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类人群赶紧筛查丙肝
7类人群赶紧筛查丙肝
对于病毒性肝炎,国人更熟悉的是乙肝。其实,近些年来丙肝的发病率也在悄然攀升,发展迅猛。以我国为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丙肝报告例数为21145例,此后逐年攀升,2013年为203156例。10年暴增近十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晓红指出,与慢性乙肝相比,慢性丙肝治愈率高,如果早期发现,及时规范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药物,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当于临床治愈。
早发现早治愈
七类人群赶紧筛查丙肝
以下七类人群容易被丙肝“盯上”,最好及时到医院做丙肝抗体检测。
1. 曾在感染控制条件较差的场所内,接受过医源性或口腔开放性治疗的个体
2. 在开展“献血者HCV血清学检测”之前输过血,或接受过未开展“HCV常规血清学检测”的献血者地区血液的个体。特别是在1993年之前有过输血经历的人要引起警惕,由于丙肝病毒相关检测试剂1990年后才问世,全国的大血站1994年才开始在献血人员中筛查丙肝,所以在此之前输血、或血制品(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都存在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3. 静脉药瘾者
4. 在感染控制条件较差的场所内接受过纹身,身体穿刺或疤痕手术的个体
5. HCV感染母体所生儿童
6. HIV感染者
7. 服过刑或曾被拘留的个体
此外,血液透析患者、男同性恋者、艾滋病毒感染者、性工作者、性病患者、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都应该及时到医院筛查丙肝,出现疲劳、乏力、食欲下降、或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时更要引起警惕。
唐氏筛查什么时候做是最佳时机
唐氏筛查指的筛查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检查方法,它针对特定的没有任何相应疾病提示的人群(如所有的孕妇人群),通过检查将其中患某一疾病可能性较大的高危人群筛选出来,以进行其后的诊断性检查。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筛查的目的不是诊断某一种疾病,而是筛选出患某一疾病可能性较大的人。
唐氏筛查什么时候做?
进行筛查的最佳时间是怀孕的第9~14周,称之为孕早期筛查,错过该时间段则需进入孕中期筛查,虽然同样可以进行风险计算,但如果最终诊断结果是阳性对母体造成损伤较大。
高危肠癌人群筛查4注意
1、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史长达7年以上的患者而言,由于其发病原因不太明确,随着长期慢性结肠炎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这类高危人群应接受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黏膜活检,检查间隔时间为1~3年不等
2、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FAP)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直系亲属中1/2的人可能被遗传此病,而且罹患此病的患者45岁以前绝大多数会转变为癌症。因此有此病家族史的人自青春期后,患者及家属每1~2年都应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以免耽误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3、有过肠癌病史的人也属高危人群,由于手术及其他原因很可能造成肠癌复发甚至转移,所以根治术后仍需严密检查,不可掉以轻心。患者手术后6个月及前2年内每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以排除局部复发,此后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检查。
4、对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直肠癌家族史者,由于这类患者出现癌症的年龄多半在50岁以下,其家属患癌的机会远远高于一般人,所以这类高危人群从20岁起或早于亲属发病年龄10年起,每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丙肝窗口期时间是多久
丙肝分布很广,很容易演变为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肝病,因此,一旦发现丙肝,要尽早进行治疗。那么,你是否知道丙肝窗口期时间是多久?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码?
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人体后,尚未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视尚未产生抗体的时期。也就是说,丙肝的窗口期是:病人已感染了病毒,但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检查抗病毒的抗体的结果却是阴性,这个时期就叫做窗口期。例如:甲 140天检测丙肝抗体阴性,就可以排除感染丙肝的。但是最好在过40天后在检查一下,如果是阴性就可以彻底放心了。
因此,一次丙肝检测是阴性不能完全表明自身没有感染丙肝,可能是出于丙肝病毒的窗口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丙肝患者通常是检测不出来的。丙肝窗口期一般为3-6个月,高于乙肝。
丙肝由于其善变性,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以检测到丙肝抗原的方法,所以不能像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那样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丙肝病毒,而只能依赖对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但是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使第一次丙肝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必须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确认。
丙肝窗口期期间,就算是检查丙肝抗体阴性,也有感染丙肝的可能。所以,有过和丙肝患者亲密接触的人,如果检查丙肝抗体阴性,还要在丙肝窗口期结束后在进行检查。
乙肝病人需要查丙肝抗体吗
因为丙肝病毒隐蔽性很强,很多早期的丙肝病人基本上没有症状,而且不少医务人员也缺少对丙肝基本知识的了解,没有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查,造成很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于肝癌时才被发现。
那么,乙肝感染者为何要重点检查丙肝抗体呢?
