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治淋巴癌吗
中医能治淋巴癌吗
淋巴癌,这种疾病是一种恶性的肿瘤。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气机淤滞,还有外邪入侵和一些情绪伤害,这些都可能是患者淋巴瘤恶化的一些原因。那么, 对于淋巴癌,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会有哪些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1寒瘀凝结型
主证:颈项、耳下或腋下、鼠溪部多个肿核,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倦怠自汗,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法,温化寒痰,补养气血。
方药: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
2气郁痰结型
主证:颈项、耳下,或腋下鼠溪有多个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四肢疲乏,口渴咽干,潮热盗汗,烦躁易怒,胸腹闷胀,或有胸胁疼痛,大便千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象弦数。
治法:理气解郁,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3阴虚痰瘀型
主证:形体消瘦,烷腹胀痛,纳呆食少,口渴咽干,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恶核累累,激痕积聚,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有痰斑,脉象细数。
治法:补肾养肝,化痰桂疲。
方药:壮骨丸《丹溪心法》加减。
4阴阳俱虚型
主证:形体消瘦,口渴咽干,潮热盗汗,大汗淋漓,畏寒肢冷,恶核累累,症瘕积聚,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滋阴温阳,补益肝肾。
方药:肾气丸《金匿要略》加减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淋巴癌疾病的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我们也对于患者的不同分型病因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患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注意睡眠习惯还有平时的饮食习惯,多吃蔬果。
淋巴癌早期能活多久
淋巴癌并非绝症,医学研究的进步已经使淋巴癌脱离绝症的行列。一般定义上来说,肿瘤的“治愈”概念与“5年无病生存率”相关。长期观察发现,肿瘤患者完成治疗后如果平稳度过第五个年头,其存在肿瘤复发的几率不到10%,此时可被认为已治愈。虽然不同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效果的差距还很大,但总体疗效已有很大提升,并且已成为少数能治愈的癌症中,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每个患者生存期限是不一样的,这个要看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以及是否是适当的治疗。淋巴癌能活多久,很难有明确的答案,淋巴癌的治疗是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总的来说,得了淋巴癌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
此外,淋巴癌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淋巴癌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对淋巴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
由于淋巴癌在早期不痛不痒,因此常常被人所忽视。早期发现淋巴癌有利于淋巴癌的治疗和病人恢复,因此,了解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十分重要,淋巴癌的早期症状,一起来看看。
中医如何治疗淋巴癌
中医推荐三个中药方轻松治疗淋巴癌。
方一
中药:党参12克,焦白术9克,全当归9克,炒白芍9克,制半夏9克,陈皮6克,蛇舌草30克,蛇六谷30克(先煎),蛇莓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黄药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养血,化痰散结,解毒软坚。
方二
中药:丹参24克,血竭花9克,川芎9克,莪术15克,地鳖虫9克,蜈蚣9克,赤芍12克,鳖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乌骨藤40克。
用法:每日1剂,煎汤,分2次服。
功效:活血破瘀,软坚散结,可治恶性淋巴瘤。
方三
中药:黄芪、太子参、白术各15克,大枣6颗,当归、生地、麦冬、枸杞个10克,阿胶15克,牛膝12克、补骨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温化阴凝,软坚化痰,补益气血。用于淋巴癌治疗。
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虽然可以有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系统受累或全身症状。所以日常生活中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淋巴癌威胁。
中医治疗淋巴瘤
1.寒痰凝滞型
