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汗应该怎么治疗呢
经常出汗应该怎么治疗呢
1.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
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按揉要点: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
“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按揉要点: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不出汗的治疗方法
不出汗的治疗方法
临床对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引起无汗的病症)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除采取治疗外、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中医对无汗症的认识和治疗
1、肾阳虚:不出汗手脚容易发凉,不管怎么运动都不出汗,怕冷是身体元气虚弱的表现,多是肾阳虚,阳气虚则气不行血,于是血液无法到达血管末梢,身体的末梢即手脚,于是就会发凉。
2、肾阴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全身无汗、惟有手足心发热、微微出汗,形体消瘦、潮热、五心烦热、咽干颧红等。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多见于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
处方: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2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常见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
处方: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出汗多和不出汗都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下面的内容就告诉你出汗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盗汗治疗偏方
1、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2、黄芪二蜜饮
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3、龙眼人参饮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秋季治疗感冒的一些误区
误区1.感冒算啥?跑跑步出出汗就好了!
一旦感冒,即刻意进行一些如跑步、打球等运动来缓解,这就是运动疗法,此类方法多为年轻人采用。这种做法有时适得其反,加大运动量治疗感冒会增加体能消耗,使身体抗病能力减弱,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
误区2.感冒是受凉引起,盖个厚被子捂出汗就没事了。
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由于内积寒气引起,主张捂汗治疗,让病人喝热生姜水,用被子蒙住身体,直至捂出一身汗为止。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应病情,病人出汗过多,容易发生脱水症状,也可能因身体内部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状。
误区3.感冒期间不想吃东西,没啥胃口,所以少吃点东西感冒就早点好。
就应该少食,这种观点欠妥。感冒时肠胃蠕动减慢,消化分泌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此时应该吃一点稀饭和蔬菜等容易消化食品,且应与平时食量大致相当,不能相差太多。
睡觉出汗怎么治疗
1、保持干燥
有睡觉流汗现象的人,应该注意勤换衣被,并且经常洗澡,准备好软布擦身,或者用一些小儿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如果身上有汗。不要直接吹风,避免感冒。
2、降低温度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应该适当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针对阴虚血热的睡觉出汗患者来说,居住环境应该偏凉才可以。
出汗多怎么治疗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
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中医支招:饮食上可选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手足心汗多
许多人的手心容易出汗。通常这样的人,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支招: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风寒感冒捂出汗好吗
不好。
前面已经说过出汗治疗风寒感冒是常见的错误认识。捂被子发汗虽然能让身体有短时间的舒服,但也削减了人体的正气,使病情加重。
产后什么时候发汗 产后怎么发汗
1、民间一般都是煮个老母鸡,或者将黄酒、枸杞、姜一起烧开饮用,吃了后钻进厚被窝里捂汗。
2、现在比较科学的发汗是采用“光波疗房”对产妇进行“产后发汗”治疗,产妇在室温40-60℃时全身各处均匀透彻发汗,享受20分钟的光疗相当于长跑10千米的出汗量。
Tips:如果有条件可以尽量选择当地比较专业的月子中心做一个出月子发汗。
如何辨查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绝汗等。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它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渭: “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白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
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由其它疾病引起者治。
也常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考本节辨证沦
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它症状者,则不属本节讨沦范围。正如《笔花医镜·盗汗自汗》说:“盗汗为阴虚, 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禀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冶也。”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白汗、盗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冶。
治疗手出汗的药膳
1、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手心出汗小偏方
2、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手心出汗小偏方
4、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夏天吃姜有什么好处 防伤风感冒
中医认为,姜味辛性温,有发表、止呕、祛痰、助消化等功效,可防风寒感冒等。所以伤风感冒时,吃几片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出汗,减轻感冒症状。也可将连根葱白5根加生姜3片水煎后加红糖趁热服用。将生姜捣烂,涂搽病人足心、前胸、后背及两臂弯曲处,也可促使发汗,治疗感冒。
风寒感冒出汗能好 风寒感冒出汗能好吗
不能。
出汗治疗风寒感冒其实是一种常识错误,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仅仅要求微汗,而发汗也只是患者经过治疗后体现的表征而已,不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手段。
像洗桑拿、喝热水等发汗手段并没有理论依据,虽然在感冒初期,发汗可以缓解患者发热、怕冷的症状,但人体也会因为受热而降低自身的免疫力,有时候还会加重病情。
怎样治疗出汗呢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