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者注意事项
牙周病患者注意事项
一、预防或减少全身性疾病,加强营养,提高整体健康素质,从而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努力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坚决戒除对牙周组织有害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单侧咀嚼等)。
二、蛋白质是口腔组织生长发育的基础,蛋白质缺乏可加重牙周病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如蛋、肉类、牛乳、乳酪、谷物、豆荚类、干果类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不要长期食用大颗粒、粗纤维的食物,因其可对己患病的牙周组织造成机械性压迫刺激,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牙周组织的营养不良、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加重。然而,也不可长期进食过于精细的食物。
四、搞好个人口腔卫生,认真刷牙、漱口。刷牙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即从牙龈开始,沿牙齿纵轴上下刷洗,动作要轻柔,时间应达到3分钟,在刷洗牙齿的同时,牙龈也得到足够的按摩。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度、横向拉刷、斜向交叉刷牙等,都可能对牙周组织造成机械的损伤,使局部牙龈溃破,出现溃疡、出血,牙周进一步萎缩等。消除或减少食物嵌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食物残渣长期堆积在牙缝中,压迫刺激牙龈,使之发生慢性炎症,从而更加重了牙龈的萎缩。
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元凶
大部份牙周病患,留存在牙龈附近牙颈部的牙菌斑是罪魁祸首。也就是说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如果仔细计算,一毫克的牙菌斑约有一亿个细菌,口腔除牙齿外,黏膜、唾液都是细菌的温床,况且牙菌斑内有十余种毒性很强的厌氧性细菌,这些细菌不但会侵入牙周组织,入侵的细菌本身及其所分泌的毒素,则会激发牙龈组织内强烈的破坏性免疫反应,造成牙龈、牙周韧带和齿槽骨的崩解破坏。
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元凶,可是下列因素也会影响牙龈的健康:
1.抽烟
香烟内尼古丁会抑制多核性白血球的功能,减少体内对细菌抗体的量,使身体防卫牙周致病菌能力受影响,造成牙周病的恶化及蔓延,抽烟者牙周病治疗也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有高复发机会。
2.怀孕与青春期
妇女在怀孕其间,身体上荷尔蒙改变,会促使牙周病菌数目大量增加,加重原本存有之牙周问题,牙龈发炎的比率因而大增,甚至有些妇女会形成怀孕肉芽肿瘤。停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者,其下颚骨的骨质密度比没有骨质疏松症妇女来的低许多,且牙齿丧失的数目也较多。
3.压力
4.药物
5.磨牙
6.糖尿病
临床数据指出,45岁以上如果患有糖尿病及抽烟的人,会较没有糖尿病,没抽烟的人,多20倍机会得严重的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会因身体免疫系统改变,影响牙龈组织胶原纤维代谢,而加速齿槽骨丧失,及延缓牙周组织的愈合能力,所以血醣控制不佳的病患,牙周治疗效果也较预期差。
7. 其它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爱滋病会增加发病机会受爱滋病毒侵犯患者的牙周破坏,会较一般慢性牙周病者来的迅速,可在短短3~4月时间,高达一公分的深度,而一般慢性牙周病患者,10年左右才有可能产生同样深度的齿槽骨侵蚀。除此外,也可以在牙齿与牙齿之间的牙龈出现凹状糜烂,甚至骨头外露而感剧烈疼痛。
口腔健康为全身健康之本,牙周病感染也会影响全身的健康,目前多项证据显示罹患牙周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与中风的机率是一般人的3倍,糖尿病患者若伴有严重牙周病,血醣也较难控制;孕妇若患有严重牙周病,发生早产儿或新生儿体重过轻的机率,是一般口腔健康良好的孕妇7至10倍;常年卧病,口腔卫生不好,或有牙周病病患,较易得吸入性肺炎;口腔卫生不良,堆积在牙齿或牙龈沟中细菌数可增加,菌血机会增加。
牙周病患者的保健工作
牙周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非常的高,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由于牙周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人们总是忽视牙齿的健康状况,就使得一半以上的患者不得不选择拔牙进行治疗,牙周病虽小,但是绝对不可以忽视,不及时治疗的话还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疾 病,影响全身的健康,所以得了牙周病千万不要忽视。
牙周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对于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临床上常采 用洁治(俗称“洗牙”)的方法来去除牙石和菌斑,减轻牙龈红肿和充血,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如果牙周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则要作牙周刮治,即用特殊角度的刮 治器伸到牙周袋内,刮去附着在牙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洁治和刮治是牙周病的最基本治疗,疗效明显,但治疗时间长,需要病人密切配合。
对于一些重症和特殊类型的牙周炎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在基础治疗以外辅助使用抗生素,或在完善的基础治疗后进一步通过牙周手术控制炎症、恢复外形。例如牙 龈增生患者,可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切除肥大的牙龈,恢复正常的牙龈形态。如果存在深牙周袋,应采用翻开牙龈,清除炎症组织,彻底清除牙龈与牙根 之间的菌斑、牙石,使牙周袋变浅。对牙列不齐的患者,应在控制炎症后进行正畸治疗。若牙周病到了晚期,牙齿明显松动,治疗效果不理想,就要拔掉牙齿,并控 制炎症。等牙周状况稳定后,再镶牙。
在生活中,要注意好口腔卫生,平时要认真的清洁牙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好能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清洁不干净的地方还要使用牙签或者牙线进行清洁,一旦确诊了以后也要积极的治疗,并且通过坚持口腔保健来配合治疗,以防再次复发。
多少颗牙齿的人寿命最长
牙齿数量决定寿命长短
最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的拟定可知,牙齿健康的标准就是人在80岁之后仍然还会保留至少二十颗的牙齿,并且还可以正常的吃东西,不妨碍自己饮食,并且没有松动的牙齿。