主证:此证初起,颈项耳上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怕冷,神倦乏力,面苍少华。脉沉细,苔白。
辨证:寒痰凝滞,毒结肿核。
治则: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汤药:阳和汤加减:熟地20g,麻黄1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皂角刺9g,天南星9g,夏枯草12g,另加小金丹内服。
按语:阴疽之寒痰凝滞,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论及“患之不通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故以麻黄温开腠理;肉桂、炮姜温化寒凝;熟地、鹿角胶温养精血;白芥子、皂角刺、天南星温化寒痰;夏枯草佐以散结消肿。
2.气郁痰结型
主证: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结核累累,皮下硬结,神疲乏力。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苔白,或舌有瘀点。
辨证:气郁痰结,石疽恶核。
治则: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汤药:舒肝溃坚汤加减:夏枯草12g,僵蚕12g,香附9g,石决明9g,当归6g,白芍6g,青皮6g,柴胡6 g,川芎6g,红花3g,姜黄3g,穿山甲6g,生甘草3g。灯心为引,水煎服。可加海藻、贝母、黄药子、猫爪草。
按语:香附、青皮、柴胡、姜黄舒肝解郁;夏枯草、石决明平肝软坚;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僵蚕、穿山甲软坚散结;生甘草调和诸药。
3.血燥风热型
主证:口干烦躁,发热,恶热,皮肤瘙痒,血虚内燥,毒热内盛,大便燥结,尿黄量少,皮肤红斑、硬结。脉沉细而数或细弦,舌质红,苔白黄。
辨证:血虚内燥,风热瘀毒。
治则:养血润燥,疏风解毒。
汤药:清肝芦荟丸加减: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10g,黄连5g,青皮6g,蛤粉15g,昆布10g,牙皂6g,芦荟10g,天花粉15g,沙参20g,女贞子15g,丹皮10g,牛蒡子10g,干蟾皮10g。
按语: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补血;天花粉、沙参、女贞子生津润燥;蛤粉、昆布、牙皂、干蟾皮化痰散结;青皮、芦荟、丹皮清肝凉血;黄连、牛蒡子清热解毒。
4.肝肾阴虚,气血双亏型
主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少胃呆、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而弱,舌质红或淡红,薄白苔。
辨证:气血耗伤,肝肾阴虚。
治则:补气养血,滋补肝肾。
汤药:和荣散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香附、桔梗、陈皮各6g,人参、炙甘草、海蛤粉、昆布、贝母各30g,升麻、红花各9g。以夏枯草500g煎汤,加蜜200g收膏,合上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9g,白汤送下。滋补肝肾的药。可加黄精、枸杞子、鳖甲。
按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益气;香附、陈皮理气;红花活血;蛤粉、昆布、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桔梗、升麻升阳。
随证加减:发热:低热加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及紫雪散、牛黄清热散等。盗汗:煅龙骨、牡蛎、浮小麦、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皮痒: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丹参、赤芍、乌梢蛇、干蟾皮、全蝎等。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三棱、莪术等。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胶、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大枣等。
(以上为本人治疗淋巴瘤经验,在治疗中还需配以处方药品。但病因人而异,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因此,上述药方仅供参考与讨论,服用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如何治淋巴癌
(一)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1.基本治疗策略
HL从原发部位向邻近淋巴结依次转移,少数病例淋巴结区间有跳跃,放疗区域除累及淋巴结和组织以外,还应包括可能侵及淋巴结和组织实施扩大照射。
I A、ⅡA
扩大照射:膈上用斗篷式,膈下用倒“Y”式,全身淋巴结照射。
I B、ⅡB、ⅢA、ⅢB、Ⅳ联合化疗+局部照射。
(1)局部照射:只照射受累的肿块区,但常由于原发病灶周围组织中的肿瘤复发而治疗失败。因此局部照射常作为配合化疗的手段用于Ⅲ~Ⅳ期病人,例如对原有巨大肿块部位照射,使肿块缩小以至消失,在因肿块而使脊髓、腔静脉、总胆管、气管等受压迫的情况下,放射治疗可迅速达到解除压迫的目的。对这类病人采用减量照射(1000一2000rad)常可使症状显著地改善。
