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吃抗凝药患者注意什么 控制血压

吃抗凝药患者注意什么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出血的危险因素,也是房颤的诱发因素,对于服用抗凝药的患者,一般建议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吃抗凝药患者注意什么 防治并发症

房颤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衰与栓塞。脑栓塞是最常见的血管栓塞,如患者术后出现乏力、头痛、偏瘫、视力模糊等问题,一定要来医院复查。

此外,患者术后如有血尿情况要考虑肾栓塞,有腹胀则要考虑是否有腹系膜动脉栓塞。

风湿性心脏病如何护理

1、风湿性心脏病术后的患者也可以吃些维持心功能的药物,如强心利尿药等。因为有些患者来就诊前心功能就很差,心功能在三级甚至四级,这种病人长期承受心肌劳损,即使换瓣后也只是解决了瓣膜问题,并不能缓解心肌病变、心肌劳损等。而且有些食物对抗凝效果也有影响,例如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会影响抗凝的效果,使之减弱。所以食物不能偏食,搭配要合理。

2、风湿性心脏病术后随访:瓣膜置换手术后吃抗凝药的患者建议一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血,调整抗凝药剂量。要使手术后的切口尽快愈合,避免伤口的感染。还要预防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如何预防房颤远离中风

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我市很多医院如安贞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房颤门诊,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

其次,要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很多房颤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

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不等于说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专家提醒,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中风会随机“找茬”,“乘虚而入”。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非常麻烦。

房颤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可能伴发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外,中国人饮食结构丰富,因此多年来房颤患者和医生都盼望能有一种服药饮食禁忌少、用药方法足够简单、不用反复监测的“简便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让“简便抗凝治疗”方案成为现实。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不仅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且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更佳。

吃抗凝药患者注意什么 避免外伤

服用抗凝药期间要避免外伤,出现牙出血或皮下出血要告知医生,再决定是否要继续服用抗凝药。

丹参能降血压吗 吃丹参降血压要注意什么

丹参虽然有一定的降压功效,但它降压效果有限,不能完全控制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即使在服用丹参,但降压药物仍要继续服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

丹参虽有一定降压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一种中药材,有一定的用量规定,通常丹参的药用量为10-30克,丹参活血作用较强,若服用过多,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丹参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体内血钾含量降低,所以在服用丹参的同时,建议橘子、花生、黄豆等含钾量高的食物,以免造成血钾降低。

中药十八反中有“诸参辛芍叛藜芦”一句,所以丹参与藜芦相克,两者同食会产生毒副反应。

丹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果与其他抗凝药物同服会加强抗凝作用,从而可能引发出血,所以丹参要避免与抗凝药同用,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有些人可能会对丹参过敏,服用后可能会产生胃痛、恶心、全身瘙痒,甚至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症状,建议在服用之前先少量服用,观察约1小时,若无不适,再继续服用。

心脏手术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心脏搭桥手术后,并不是心脏病就痊愈了,病人万事大吉啦,而是暂时解决了某一根血管的阻塞情况,临时缓解了心肌缺血的矛盾,因此需要考虑预防三件事情:

一、由于血液的异常状态没有改变,有可能再次慢性狭窄,很多患者可能出现胸疼的症状,造成手术后十年到二十年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再放支架,或再做搭桥。

二、心脏搭桥手术使用的桥血管,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塞,所以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除非有服用抗凝药物禁忌。

三、除桥血管本身以外,需要预防冠脉其它部位的血管出现新的狭窄问题,所以心脏手术后依然需要长期预防服药治疗。

对策:继续服用药物,如降脂药物、抗凝药物。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一定把血糖、血压控制好。清淡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

介绍了心脏搭桥手术后遗症,大家你都了解的非常清楚了在生活当中,正处于被心脏病困扰着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大型医院来进行手术,以免防止在手术后留下的后遗症。

高血压惧服降压药易导致中风

脑血管病是江苏人2015年的第二大死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这是普遍共识。但鲜有人知道,心脏病也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前天,由鼓楼医院主办的第九届心脏节律管理论坛上,该院专家徐伟介绍,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因为惧怕使用降压药,让“房颤”乘机而入导致中风。

据了解,正常人每分钟心房跳动约60到100次,而房颤患者每分钟心率为350到600次,“600次/分钟意味着心脏失去正常的收缩,而是在颤抖。可怕的是,心房失去收缩功能后,会使部分血液滞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入大脑,就会引起中风。”徐伟告诉记者,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其大多由左心房的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栓塞所致,其中90%以上是因左心房外挂的左心耳的血栓引起。预防血栓,此前临床医生会让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殊不知,抗凝是把双刃剑,它虽可以预防血栓,但也可以发生大出血,长久服用抗凝药物,脑出血的概率高达2.5%。”徐伟说,目前国际发明了一种与抗凝药物效果一样的新技术——“左心耳封堵术”,即通过微创方式,使左心耳闭合,闭合后的左心耳没法让血液停留发生栓塞,脑卒中的风险就大为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约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偏爱老年患者,80岁时,10%的病人会发生房颤,到了90岁,40%的病人会发生房颤。”徐伟提醒,虽然房颤与高龄密切相关,但年轻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也容易发生房颤。

