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意识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

意识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检查

1、确定是否有意识障碍。

2、确定意识障碍的程度或类型,常用的方法有:

1)临床分类法,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

3、确定意识障碍的病因。

4、意识障碍的诊断程序。

1)重点检查神经体征和脑膜刺激征。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巩膜、面容、唇色、口腔及耳部情况、呼气的气味等。

2)实验室检查:如血象、静脉血、尿液、肛指、胃内容、胸透、心电图、超声波、脑脊液、颅部摄片、CT及MRI等。

意识障碍有哪些常见症状

1.嗜睡 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经常入睡,能被唤醒,醒来后意识基本正常,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及反应迟钝。

2.意识模糊 患者的时间、空间及人物定向明显障碍,思维不连贯,常答非所问,错觉可为突出表现,幻觉少见,情感淡漠。

3.昏睡 患者处于较深睡眠,不能被唤醒,不能对答,对伤害性刺激如针刺、压眶等会躲避或被唤醒,但旋即又熟睡。

4.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类昏迷状态 许多不同的行为状态可以表现出类似于昏迷或与昏迷相混淆,而且,开初是昏迷的病人,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后可逐渐发展为这些状态中的某一种。这些行为状态主要包括: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失传出状态(differenced state)、持久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无动性缄默症(non-kinetic mutism、意志缺乏症(abulia)、紧张症(catatonia)、假昏迷(pseudo coma)。一旦病人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真正的昏迷就不再存在。这些状态与真性昏迷的鉴别,对使用恰当的治疗及判定预后是重要的。

6.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 较意识模糊严重,定向力和自知力均障碍,不能与外界正常接触,常有丰富的错觉和幻觉,形象生动逼真的错觉可引起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谵妄的临床特征中以注意的缺陷、意识水平低下、知觉紊乱以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紊乱为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

一、安全和生活护理

1.将病人置于易观察的单人房间内,给予重点照顾和观察,最好有专人陪伴。严密观察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随时记录;

2.昏迷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并酌情加床档或保护性约束。一般采取仰卧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取下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定时翻身、拍背。如呼吸道不畅,缺氧加重时,可做气管切开术或用人工呼吸机,并给相应护理;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病人有足够(但不要过多)入量,密切观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长期意识障碍病人可鼻饲补充水分及营养;

二、特殊护理

1.对收缩压很高(超过 200mmhg),应报告医生用降压药,但不宜降得过低(如 140mmgh)以下;

2.配合医生预防并发症,如:

①口腔、眼睛、泌尿系治疗护理等;

②需留置导尿管者,每4h放尿—次;

③女性病人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大便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

④做好皮肤治疗护理与预防褥疮;

⑤应将肢体放置于功能位,如防止足下垂。

3.谵妄病人常有恐怖性错觉和幻觉应防止发生越窗坠楼,自伤、伤人、走失或其它危险行为。必要时应约束保护,专人陪伴。

意识障碍的发病原因

一)颅内疾病。

1.局限性病变:

(1)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内肿瘤、脑脓肿、脑肉芽肿、脑寄生虫囊肿等;

(3)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2.脑弥漫性病变:

(1)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室管膜炎、颅内静脉窦感染等;

(2)弥漫性颅脑损伤;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脑水肿;

(5)脑变性及脱髓鞘性病变。

3.癫痫发作。

(二)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败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粘液水肿性昏迷、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

3.外源性中毒:包括工业毒物、药物、农药、植物或动物类中毒等。

4.缺乏正常代谢物质:(1)缺氧。(2)缺血。(3)低血糖。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物理性损害 如日射病、热射病、电击伤、溺水等。

低血糖导致意识障碍

例1:患者,男,65岁,因言语混乱、狂躁、左侧下肢活动障碍1h来诊。患者于晨起被发现狂躁,不能辨认家属,左肢活动不利,急来诊。既往有糖尿病史,长期服用优降糖2.5mg,3次/日并控制饮食,未定期监测血糖。查体:血压135/82mmHg;狂躁,欲抬手打人,皮肤潮湿,左侧鼻唇沟变浅,颈无抵抗,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减弱,左巴氏征(+)。急查头颅CT正常,甘露醇静点1h,症状加重,急查血糖2.6mmol/L,予10%葡萄糖液250ml静点,患者渐清醒,狂躁停止,四肢活动自如。