牙齿没有蛀牙,牙龈健康。空军总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尹音说:“牙齿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张脸,它涉及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联到人体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牙周病与糖尿病存在双重关系
牙周病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含有大量致病菌,是口腔致病菌尤其是幽门螺杆菌和呼吸道病菌的储库。糖尿病患者较易发生牙周炎,伴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会减轻牙周病的发生率。
一般我们说的牙周病最严重的时候,就是会危及那个坏掉牙齿周围的牙齿的松动,并且治愈牙周病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那颗牙齿也只能拔掉才行的。
因此,糖尿病与牙周病互为危险因素。血糖控制不好,牙周健康难以保证,反之,牙周炎症不控制,正常血糖水平也难以达到。
三类人群易患牙周病
烟民
烟民是牙周病高发人群。牙周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吸烟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促进因素之一。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热和积聚的产物是局部性刺激剂,使牙龈角化增加和牙面出现棕色柏油样沉积物,促进牙菌斑和牙石量增多,易诱发或加重牙周疾病的症状。此外,吸烟可以使口腔粘膜形成白斑,长期含着烟在上、下唇间,会使口腔的灰白斑继续受高温的刺激,而出现皲裂和溃疡。经久不愈的溃疡,也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孕妇
孕妇须严防牙周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牙周病专家大卫·帕克特(david w. paquette)副教授说: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犹如一个‘细菌蓄水池’,尤其是牙床下,更是装满数以万计的细菌。这些细菌并非永远都在口腔内活动,它们会跟着血液的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如心脏或子宫,使这些部位受感染而发炎。”帕克特副教授指出,牙周病的细菌并不会影响胎儿的成长,可是却会破坏子宫内膜,导致婴儿早产。患有严重牙周病的妇女生下早产婴儿或体重过轻婴儿的几率是一般孕妇的7倍。
上班族
上班族易受牙周病侵扰。研究表明,精神紧张的人比正常人更少从事体育锻炼,更易吸烟、酗酒而产生易怒,孤僻,更少注意自我口腔卫生保健。牙周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压力,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压力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可能是与牙周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顽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现出对牙科治疗的不愉快感、痛感以及消极依赖、自我相对脆弱的人格特征。精神压力常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反过来又加深心理负面影响,产生强而持久的心理应激,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致病。
牙周病患者可以洗牙吗
专家表示,当牙周病发展到中、晚期单纯洁牙就不行了,因为牙石已经沉积到了牙周袋深部,洁牙仅能去除浅表的牙石,如果牙周探诊深度大于5-6个毫米就必须做牙周翻瓣手术,或者是牙周再生治疗。(GTR或EMD)也就是说牙周袋深度大于5个毫米(5mm)就可以做牙周病手术治疗。
此外,洗牙的本质是彻底清除牙齿周围积存的“脏东西”——菌斑和菌斑矿化形成的牙石,治疗牙周病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超声波洗牙,就是通过器械振动震碎牙石。因此,“治理”后的牙齿表面会相对粗糙,与洗牙前相比,大家总觉得牙面发涩,不像原来那么光滑了。而且,粗糙的牙面更有利于“脏东西”的附着,如果不加以注意,牙齿很快就又脏了。
因此,牙周病患者洗牙后还可以进行抛光,使牙齿的表面保持光洁如初。大家常误以为抛光是把牙面磨掉一层,其实不然,抛光是用非常软的橡皮蘸着抛光膏(与牙膏类似)轻轻地在牙面上低速旋转摩擦,因此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不仅如此,洗牙后要想保持牙齿清洁,还要好好刷牙。但即使再仔细,牙石也是刷不掉的,只能通过洗牙来去除。一般建议牙周病患者一年洗牙一次,如果牙石形成快,间隔就要短一点,比如半年一次。因为定期洗牙不仅有助于保持牙齿的美观,洗牙的更大意义在于治疗牙周病的根本原因,是牙齿表面的“脏东西”刺激牙龈产生了炎症反应,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所以,洗牙后进行抛光等处理,不仅可以保持牙齿干净,还能保证治疗牙周病的效果,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糖友注意牙不好警惕血糖高
牙周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很高,而且病情比常人重。但由于牙周病一开始没有症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如龋齿,等到牙齿松动快掉了,就无能为力了。而近年医学界研究人员发现,很多顽固性的牙周病患者,一查血糖往往很高。“曾有病人来就诊,他平时很注意刷牙,牙石也不重,可牙周炎很顽固,而且反复发生牙周脓肿。一查血糖,发现是2型糖尿病。”欧阳翔英说。
为啥血糖高,牙不好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潘慧解释说,糖尿病患者往往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并发感染。在美国牙科学会年会上,甚至有人提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临床上,很多医生发现,将病人的血糖控制住以后,牙周病的治疗也相对容易了。如果控制不好口腔内的感染,细菌不仅会蔓延,引起面部感染,还会进入血液中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进入大脑导致脑膜炎或者附着在心脏里导致心内膜炎,损伤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有资料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经过牙周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能下降0.4%。因此,糖友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欧阳翔英建议:1、糖友一天至少刷 2次牙,每次3分钟以上,牙齿的各个面都要刷到,1年洗牙1—2次;2、牙周病很重或难治的患者要查血糖;3、患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先把血糖控制稳定,再处理牙的问题。
