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长假后孩子不愿上幼儿园
为何长假后孩子不愿上幼儿园
这是一种儿童亚健康的征兆,医学上称为节后亚健康综合征。由于假期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外出游玩,在家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比较劳累,因此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应;长假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他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要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应去幼儿园了。幼儿园应着力营造气氛,放松孩子的心情,吸引孩子回园。如果父母和幼儿园配合得当,一般只需一个星期或更短的时间,孩子的焦虑情绪会自然消失。
孩子为什么怕到幼儿园去
姚女士来电问:春节长假后,我的女儿又要送去幼儿园了,但她就是不愿意去。之前每天早上都要演一场“哭别”。从吃早饭时就开始央求“好妈妈,不上幼儿园好吗?”时间到了,怎么也不肯出门。好容易出了门,还没到幼儿园门口,眼泪就开始往下淌。下了车拖着我的腿不让走,哭着不肯入园。如果逢到生病,需要在家休息,就会高兴地说:“生病真好,可以不去幼儿园,我希望天天生病!”我觉得幼儿园挺好的,可孩子为什么不愿去呢?
心理咨询师分析
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到一周,虽然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作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还没产生,感觉运动机能尚未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切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是依赖性很强的年龄期。
一般来说,如果三岁之前,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母亲或家人,突然上幼儿园会感到恐惧,怕生,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只要家长坚持送,及时鼓励,再加上幼儿园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吸引,一般孩子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愿去到愿意去。
但如果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有情绪,每次都哭闹一番,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就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年龄虽然到了三岁,进入独立期,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指标仍处于三岁水平以下。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和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娇惯有关。因此,家长在孩子一周岁能独立行走后,应该多让他自己玩。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可以让他独立活动,鼓励他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逐渐适应离开父母的守护,为今后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经常给孩子吹吹风,幼儿园如何好,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唱歌跳舞特别好等,使孩子在思想上先有一点向往:“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可以把邻居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来,讲讲幼儿园的事,表演一下老师教的儿歌,让孩子产生“我也想去幼儿园”、“我想唱儿歌”等欲望。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到幼儿园转一转,看看幼儿园里各种活动器材,看看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的场面,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桌椅,睡觉用的小床。这些实地“考察”都可以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兴趣,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进幼儿园那天,家里可以搞得像过节一样,让孩子吃节日食物,穿节日服装,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好的事,盼望已久的事,让他在“隆重欢送”下欢欢喜喜地进入幼儿园。到了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迎接的老师,家长应立即离开,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和孩子和老师讲个没完没了。孩子看到家长这么不放心、自己也就会对家长的即将离开感到不安。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孩子上幼儿园的欢乐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一旦决定把孩子送幼儿园,家长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有些哭闹,家长不要有所顾忌,时间长了就会好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哭闹,而在于父母的态度坚定与否。如果父母态度不坚定,孩子就有机可乘,就会反反复复,迟迟适应不了。
平时家长切忌拿幼儿园吓唬孩子,千万不要用恐吓的口气威胁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或“看幼儿园老师怎么治你。”使孩子觉得幼儿园是惩罚人的地方,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家长哪些行为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孩子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长,也是家长第一次把孩子长时间放到一个集体的不属于家庭的环境中,这对于双方都是一个转折,也是一个适应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孩子自身因素,家长的表现也是很大一个不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因素。
1、态度不坚决:家长看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哭闹,就会心软,然后答应孩子第二天再去,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迟早要上幼儿园的,家长这样心软反而推迟了适应进度。
2、恋恋不舍: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有些家长会自己先表现出非常不舍的样子,抱着孩子不放,激起孩子上幼儿园的不良情绪,又加长了孩子的适应周期。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制作一些愉快积极的氛围,例如跟孩子说:“今天第三天上幼儿园了,宝宝真棒!”
