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伤肝吗
喝中药伤肝吗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中药、草药的差别。中药是中医典籍有记载、经过炮制和处理过的,已经除去了植物中某些有毒成分;而一般草药没有经过炮制,品种与别名复杂,往往须经专家鉴定,随便拿来使用的确可能伤肝。即使是中药,也不可以长期服用,通常中医师会依照体质辨证调整、更改药方。
1、一般性肝损害: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2、中毒性肝损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3、诱发肝脏肿瘤: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过量长期服用均有诱发肝癌风险。
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很多药组合在一起的中成药。
单味药包括黄药子,抗肿瘤的病人,比如乳腺癌的病人会用到这种药,有明确的毒理性研究证明它有肝损害,也有临床病例报道。
还有雷公藤,它在临床上也有抗肿瘤的作用,还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它对肝的损害也是非常确切的,都已经建立了动物的模型。1990年-2010年20年期间国内文献报道的跟雷公藤相关的肝损害病例有185例,是很充分的。
还有何首乌,这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它是可以用来生发,让白头发变黑的一味药材,何首乌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也比较多,我们科室就收治过这样的病人。
第四,苍耳子,这个中药过去药书有记载本身就是一味有毒的中药,尤其果实毒性最大。为什么用这个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它有通鼻窍的作用,很多鼻病的患者用药中含有苍耳子的成分,它具有肝损害的危险。苍耳子药理方面和毒理方面的研究同样是有的,它可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曾经有学者做过这样的报道,为了减轻苍耳子的毒性做过一些配伍。中药有毒并不代表它不能用,而是怎么用好它,这一点更重要。
还有川楝子,过去认为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实际上它的肝损害的副作用也是很确切的。
还有柴胡,柴胡过去也是用来治疗肝炎、对肝有好处的一味中药,但是在2012年《中成药》这本杂志上发表了由协和医学院中草药研究相关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的文章《柴胡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明确了它对肝脏是有毒性的,它的主要毒性靶器官就是肝脏。
其它的还有番泻叶、五倍子、千里光、土三七,这些都有可能会引起肝损害。刚才说了很多都是单味药,实际中成药同样也是可能有危险的情况,有可能导致肝损害的危险。如壮骨关节丸,它是治疗骨关节病为主的中成药,它的肝损害不良反应已经上到《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我们医生要特别注意。
治疗皮肤病方面的一些药比如治疗银屑病的克银丸、消银片、消银1号汤剂都有可能引起肝损害。另外还有一些比如也是治疗皮肤病的复方青黛丸也可能造成肝损害。白癜风这样一些疾病治疗它的一些中药比如白癜风胶囊、白蚀丸、白复康冲剂、白癫风一号有肝损害的危险。一些抗肿瘤的中药,比如消核片、增生平、百消丹、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这些中成药都可能引起肝损害。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喝中药能喝茶吗?
应该说很多人都是对于喝中药期间的禁忌并不是很清楚,其实了解这些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医方面认为,在喝中药期间最好不要喝茶,这样不仅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同时还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
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会起到降低作用,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专家建议,喝中药期间最好不要喝茶。另外,通常情况和喝中药的时候不能够用茶水送服,因为茶水具有我们常说的解药的效果。这是因为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这种物质很容易和生物碱之间发生一些不溶性的沉淀。很多的重要中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例如黄连、黄柏、元胡、麻黄等等这些常见的中药中含有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生物碱。当重要和茶水一起喝的时候,就会出现沉淀,这样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药效会发。另外,茶叶中含有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他会组织我们身体对于一些蛋白质等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如果我们服用了含有人参、山药、党参这些补药之后再喝茶水,特别是喝浓茶,这样会大大的降低重要的药效。
喝中药能吃水果吗?
专家建议,人在喝中药之前的半个小时以及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不要吃东西,特别是少吃一些蔬菜以及水果。这是因为有一些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能够和中药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这样就会令中药的一些药效发生改变。特别是一些寒凉性的水果,例如雪梨、山楂、香蕉以及柿子等等。
喝中药能吃蔬菜吗
上文我们说了喝中药能喝茶吗的这个问题,并且我们也了解到喝中药的半个小时之内最好少吃一些水果,其实蔬菜也应该少吃一些哦,特别是一些寒凉性的蔬菜。那么,你知道喝中药时,有哪些蔬菜是不能吃的呢?