牙周病患者怎么进行局部治疗
控制菌斑菌斑可在牙面不断形成。因此必须向牙周病患者讲明菌斑的危害,这种教育应贯穿于治疗全过程。牙周病患者就诊时,医生要检查其菌斑控制程度,并记录。尽量使有菌斑的牙面只占全部牙面的20%以下。
松动牙固定术用金属丝结扎并以复合树脂或自凝塑胶加固而制成的牙周夹板,可将一组患牙与邻近的稳固牙联结在一起,使力分散于一组牙上,发挥该组患牙的牙周组织功能储备力,减少个别牙承受的超重力或侧向扭转力的损害,有利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组织修复。但在制作夹板时必须考虑到不可妨碍菌斑的清除。
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大多数牙周病患者在根面平整后,组织能顺利愈合,不需药物处理。对一些炎症严重,肉芽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后可用药处理袋壁。可用复方碘液消炎和收敛,要注意避免烧灼邻近的粘膜。
除碘液外,局部放置抗菌药物临床效果较好。目前采用缓释或可被生物降解材料的载体,使药物能长时间停留于牙周袋内,起到良好治疗牙周病的作用。使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四环素及二甲胺四环素、洗必泰、氟化亚锡等。用上述药物的凝胶形式或溶液冲洗牙周袋,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牙周病患者做完手术后,仍有较深的牙周袋,或根面牙石不易彻底清除,炎症不能控制,则可进行牙周手术。优点是可直视下彻底刮除根面的牙石及肉芽组织,必要时还可修整牙槽骨的外形,或截除患根,矫正软组织外形。
治疗牙周病手术方法有两类,一类将牙周袋彻底切除,这种方法适用于牙周袋不深并伴有牙龈肥厚增生等牙龈形态不良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且必须有足够宽度的附着龈。另一类是整复性的消除牙周袋的方法,是使已分离的牙龈组织与根面发生有机的新附着。
三成脑血栓由牙周病引发
“调查表明,超过三成的脑血栓是因为牙周炎久拖未治造成的,牙痛、牙酸、牙龈出血的中老年患者和严重的牙周炎患者,都要警惕引发脑血栓。”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何克新根据临床研究向牙病患者提出警告。
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伴随年龄增长,牙周病患病率也直线上升,其中35~44岁人群患病率高达97.2%。
何克新从事临床牙周病研究长达40年时间,他领导的研究团队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牙周病患者并不知道潜在巨大隐患,而心脑血管内科专家也很少注意到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何克新说:“牙周病导致口腔内组织遭到破坏,细菌及有害物质进入血管内,能够引起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牙周病患者往往咀嚼不彻底,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溃疡等。这就加重了肠胃消化负担和心脑血管负担。”
四类人最易得牙周炎
1.糖尿病人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疾患的总发病率为83.37%,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3倍。目前世界医学界也一致认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确具有双向促进关系,甚至有国外学者将牙周病视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研究证明,糖尿病是患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的持续高血糖状态,给其牙龈内的细菌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造成牙龈组织微血管阻塞,从而容易引发口腔感染。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差,一旦患上牙周炎,往往会比较严重,容易出现牙周脓肿等症状。
2.男人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性别会影响破坏性牙周病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根据临床观察,男性一旦罹患口腔疾病,病情往往比女性更严重。流行病学数据也显示,全球男性罹患牙周病的比率的确比女性高。
3.很少看牙医的人
人的唾液可分为酸性和碱性,唾液酸性的人易在牙齿表面形成酸蚀脱钙作用,很容易蛀 牙,会痛,所以知道找牙医治疗,得牙周病的机率较小;而唾液偏碱性的人,牙齿表面不易遭到酸蚀,不易有蛀牙,但却因碱性唾液中含钙离子较多,很容易钙化形成牙结石。而牙结石就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之一。
4.个性急躁的人
由于性急,刷牙时间总是匆匆忙忙,不能牙齿面面刷到。性急的人刷牙时既快又太用力,容易造成牙肉受力部分发生萎缩现象,萎缩后牙根就会露出来。
牙周炎与什么疾病有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牙周炎并不陌生,周围很多人都受到过牙周病的困扰。但是对于牙周病您真的了解吗?牙周病作为一种口腔疾病,或许没怎么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牙周炎对我们的全身健康都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
(一)、心脑血管疾病
1.牙周感染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最明显的,产生牙周病的细菌在口腔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产生致病性很强的毒性,并不断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时间长了极易产生心脏病,有10%到30%的心肌炎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2.由于口腔内组织遭到破坏,细菌及有害物质进入血管内,导致心脏和动脉受到牙周致病细菌污染。长期暴露在这些细菌下,动脉会慢性发炎,增加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牙周病的细菌会使血管中的胆固醇与酯细胞结合,形成血栓块。这些血栓可导致动脉硬化、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堵塞等心脏病的形成。如果心脏病患者接受牙周病治疗,其心脏病病情将可改善。
(二)、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也是关系密切的,牙周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较易受到感染的缘故。另外,牙周病会增加血糖的浓度,使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是更加困难,并加剧感染的发生。