心房颤动的表现 做好三件事让房颤患者远离中风

1、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

2、要正确用药

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通过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却有限。

3、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

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也不等于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专家提醒,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治疗,中风就会随机“乘虚而入”。

相关推荐

糖尿病什么蔬菜降糖 空心菜

有研究表明,空心菜能够帮助二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尤其是紫色的空心菜效果更佳。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后寿命

目前人工心脏瓣膜一共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瓣,另外一种是生物瓣,生物瓣主要是由动物的心包为材料制作而成的,优点就是术后不易发生血栓,做完手术以后接受3个月的抗凝治疗就可以了,以后不需要服用抗凝,缺点就是寿命短,只能使用10年左右。机械瓣使用的时间则要长很多,寿命能够达到几十年,缺点就是患者做完手术以后需要终身服用抗凝,需要定期复查,以预防心脏血栓的形成。 现在国内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大多数采用的是机械瓣,换瓣膜手术容易发生抗凝以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抗凝的用量不足会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和动脉栓塞等等。

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1.是要控制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控制,这些控制好了,就能减少脑梗塞再发生。 2.是抗凝物的应用,主要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一次,防止梗塞加重和再次梗塞。三是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一般用中成为主。四是日常调理,饮食宜清淡、不油腻、太咸的食物,积极参加锻炼,改善整个机体的功能。 3.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控制血压,糖尿病的要控制血糖,高血脂的要调脂治疗;其次扩管改善大脑的微循环,包括扩血管的物、活血化瘀的物,如脑脉泰、脑心通、血塞通等; 4.有效控制血压和各种类型的脑动脉硬

降低风湿性心脏病的危害正确护理很重要

一、风湿性心脏病的生活护理: 1、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作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2、风湿活动期及心功能不全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心功能代偿期应进行适时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可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即可,增强心脏储备。 3、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要预防感冒、防止扁桃体、牙龈炎等,如果发生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 4、风湿性心脏病术后需随访,瓣膜置换手术后抗凝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建议一个

脑中风的保健方法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养成低脂肪、低热量、低糖和中等量食盐的饮食方式;戒烟限酒;多含钾较多的食物如水果、黄豆、海带、蘑菇、蔬菜等;坚持体育锻炼。 二、消除脑中风的诱发因素,避免劳累、紧张,注意休息;调节好情绪,避免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三、重视脑中风先兆症状,如果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一过性黑朦、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面部感觉异常、言语困难等,就是脑中风的危险信号,应该及时去找神经科医生,作系统的检查及治疗,以避免脑中风的发生。 四、积极治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肾病护理应注意的细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根据医嘱良好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被认为是引起肾脏病变的始因,严格控制血糖在临床前期具有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可使肾功能稳定,我们观察到血糖浓度与尿蛋白量有正相关性,需仔细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如:血糖变化,糖化血清蛋白指数,尿糖以及尿酮体,肾功能的改变等。 指导老年患者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6.5mmol/L以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对其肾脏病变的进展有重要影响

下肢动脉硬化应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一旦你发现自己患有下肢动脉硬化症,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它的治疗方法无非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采取口服物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人们常用的物有:盐酸吡硫醇片、维生素E烟酸酯胶丸等等。 其次,下肢动脉硬化患者除了物治疗外,还需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患者的饮食尽量要以清淡为主,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以及油腻的食物如一些肉食,在平时应该多些含维生素的瓜果、蔬菜。 最后,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规律性,要多注意休息,睡眠充足,适

心房颤动的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心房颤动的患者不能贪杯。心房颤动的患者可以少量饮酒,酒类中以干红葡萄酒最好,白酒次之,心房颤动的患者每日饮酒以不超过二两为宜,不能贪杯。过度饮酒会刺激心房颤动的患者并损伤胃粘膜,损害肝功能,容易发生脑出血。酒精的刺激,会使心房颤动的患者本就紊乱的心跳加快,心房颤动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更会因酒精的刺激诱发心房颤动发作,并使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延长。 其次心房颤动的患者饮食要清淡为宜。大多数心房颤动的患者是因高血压?、冠心病引起心房颤动的,对这些心房颤动的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饮食,

女性经期三大禁忌

1.经期使用激素类物会扰乱女性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引起月经周期、行经时间及经血量的异常。规律的女性月经周期,保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状态很重要。 2.经期使用抗凝可能导致经血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盆腔充血,一些抗凝或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物,对于有凝血性疾病的人来说较为危险。 3.经期还不能使用阴道栓剂等,经期使用阴道外用栓剂等物,可能引发逆行感染,破坏健康的阴道环境,甚至会伤害子宫腔及子宫内膜。此外,经期还禁止坐浴或直接冲洗阴道。

血压患者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可以配合适当运动和调节饮食,会对血压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饮食控制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血压病饮食有着五大原则。 1、低盐低脂。盐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而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也不利于血压控制,还易引发肝脏、血管损害,所以应减少盐、动物脂肪的摄入。 2、多食用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保护血管、降低血压,应经常食用。 3、食物合理搭配。不是说不利于血压控制的食品就一点都不能,利于降压的食品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任何食物的食用都应有一个限度,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