3、问消极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完幼儿园回家时会问:“老师批评你没有啊?”,“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啊?”,“饭菜有家里的好吃吗?”等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没有家里好,幼儿园是不好的地方的想法。
送宝宝上幼儿园没那么难
也难怪,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的关切与呵护中,如今却要独立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厕所在哪里,渴了饿了怎么办,小朋友抢玩具怎么办,老师批评怎么办等等。这些疑惑和问题很容易给宝宝带来不安、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恐惧反应,大哭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孩子一哭,大人就没了招,即使勉强把孩子送去了,也是整天提心吊胆,干什么都心不在焉。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只是在与父母分离的时候有这种情绪,一旦父母走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很快也就能和小朋友们快快乐乐地玩耍了,所以家长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虽然如此,送孩子上幼儿园也还是要讲究方法的。以下就要家长们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多讲故事,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同时鼓励孩子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以培养他的勇气和表达能力。教宝宝认一些简单的字词、数字和图象等,为入园打下一些基础,使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不会感到太害怕。多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他到儿童娱乐城,多接触一些陌生小朋友。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更多,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的间接经验
不要在幼儿园门口逗留。
孩子不愿离开父母,父母更舍不得孩子。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总是带着关切的眼神迟迟不肯离开,把路上叮咛再三的话又重复几遍。孩子的情绪极易受到感染,“哇”一声哭出来,大人再想走可就不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掌握了怎么留住父母的方法,就更难达到尽快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目的了。其实一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后,亲一下他的小脸,立即说再见就可以转身离去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哭过一会儿,在老师的开导下就会没事了。如果孩子刚上幼儿园,大人实在不放心,则可以找一个他看不到你的地方观察他一会,这时你看到的多半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哭了十分钟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则可以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让他尽快镇静下来。也可以考虑让孩子把家里喜爱的玩具带在身边,让他找到一点心理寄托,会有一定的安抚作用。
鼓励宝宝多交朋友。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朋友的陪伴,他就不会对大人离开身边的事情念念不忘了。因此平时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其家长到家中来玩,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有条件的单位会安排“幼儿园班车”,帮助接送本单位幼儿。这样的机会更好,孩子们能够结伴上幼儿园,高高兴兴、热热闹闹,谁也不会感到孤独。
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不管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它不仅会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而且对其性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不良习惯不自觉地带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按时接孩子。
家长要按照幼儿园的规定接孩子,免得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走了,只剩自己孤零零一个,既孤独,又害怕。万一不能按时接孩子,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原因,免得孩子误解。如果打乱作息时间表,随意接走,不仅是对孩子的安全不负责任,还会造成他对你的不信任,影响孩子的情绪。
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
如果入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还是有强烈的害怕和抵触情绪,家长就要注意了。要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如果家里没人,也可送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观察和照顾。
送孩子上幼儿园一方面可以使父母摆脱孩子的拖累,能够轻轻松松、无牵无挂地去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更重要的一点,它可以让孩子通过集体生活改变其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养成自律、自理、谦让、友善等优良品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然而,任何一个孩子在面临新环境的时候,都会不太适应,甚至有抵触情绪。因此孩子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便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对于这一问题,家长们都各有办法。但是最重要的原则是:家长要坚持接送,勤与教师交流沟通,家园一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这样持续1至3个月,宝宝就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家长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入园小情绪多怎么办好
1、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
>>要调整好心态,给宝宝以积极的暗示。当宝宝对我们产生依恋和依赖不想去幼儿园时,为人父母的我们往往心软、动摇。殊不知,宝宝虽小,但对大人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当宝宝察觉到我们的动摇心态时,会强化他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换句话说,我们哪怕一点点的消极心态都有可能感染到宝宝的。
所以,我们应把握好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送宝宝进幼儿园,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
>>要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幼儿园有很多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可以跟你一起玩,还有很多玩具呢 !”“幼儿园有滑梯、有毛娃娃、有小白兔,还可以唱歌、做操,比家里好玩多了!”“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写字、画画、唱歌、做小红花!”诸如此类暗示的话语,都可以激起宝宝对幼儿园的期待哦!
