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体温不升
这是硬肿症的主要表现,患儿全身或肢端发凉,体温常处于35摄氏度以下,严重的可在30度以下。体温过低分为产热良好和产热衰竭两种情况:产热良好者,腋温大于肛温,二者差值为正(在0-0.9度之间),大多病程短,硬肿面积小,属于轻型。而产热衰竭者,腋温小于肛温,相差值为负,大多病程长,硬肿面积大,且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属于重型。
皮肤硬肿
这种症状分为皮脂硬化和水肿两种情况。皮肤变硬后,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摸起来像硬橡皮一样,皮肤呈现暗红色或苍黄色,可伴有水肿,手指按压呈凹陷性。硬肿常常是对称性的,可累及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背、腹部、胸部等处,眼睑、手心、足底、阴囊、阴茎背部等处因为皮下脂肪很少或缺乏,因而不发硬。
器官功能损害
器官功能损害也是新生儿硬肿症的一个表现。情况较轻者,器官功能低下,表现为不吃、不哭、反应低下、心率慢、心电图及血生化异常。情况较重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能发生休克、心力衰竭、DIC、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
1.循环衰竭:重症体温过低的患儿,尤其是体温小于30度或硬肿加重时,常伴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比如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发凉、皮肤呈花纹状等等,重症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损害和心源性休克。
2.急性肾功能衰竭:此症加重时多伴有尿少、无尿等急性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发生肾功能衰竭。
3.肺出血:这是硬肿症最危重的临床症状和主要死因,如果不及时急救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4.DIC:常见于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者是注射针孔渗血不止,可伴有休克和溶血表现。
其他症状
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并促成胆红素脑病。同时可能引起代谢紊乱,比如低血糖、低血钙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硬肿症的偏方
硬肿症的偏方一:
万花油局部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方法:
患儿均给予保暖、补液、纠酸、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等综合疗法。在此基础上给予万花油局部按摩硬肿部位。
方法:护士洗净并消毒双手,暴露硬肿部位,根据硬肿部位大小,将万花油2~3 ml涂抹在硬肿处,并用指腹于硬肿中心向外周轻柔按摩,用力均匀。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2次。疗程3~5天,直至硬肿消退。
中医理论认为新生儿硬肿症为寒凝经络,气滞血瘀所致,属于瘀证。万花油由乌药、川芎、红花、大黄、赤芍、防风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具有驱寒解毒、行气活络、消肿散瘀之功效。并能改善微循环、增强组织血流量、抗凝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治疗上采用局部按摩,更有利于药物对皮肤渗透,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促进硬肿消退。且此药渗透性好,按摩后吸收快,治疗中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万花油局部按摩在哺乳量恢复、体温回升及缩短住院时间上均有良好效果,尤其是硬肿消退方面有显着疗效,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无危险性。
硬肿症的偏方二:
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入暖箱、复温、纠酸、抗感染,保证液量和热卡供给,纠正器官功能紊乱,输血浆或白蛋白支持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在护理方面主要就是复温,复温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若是患儿的肛温大于30℃,可以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六至十二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体温。
第二、当肛温小于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若无以上条件也可采用温水浴、热水袋、火坑、电热毯或母亲,将患儿抱在怀中等加热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硬肿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史,多于生后一周内发病,早产儿多见,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如果是重症的硬肿,已经合并有休克、肾衰竭、DIC、肺出血情况的,能治愈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四点:
1、一般的表现:反应低下,允奶差或者拒奶,哭声低弱或者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5℃,轻症为30-35℃之间,重症是小于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多功能器官损害:重症的硬肿可出现休克DIC和急性肾衰竭等,肺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新生儿硬肿症的检查
1.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部分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天内者≥20秒,日龄在第5天及以上者≥15秒。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秒。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⑥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P试验可以阳性,24小时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
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新生儿为何易得硬肿症
新生儿容易得硬肿症,原因是多方面的:
1.是因为新生儿皮下组织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多,当天气比较寒冷时,皮下脂肪就容易凝固变硬。
2.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较容易,这样就使体温不容易升上去。
3.分娩时的窒息、缺氧以及出生后的到感染对新生儿硬肿症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
新生儿硬肿症常发生在寒冷季节的临床表现是:
1.局部或全身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变肿和变冷。
2.皮下脂肪变硬先从大腿外侧开始,随后影响到下肢、臀部、下腹部、面颊部和上肢,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全身。
3.这些部位的皮肤紧贴于皮下脂肪,像橡皮一样发硬并且浮肿,不容易被捏起,用手指压下去后有凹陷,皮肤颜色暗红。
早产儿为什么易发硬肿症
早产儿易发硬肿症主要因为: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易于散热。而能源储备少,产热不足,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低下,在早产、低体重、小于胎龄儿更明显。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缺少饱和脂肪酸,变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酶,棕色脂肪少,影响产热;易罹患疾病,加硬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