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子的功效与作用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预知子的功效与作用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预知子味苦,性寒。归肝、胆、胃、膀胱经。可治肠胃胀闷,用预知子30g,水煎服。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理气止痛
荔枝核入肝、肾经。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胃脘久痛等病症。
食窦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食窦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快速取穴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个4横指处,再向下1肋,在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食窦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疏肝理气,调理肠胃,宽胸通络,宣肺平喘,健脾利湿。
主治病症
1.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黄疸,嗳气吞酸诸病证。
2.饮食停滞,脾胃气滞,脾胃虚弱之胃痛,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诸病证。
常用配伍
1.配太冲,膻中,侠溪,期门,郄门,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黄疸。
2.配上脘,阳陵泉,太冲,神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嗳气吞酸。
3.配中脘,章门,公孙,足三里,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肠胃,理气降逆,治疗食滞肠胃之恶心,食已即吐,腹痛肠鸣,泻下酸腐等。
4.配膈俞,气海,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5.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除湿,利水消肿,治疗脾虚水肿。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肝郁脾虚吃什么好
1、菠菜炖血
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2、柚皮醪糟
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有着宽中理气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气止痛,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醪糟、红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胃。
3、砂仁橘皮粥
准备10克的砂仁、5克橘皮、100克粳米,首先把砂仁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粳米洗净之后喝橘皮一起熬成粥,然后加入砂仁粉末再稍微煮一会即可。砂仁有着行气宽中的作用,能温中化湿,健脾开胃。砂仁和橘皮配合可疏肝理气。因为砂仁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煎煮的时候不要太久,以免降低其效力。注意阳虚、实热的病人不宜服用此粥。
4、甘松粥
准备好5克甘松,100克粳米,首先把甘松加水煎煮,煮好之后去汁液备用。洗净粳米,将其熬成粥,等粥熟了之后加入甘松汁液,再稍微煮一会即可。每天1到2次,温热服下。甘松性味甘温,可入脾经、胃经,有助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和粳米一起煮粥,能健脾补中,有助亚健康治疗调理。
橘子的功效与作用
1、橘皮是一味理气、除燥、利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要药;刮去白色内层的橘皮表皮称为橘红,具有理肺气、祛痰、止咳的作用;
2、橘络,即为橘肉上的白色网状丝络,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P,有通络、化痰、理气、消滞等功效,可治疗胸闷肋痛、肋间神经痛等症;
3、橘核性味苦、无毒,有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疝气、腰痛等症;
4、橘叶具有疏肝作用,可治肋痛及乳腺炎初起等症;
5、橘肉具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的作用。
橘子的果肉还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可加工成罐头、蜜饯、果酱、果糕、果胨、果糖,还可以制成果汁、果酒等饮料。加工过程中,可提取果胶、柠檬酸、橙皮甙、香精油,橘皮可作为提取维生素A、维生素P、维生素C的原料。
胃溃疡的分型治疗
胃溃疡中医可分为实证、虚证。实证常见有血瘀阻络型、肝胃郁热型,虚证常见有肝胃气滞型、胃阴不足型及脾胃虚寒型。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明显。
血瘀阻络型 症见胃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拒按,或见呕血黑便,舌瘀斑。冶宜活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组方为:五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打),牡丹皮6克,延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水煎服,每天1剂。
“肝胃郁热证”,症状可见胃脘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硬。治疗宜疏肝泄热、和胃止痛,可选用丹栀消遥散加减。组方为:当归40克,芍药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牡丹皮10克,柴胡5克,栀子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1剂。
“肝胃气滞证”,临床可见胃脘胀痛,胁肋闷胀,痛无定处,情绪压力诱发。治疗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方为:柴胡7克,陈皮7克,川芎6克,赤芍药6克,枳壳6克,醋炒香附6克,炙甘草3克。
“胃阴不足”者,可见胃隐痛,口干唇燥,易泛酸水,食甜品后更甚。治疗宜养阴和胃,生津润燥,可选用养胃汤(白芍药、茯苓、白术、甘草、山药、黄芪、党参、木香、砂仁、陈皮、大枣)合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栝楼根)加减。水煎服,每天1剂。
“脾胃虚寒证”者,临床表现可见胃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畏寒,吐清水,腹胀,便溏。治疗宜温中散寒、健脾益气,药方可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组方为:黄芪45克,芍药45克,桂枝30克,生姜120克,甘草10克,大枣12枚,饴糖120克,当归30克。水煎服,每天1剂。
预知子的营养价值 活血止痛
预知子气香起窜,以行气活血,理气开结为用,有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胁胀痛、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痛经经闭等病症,治中寒腹痛、疝痛,可配伍小茴香同用。《药材学》:"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
香附能和什么中药搭配
1、香附配伍乌药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
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
二药合用,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