2、分离焦虑怎么办?接送要准时、不要作过多停留
送孩子入园时,有些父母看到宝宝不舍的哭闹,也会表现得太依依不舍,一会亲一下,一会抱一抱,就是走了还在门口偷看半小时,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情绪其实非常不利,只会加剧宝宝入园焦虑的严重性。
孩子新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孩子适应力的问题。在心疼和无奈之余,我们更需要用正确的态度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难关。
>>收起自己对孩子不舍和担心的情绪,相信老师和幼儿园,把孩子送到教室后就不要作太多的停留。
>>要答应孩子几点接送一定要准时,千万不要拖延时间,否则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的父母来接了,自己父母还没有来,就会容易焦虑和害怕,或者对父母信任感减低、渴望回家而哭泣。
3、宝宝内心敏感怎么办?多关注、多引导宝宝
在家里,宝宝是家庭的中心,而在幼儿园,宝宝则要学会和别人分享老师的关注和爱,这种状况让宝宝很失落。
以至于有些宝宝回家后闷闷不乐,尤其是内向的宝宝,因此我们的关注点应该要多一点。
>>不妨把孩子的小名告诉老师。遇到孩子哭闹,老师以只有家人才称呼的方法叫他时,他一定会表示出非常惊讶、非常亲切、非常熟悉的,而停止哭闹和不安。
>>引导宝宝和老师交往。教育宝宝学会和老师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师说,相信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能够帮助自己,爱自己。在与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诉宝宝小朋友间要相互谦让、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与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找老师,不能打架。
>>接宝宝回家的时候,要抓紧机会跟宝宝交流。可以问他在幼儿园里都学了些什么,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等,了解宝宝的心理感受。特别是要经常表扬孩子,谈起老师也表扬宝宝,说宝宝在幼儿园懂得照顾弟弟妹妹,是老师的小帮手,让孩子感觉他不哭老师也在关注他,而且因为他不哭闹老师更喜欢他。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
首先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不愿上幼儿园这个问题也要必须重视起来,要了解孩子不原上幼儿园的原因吗,有的可能是我们选择的幼儿园是一些私立的幼儿园,孩子一去就给孩子布置什么作业,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由于不会写字等等问题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这个问题加重必须严厉的对待。
其次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离开熟悉的亲人和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可以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他们总是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所以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意义。
再次对于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问题家长必须详细的了解孩子在学校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不合群导致孩子孤独,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懂得交朋友,懂得如何跟小朋友们相处。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也有可能是孩子没有熟悉的同伴,父母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尽量给孩子联系一个小区或者孩子经常在一块儿玩的同伴,尽量和他们选择同一所幼儿园,让孩子可以有个伴,这样孩子就不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从而爱上幼儿园。
面对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情况,家长还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要经常给孩子讲解一下关于幼儿园好玩的事情,和好玩的东西等等,用这些东西来吸引孩子愿意上幼儿园,对于幼儿园充满幻想和向往,从而就会喜欢上幼儿园。
最后为了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家长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也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一下环境和幼儿园的老师等等,好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其实是很好玩的,从而让孩子自己愿意上幼儿园。
孩子入园需有过渡期
★☆ 要让孩子憧憬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应常对孩子说,你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只有大孩子才可以上幼儿园哦。这样让孩子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自己长大了,才上幼儿园,而不是因为父母忙,没时间陪她才把她丢在幼儿园的。
★☆ 帮助宝宝学会表达需求,让孩子学会自理
宝宝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不似在家一对一的照应,吃喝拉撒睡,痛了痒了尿了湿了被小朋友欺负了,这些事情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关注到,父母要在入园前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学会生活自理,同时练习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孩子学会有什么事情和大人说,到了幼儿园可以和老师说。
★☆ 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渡期在一到两星期
孩子对未知的环境、事物是恐慌的、犹疑的,如果能让他了解幼儿园这个未知的环境,知道自己在这里能做什么,便可以减少孩子的恐慌感。一般宝宝初入园,会需要1~2星期适应,父母不要心急,以平常心对待就好!