例2:患者,女,68岁,因昏睡、右侧肢体无力2h来诊。既往有糖尿病史,一直服用优降糖5.0mg,3次/日,并控制饮食。就诊前一天因招待客人进食少,仍服用降糖药,次晨家人发现患者昏睡、呼之不应急送我院。查体:血压150/90mmHg;昏睡,右鼻唇沟变浅,颈无抵抗,心肺未闻及异常,右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减弱,巴氏征(+);左侧肢体未见异常。急查头颅CT正常,予甘露醇静点后,意识不清加重。急查血糖2.0mmol/L,诊断低血糖反应,予50%葡萄糖液40ml静注,继以10%葡萄糖液静点,病人意识渐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

讨论:上述2例提示我们对偏瘫及意识不清病人除首先考虑脑血管病外,都应同时除外低血糖反应,并进行血糖监测。使用优降糖等磺脲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因它不但可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且患者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缺陷可增加靶细胞的敏感性,故用药不当或过量极易发生低血糖。另外,老年人反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不能及时升高血糖,有肝、肾合并症的患者降糖药物在体内蓄积,也是低血糖易发的因素。再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植物神经病变,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等缺乏,容易产生严重低血糖。这种由低血糖而致的暂时性意识障碍、偏瘫,头颅CT大多正常。其治疗如 及时给予葡萄糖静注或静点,症状、体征可缓解,应注意维持液体静点,并复查血糖,以调整用药,预防低血糖反复发生。低血糖引起的脑损害,如能及时纠正,多能恢复。低血糖出现的症状及其程度和时间相关,如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则患者预后较差。

总之,充分认识老年糖尿病尤其低血糖的特点,非常重要。对于突然意识不清、偏瘫者,除考虑脑血管病外,应详细询问病史,常规查血糖,以免延误诊断,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对糖尿病患者强调系统规范治疗,并做好用药知识教育,定期监测血糖,合理调整饮食及降糖药物。

意识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一)颅内疾病。

1.局限性病变:

(1)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内肿瘤、脑脓肿、脑肉芽肿、脑寄生虫囊肿等;

(3)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2.脑弥漫性病变:

(1)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室管膜炎、颅内静脉窦感染等;

(2)弥漫性颅脑损伤;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脑水肿;

(5)脑变性及脱髓鞘性病变。

3.癫痫发作。

(二)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败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粘液水肿性昏迷、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

3.外源性中毒:包括工业毒物、药物、农药、植物或动物类中毒等。

4.缺乏正常代谢物质:(1)缺氧。(2)缺血。(3)低血糖。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物理性损害 如日射病、热射病、电击伤、溺水等。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意识的改变从概念上分为2类。一类累及觉醒(arousal),即意识的“开关”系统,出现一系列从觉知(awareness)到昏迷的连续统一行为状态,临床上区别为觉知、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及昏迷。这些状态是动态的,可随时间而改变,前后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界线。除此而外,类昏迷状态和谵妄,也属于意识改变并累及觉醒水平的范畴。另一类“意识”是指精神(心理)活动的“内容”,即大脑的高级功能,涉及认知(cognition)与情感(affection)活动,此类意识改变的例子包括痴呆、遗忘、妄想及不注意(inattention)等。除深度痴呆外,此类意识改变并不累及觉醒水平。意识改变的惟一正常形式是睡眠。觉知或意识清楚是指完整而正常的觉醒状态。

1、嗜睡: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经常入睡,能被唤醒,醒来后意识基本正常,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及反应迟钝。

2、意识模糊:患者的时间、空间及人物定向明显障碍,思维不连贯,常答非所问,错觉可为突出表现,幻觉少见,情感淡漠。

3、昏睡:患者处于较深睡眠,不能被唤醒,不能对答,对伤害性刺激如针刺、压眶等会躲避或被唤醒,但旋即又熟睡。

4、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浅昏迷为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深昏迷是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类昏迷状态:许多不同的行为状态可以表现出类似于昏迷或与昏迷相混淆,而且,开初是昏迷的病人,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后可逐渐发展为这些状态中的某一种。这些行为状态主要包括: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又称失传出状态(differencedstate)、持久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无动性缄默症(non-kineticmutism、意志缺乏症(abulia)、紧张症(catatonia)、假昏迷(pseudocoma)。一旦病人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真正的昏迷就不再存在。这些状态与真性昏迷的鉴别,对使用恰当的治疗及判定预后是重要的。