(三)、消化系统疾病
1.幽门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胃与口腔直接相通,牙周病患者的分泌物中有大量幽门杆菌,这些细菌会进入胃中,当肌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引发各种胃病。
2.牙周疾病能通过引发体内炎症,增加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水平上升,另外还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这可能是牙周病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两大原因。
(四)、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孕妇患牙周病还会殃及胎儿,导致孕妇早产,患重症牙周病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率是牙齿健康孕妇的7.5倍。因在早产妇女的羊水中能检测到口腔中常见的核梭杆菌。 因此建议,女性在怀孕前,应对自己的牙周情况做一检查。已患牙周炎的女性应在自己牙周炎病情处于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开始怀孕。
(五)、其他
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牙周病患病率约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并有较高程度的牙槽骨破坏,其平均牙齿拔除量是11.6颗,而一般人则是6.7颗。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牙周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病原因极为相似,两者都与慢性发炎和免疫反应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去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关节的细胞,最后导致关节支持组织不足以正常运作。牙周病患者则因细菌引起发炎,诱使白血球聚集于牙龈发炎处,进而造成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2.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口腔感染还会引起肾病及一些皮肤病等。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一诱发心脏病和脑中风 患牙周病时,导致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进入血流中。这些细菌和毒性产物会增加和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使牙周病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有资料显示:牙周病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发生率比无牙周病者高25%,心梗发生的危险比无牙周病者高2~3倍;10%~30%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5%脑中风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危害二糖尿病人易患牙周病 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病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2.8~3.4倍。如果对牙周病患者施以彻底有效地牙周治疗,可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其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控制后,牙周病的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危害三病菌直接进入呼吸道 牙周病患者牙周致病菌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使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人群成为“易感者”,是“易感者”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危险因子。
危害四增加孕妇早产几率 孕妇患上牙周病时,某些牙周细菌和毒素可进入血流,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分娩动作,甚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罹患牙周病的孕妇出现早产的机率是健康孕妇的3倍,产生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危险度增高7.5倍。口腔专家说,除对机体健康有影响外,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牙根暴露、牙齿伸长移位、口臭等症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和社会交往,也已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心理健康的原因。
危害五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 一家口腔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患病孕妇的早产率是正常孕妇的7.5倍。据口腔专家介绍,大多数妊娠期的妇女患龋齿、牙龈炎、牙结石和牙渍等口腔疾病。许多妊娠期的妇女都知道吸烟、喝酒对胎儿的危害,但却对牙周病、牙本质过敏和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对胎儿的影响知之甚少。口腔专家说现在已经证明,孕妇患牙周病可能引起早产,牙周病如同吸烟、喝酒一样影响胎儿的发育,患重症牙周病的孕妇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这已经大于抽烟和喝酒对胎儿的影响了。口腔专家说,在怀孕4—6个月期间,只能进行补牙、洗牙等简单的口腔治疗,在怀孕前三个月进行口腔治疗容易引起流产,而后三个月则可能引起胎儿早产。 口腔专家温馨提醒:治疗牙周病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口腔医院,正规的口腔专科医院在口腔医生资质,诊疗技术,诊疗设备,消毒措施等方面都更领先、更有保障,将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诊疗效果。
爱护牙龈糖尿病可控
