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静坐十分钟,活过百年松,60岁练起都不算晚 盘坐的好处

静坐十分钟,活过百年松,60岁练起都不算晚 盘坐的好处

运动是最好的锻炼心脏方式,但是中老年人最担心的就是矫枉过正:听到跑步锻炼好,就跑几个小时,结果头昏脑涨;听到散步好,就散步几个小时,结果膝盖疼。而静坐使得下肢由于屈曲而局部紧张,血循环因此受到障碍,心脏不得不增加压力以维持平衡状态,于是心跳变得有力。

在双盘腿静坐状态下,随着身体的适应和功力的提高,心脏跳动变得更加有力,血液不仅上行头部,还能下行至屈曲的下肢中。心脏的强健,使得其他脏腑器官都同时得到调节和提高,大脑缺血缺氧、腰膝酸软无力、性功能下降和头部目眩耳鸣多痰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改善。

双盘坐的过程,就是锻炼心脏功能的过程。

激发了会阴穴的特殊作用,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依赖阳气与阴气的调节,即人既需要阳气壮火,又需要阴气滋阴以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换中,百会穴与会阴穴的作用最大。

会阴穴,被认为最不容易开启的“铁门”,说成是“万箭射不穿之地”。人在母腹时是“目并膝曲”,自然形成一个天人地三者合一的状态。人一旦离开母腹,进人后天环境,双腿自然伸直,会阴穴即被关闭。在双盘腿静坐姿势下,会阴穴才处于松弛状态,就会有内吸和跳动感,就能逐渐被打开并有利于打通纵贯人体中轴的中脉,冲开头顶的百会穴,具有“中脉一通、百脉俱通、百穴皆开、百病不生”之说的奇效。

老人静坐养生法

禅宗修习禅定的七支坐法最为常用,老少皆宜,效果显着,且方便易行。所谓七支坐法,是指肢体的七处要点都要放置到位之意,此种坐法又称跏趺坐,俗称盘足坐法。其法如下:首先,放好坐垫,双足结跏趺而坐,也就是双盘足。初学者如果不能双盘,单盘亦可。或将左足放在右腿之上,叫做如意坐;或将右足放在左腿之上,叫做金刚坐。其次,脊梁直竖,使脊椎每个骨节如算盘子般相叠竖直,但不可过分用力。然后,将左右两手放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前,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便是禅修所说的“结手印”,此种手势名叫“三昧印”,也就是“定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与此同时,左右两肩稍稍张开,使之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塌背;头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前颚内收,双目微张,似闭还开,视线随意确定在座前3~4米处,但需熟视无睹,也可双目微闭,收效亦佳。最后,舌尖轻舔上腭,犹如婴儿酣睡状,随之便可进入静坐状态。

每次结束静坐前,应摩擦两掌,使生热感,再以两掌轻轻搓脸若干次,用两手手指自前向后梳头若干次,然后双手叠放,掌心向里,手背朝外,置于脐下三寸处,3~5分钟后再徐徐睁眼,离座,活动手脚。

初学静坐养生者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静坐以天朗气清和月圆之际最好,暴风雷雨等天气恶劣时则不宜。②饭前饭后1小时之内不宜静坐,以免妨碍消化或分散心神。③静坐前应先行洗漱,着宽松衣服,摘下手表、眼镜、饰物等,以便于气血贯通。④静坐宜选洁净和空气流通之所,但不可让风直接吹到身上,防止外感风寒;静坐处宜安静,无器材,怕干扰,且光线不宜过暗,太暗则容易昏沉,光线亦不可太强,太强则易于紧张,心神散乱;室温过凉时,要将双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在热天静坐,也不宜使膝盖裸露。⑤初习静坐者大多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需加坐垫,坐垫厚薄依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坐垫的软硬程度以适中为好。⑥初习静坐不必勉强自己坐得太久,每次10分钟、20分钟即可,以后再逐渐延长。

