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长高的科学方法 刺激骺板
儿童长高的科学方法 刺激骺板
也可以在儿童发育期的时候采用一些方式主动的刺激孩子的骺板,减慢骺板的愈合时间,有促进生长,促进长高的作用。
唱啊经的刺激骺板的运动有:篮球、排球、跳绳、跳高等运动,
孩子从小学习舞蹈影响身高吗
1、跳舞对身高的影响
首先未完成发育的儿童少年长骨骨干两端有骨骺存在,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被称为生长板。在生长发育期,骺软骨会不断生长,又不断沉淀钙盐、骨化,使骨的长度不断增加,当骺软骨完全骨化并与骨干愈合时,骨的长度就不再增加了,这也意味着身高的长势减弱甚至停止。儿童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会由于血液循环加速,使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促进了骨塑建过程加快;同时,运动时肌肉收缩牵拉骨骼使骨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张力对骨和骺软骨板(生长板)的生长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促进生长板的增生,加速骨的生长。这对身高的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
2、舞蹈对形体上的好处
形体优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舞蹈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
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还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经过训练,儿童的力量、控制、稳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3、舞蹈对精神上的好处
锻炼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培养审美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当中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们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长高的最好时机是什么时候
冬天天气冷,孩子被包裹得厚厚的,外出晒太阳的机会也较少;而夏天日照过于强烈,易中暑,消耗大,孩子胃口不好,影响 生长速度。
5月是自然界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效能高潮期,人类尤其是儿童也有同样的效应。这时儿童体内各器官和细胞的功能十分活跃,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生长发育加快。
如何把握在最佳时期让孩子迅速“拔高”呢?。专家给父母提供了5条建议:
建议1:多晒太阳 科学研究证明,日照时间长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阳光中富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线能杀灭皮肤和空气中的细菌,加速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改善血液中钙磷代谢,促进儿童长高,并能预防贫血和佝偻病。因此,应给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一般认为上午9点多或下午5点左右是一天当中最佳的晒太阳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最好在2个小时左右,玩一会儿再晒一会儿,如此交替。 晒哪个位置也有学问,应多晒屁股和后背,因为那是接触阳光的面积最多的地方。
建议2:营养均衡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患有佝偻病都百思不得其解:“自孩子出生后,就一直注意给孩子吃鱼肝油,喝牛奶,补钙片。为什么还会缺钙呢?其实,孩子每个时期对营养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如何知道孩子需要“补”多少呢?最好是定期到保健科让专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适合的餐单。对于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睡眠易醒、夜啼、多汗、枕秃、出牙迟、牙齿形状细小无光泽、“O”或“X”形腿、脊柱弯曲等表现的孩子尤其要注意。人的长高过程有两个高峰期: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这两个时期要坚持每天给孩子500~700毫升牛奶,保证饭量,多吃豆腐、虾、鱼、紫菜、海带、西兰花、芝士,这些食物有助长高。
建议3:多做运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长高。因为体育锻炼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的锻炼还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此外,体育锻炼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这些都会加速孩子的生长发育,促使孩子长高。 孩子的活动应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的项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杠、打篮球等跳跃式的运动。而那些负重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
建议4: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宝宝长高的重要途径。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解除肌体疲劳;孩子睡着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有利于长高。 一般来说,1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14~20小时的睡眠,2~5岁的小儿需要11~13小时
运动为什么会增高
我们都知道人体身高由头长、颈长、躯干长和腿长组成。身材的高矮主要取决于,脊柱及下肢骨的长短,人类的发育顺序是:头部发育最早,人出生时头颅长度,约占身体的1/4,其长度已达成人头颅的50%;下肢骨发育相对较迟,出生时只有成人的25%,一般认为,约7岁以后,人的下肢骨生长迅速加快,到了青春期,其长势更快,成为决定身高的关键因素。出生后,下肢骨的发育和脊柱的良好生长,是影响人高矮的直接因素。那么,运动为什么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青少年时期,骨量的获得对其骨骼的生长和,日后骨骼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动可以促进骨密度增长,使骨重量增加、结构改善、骨形成加强,从而有利于身高的增长。
第二、未完成发育的儿童少年,长骨骨干两端有骨骺存在,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被称为生长板。在生长发育期,骺软骨会不断生长,又不断沉淀钙盐、骨化,使骨的长度不断增加,当骺软骨完全骨化,并与骨干愈合时,骨的长度就不再增加了,这也意味着,身高的长势减弱甚至停止。儿童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会由于血液循环加速,使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促进了骨塑建过程加快;同时,运动时肌肉收缩牵拉骨骼使骨,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张力对骨,和骺软骨板(生长板)的生长,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促进生长板的增生,加速骨的生长。这对身高的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
第三、研究证明,科学的、一定强度的运动,可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促进身高生长。
以上是介绍的运动增高吗,运动助长的效果可能是缓慢的,绝对不能因此忽略,运动对于身高增长的后天作用,再有,并不是所有的运动方式,都是有利于增高的,运动增高还应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宝宝长个的最佳运动
影响人身体长高的因素很多,遗传虽然占很大的比重,但并不是百分百左右着人的身高。有关专家研究证明,在影响身高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占33%,后天运动占20%,营养占31%,环境占16%。
人体的高矮是由骨骼的生长发育决定的。在长骨的两端,有一种专管骨骼生长的骺软骨。未成年时骺软骨不断增生,骨骼就不断增长;成年后增生停止,个子也就不再长了。在骺软骨还没有停止增生以前,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刺激骺软骨的增生。因此,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体育锻炼是最积极、有效的促进长高的方法。
另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机械力能促进骨中的钙质沉淀,使骨骼变得粗壮和坚实。医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比不参加锻炼的同龄儿童平均高4~8厘米。科学家建议,青春期的孩子每天运动应不少于1小时。
参加什么项目的锻炼有助于长高呢?