研究表明,有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出现肾衰和死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是检验血糖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牙龈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而维护口腔健康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因为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患者体内分泌过多的抗炎物质会通过血液循环促使抗胰岛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
牙周病 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现已认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在高血糖的持续影响下,糖尿病患者的牙龈微血管阻塞,而使牙周供氧不足,进而促进厌氧菌对牙周组织的感染性损伤。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唾液分泌量减少,因此对口腔的清洁效果也会降低,其牙周病的严重和难治程度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牙周病 与糖尿病互相影响
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的细菌。一方面,控制糖尿病,能为防治牙周病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如果伴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能定期进行正规的牙周治疗,不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降低,用药量也能减少。反之,其病情将加重。
提示 处于糖尿病牙周炎的急性期,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待炎症控制后再做清除牙菌斑等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每天在饭后刷牙,注意使用软毛牙刷和上下垂直刷牙的方法。
牙周炎的危害后果有哪些
牙周病的危害之一:诱发心脏病和脑中风
牙周炎患病时,引起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进入患者血液中。这些细菌和毒性产物会增加和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使牙周炎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有资料显示: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发生率比无牙周炎者高25%,心梗发生的危险比无牙周炎者高2~3倍;10%~30%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5%脑中风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牙周病的危害之二:加重糖尿病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2.8~3.4倍。如果对牙周炎患者施以彻底有效地牙周治疗,可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其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控制后,牙周炎的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牙周病的危害之三:病菌直接进入呼吸道
引起牙周炎的致病菌可直接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使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人群成为“易感者”。是“易感者”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危险因子。
牙周病的危害之四:增加孕妇早产几率
很多孕妇在妊娠期间会患龋齿、牙龈炎、牙结石和牙渍等口腔疾病。许多妊娠期的妇女都知道吸烟、喝酒对胎儿的危害,但却对牙周炎、牙本质过敏和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对胎儿的影响知之甚少。孕妇患牙周病时,致病的细菌及其毒素可进入血流,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分娩动作,甚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罹患牙周病的孕妇出现早产的机率是健康孕妇的3倍,产生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危险度增高7.5倍。
牙周病的危害之五:影响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
牙周病除了对机体健康有影响外,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牙根暴露、牙齿伸长移位、口臭等症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和社会交往,也已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心理健康的原因。
牙周病患者的保健工作
牙周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对于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临床上常采 用洁治(俗称“洗牙”)的方法来去除牙石和菌斑,减轻牙龈红肿和充血,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如果牙周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则要作牙周刮治,即用特殊角度的刮 治器伸到牙周袋内,刮去附着在牙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洁治和刮治是牙周病的最基本治疗,疗效明显,但治疗时间长,需要病人密切配合。
对于一些重症和特殊类型的牙周炎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在基础治疗以外辅助使用抗生素,或在完善的基础治疗后进一步通过牙周手术控制炎症、恢复外形。例如牙 龈增生患者,可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切除肥大的牙龈,恢复正常的牙龈形态。如果存在深牙周袋,应采用翻开牙龈,清除炎症组织,彻底清除牙龈与牙根 之间的菌斑、牙石,使牙周袋变浅。对牙列不齐的患者,应在控制炎症后进行正畸治疗。若牙周病到了晚期,牙齿明显松动,治疗效果不理想,就要拔掉牙齿,并控 制炎症。等牙周状况稳定后,再镶牙。
在生活中,要注意好口腔卫生,平时要认真的清洁牙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好能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清洁不干净的地方还要使用牙签或者牙线进行清洁,一旦确诊了以后也要积极的治疗,并且通过坚持口腔保健来配合治疗,以防再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