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孕妇出现黄疸的原因

孕妇出现黄疸的原因

1、妊娠期肝内淤胆症:以全身瘙痒、淤胆的生化改变为特征。发生于妊娠中、末期,先有皮肤瘙痒,继而出现黄疸,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胆固醇、胆酸、ALP和γGT升高,而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瘙痒和黄疸常在分娩后2周内消失,再次妊娠再次发作。2、妊娠急性脂肪肝:罕见的致死性疾病,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好转的病例可完全恢复,再次妊娠时罕见再发。起病急剧,常有上腹部剧痛、淀粉酶增高、类似急性胰腺炎。常有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尿胆红素阴性。3、先兆子痫毒血症: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先兆子痫只是在疾病进展时才累及肝脏。先兆子痫可有ALT升高,除非合并DIC,黄疽少见。肝组织正常,或有出血性坏死,但无炎症。因此,专家总结:当孕妇出现黄疸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先去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检查,查明病因再对症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检查有哪些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猪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溶血性黄疸原因是:①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②红细胞受外在因素所损害。受损红细胞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内提早破坏,或直接在血管内破坏。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①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②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③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④血清铁含量增加;⑤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详见溶血性贫血节。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有哪五种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

1、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3、母乳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也是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之一。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4、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还有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以上介绍,是关于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有哪几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母乳性黄疸来说,是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其病症会在一旦时间之后自行消退。最后,我们衷心的祝您家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常见的病理性黄疸有哪些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 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 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 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 15mg/dl(毫克/100毫升)。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 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 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如果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 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又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 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二、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 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 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因吃了母乳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 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 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新生儿黄疸疾病具有什么样的类型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 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新生宝宝黄疸的信号

正常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有60%会出现黄疸,早产的宝宝则有80%会出现黄疸。因为宝宝的肝脏功能还未发育成熟,轻微的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亲还是不能忽视,宝宝黄疸的严重程度,与持续的时间如果太长,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必须提高警觉,谨慎观察。

为什么变黄了?

黄疸让宝宝的血液、黏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因为脸部的皮肤压力较小,脸上最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其中,一种「胆红素」的废物,会在最后由肝脏排出体外;如果因为肝胆系统疾病造成的排出异常,或红血球破坏过度,就会累积在体内,造成黄疸。

医学辞典~黄疸指数简称胆红素的浓度。黄疸指数12mg/dl,代表100c.c.的血液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原因

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产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2~4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到达高峰,在1~2周内会消失,早产儿则持续较久;黄疸指数平均约11~12毫克。

生理性黄疸是因宝宝的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分解排出胆红素,以及有些已被排出到肠内的胆红素又被宝宝肠道吸收到血液内,造成的黄疸现象。

2.病理性黄疸1.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先天性溶血疾病等。

2.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肝炎等。

3.感染导致肝功能降低。

4.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头皮淤血。病理性黄疸指数通常大于15,必须治疗,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严重结果。

如何判断新生宝宝的黄疸类型

新生宝宝的黄疸大致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等类型。生理性黄疸大多出现在宝宝的面、劲、躯干和大腿部,个别的也有巩膜黄疸。生理性黄疸颜色较浅,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7~10天即可消失。不影响宝宝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如果适当地给予葡萄糖水能减轻症状,不需特殊治疗。

母乳性黄疸对新生宝宝也没有特殊影响,只是持续时间较长,可延迟至两个月左右,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自然消退,这种黄疸也不需要治疗。

新生宝宝患有脐炎、脓疱疹等疾病时也会出现黄疸,即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积极的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因母婴血型不和而出现的黄疸为溶血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第一胎,出生后1~2天即可有症状,5~6天达到高峰,这种黄疸对新生宝宝的危害很大,必须尽快采取换血、输血等措施,最好停止母乳喂养,待病情被控制及稳定后再恢复母乳喂养,以防止加重病情。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相关推荐

病理性黄疸多久能治好 病理性黄疸怎么消退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应明确病理性黄疸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12-15mg/dl以上时使用。将新生儿置于有一定光强度的蓝光环境中,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将胆红素排出体外、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记住双眼要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等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在妊娠28~40周左右,其中常见于26~30岁的初产妇,双胎妊娠、怀男孩的孕妇中患该病的比率较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1、起病急,患病初期仅有持续性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或头痛,腹痛以右上腹或剑下明显。 2、数天至1周后孕妇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深,常无瘙痒。 3、病人常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少数人有一过性多尿和烦渴,如不分娩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淤点、淤斑;有出血现象,如消化道出血、齿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阴道出血等,低血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肝性

新生儿黄疸原因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

新生儿不宜用草药祛胎毒

核心提示: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在祖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即喜欢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服黄连、钩藤茶等草药。 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

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是怎么回事

碱性磷酸酶是肝功能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在临床上它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它的正常值为40-150U/L,如果检查结果低于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值,则意味着碱性磷酸酶的偏低。那么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1、孕妇营养不了或者是贫血时会引起碱性磷酸酶的偏低,这时孕妇要多加强营养,补充微量元素。 2、质流失是造成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最重要的病理性因素。 3、孕妇患有重症型慢性肾炎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不全,同样会在怀孕期间出现碱性磷酸酶偏低的现象。 4、肝炎时期的乙肝孕妇

如何诊断宝宝属于哪种类型的黄疸

新生儿皮肤越来越黄,时间久了变成了“小黄人”,这难免让新妈妈有些不安,为什么会出现黄疸呢?是生理问题还是外界因素造成的呢?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新生儿会发生黄疸原因比较复杂,有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来讲不需要治疗,2周左右就会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则是由很多疾病所引起,需要尽早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母乳性黄疸需要暂时停止哺喂母乳,待黄疸减轻后恢复喂养;药物性黄疸需要立即停止服用相关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50%-60%

宝宝黄疸眼珠发黄怎么办

生理性黄疸表现:宝宝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宝宝的脸却开始发黄,而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原因:胎儿在子宫内靠妈妈供给营养,生长发育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也由妈妈的脏器帮助排泄出来,胎儿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寿终正寝"后,产生的胆红素就是这样由妈妈的肝脏帮助转化排泄的。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

新生儿黄疸原因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脱离了母体,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获得氧气,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并且可能过剩。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反应到外部体征,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

导致小儿黄疸的五个原因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症状,新生儿的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的2-3天出现,7-10就会消失,如发现宝宝的黄疸很长时间都没有消退,还引起了宝宝的其他症状,考虑宝宝是不是患了病理性黄疸。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有以下五种: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