一般来讲,最有效的锻炼项目是跳跃、跑步、摸高、自由体操、打篮球、打排球、游泳、跳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跑步、跳跃、负重运动,主要能起到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骺软骨增生的作用;引体向上则可以拉伸脊柱,使脊柱尽力伸展,促进脊柱骨的增生;游泳时,用力伸展脊柱、蹬夹腿的动作以及水的浮力,对脊柱骨和四肢骨的增长很有利。
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比赛或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应该长一点,而总的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过度疲劳;强度小的项目,如慢步、跳绳等,锻炼时间可相对延长,使肌肉、关节和骨骼得到充分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身高还受内分泌的影响。因此,青少年运动切勿过量,以免影响睡眠,扰乱内分泌。另外,加强营养也是使身体长高的重要环节,加强锻炼的同时,必须及时、足量地补充建造骨头的材料——胶质和无机盐。
解开生长激素治疗的疑问
生长激素疗法是给由于某些疾病或者脑下垂体异常导致生长激素无法正常分泌的孩子提供的治疗方法。
这类孩子接受治疗后第一年一般能生长8~10cm,第二年能生长7~8cm。如果预测的未来身高男性在165cm 以下,女性在150cm 以下就应该选择该疗法。
◎什么时候做生长激素治疗比较好?
生长激素疗法是骨骼生长时刺激骺板加快骨骼生长的方法。所以只有骺板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才能有效果,如果骺板已经闭合就不会有效果。年纪越小越好,至少要在进入青春期3
年前,即男孩10-11 岁、女孩9-10 岁接受治疗。5 岁开始就可以接受生长激素疗法,如果家人都比较矮小,可以在做身体检查后决定是否做该治疗。
◎治疗后能长高几厘米?
生长激素疗法的效果与孩子目前的身高、体重、骨龄、治疗起始时间、疗程有关。一般生长激素治疗可以让孩子比原来长高10cm 左右。通过X 光检查骨龄,如果女性在14 岁以上,男性在17 岁以上,生长激素疗法基本上不会有效果。
◎疗程和治疗方法
一般持续6个月到1 年。根据医生开的处方购买生长激素制剂后,每天在家里进行皮下注射。先做6 个月治疗观察是否有效果,如果6 个月内生长了5cm 以上就说明有效果,如果在3cm 以下就认为没有明显效果,可以停止治疗了。每隔3-6个月去医院接受检查确认治疗进程。注射用量与体重有关,如果体重在40kg 左右,每天需要注射4 单位制剂1 瓶,每个月的费用在2000美元左右。
骨骼的闭合线
骨骼闭合:
在青春期发育后,骨骺线闭合后,就不会再长高了(只考虑长骨),因为长骨不再长了,腿, 胳膊就不再变长。
之所以有二十三,窜一窜的说法,是因为是可以通过 非长骨的组织来长高一些,尤其是脊椎 变长,包括骨和骨间组织 (这个对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很明显的)骨骺线模糊是表示要闭合了, 但是 下肢的闭合会比上肢晚一些。男生会比女生晚一些(这也是性发育,激素分泌的效果)。 对于一般人来讲二十一,二(男生)也算是最晚的实现了。
成长
储备期(6~10岁 )“清+补”抑制早发育,培养一个有利长高的内部环境,适时补充生长元素及综 合骨骼营养,突破遗传困扰,并为青春期突增打下良好的基础。
突增期(10~14岁 )“追+补+修”。追赶性生长,促进生长素分泌,加速骨骼细胞分裂,补充骨骼 生长物质,修复受损骨龄。经调整,可延长孩子"蹿个"的时间,保持良好长势。
挖掘期(14~22岁 )“追+拖”。补充生长元素,加速骨细胞堆积,补充骨骼延缓素,激活休眠骨 细胞,延缓骨骺线闭合时间。使年长幅度多增加几厘米,骨骼生长周期多延长几年。
影响
骨骺早闭是指儿童尚未发育成熟骨骼的骺板软骨,因各种先天与后天原因,出现发育障碍,从 而使骺板软骨早于年龄提前闭合,并由此程度不同地影响骨关节的正常发育,出现骨关节畸形。通过X线、CT检查可作诊断。
先天性因素:
1)营养代谢障碍(维生素A、D过剩症);
2)骨折(外伤性、病理性);
3)放射性损伤;
4)骺板软骨区感染(化脓性、结核性);
5)骺板软骨烧伤、冻伤、创伤等;
6)大骨节病;
7)氟中毒;
8)小儿氟骨症,导致骨骺早闭的病因发生越早,畸形会越重,愈后也就越差,有些病因虽能 导致患儿致残,但如果积极防治可降低致残率的发生和减轻畸形。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并且减少遗传性疾病,作好卫生常识宣传,杜绝近亲婚配,这样可减少导致骨骺早闭的 先天因素。
2、杜绝不负责任的乱用药,正确使用药量,以避免医源性维生素A或D过剩症的发生。
3、教育儿童加强自我保护避免各类创伤。骨关节跌伤后,应立即到有经验的骨伤科(矫形 外科)去整复治疗,以免延误诊治,造成严重骨骺早闭畸形。
