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读懂TSH的临床意义

如何读懂TSH的临床意义

一、伴TSH升高的甲状腺疾病

血清TSH正常范围在0.4~4.0mU/L。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试剂,不同的实验室之间血清TSH的正常范围存在一些差异。当血清TSH高于正常范围的上限值时,即为血清TSH升高。导致TSH升高的甲状腺疾病有多种。

1.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是最常见导致TSH升高的原因。甲状腺发育异常、甲状腺炎症性和甲状腺破坏性(损伤性)疾病,都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引发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出现血清TSH升高。无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如何,最先表现出来的都是血清TSH的升高。同时,血清TSH升高的幅度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程度之间呈正比,即血清TSH越高提示甲状腺功能越低。亚临床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只有血清TSH升高,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在正常范围。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除血清TSH升高外,血清FT4可低于正常。

2. 亚急性和损伤、破坏性甲状腺炎修复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或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损伤性或破坏性甲状腺炎,经过炎症或损伤和破坏阶段进入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的修复期。此时,甲状腺滤泡腔内储存的甲状腺素已释放完毕,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还未恢复。这阶段测定血清TSH浓度时,会出现血清TSH升高,同时伴或不伴血清甲状腺素降低。

3. 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征恢复期

当机体处于系统性疾病或严重性疾病会出现低T3或低T4综合征。一旦进入到疾病的恢复期期,血清TSH将从正常范围过渡到升高阶段。随着病情完全康复,血清TSH逐步回落,恢复正常。

4. TSH抗体

当血清中存在TSH抗体时,可出现TSH不适当升高。此时,血清TSH升高的程度与FT4之间不匹配。临床上,当血中存在TSH自身抗体时,常常血清中也存在抗T4和(或)抗T3抗体。

5. TSH分泌瘤

垂体TSH细胞发生瘤变时,自主性分泌TSH,导致血清TSH升高。在TSH升高的同时,血清FT4和FT3升高,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毒症表现。

6.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生殖细胞的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机体细胞的甲状腺激素受体对甲状腺激素敏感性降低,特别是垂体TSH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出现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表现为血清FT4、FT3升高,血清TSH升高。

二、TSH降低的甲状腺疾病

血清TSH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下限时,即为血清TSH降低。导致TSH降低的原因同样也有多种。

1.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导致血清TSH降低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Graves病、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腺瘤。这些疾病除存在血清TSH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外,同时存在FT3、FT4的升高。

2. 各种甲状腺炎的损伤期

各种甲状腺炎,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和药物相关性甲状腺炎,当处在甲状腺炎症或甲状腺破坏、损伤阶段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甲状腺滤泡腔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加,引起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出现血清TSH降低,同时血清甲状腺激素不同程度的升高。此时,甲状腺摄取131I处于被抑制状态。

3. 甲状腺癌

少数甲状腺癌,特别是滤泡癌,肿瘤细胞可同时分泌甲状腺激素。引起血清TSH减低,伴有血清甲状腺素增加。

4. 各种垂体性疾病

影响TSH细胞功能各种垂体性疾病,包括各种垂体腺瘤、垂体炎症、垂体出血性疾病或损伤性疾病,当影响到TSH细胞合成和分泌TSH时,可出现TSH降低,同时伴有T4的下降。即出现中枢性,也称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 TSH基因突变

TSHB基因突变,导致TSH异常,出现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TSH降低。FT4、FT3降低。

6.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相关性甲状腺毒症各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导致体内HCG增高,如多胎妊娠、绒毛膜癌、葡萄胎,出现HCG增高,由于HCG有类TSH样的作用,导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增加,同时出现TSH的降低。

7. 其他疾病状态或药物

导致TSH降低有些疾病和药物也可导致TSH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质醇增加。既可以是由于使用外源性的糖皮质激素引起,也可是内源性皮质醇增多,如库欣综合征引发。

三、TSH正常的甲状腺疾病

血清TSH在正常范围也可见于多种甲状腺疾病。

1. 甲状腺癌

甲状腺滤泡细胞来源的肿瘤,特别是乳头状甲状腺癌时,甲状腺功能绝大多处于正常状态,血清TSH正常。甲状腺髓样癌时,甲状腺功能也处于正常,血清TSH正常。

2.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当没有影响到甲状腺功能时,甲状腺功能检查也在正常范围,测定血清TSH也是正常的。