(2)扩大野照射:这是目前常用的照射野。除照射受累区域外,尚需照射邻近的淋巴结区域。常用的扩大野照射斗篷野、倒“Y”野、斗篷野加动脉旁野、全身淋巴结照射等。应根据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病人一般情况而选择不同的照射野。如对淋巴细胞为主型或结节硬化型的I、Ⅱ期病人,照射野可以小一些。混合细胞型或淋巴细胞消减型的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播散的特点,故即使是I、Ⅱ期的病例,照射野也应大一些。Ⅲ期的病人均采用全身照射。
2.联合化疗
MOPP方案是常用的联合化疗,可使霍奇金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可达80%;完全缓解后有65%的病人生存5一10年。通常经过6个周期的治疗(少数病人需12个周期的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以后再需两个周期的治疗以巩固疗效。近年报道MOPP方案与ABVD方案对比研究表明其ABVD方案缓解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优于MOPP方案。ABVD方案对生育功能影响小,不引起继发性肿瘤.所以ABVD已成为首选方案。3.维持治疗
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而达到完全缓解的病人中,约有半数的病人在两年内复发。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维持治疗,但看法尚不一致,确人认为维持治疗不延长生存,而且增加化疗毒性,并抑制免疫功能,故主张完全缓解后,继续巩固2个疗程(不少于6个疗程)即结束治疗。如果复发则考虑大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有人认为,对达到完全缓解的病人使用ABVD或MOPP方案,经每2个月1次维持治疗后,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4.对于I、Ⅱ期病变虽比较局限,但不能肯定其他部位没受累及,因而除采用受累区域及邻近部位照射外,尚需在照射后加用化疗6个周期,以消除潜在病灶。
中医能治淋巴瘤吗
根据中医“寒者热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虚者补之”的治疗法则,结合临床类型予以辨证施治。古代医家对阴疽(类似恶性淋巴瘤)的治法曾主张温阳开结,反对妄行清解,同时要保护胃气。
1.寒痰凝滞型
主证:此证初起,颈项耳上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怕冷,神倦乏力,面苍少华。脉沉细,苔白。
辨证:寒痰凝滞,毒结肿核。
治则: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汤药:阳和汤加减:熟地20g,麻黄1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皂角刺9g,天南星9g,夏枯草12g,另加小金丹内服。
按语:阴疽之寒痰凝滞,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论及“患之不通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故以麻黄温开腠理;肉桂、炮姜温化寒凝;熟地、鹿角胶温养精血;白芥子、皂角刺、天南星温化寒痰;夏枯草佐以散结消肿。
2.气郁痰结型
主证: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结核累累,皮下硬结,神疲乏力。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苔白,或舌有瘀点。
辨证:气郁痰结,石疽恶核。
治则: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汤药:舒肝溃坚汤加减:夏枯草12g,僵蚕12g,香附9g,石决明9g,当归6g,白芍6g,青皮6g,柴胡6 g,川芎6g,红花3g,姜黄3g,穿山甲6g,生甘草3g。灯心为引,水煎服。可加海藻、贝母、黄药子、猫爪草。
按语:香附、青皮、柴胡、姜黄舒肝解郁;夏枯草、石决明平肝软坚;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僵蚕、穿山甲软坚散结;生甘草调和诸药。
3.血燥风热型
主证:口干烦躁,发热,恶热,皮肤瘙痒,血虚内燥,毒热内盛,大便燥结,尿黄量少,皮肤红斑、硬结。脉沉细而数或细弦,舌质红,苔白黄。
辨证:血虚内燥,风热瘀毒。
治则:养血润燥,疏风解毒。
汤药:清肝芦荟丸加减: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10g,黄连5g,青皮6g,蛤粉15g,昆布10g,牙皂6g,芦荟10g,天花粉15g,沙参20g,女贞子15g,丹皮10g,牛蒡子10g,干蟾皮10g。
按语: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补血;天花粉、沙参、女贞子生津润燥;蛤粉、昆布、牙皂、干蟾皮化痰散结;青皮、芦荟、丹皮清肝凉血;黄连、牛蒡子清热解毒。
4.肝肾阴虚,气血双亏型
主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少胃呆、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而弱,舌质红或淡红,薄白苔。
辨证:气血耗伤,肝肾阴虚。
治则:补气养血,滋补肝肾。
汤药:和荣散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香附、桔梗、陈皮各6g,人参、炙甘草、海蛤粉、昆布、贝母各30g,升麻、红花各9g。以夏枯草500g煎汤,加蜜200g收膏,合上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9g,白汤送下。滋补肝肾的药。可加黄精、枸杞子、鳖甲。
按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益气;香附、陈皮理气;红花活血;蛤粉、昆布、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桔梗、升麻升阳。