2、香附配伍白芍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
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
二者伍用,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
3、香附配伍木香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兼能活血。
木香行气止痛,兼能温中。
二者伍用,有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胃脘疼痛等症。
4、香附配伍高良姜
香附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高良姜温中散寒、降逆止痛。
二者伍用,高良姜得香附,则散寒祛郁。
香附得高良姜,则行气散寒,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肝胃、气滞不行之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者。
5、香附配伍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苏梗理气安胎、宽中除胀、和胃止呕。
二药伍用,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胁肋疼痛,娠妊呕吐、腹胀等。
6、香附配伍当归、艾叶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三药共用,共奏补血、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寒滞肝脉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宫寒不孕、小腹时痛、腰酸带下等症。
胃疼怎么按摩缓解 按摩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俯卧位,沿脊柱及其两旁做㨰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按摩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魂门的位置在哪里
魂门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
魂门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
主治病证:
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
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
3.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肠鸣,癔病,肝胆疾病。
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配中脘,阳陵泉,太冲,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3.配下脘,璇玑,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治疗食滞饮食不下。
4.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肝脾,治疗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之泄泻。
5.配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针刺补法,滋阴养筋,缓急止痛,治疗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
肝气郁结怎么调理 佛手姜糖饮
材料:佛手20克,生姜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佛手、生姜洗净后切碎,一同放在砂锅中,加清水煎煮20分钟后,过滤取汁,调入白糖融化后,即可饮用。
功效作用:可以行气止痛,疏肝健脾和胃,适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导致的胸肋、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呕吐、反胃等症状。
肝气郁结吃什么药
一、逍遥丸
逍遥丸是常用于肝气郁结的中成药,主要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等组成的。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气月结的肝脾不和、两胁胀痛等症状。
二、柴胡
柴胡疏肝散主要是由陈皮、柴胡、香附、枳壳、赤芍、甘草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结证。
三、疏肝丸
疏肝丸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成药,是由川楝子、延胡索、片姜黄、白芍、沉香、枳壳、木香、砂仁、陈皮、豆蔻仁、茯苓、厚朴、朱砂组成的 ,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胀痛,胃脘疼痛等病症。
四、九气心痛丸
九气心痛丸主要是由高良姜、木香、石菖蒲、青皮、丁香等中药材组成的,具有理气止痛、散寒的功效,常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两胁胀痛和胃脘疼痛症状。
五、舒泰丸
舒泰丸主要是由紫苏、广藿香、桔梗、白芍、陈皮、豆蔻、厚朴、青皮、苍术、槟榔、柴胡、木香、甘草、鸡内金、六神曲、山楂、麦芽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止痛消食的功效,擦还能够用语饭后腹胀、食滞不消等症状。
中医告诉你橘子皮作药的功效
橘子的防病治病功效不容忽视。橘络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之功;橘肉味甘酸,性凉,具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的功效。
一个橘子可有五味药,即橘肉、陈皮、青皮、橘核和橘络。其中,橘络往往被人撕下扔掉,其实,橘络具有良好的化痰止咳功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橘子各部位的功效吧!橘络化痰止咳橘络是橘皮内层的网状筋络。性味甘苦平,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之功,主治痰滞经络之胸胁胀痛、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等症。橘肉开胃理气橘肉味甘酸,性凉,具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解酒醒神之功,主治呕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热咳嗽、饮酒过度等症。因其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P,可辅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多种心血管疾病,还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可预防胃癌。陈皮健脾化痰陈皮是橘子干燥成熟的外皮,以陈者佳。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降逆等功效,可治疗脘腹胀满及疼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便溏泄泻、寒痰咳嗽等症,还可解鱼蟹毒。采收陈皮时,去其白色内皮后的红色外皮叫橘红,去红色外皮后的白色内皮叫橘白,临床也专用,二者功效同陈皮,但前者侧重燥湿化痰,后者则长于和胃化湿。青皮疏肝破气青皮是橘子未成熟果实之外皮或幼果,色青而名之。其性温味苦辛,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之功,力较陈皮强,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胀闷、疝气、食积、乳房作胀或结块等症。橘核散结止痛橘核是橘子的果核(种子),性微温味苦平,功专理气散结止痛,对睾丸胀痛、疝气疼痛、乳房结块胀痛、腰痛等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