6、谵妄状态(deliriumstate):较意识模糊严重,定向力和自知力均障碍,不能与外界正常接触,常有丰富的错觉和幻觉,形象生动逼真的错觉可引起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谵妄的临床特征中以注意的缺陷、意识水平低下、知觉紊乱以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紊乱为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常呈波动性和移行性。为确定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评估其进展、观察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国外自1949年就陆续制订各种量表,这些量表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为昏迷量表,把各种症状独立进行综合,得出昏迷严重程度;另一种为计分系统,与昏迷量表不同,这种量表把每个症状独立记分和分析,最终根据得分来确定意识障碍程度。从实际应用方便程度看,英国Teasdale和Jennett(1974)制订的Glasgow昏迷量表应用最广,我国已较广泛用于临床。

Glasgow昏迷量表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3分,分数愈高,意识愈清晰。该量表项目少,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但3岁以下儿童、老年、言语不通、聋哑人、精神病患者等因难以合作而使应用受到限制。此外,量表对昏迷前意识障碍无法判断,对病人情感反应和行为障碍也无法描述。

意识障碍分类

1、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此时意识的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此时,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2)意识混浊:(反应迟钝状态)病人对外界刺激的阈限明显增高。因此,除强烈刺激外,很难引起反应,病人多处于半睡状态,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均尚存在,但可出现一些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等。这种状态可过渡到昏睡或昏迷状态。

(3)昏睡:在强烈疼痛刺激下,可引起防御反射,此时,可见深反射亢进、震颤及不自主运动,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存在。

(4)昏迷:此时意识完全丧失,病人无自发运动,对任何刺激都不产生反应。

2、以意识的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朦胧状态:它的临床特点是缩小或狭窄,同时又伴有意识清晰度水平的降低。意识活动集中于较狭窄的而孤立的范围以内,但是对这一范围以外的事物的感知判断有困难,党政军可出现定向力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并可在纪觉妄想支配下产生攻击或危害周围人的行为。意识朦胧状态一般是发作性的,发作后一般多陷入深度睡眠,意识恢复后常伴有完全性遗忘。

(2)漫游性(走动性)自动症:这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工。它以不具有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为临床特点。清醒后丧失回忆。

1)梦游症(睡行症):病人多有入睡后1到2小时突然起床,此时仍未觉醒,但刻板地执行某些简单的、无目的的动作,发信时间可持续数分钟左右,发作后又上床安静入睡。次晨醒来,对前晚发生的情况茫无所知、完全遗忘。

2)神游症:多产生于白天或在晨起后突然发作,病人无目的的外出漫游或到外地旅行,一般持续数小时、一日或较长时间,常突然清醒,对发作中经历事件可有部分回忆。

3、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谵妄状态:其特点为意识障碍,此时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同时产生大量的错觉和幻觉,以幻视为多。幻觉内容多为生动而逼真的、形象性的人物或场面,病人多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行为冲动、杂乱无章。思维方面则言语不连贯,对周围环境定向可丧失,但谵妄状态多在晚间增重。持续时间可数小时至数日不等,一般与病情变化有关。意识恢复后,病人对其病中经过可有部分回忆,也可完全遗忘。医学教育网

(2)精神错乱:它与谵妄状态相似,但较严重。病人言语、思维极不联贯,偶见幻觉和妄想观念。病人的运动性兴奋通常是限制在病床范围以内,多表现为无规则的伸展、抖动或翻转身体,动作单调。此种状态一般都持续时间较长,可延续若干周,甚至数月。

(3)梦样状态:这是伴有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一种梦境样的体验,病人似处于梦境之中,这种体验又常与幻觉和其他想象性的体验相结合。有时也可伴有妄想性质的幻想性体验。这种梦境的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片断,并与富于情感色彩的幻想交织一起,常出现假性幻视和幻听。这种状态可持续至数周或数月之久。

意识障碍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确定是否有意识障碍。

(二)确定意识障碍的程度或类型,常用的方法有:

1.临床分类法,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

(三)确定意识障碍的病因。

(四)意识障碍的诊断程序。

1.重点检查神经体征和脑膜刺激征。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巩膜、面容、唇色、口腔及耳部情况、呼气的气味等。

2.实验室检查:如血象、静脉血、尿液、肛指、胃内容、胸透、心电图、超声波、脑脊液、颅部摄片、CT及MRI等。

相关推荐

有漫游意识障碍的癔症护理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围,多由各种精神创伤所致患者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特点,表现为强烈而明显的情感反应,但极不稳定,暗示性高,有丰富动人的幻想倾向。 癔症发作时,有的病人可表现出漫游症:突然出走,期间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时若缺少必要的专人看护或有不安全的环境因素,病人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护理措施: (1)癔症多以门诊治疗为主。所以,让病人及时到门诊治疗及院外护理很重要。 (2)无论在院外,还是对住院的病人,最好能到有专人看护。不让病人独居一室。晚上房门要上锁。住院病人要限定其活动