随证加减:发热:低热加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及紫雪散、牛黄清热散等。盗汗:煅龙骨、牡蛎、浮小麦、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皮痒: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丹参、赤芍、乌梢蛇、干蟾皮、全蝎等。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三棱、莪术等。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胶、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大枣等。
(以上为本人治疗淋巴瘤经验,在治疗中还需配以处方药品。但病因人而异,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因此,上述药方仅供参考与讨论,服用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医怎么治疗淋巴癌
1.大黄散
【组成】川大黄(锉碎微炒)30克,川芒硝、黑豆皮、枳壳(麸炒微黄)各1 5克,牛蒡子(微炒)、川芎、当归各7.5克,甘草(生,锉)1 5克。
【做法】将上数味药锉为散,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去渣备用。
【用法】每日服用3次,不拘时温服,以利为度。
【功效】活血解毒。用于淋巴瘤,肿硬疼痛,心腹烦闷,不得宣畅。
2.地黄煎
【组成】生地黄1 5克。
【做法】将生地黄洗净锉碎,以布绞去汁,入铜器内盛,重汤上煮,柳篦搅匀如糖,以瓷盒盛。
【用法】每日空腹取1丸如弹子大,温酒服下。
【功效L养血散结。用于恶性淋巴瘤坚硬不消。
3.雄黄散
【组成】雄黄(细研)、川大黄(生用)、磁石(捣碎细研)、白矾(烧令汁尽)、细辛各1 5克。
【做法】将上药研为细散备用。
【用法】用鸡子白和生蜜调涂之,干则易之。
【功效L祛风化痰,解毒散结。用于恶性淋巴瘤,风毒初结,如核坚痛者。
4.升麻汤
【组成】升麻、连翘、大青叶、人参各30克,生地黄(焙)、大黄(锉,炒)各60克,败酱草、络石苷、白蔹各1 5克。
【做法】将上药研为粗末,用水225毫升,煎取180毫升,再加入芒硝末3.7克,去渣备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服用1 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用于恶性淋巴瘤,皮色紫赤,恶寒壮热,1~2日未成脓者。
中医能治疗脂肪瘤吗
近日,有患者打电话或通过网络向我们咨询“中医能治疗脂肪瘤吗?”脂肪瘤是体表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它是良性的,一般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中医能不能治疗脂肪瘤,湖湘中医肿瘤医院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中医能治疗脂肪瘤吗
脂肪瘤有两种类型——单发性和多发性,可发生在有脂肪组织的任何结构中,但最多见的是体表和乳房,多发生于较肥胖的女性,发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脂肪瘤一般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边界清晰,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体积较大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肘和臂处的脂肪瘤当写作和坐位时有被动的挤压疼痛等。
中医能治疗脂肪瘤吗?脂肪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要彻底,如果有残留的话,可能会造成复发。切除组织应送病理检查,以免合并其他肿瘤而漏诊。对于多发者(有的患者可达百余个),只能先选择影响大的、较疼痛的进行切除。近年来,有的采用吸脂术,在皮肤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过多症,不会留下显著的瘢痕。这是一种局部治疗。
相关推荐:【中医治疗皮下脂肪瘤】
中医能治疗脂肪瘤吗?除了手术切除以外,脂肪瘤是可以用中医治疗的,中医将其称之为“肉瘤”,认为其发病与脾脏有关。因脾的生理功能主肌肉,思虑过度,饮食劳倦,郁结伤脾,脾气不行,津液聚而为痰,痰气郁结而为肿;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伤脾气,脾失健运之职,痰湿内生,聚结于肌肉消薄之处而发病。
中医能治疗脂肪瘤吗?中医治疗脂肪瘤有哪些优势呢?首先,中医是一种整体治疗,实施辩证论治,对改善全身症状很有好处,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其次,中医可以弥补手术治疗的不足。手术虽然能切除肿瘤,但可能还留下残存的瘤体组织,脂肪瘤有可能再次复发。术后运用中医中药长期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复发和转移;最后,运用中医药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对于部分无法做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以上就是湖南省肿瘤医院——湖湘中医肿瘤医院专家对患者问题的回答。中医能治疗脂肪瘤吗?由此可见,中医是完全可以治疗脂肪瘤的,尤其是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医治疗也可以作为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