如何解决静坐中的问题,是每个练习者都应该学会应对的。

初习静坐者往往由于不习惯而导致精神紧张,肌肉僵硬,不能很快进入静态。你可以在口中默念“松”字时将音拖长,三遍即可。同时,在意念上也要暗示自己从头到脚全身放松,且面带微笑,不可冷峻或呆板。

对于心神过于散乱,短时间内难以入静的初学者,想要尽快进入相对静止状态,采用“外耳声法”无疑是颇佳的选择。此法是,静坐时聆听有规律的外界声音,比如溪涧流水声、山间瀑布声、风吹铃铛声、寺院梵唱声等等。当你将心念专一在声音上,能够轻松、自在、安闲地保持在这一状态时,渐渐会觉得声音变得悠长、悦耳、轻微。坚持若干次静坐后,你会在静坐的某天某一时刻,于不知不觉中突然入于寂静,一切声音都听不到了,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都不存在了,这正是儒家所说的“坐忘”,道家的“虚极静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入静。无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都应该算是静坐养生的好现象。随着静坐定力的加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由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到几个小时。

另一个方法是“鼻息法”,也叫“安般守意法”。其法是,静坐时,注意鼻呼吸出入的气,使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即“心息相依”。此时注意数息、调息和听息,吸气进来细长慢,呼气之时快短急,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要耳听呼吸、脉搏和心跳,一路做下去,直至百息、千息方可。当此之时,出息、入息的长短、轻重、冷热、有无,心中清清楚楚,“悉皆知之”,随着呼吸渐渐由粗且重到细而匀,直至趋于若有若无,细若游丝,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呼吸,即转入道家所说的“胎息”,进入身心恬然凝静状态,也就是真正进入了定境。

在最初静坐的一段时间里,身体的不同部位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冷、热、酸、麻、胀、痒、痛等感觉,其中犹以腿部和背部的感觉最为明显。于是,一些人感到担心,以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很正常,而且应该算是一种好现象。首先,腿部不习惯于盘足而坐,背部也不习惯竖直,酸麻的感觉就会很明显,随着静坐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便会逐渐适应。同时,人体经络遍及全身,何处潜伏病机,该处经络便凝滞不畅,人在静坐时,气机发动,循经络而运行,遇到凝滞处便予以冲击,人即产生各种感觉,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直至气机畅达,这些感觉方可消失,这也正是自身疗治病痛的一个过程。只要习静者了解其中的道理,持之以恒,很快就可达到初步健身的效果。

初练静坐者在练习静坐过程中,常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而针对这一现象,一般常用以下几种办法应对:或作适度运动;或系念鼻端,令心在一念之中无有分散之意;或观想脐中有一红色光点由下往上冲,到头顶散开;或以全身气力大呼一声“呸”;或捏住两鼻孔,强忍呼吸,最后由鼻孔喷出。以上方法,可由静坐者根据各自情况自主选用。

初习静坐,要防止所谓“气沉丹田”的误导。清末以来,由于内家太极拳的流行,各种武侠小说和相关影视剧的渲染,所谓“气沉丹田”的太极拳修习原则几乎家喻户晓。一些初学静坐的人一上座,便以讹传讹地想把呼吸之气引向丹田,希望能做到“气沉丹田”或“意守丹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呼吸之气与人体气机本来就是两回事。同时,人体气机循于经络,自有其运行规律,殊难为意念所控制,而且人在静坐时,你越想守住什么,便越守不住,徒增烦恼,只能使精神更趋紧张,有悖于静坐的初衷,倒是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更契合静坐养生的真谛。

打坐的介绍

1、打坐的姿势其实脚踝压住了大腿内侧的大动脉,为了打通动脉,心脏会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脉。