3. 甲状腺结节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结节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时,甲状腺功能也多数处于正常状态,血清TSH也在正常范围。

4. 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征

机体处于系统性或严重性疾病危重期时,可同时影响甲状腺功能,出现低T3甚至低T4综合征,此时,血清TSH多数处于正常。

总之,血清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尤其是在评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在TSH上有所表现。同时,非甲状腺疾病,特别是全身性、系统性疾病也可导致甲状腺功能改变和血清TSH的变化。同样,甲状腺疾病存在时也可没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血清TSH没有变化。因此,需要了解和掌握影响血清TSH变化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诊断和鉴别TSH相关性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及其相关疾病

雌二醇的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女性性早熟、男性乳房发育、妊娠(尤其双胎或多胎)、雌激素分泌瘤、促排卵药物(如氯来芬)、男性女性化、卵巢肿瘤、无排卵性子宫功能出血和肝硬化等。

2.减低 见于卵巢肿瘤、葡萄胎、宫内死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丘脑肿瘤、腺垂体功能减低、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切除、青春期延迟、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绝经、口服避孕药等。

3、雌二醇值增高的病理病因 1)卵巢疾患:卵巢颗粒层细胞瘤、卵巢胚瘤、卵巢脂肪样细胞瘤、性激素生成瘤等,均表现卵巢功能亢进,雌二醇分泌量增加。2)心脏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3)其它: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男性肥胖症。

4、雌二醇降低的病理原因 1)卵巢疾病:卵巢缺如或发育低下,原发性卵巢衰竭、卵巢囊肿。2)垂体性闭经或不孕。3 )其它:甲低或甲亢、柯兴氏综合征、阿狄森氏病、恶性肿瘤、较大范围的感染、肾功能不全、脑及垂体的局灶性病变等,均可使血浆雌 二醇降低

催乳素的临床意义

生理学变异

生理性增加见于运动后,性交、妊娠、产后、吮乳、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

药理性增加见于使用氯丙嗪及其它吩噻嗪类药物、氟哌丁苯、三环抗抑制药、利血平、大剂量的雌激素、某些抗组织胺药物、α-甲基多巴、合成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一般麻醉剂,精氨酸,及胰岛素诱导的低血糖时。

病理学变异

增加:见于垂体肿瘤乳腺肿瘤,非功能性肿瘤,柯兴氏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垂体柄肿瘤,下丘脑肿瘤、肉芽肿、脑膜炎,Chiari-Fromel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原发性甲状腺减退合并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增加,Nelson氏综合症,肾上腺机能减退,肿瘤的异位生长(如垂体瘤肺转移),胸壁损伤,外科手术,创伤,带状疱疹,闭经和乳溢综合症。

减少:因乳腺癌切除垂体后,PRL浓度下降。但不完全切除垂体时,血清在PRL可增加。L-多巴治疗后减少。

垂体瘤药物治疗检测

在国外可以用药物治疗脑垂体瘤,通过定期检测催乳素的数值观察垂体瘤的治疗情况。

血糖的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饭后1~2小时,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注射肾上腺素后,会使得血糖暂时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亢进、颅内出血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饥饿、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妊娠、哺乳和服用降糖药后。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糖代谢异常、严重肝病、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注射胰岛素过量等。

血红素高临床意义

1、血清水平升高HPx为一种反应较轻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应激反应时,HPx浓度升高不超过正常静止时的2倍。某些肿瘤也可升高尤其是黑素瘤。

2、血清含量下降见于严重溶血性贫血、严重恶性营养不良、出血性胰腺炎、主动脉换瓣膜后、革登出血热、严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生成原卟啉症以及肝病(如亚急性肝坏死、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等)。其中肝病时HPx的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相平行。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急性应激反应、原发性肝癌、恶性黑素瘤。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溶血性贫血。