有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项目
引导孩子爱上运动
大部分孩子都会散漫、集中力差,所以只要觉得不好玩了就会马上表现出来。即使再跟孩子解释“想长高就要运动”的道理,只要孩子不喜欢就很难继续运动。
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运动,或者边听音乐边运动,或者把运动项目设计成游戏的模式,这样孩子会很感兴趣的。
很多妈妈会问“哪些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呢?”大部分运动都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刺激骺板帮助成长。只要有规律地持续运动都可以让孩子长高。
但是如果一定要挑选运动项目,那伸展全身肌肉的运动和通过跳跃刺激骺板的运动相对比较有效。比如篮球、跳绳、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轮滑、羽毛球等项目都很好。
需要注意的是,过分使用四肢肌肉或者抬重物给腿部造成很大压力的运动。这种类型的运动会阻碍骺板的血液供应,影响正常生长。举重、马拉松、体操、摔跤都属于这种类型。这个时期抬重物的运动和强化肌肉的运动都不大适合。
适合婴幼儿的快乐成长运动法
年纪越小,越不容易进行系统持续的运动。最好跟家人一起做运动,这样既可以给孩子传递母爱,让孩子感到幸福,还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长高靠运动有用吗
大部分运动都有利于成长,其中频繁刺激骺板的运动更有效果。
1.有趣的童谣加跳绳
跳绳是刺激骺板,促进成长的代表性运动,而且只要有跳绳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但是如果只是制订“每天15分钟跳绳”计划,那么孩子很快就会感觉厌烦。这时可以放孩子喜欢听的童谣,边听边跟着音乐跳会增加很多乐趣。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跳绳方法。比如双脚同时跳,单脚跳,双脚轮流跳,并腿跳,分腿跳等。幼儿跳绳每跳30秒~1分钟最好休息一会儿,跳的时候最好不要脚跟落地。如果跳绳时落地力量特别大,也容易给膝盖和腰部造成伤害。
2.玩篮球
篮球有很多跳跃动作,是刺激骺板的好运动。而且游戏规则简单,跟其他小朋友做身体对抗也会很有趣。投篮时跳跃的动作会刺激关节和膝盖,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并提高骨质密度。
3.快步走
每天吃晚饭后,跟家人一起像散步一样快步走非常有利于成长。让孩子一个人快步走,一般孩子都不会愿意,如果跟家人一边聊天一边走不仅时间过得快,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心。如果每天坚持快步走,那么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不仅能促进成长,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预防肥胖。但是如果走得过快,出现大口喘气的现象,就不是有氧运动而变成无氧运动了,所以需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
儿童长高的方法 充足的睡眠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晚上9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早上6:30或7:00以后起床,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在晚上10点到11点,早上5点,儿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保证生长激素更好地分泌,从而促进生长,有利于儿童长高。
什么运动最适合宝宝长身高
人体的高矮是由骨骼的生长发育决定的。在长骨的两端,有一种专管骨骼生长的骺软骨。未成年时骺软骨不断增生,骨骼就不断增长;成年后增生停止,个子也就不再长了。在骺软骨还没有停止增生以前,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刺激骺软骨的增生。因此,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体育锻炼是最积极、有效的促进长高的方法。
另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机械力能促进骨中的钙质沉淀,使骨骼变得粗壮和坚实。医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比不参加锻炼的同龄儿童平均高4~8厘米。科学家建议,青春期的孩子每天运动应不少于1小时。