1、在喝中药之前最好别吃萝卜,当然如果是吃一些理气化痰的中药除外,这是因为萝卜具有帮助消化以及破气的效果,特别是在服用人参这些滋补的重要之后最好别吃萝卜,因为萝卜会降低药效,最终失去补益的作用。
2、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时候,例如肝炎以及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在服用健脾养胃中医的时候,应该别吃大蒜。这是因为大蒜中含有的物质会刺激我们的肠胃黏膜,然后我们的肠胃黏膜就会变成充血的状态,这个时候服用中药就不能够很好的发挥药效了。
3、喝中药的时候不能够吃辣椒,特别是中药的效果是治疗热性疾病的,例如一些清热凉血的重要的时候更是别吃辣椒。因为辣椒会降低药效,甚至会导致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
喝中药能喝牛奶吗?
喝中药的时候出了不能够喝茶以及一些寒凉的食物之外,牛奶也最好别喝,特别是一些高血压患者。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酪胺,这种物质会在我们的体内大量的蓄积,最终容易导致血压上升以及心率不稳的情况。如果是高血压患者用牛奶送服重要,那么不仅不能够令身体获得更好的保健,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吃什么药伤肝 抗生素
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氯霉素、苯唑青霉素、制霉菌素、氯林可霉素、酮康唑等。
在使用苯唑青霉素时若用量过大,用药5天即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吃中药能喝茶叶水吗 吃中药期间喝茶有什么危害
喝中药期间喝茶可以降低药效,因为茶有一定的解药功能,我们喝中药的目的是治病,如果因为此期间喝茶而耽误了药效,那就不值得了。
喝中药期间喝茶容易产生副作用,茶叶中含有一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与中药成分容易产生冲突,形成一些副作用,这样就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喝中药期间喝茶容易产生类似结石的不溶性沉淀物,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而中药中含有生物碱,两者的结合容易产生不溶性的沉淀物,沉积在患者体内无法排出。
喝中药期间喝茶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生病期间不仅仅要对症用药,同时还应该增加营养,我们患者患病期间增加营养的同时喝茶,影响了蛋白质的吸收,那自然就会弊大于利。
喝中药期间喝茶容易导致大脑兴奋,尤其是对那些神经衰弱的患者,想通过服用中药来调节睡眠的,那么如果此时喝茶,药效尽失不说,还加重兴奋的程度,睡眠质量不但不能改善,反而会下降,完全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喝中药期间喝茶容易产生胃部不适,茶叶属于刺激性强的饮品,患者期间脾胃虚弱,喝茶会刺激胃酸的产生,同时加重胃痛的感觉,不利于病情的痊愈。
喝中药能不能吃羊肉
不能。
喝中药要远离以下的食物,包括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食物,同时喝中药的朋友还需要远离生冷和辛辣的食物,这样的食物都会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所以喝中药不可以吃羊肉。
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 苦寒类中药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其本虚以肝肾的阴液亏损为主,故在用药上,填补阴液是根本大法,切忌用药伤阴,苦寒类的中药如生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等,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治疗火热之证,但如剂量偏大或久用之,中医认为有伤阴之弊,如在高血压病人身上大剂量使用或使用时间过长,恐有劫伤肝肾之阴的弊端。
喝中药伤胃怎么办
1、不影响药效时,饭后服药
受食物影响大的药物一般建议空腹服用,而部分药物不受食物影响或者影响较小,胃不好的人咨询医生后,可选择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药,减轻对胃的刺激,因为食物不仅中和了部分胃酸,而且可在胃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2、喝点苏打水防烧心
