗 艾灸可以治疗哪些妇科炎症

急性盆腔炎:选用神厥,归来,中极,气海,大肠俞,次髎,三阴交等穴位,用艾炷隔姜灸或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 慢性盆腔炎:选用艾条温和灸对三阴交穴进行施灸。 脾虚型带下: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穴,用艾条温和灸,或隔姜,隔附子灸,可健脾化湿以止带。 肾虚型带下: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可温肾燥湿,固涩止带。 湿毒型带下:取中极,带脉,阴陵泉,三阴交,行间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5到7次为一个疗程。可清热燥湿,泄毒止带。 胃热壅滞型:

艾灸哪里对心脏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