★☆ 家长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
孩子初入园,父母的准备尤其重要。 “爱孩子,就是让孩子离开自己”,让孩子离开,不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父母要明白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的,上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跨向社会的第一步。
★☆ 老师的家访必不可少
家访对于拉近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孩子和老师彼此熟悉了解,减少陌生感,同时父母也可以将孩子的性格、喜欢的活动、身体状况等情况与老师交流,让老师更加熟悉了解孩子。
孩子幼儿园生病怎么回事 良好的心理教育
让上幼儿园的孩子少生病,我认为心理教育是第一位的。家长要给孩子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前,要给他灌输一些幼儿园的概念。要时不时地告诉他,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在里面生活、学习和玩耍。有时间最好带孩子多去幼儿园里看看。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可以买一些小孩子在幼儿园里玩或唱歌的光碟。这样,孩子就自然而然有了心理准备,上幼儿园时就会大大降低恐惧的心理了。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更要不断地鼓励和夸奖他。我曾经请教了几位妈妈,他们教了我很多“招数”,当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尽量跑在其他家长前面去接孩子。早接他,还要给他买礼物作为鼓励,夸奖他很勇敢,这样孩子就会非常高兴。所以,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条件。
放假结束后如何帮助宝宝收心
【节日问题】
春节长假过完了,家长该收拾心情开始上班了,宝宝们该去幼儿园了。可问题来了,宝宝好像还没从过年的氛围中缓过来,不愿意起床,更不愿意上幼儿园。
小雪4岁了,由于家里就这么个“宝”,所有长辈都很宠爱她,无限制地满足她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她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年后的第一天杨女士就把小雪送去幼儿园了,“她在路上又哭又闹,根本控制不住。”杨女士说,本以为把她送到幼儿园后就会好些,可是老师连续3天给我打电话,说她在幼儿园总是无故哭闹,还不睡午觉,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杨女士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家长支招】
我的孩子也出现过这种现象,我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在家多呆两天,调整她的作息时间,然后从下一周起送去幼儿园,情况会好很多。
我的办法是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等着他呢,激起他对幼儿园生活的期望,慢慢就适应了。
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陪孩子在幼儿园呆上一阵,鼓励她多跟小朋友说话、玩耍,待她玩得起劲时,家长可以借故离开,告诉她一会回来接她。
我儿子今年3岁,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提早接孩子回家,让他慢慢适应家里和幼儿园的环境,小孩子都喜欢跟同龄人一起玩,等他渐渐对新事物有兴趣后,过节对他的影响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专家解答】
幼儿专家吴萍指出,节假日后孩子再次入园,往往会出现哭闹、难送或身体不适,不上幼儿园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假期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家长娇惯和放纵,这些都给孩子入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孩子已经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则该想想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首先,恢复饮食习惯。
许多家长觉得平时没有时间给孩子弄好吃的,正好利用年假好好补偿一下。于是想方设法给孩子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么时间,全部满足;还有部分家长生怕孩子吃少了,所以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追着喂;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概满足。因此,假期过后,部分孩子就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正餐时间吃不下饭或者身体不适,严重的则不能按时入园,甚至要送医院。为了孩子能顺利地回到幼儿园,家长要尽快恢复过节前的饮食习惯。
其次,恢复作息时间。
一到假期,好多孩子的生活习惯就改变了,对于玩玩具、吃零食、睡觉等,都想怎样就怎样,这就打乱了孩子在幼儿园中建立起来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最突出的就是午睡,部分孩子干脆就不午睡了,这样不仅破坏了孩子正常的作息规律,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所以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起居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睡前不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提供新玩具或其他新鲜的东西等。
再次,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无论是春节还是周末,都帮孩子做这做那,所以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就不会了,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建议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开始帮他,要慢慢养成其独立的习惯。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1)你应该对孩子讲明父母上班挣钱买好东西的道理,否则经济封锁。