这是因为乙肝和丙肝病毒均可通过不洁注射、血液或输血制品等相同的方式传播,两者重叠感染较为常见。一些难治性乙肝病人往往合并感染了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现已被认为是诱发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重叠感染比单纯乙肝或丙肝发生重症肝炎者多,病死率也高,导致肝癌的相对危险指数也更大。感染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概率高达80%以上,忽视乙肝患者中丙肝病毒感染,将会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而且,确定乙肝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丙肝,对选择乙肝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以上介绍了乙肝病人需查看丙肝抗体的原因,您了解了吗?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线咨询专家。小编祝广大读者朋友身体健康
丙肝如何检查的相关介绍
1、丙肝抗体的检测:
抗hcv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感染或疫苗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但为非保护性抗体,其检测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因此在临床上丙肝抗体检查是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但其检测可确定之前病毒的存在但无法说明感染是处于急性期还是慢性或已经治愈,因此诊断上应结合丙肝病毒rna检测。
2、丙肝病毒rna检测:
该检测项目是探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可在感染两星期内检测到丙肝病毒。hcv-rna阳性提示丙肝病毒正在复制、肝组织有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常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
3、肝脏病理学检查:
因临床上,约有30-40%的丙肝病人验血与b超检查正常,但通过肝穿刺活检可发现肝脏已发生病变。通过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丙肝的诊断、衡量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程度及药物疗效的评估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但属于有创检查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育龄妇女孕前别忘查丙肝
近日的一项调查发现,全国约有丙肝患者3800万,我国丙肝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就诊率只有10%,成为威胁健康的“沉默杀手”。专家提醒,女性在进行文眉等美容项目时,要特别注意卫生和工具消毒,以提防感染丙肝。
此外,育龄妇女在怀孕前,最好夫妻双方都进行一下丙肝病毒检查。
丙肝通过血液传播
肝病网主任指出,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共用剃须刀或牙刷,输入过血制品,多次进行注射或针灸,共用没有严格消毒的理发用具,文身、文眉、文眼线、穿耳洞,都可能感染上丙肝。而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丙肝,如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互相传递物品、交谈、共用办公用品等,都不会被传染。
高危人群要查丙肝抗体
肝病网主任告诉记者,比起乙肝来,丙肝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比率更高,而且疾病发展速度更快。然而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感染者不易察觉,因此多数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且,由于丙肝病毒变异率高,目前并没有疫苗能预防丙肝。
目前在常规体检项目里,并没有针对丙肝的检查。因此专家建议,上述高危人群应定期抽血查丙肝抗体和丙肝核酸。
六成多丙肝可完全治愈
专家指出,丙肝虽然转化为肝癌的比率较高,但60%多的患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因此除了定期体检外,如果感觉全身无力,充分休息后仍有疲倦感,或是右上腹不舒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睡眠不好、短期记忆困难、精力难以集中等,都要及时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另外,育龄女性如果计划怀孕,最好在孕前夫妻双方都做丙肝病毒标准物检查。
丙型肝炎的常见认识误区
1.丙型肝炎,肝脏的隐匿杀手:
感染HCV后,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且慢性化程度非常高,只有不到20%的病人可以自发清除病毒。如不治疗,大多数病人体内将终生存在HCV。
慢性丙型肝炎会悄无声息的缓慢进展,约10-20%的病人在20年内出现肝硬化。一旦进展为肝硬化,病人的5年生存率就会下降为50%,也就是说,每5年就会有一半病人因为丙肝肝硬化死去。而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生率也高达1-4%,也就是说每100名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会有1-4人出现肝癌。
丙肝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了。因此,同其他原因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决不能单靠症状来发现,而是更应强调早期筛查。
2.哪些人需要筛查丙型肝炎:
丙肝主要通过输血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中以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最为常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血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如针灸)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 潜在的传播方式。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感染HCV的母亲也可以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
3.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
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于2011 年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是全球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这种治疗方案能治愈50-60%以上的丙肝病人。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丙型肝炎筛查、关怀和治疗指南》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丙型肝炎指南的推荐意见中,PEGIFN 仍是成本效益显着的治疗方案。
4.新药使丙肝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欧美国家新近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通过直接抑制HCV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病毒的其他位点而发挥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使得丙型肝炎真正成为一种可以根治的疾病。而且这类新药副作用极小,也可以用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这类新型抗HCV药物已在我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正式上市也指日可待。
5.肝功正常的丙肝病人也需要治疗:
正因为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因此在治疗人群的选择方面更为广泛,只要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阳性就需要积极治疗。而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对于肝功正常的所谓 “健康”携带者不需要立即治疗。
和无症状感染者说话会被感染吗 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被发现的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高风险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筛查等途径发现的。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在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