部分降压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激素可引起“烧心”症状。如果在服药后出现了“烧心”症状,可以在服药一个小时后喝点苏打水,或者吃苏打饼干等碱性食物,中和部分胃酸,从而缓解症状。当然,服药后如出现持续肠胃不适,或有胃食管灼烧感、心窝部疼痛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或者调整用药方案。
3、正确的服药方法
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也很重要,胃不好者最好采用站姿服药和用适量水冲服。如躺着服药或者不用水冲服,药物易停留在上消化道,溶解后局部浓度很高,易造成胃黏膜损伤。
4、站立吃药
站立吃药,吃药后站立一段时间,能加快药物通过食道和胃部的时间,避免和减少药物对胃部的刺激。
5、吃药后多喝水
吃药后适量多喝些水,除了治疗胃病的药物之外。这样可以加快药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稀释药物浓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这样不影响药物的吸收,也不会影响药物作用。
喝中药能吃葱姜蒜吗
一、喝中药能吃葱姜蒜吗
喝中药的时候不适合吃葱姜蒜,中药服用的时候要适当的做忌口。葱姜蒜等物质中都含有刺激肠胃道的物质例如大蒜素,会造成血管粘膜充血,从而造成中药不能够完全被血管肠胃道吸收,影响中药正常发挥作用。
二、喝中药的禁忌——忌油腻
喝中药的时候要忌油腻,油炸类的食物本来就容易损伤脾胃,而喝中药的时候如果脾胃不适,机体伴有上火等问题,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吸收药的能力变差。
三、喝中药的禁忌——忌鱼腥
在喝中药的时候要忌鱼腥,鱼腥类食物大多是寒凉的食物,而且蛋白质非常高,所以如果搭配中药或者会产生不利于身体的损伤。
四、喝中药的禁忌——酸涩类
酸味的食物本来是可以开胃,但是刺激胃酸过多分泌之后,再遇到中药中的一些生物碱,重金属等物质或者会产生反应,生成沉淀物质。
喝中药拉稀是在排湿气吗
喝中药出现拉稀的情况,有可能是体内排湿气,但也不能排除是中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或者是空腹喝中药,胃肠道对中药不适应等情况引起的腹泻。
如果拉稀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停服中药之后拉稀会自行好转,那就说明拉稀和喝中药是有直接关系的,暂时没有必要进行治疗,如果停止服用中药后拉稀没有好转,那就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止泻药物了。
三伏天吃中药上火传言 三伏天喝中药好吗
并无好坏。
喝中药最主要的是对症下药,喝中药是不分季节的,三伏天并不会影响中药的药性和药效,只要使用对了方法,不管是什么季节,都有很好的治疗疾病作用,因此三伏气候对于喝中药并无影响。
常喝中药皮肤会变黄吗
服用中药的话一般是不会导致皮肤发黄的,但是胡萝卜素是会导致体内的皮肤发黄的。可以停服下胡萝卜素,因为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堆积,还有南瓜,橘子,都是会导致皮肤的发慌的。不能盲目的使用药物,否则会损伤肝脏,就会出现脸色发黄的表现。
长时间的喝中药可能对胃肠的功能有影响,你的脸发黄,也许不是直接药物药物的影响,但可能间接的影响,比如影响营养的吸收,再者长时间在电脑前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样造成你的脸发黄,所以你确定究竟是何原因引起的。至于脸上的豆豆,平时注意卫生,饮食不要辛辣刺激的,操持乐观,不要挤捏,不重的一段时间慢慢就会消退,重的可以适当用些外用药,中药用大黄、硫磺粉末等量加清茶水调和外涂,西药如螺内酯,维A酸,或加用抗生素等。
不同的中药对皮肤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会引起皮肤黄的,有有使皮肤红润有光泽的。 中药对皮肤也有不同的功效,补气血的药物可以使皮肤红润有光泽。对于那种对脾胃有刺激的中药是可以使皮肤变黄,无光泽。
相信你们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后,你们应该都知道常喝中药是有可能会导致皮肤变黄的,所以我们不建议大家常喝中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治疗疾病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是比较慢的,但是我们要注意药量以及多锻炼身体就不会导致皮肤变黄了。
喝中药可以吃萝卜叶吗
喝中药可以吃萝卜叶吗?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是极好的,我们都知道喝中药的时候有很多禁忌,一起来看看喝中药可以吃萝卜叶吗?