(2)应和幼儿园老师配合,入园后多带孩子做游戏,玩玩具等,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孩子入园。
(3)开始时要早接孩子出园,让孩子有所期盼,以后在时间上可以递增。
(4)持之以恒。如果心疼了,孩子一闹就不送了,孩子就会惯用这一招。总的来说,孩子一般多则一个月,少则一个周就会适应并停止哭闹了。
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新生”宝宝,帮TA去适应
造成宝宝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新入幼儿园的宝宝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宝宝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宝宝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当然会觉得别扭。所以,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要做的首先是帮助宝宝去适应幼儿园。
这种适应也可以相应地从环境和生活方式两方面来着手。环境方面,可以提前带宝宝去幼儿园附近多看看,可能的话提前让宝宝熟悉一下班级和老师。妈妈还可以和宝宝讲讲幼儿园里有趣的事儿,让宝宝心生向往。生活方式方面,妈妈就要更提前一些开始做准备了,比如调整作息时间,教宝宝学会吃饭、如厕、洗手等生活常规,尽量别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和在家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生”宝宝,帮TA找问题
对于已经在幼儿园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宝宝来说,早上的哭闹应该不再是因为不适应,很可能是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是他的什么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又或是身体不舒服,甚至因为稍长一些的节假日之后,重新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总之,妈妈一定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如果宝宝自己说不清楚,就要找老师沟通。了解了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再进行疏导,效果就要好得多。
儿童分离焦虑症的影响
一般分离焦虑症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指婴幼儿与亲人分裂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哭闹或者不安分的焦躁情绪。一般婴幼儿情感比较敏感、脆弱,而且对亲人有很强烈的依赖感,刚这种依赖感被打破,他们大多会产生分离焦虑症,这也是我们在婴幼儿成长期应该高度关注的。
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
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现在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
在婴幼儿的成长阶段,比较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症的阶段是宝宝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长时间来与亲人的长期相伴,进入幼儿园后,要与亲人分离8小时以上,很多儿童因此而患上了分离焦虑。所以大多时候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如果家长还想了解更多,请咨询本站医生。
宝宝不愿来幼儿园怎么办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
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宝宝秋季入园要准备什么
一、物品准备
1、生活用品
有的幼儿园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父母应打听好相关事宜,以免重复准备造成浪费。如果是自备生活用品,细心的妈妈可以在宝宝的毛巾、被子等物品上写上名字,防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东西。
2、衣服
在服装方面应为宝宝准备3-4套换洗衣服,容易尿裤子的孩子还要再多准备两套。这个年纪的宝宝,头大体圆,皮肤细嫩,特别好奇,喜欢扯东西与乱吃东西,款式上宜选择简洁柔和、易穿脱的服装。而在面料工艺上,柔软、吸水性较强的天然纤维材质、耐磨易洗的全棉质衣物都是上佳选择。
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如果女孩梳着辫子,最好梳简单的发型,不戴过多的饰品。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准备一薄一厚两件小背心十分必要。
3、鞋子
一般幼儿园都会要求准备一双室内鞋和一双室外鞋。室内鞋以跟脚、轻便的布鞋为好,鞋底要防滑,防止孩子上洗手间滑倒。室内鞋不能用拖鞋,防止摔跤。室外鞋以旅游鞋、运动鞋为宜,适合跑跳活动。不要给孩子穿高筒靴,会造成孩子脚踝被箍住,容易摔跤。夏天的凉鞋要穿前边包头的,防止孩子奔跑游戏时绊到东西,弄伤脚指甲。
4、安慰物品
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为了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可以给宝宝带上他平时喜欢的一两件玩具。如果宝宝离开家人午睡困难,可以给宝宝准备好他平时用的小被子或者小枕头等安慰用品。
温馨提示:
多喝水
刚上幼儿园的宝宝容易哭闹、着急上火。因此父母应多给宝宝补水,早上临走前喝一杯、晚上回来更要多喝,也可在接孩子时带一瓶白开水或绿豆汤。
积食
有的宝宝事事想争第一,经常吃饭过量,也有孩子因为换了新口味,所以饭量大增,造成积食,一旦着凉就容易引起发烧。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回家后尽量不再让宝宝吃饭,补充点水果就可以了。
适度加衣
父母总怕宝宝着凉,因而容易穿得过多,户外活动时必然出汗,被风一吹极易感冒。其实小孩子火力壮,穿衣服应比成人少一些,加衣服也应适度。
二、心理准备