意识障碍会诱发哪些疾病

可并发吸入性肺炎、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的改变,还可因昏迷而造成外伤性损害。吸入性肺炎,系吸入酸性物质,如动物脂肪、食物、胃内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脑部感染的症状

1、问诊询问受伤时间、致伤物种类、伤口有无脑脊液或脑组织流出、经过何种处理。 2、头部创口检查应仔细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碎骨片、脑组织或脑脊液流出。若伤口有脑脊液或脑组织流出,即确诊为开放性颅脑损伤。 3、意识障碍取决于脑损伤部位和程度。局限性开放伤未伤及脑重要结构或无颅内高压患者,通常无意识障碍;而广泛性脑损伤,脑干或下丘脑伤,合并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4、局灶性症状脑损伤部位不同,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癎、同向偏盲、感觉障碍等。 5、颅内高压症状

意识障碍患者的预防措施

1.预防: 无特殊有效预防措施 2.救护措施: 1) 当病人出现意识模糊、昏睡等意识障碍时,严密观察警惕其加深而进入昏迷。 2) 昏迷时,应将头侧位,便于口涎外流,并用纱布将下坠的舌头拉出。因病人不会吞咽,所以不要向口中喂水或喂药。 3) 保持呼吸道通畅,要将病人衣领扣子解开,如果病人口腔有分泌物,要及时吸出。 4) 保护眼睛,如果病人眼睛不能闭合,应涂上眼药膏,用消毒的纱布湿敷于眼睛上,防止角膜干燥引起损伤。 5) 预防肺炎和褥疮,这是在家庭护理昏迷病人很重要的原则。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清洁口腔。保持

脑震荡需要检查什么?

诊断脑震荡的根据是:①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②受伤当时确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意识恍惚,而且在20分钟以内完全清醒。③有明确的逆行性遗忘症。④受伤以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压、脉搏、呼吸正常,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和细胞计数正常。 (1)意识障碍:伤后即时出现意识障碍,但一般程度较轻、时间较短,不超过半小时,老年病人时间可能长一些,可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乃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伴有短暂的面色苍白、四肢松软、呼吸浅和不规则、血压低和脉搏弱等脑干功能紊乱表现。 (2)逆行性遗忘:病人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的经过

羊癫疯的早期症状 意识障碍

癫痫早期表现出意识障碍,发作时的意识障碍多在1分钟以上,而失神发作多在1分钟以内,其主要表现应与失神发作区别。

如何确定是否患有羊角风病

(一)依据病史资料:这是诊断羊角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发作时多有意识障碍,故除向患者了解病史外,还应向家人或目睹患者发作者作补充了解。注意询问初次发作年龄、发作情况及以后的发作频度、发作时间、场合,有无先兆,那一部位首先出现症状,发作时有无意识障碍、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病理反射、自伤、外伤、失禁,发作后有无肢体瘫痪、无力、神经系统体征等。 (二)脑电图检查:这是诊断羊角风极为有价值的辅助手段。间歇期检查其阳性率可达50%以上。若重复检查,并适当选用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睡眠及药物等诱发试验,其异常率

中风有什么症状 意识障碍

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其程度以持续的时间与出血部位以及脑部损伤的程度有关,比较严重的患者可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出现颈项强直,有的会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

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研究表明,有10%~15%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从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转出时仍处于意识不清状态,这部分患者可能转入康复中心、地段医院康复病房或护理中心。由于目前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大部分康复治疗还是经验性治疗,缺少循证医学的研究,国内外关于严重意识障碍的康复治疗没有统一的诊疗方案,所以探讨严重意识障碍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严重意识障碍是脑严重损伤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康复医学领域,脑损伤后的意识状态大致可以分为:昏迷(coma)、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VS)、微弱意识状态(mini

腔隙性脑梗死的脑部检查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是病,发病初期多无意识障碍腰穿时脑脊液无红细胞,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表现为纯感觉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良一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当患此病时,一般都需要以下脑部检查: 1、脑血管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与颅底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应进行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脑MRA、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病因。必要时可进行神经介入治疗。 2、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地形图能以类似二维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