一般来讲,最有效的锻炼项目是跳跃、跑步、摸高、自由体操、打篮球、打排球、游泳、跳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跑步、跳跃、负重运动,主要能起到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骺软骨增生的作用;引体向上则可以拉伸脊柱,使脊柱尽力伸展,促进脊柱骨的增生;游泳时,用力伸展脊柱、蹬夹腿的动作以及水的浮力,对脊柱骨和四肢骨的增长很有利。
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比赛或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应该长一点,而总的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过度疲劳;强度小的项目,如慢步、跳绳等,锻炼时间可相对延长,使肌肉、关节和骨骼得到充分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身高还受内分泌的影响。因此,青少年运动切勿过量,以免影响睡眠,扰乱内分泌。另外,加强营养也是使身体长高的重要环节,加强锻炼的同时,必须及时、足量地补充建造骨头的材料——胶质和无机盐。
骨骼闭合的征兆具体表现
我们在青春期发育后,骨骺线闭合后,就不会再长高了(只考虑长骨),因为长骨不再长了,腿,胳膊就不再变长。
之所以有二十三,窜一窜的说法,是因为是我们可以通过 非长骨的组织来长高一些,尤其是脊椎变长,包括骨和骨间组织 (这个对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很明显的) 。
骨骺线模糊是表示要闭合了,但是 下肢的闭合会比上肢晚一些。男生会比女生晚一些(这也是性发育,激素分泌的效果)。 对于一般人来讲二十一,二(男生)也算是最晚的实现了。
储备期(6~10岁)“清+补”抑制早发育,培养一个有利长高的内部环境,适时补充生长元素及综合骨骼营养,突破遗传困扰,并为青春期突增打下良好的基础。
突增期(10~14岁)“追+补+修”。追赶性生长,促进生长素分泌,加速骨骼细胞分裂,补充骨骼生长物质,修复受损骨龄。经调整,可延长孩子"蹿个"的时间,保持良好长势。
挖掘期(14~22岁)“追+拖”。补充生长元素,加速骨细胞堆积,补充骨骼延缓素,激活休眠骨细胞,延缓骨骺线闭合时间。使年长幅度多增加几厘米,骨骼生长周期多延长几年。
骨骺早闭是指儿童尚未发育成熟骨骼的骺板软骨,因各种先天与后天原因,出现发育障碍,从而使骺板软骨早于年龄提前闭合,并由此程度不同地影响骨关节的正常发育,出现骨关节畸形。通过X线、CT检查可作诊断。
先天性因素:
1)营养代谢障碍(维生素A、D过剩症);
2)骨折(外伤性、病理性);
3)放射性损伤;
4)骺板软骨区感染(化脓性、结核性);
5)骺板软骨烧伤、冻伤、创伤等;
6)大骨节病;7)氟中毒;8)小儿氟骨症。
导致骨骺早闭的病因发生越早,畸形会越重,愈后也就越差。对国家、社会、家庭均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给患儿也会带来一定的思想和精神压力,。学者认为有些引起骺早闭的病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病因虽能导致患儿致残,但如果积极防治可降低致残率的发生和减轻畸形。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并且减少遗传性疾病,作好卫生常识宣传,杜绝近亲婚配,这样可减少导致骨骺早闭的先天因素。
2、杜绝不负责任的乱用药,正确使用药量,以避免医源性维生素A或D过剩症的发生。
3、教育儿童加强自我保护避免各类创伤。骨关节跌伤后,应立即到有经验的骨伤科(矫形外科)去整复治疗,以免延误诊治,造成严重骨骺早闭畸形。
4、对一些导致骨骺早闭的地方病,意外事故、车祸、烧伤、冻伤等均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防治,尽可能将畸形减少到最低程度。
各种骨骺早闭畸形肌体可以进行手术矫正及整形,使残疾关节与畸形肌体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和改善。
讲述了有关于骨骼闭合的征兆具体表现,这些具体表现在平时生活当中人们都有,可能会出现的所以当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以上的情况的时候,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人们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都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身体,也需要多加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