一般来说,如果三岁之前,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母亲或家人,突然上幼儿园会感到恐惧,怕生,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只要家长坚持送,及时鼓励,再加上幼儿园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吸引,一般孩子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愿去到愿意去。
但如果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有情绪,每次都哭闹一番,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就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年龄虽然到了三岁,进入独立期,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指标仍处于三岁水平以下。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和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娇惯有关。因此,家长在孩子一周岁能独立行走后,应该多让他自己玩。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可以让他独立活动,鼓励他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逐渐适应离开父母的守护,为今后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1、美好的向往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经常给孩子吹吹风,幼儿园如何好,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唱歌跳舞特别好等,使孩子在思想上先有一点向往:“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可以把邻居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来,讲讲幼儿园的事,表演一下老师教的儿歌,让孩子产生“我也想去幼儿园”、“我想唱儿歌”等欲望。
2、提前看幼儿园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到幼儿园转一转,看看幼儿园里各种活动器材,看看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的场面,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桌椅,睡觉用的小床。这些实地“考察”都可以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兴趣,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3、盼望上幼儿园
进幼儿园那天,家里可以搞得像过节一样,让孩子吃节日食物,穿节日服装,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好的事,盼望已久的事,让他在“隆重欢送”下欢欢喜喜地进入幼儿园。到了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迎接的老师,家长应立即离开,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和孩子和老师讲个没完没了。孩子看到家长这么不放心、自己也就会对家长的即将离开感到不安。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孩子上幼儿园的欢乐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4、坚持上幼儿园
一旦决定把孩子送幼儿园,家长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有些哭闹,家长不要有所顾忌,时间长了就会好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哭闹,而在于父母的态度坚定与否。如果父母态度不坚定,孩子就有机可乘,就会反反复复,迟迟适应不了。
5、不用幼儿园威胁
平时家长切忌拿幼儿园吓唬孩子,千万不要用恐吓的口气威胁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或“看幼儿园老师怎么治你。”使孩子觉得幼儿园是惩罚人的地方,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三、生活能力准备
1、给孩子一个专门的餐桌,让孩子自己吃饭。
一般在家里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可是到了幼儿园,一般都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这就需要爸爸妈妈提前做好准备了。这可能需要爸爸妈妈多花一点精力,毕竟让孩子改变习惯不是轻松的事情。
2、最好别让孩子挑食。
在家里,家人可以根据宝宝的口味给宝宝准备吃的,或者说是宝宝爱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可是幼儿园并非如此,每天中午吃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宝宝不爱吃也得吃。所以,尽量让孩子不挑食,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才能更好地饮食。
3、让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大小便。
在幼儿园,一般会有统一时间让宝宝上厕所,这个时候,老师不可能帮到每一位宝宝,所以最好能够在上幼儿园前让宝宝学会自己脱裤子,这样就不会发生在等待老师脱裤子的过程中忍不住大小便的事情了。
四、作息时间准备
1、首先要清楚,在幼儿园是有明确的作息时间规定的。一般是8点入园,上午做些游戏,做些运动,吃点点心,中午11点午餐。吃过午饭之后,12点开始睡觉,一般到2点半以后午睡结束。然后吃点东西,上会课,4点左右放学。
2、如果宝宝不是按照上面的作息时间,那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要开始努力纠正了。特别是到了冬天以后,有些宝宝9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饭要到10点左右才到幼儿园,这会影响孩子一整天的学习活动。比如,中饭不好好吃,午睡不好好睡等等,长期下去,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