喝中药可以吃萝卜叶吗
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叶,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叶,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研究已经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长时间喝中药伤胃吗
长时间喝中药伤胃吗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开方也要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以及药物的性质和功能。
一般来讲,药物要辨析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其中苦寒药多用于清热、泻火、解毒,但是久服易伤元气,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如日常服用的板蓝根,药性苦寒,属于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易上火的人群疗效较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宜久服,否则会因其苦寒伤胃,引起胃痛、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此外,市场上流行的减肥养颜类中药制剂,大多含有大黄等药物,而大黄性味苦寒,更不宜久服,否则不但损伤脾胃,还可引发黑肠病、肾结石等病症。
中药理论有“苦寒伤胃”之说。所以,用药应“中病即止”,如需久服,则需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进行整体调理。有些中成药服用后胃有不适感,因此这类药品就需要饭后服用,且每服用一周,停药1-2天,就可达到治疗而不伤胃的目的。对于体质偏虚寒的患者,如经常脾胃不和、容易腹泻、畏寒肢冷者,可用米汤送服寒性中药,因为米汤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可减少药物对脾胃的伤害。
很多脾胃虚弱的老人以及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的小孩,服用性寒味苦的中药时更应多加小心,服药不要超过一周,以免伤害脾胃。如需长期服用,可请医师根据病情适当酌减药量。
服用中药必知的小细节
1、蜈蚣剂量应以克为单位
目前个别中医处方使用蜈蚣时仍以条为单位。有人做过测定,蜈蚣一条最小者0.5克,最大者1.73克,相差3.46倍。蜈蚣为有毒中药,入煎剂常用量为1至3克,如按条计,有可能因为用量小而不起治疗作用,或因用量过大而发生中毒。故临床医生处方时应以克为单位。
2、人参萝卜互不禁
过量服用人参常产生心悸、胸闷、兴奋、失眠等症状,如果不甚严重,可用大量萝卜煎汤代茶饮以解除上述症状。故一些人认为正常情况下,人参不能与萝卜同服,否则降低人参的功效。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本草纲目>>中却有人参补气,萝卜理气,二者相反相成的记载历代食疗方中又有“人参萝卜汤”,特别适用于脾胃吸收功能较差的“虚不受补”者。中医行家认为补气不理气则气滞。近代药理研究证明,萝卜不但不影响人参的药理作用,而且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以解除人参的中毒反应,并理气宽中消积滞,有利于人参中补益成分的吸收。
3、神曲建曲不可代用
部分医药人员把神曲、建曲视为同物异名,相互代用。其实二者组方各异,适应症不同。神曲又叫六神曲,由辣蓼、青蒿、杏仁等加入面粉及麸面混合而成。其味甘辛,性温,为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常用药建曲又叫建神曲,各地处方略有不同,其味苦,性温,为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药。总之,建曲主要作用是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神曲则是健脾消食,无解表作用,二者不可代用。
4、煮食后的鳖甲不能供药用
有些药材收购部门和部分医疗单位将群众煮食后的鳖甲、龟板收购来作为药用,这是不对的。鳖甲、龟板主要成分是动物胶质,一经水煮则大量溶出,这样就失去了原药材的性味和功能,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药用品应是山鳖、龟捕杀后剥取,除去残肉晒干,以砂炒或醋炙后使用。
5、牛黄解毒片不能包治牙痛
现在很多人认为牙痛就是上火的现象,认为吃一些牛黄解毒丸就会很好了。但是实际上牙痛的原因很多,除了上火牙会疼之外,还有龋齿、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牙外伤、牙髓结石、畸形中央尖、埋伏牙、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三叉神经痛及颌骨面头部深埋的恶性肿瘤等。这些原因导致的牙痛,单靠牛黄解毒片不能解决问题的,应及早找医生诊断找出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6、新生儿不宜使用中草药注射液
中草药注射液中通常加入苯甲醇1%~2%,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苯甲醇在体内氧化成苯甲酸进一步借助于酶系统转化成马尿酸排出体外。而新生儿上述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故容易发生苯甲酸中毒。轻则发生酸中毒,中枢抑制,重则可导致死亡。有文献综述16名新生儿使用了含0.9%苯甲醇的生理盐水冲洗过的血管插管或接受了含苯甲醇的药液而导致死亡。故为安全起见,新生儿不宜使用(尤其是过量使用)中草药注射液。
喝中药的六大技巧
1、把握中药服用时间
中药一般要求在饭前或饭后服用,但是不管是饭前或是饭后,在时间间隔上都不能距离吃饭时间太短。很多人饭前空腹服用或饭后饱食服用,最容易呕吐,既影响进食,又影响营养和药物吸收。河南省中医院的李鲤主任告诫病友,服用中药要坚持“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的原则,在两餐之间取其“中”,即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9点左右时用药,此时,既是饭前又是饭后,既不影响进食,又不耽误服药,在身体获得丰富营养的情况下,更益病体康复。
2、控制服药量
古语有“中药灌满肠”之说,这说明每次服用的中药量是越多越好。但饮入大量有苦味的药液,刺激胃肠道毕竟不舒服,服药量也要因人而异。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李主任提出每日一剂,每剂三煎,取汁混合共约750ml,分三次服用,每次250ml为最好。
3、注意服用方法
服用时,先预备一杯温开水,然后闭住气,一口气连续将中药饮下,再用温开水漱口,最后可嚼口香糖,以压苦味。有些病友为驱除苦味,喜欢在中药中加糖,此法不妥,能不能加糖最好听从医生指导。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
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4、掌握服药速度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5、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
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6、添加调味品
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