血肌酐的临床意义

(1)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μ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白细胞临床意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偑晩鄌回閳呀。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丂毡鞔蹑雉鞙,均匀混合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佯爬癋觝韏亨鳅结肠炎症如菌痢时亢曣蛡钆醰蜇,白细胞大量出现甚至满视野仼托磺醠阇韫嫊媳,并可见到退化的白细胞,还可见到边缘已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粪便中有时还伴有夏科-雷登伇気销详銄僀(Charcot-Leyden)両松铵鐂鎥结晶,如用瑞氏染液染色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文献报道,对10000余人两年的观察研究表明,白细胞增高是脑梗死的先兆之一;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相关性最大,尤其小于65岁组最明显。血中白细胞数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越大。梗死组织周围有白细胞浸润,且梗死灶周围的毛细血管存在白细胞聚集现象。对脑血管病患者白细胞的流变性研究,亦发现白细胞在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化脓感染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b超的临床意义

B型超声是超声的主要检查方法,虽然超声的发展突飞猛进,如内镜超声、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弹性成像等等,都是在B型超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凡是进行超声工作的医师及被检查的患者,都应该了解B型超声的特点、检查前准备、检查范围及注意事项等等,以便更好地应用它来为被检查者服务服务。

相关推荐

确诊甲减需做那些检查

1.一般检查:血常规可见轻度贫血 ,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CPK,LDH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甲状腺功能检查:原发性甲减患者T3、T4降低,TSH水平升高。亚临床甲减仅有TSH增高、T4和FT4正常。 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过氧化酶抗体(TPOAb)是确定原发甲减病因的重要指标,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甲状腺自身抗体明显升高。 4.TRH兴奋试验:对鉴别原发性甲减与垂体性甲减有意义。原发性甲减患者TRH兴奋后TSH进一步升高,而垂体性甲减TSH反应低下。 5.甲状腺摄碘率测定:明显低于正常,

女性血压临床意义

1.血压升高: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等。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血压降低: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

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癌胚抗原的临床意义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胰腺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

婴儿大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1、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2、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粪

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1.转铁蛋白升高见于缺铁性贫血,怀孕后期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急性肝炎早期; 2.转铁蛋白降低见于:蛋白质丢失性的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烧伤和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蛋白质缺乏状态;感染状态时,急性肝炎(开始升高后下降),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蛋白质丢失症、甲状腺炎、感染和严重疾病等。

做肠镜的临床意义

适用疾病:大肠息肉;大肠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癌等。适应症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相当广泛,凡属于下列情况而无禁忌症时均可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 3、原因不明的腹部肿块,不能排除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者。 4、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疼痛。 5、疑有良性或恶性结肠肿瘤,经X线检查不能确诊者。 6、疑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7、钡剂灌肠或肠系检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8、结肠癌手术前确定病变范围,结肠癌、息肉术后复查及疗效随访。

如何检测甲减的类型

1、血清TSH测定对鉴别原发性甲减或下丘脑-垂体性甲减有重要意义。原发性甲减患者血清TSH常明显升高,而下丘脑一垂体性甲减患者血清TSH常减低。 2、TRH兴奋试验,静注TRH200^- 5005g后。血清TSH无升高反应者提示垂体性甲减,延迟升高者为下丘脑性;如TSH基值已增高,TRH刺激后更高,提示原发性甲减。 3、血清T3,T4增高,血清TSH基础值或对TRH兴奋试验反应正常或增高,临床无甲亢表现,提示为外周甲状腺激素受体抵抗性甲减。

血清白蛋白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在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此时并非蛋白质绝对量增多。临床上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而以白蛋白浓度降低为多见。 白蛋白浓度降低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但有时总蛋白浓度接近正常,而白蛋白浓度降低,同时又伴有球蛋白浓度增高。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或严重灼伤时血浆大量丢失。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腹水形成时白蛋白的丢失和肾病时尿液中的丢失,严重时白蛋白浓度可低于10g/L。白蛋白浓度低于20g/L时,由于胶体渗透压

风湿性心脏病怎么确诊呢

检查项: 白细胞(WBC或LEU) 红细胞(RBC或BLC) 血红蛋白(Hb或HGB) 血沉(ESR) 血清C-反应蛋白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抗链球菌激酶(ASK) 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