2、打坐人人可练,即使60岁开始练起,也可在一年左右练成。如果30多岁开始练,用不了一年。

3、打坐练的不仅是筋骨,而是把经络全部打开。因此打坐也是一种拉筋的方法。

4、如果练成,并每天坚持打坐坐30分钟以上,可保70岁登山如小伙。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5、开始练几天之后,就会持续的腿疼,然后会腰疼。不练的时候也一直疼。

6、打坐练成后,打坐就不会再腰疼。肾气充足,甚至想弓着腰坐都不可能,气足的会把脊背顶的很直。

7、具体的练法是上座之前做些开胯运动,然后试着打坐,直到盘上,然后忍痛,直到时间越来越长。

8、练打坐,能迅速促进胃肠蠕动。即使饭后立即开练,20分钟后胃就全部排空了。

9、打坐不仅打开腿部经络血脉,而且会打开胯关节。

10、在打通腿部血脉前,由于双腿动脉不过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时心脏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脏六腑会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脏腑机能,并促进大脑供血。

气功巧治感冒

一、练气功的方法

1、招一:

患者可采用双腿盘坐式,单腿盘坐式或端坐于椅上。

全身放松,舌抵上颚,双目微合,自然呼吸,双手结太极印,置于下丹田处。意想宇宙上空有一股金黄色真气由头顶百会沿中脉往下流至丹田,继续引导真气下达会阴经尾闾沿督脉上升至玉枕穴,至头顶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依次周而复始运行。感觉好象通红的光环绕任督二脉。保持自然呼吸,意念不要过重,要似守非守。一些患者刚开始感到呼吸不畅,只要周身保持松静的状态,数分钟后就便觉呼吸自然,舒适。一股热流全身贯通。此静功大约习练20-30分钟。

2、招二:

采取坐式。双目睁开,将右脚放置在左膝上部,右手轻捂住右脚内踝骨上部,然后用左手掌心(劳宫穴)拍打右脚心(涌泉穴),用力强度要均匀,同时默数360次。按照规定的次数拍打完右脚,依法更换拍打左脚360次。

3、招三:

双脚心拍打完毕,再按照练功开始要求,闭目,周身放松,意首下丹田有一道红光团,静坐一刻种,即可收工。

收工、睁眼,深呼吸三口,双手从身体两侧漫漫升起,举过头顶,手心向上采气贯入头顶百会,慢慢向下导引,沿中脉收入小腹,导引三次。然后,双手搓热,搓面`搓耳及拍打头部,收工。

二、功理及功效

本功主治之症是阴虚阳亢,火水未济。它概括了临床中的许多病症。面对常见病中复杂多端的症状,本功抓住了中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原则。只要依法而做,多数患者在用手拍打涌泉穴时,都会自动流眼泪,流鼻涕数分钟,一旦排泄完毕,鼻塞可畅通,头痛减轻,发烧逐步下降。特别是重症者,坚持早晚各一次,两天可痊愈。经常做此功,基本上不患感冒,可收到衰者起,萎者愈的特殊功效。

身体提前衰老运动改善

20岁:折返跑10次

折返跑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心血管健康测验。可以用手机下载应用程序“Bleep Test”,在距离20米的两点间做折返跑,只要在手机提示音响前跑到20米远处即可,直到不能在提示音前赶到终点。如果跑了10个来回以上,说明身体健康;12个来回以上,说明身体很棒;如果测试了5次都不足10个来回,说明缺乏锻炼。建议每隔3个月测试一次。

运动建议:20~30岁这10年时间非常关键,锻炼好了能使肌肉和骨骼达到最佳状态。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40分钟的运动。

30岁:9分钟跑完1600米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库珀研究所研究显示,如果跑完1600米所用时间在9分钟(女性)或8分钟(男性)内,说明你的身体年龄小于35岁。如果超过12分钟(女性)或10分钟(男性),未来30年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是30%。

运动建议:应该把运动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例如能站着坚决不坐着、用走楼梯代替乘电梯、骑自行车上班等,同时注意运动姿势要标准。建议每周快走或慢跑至少两个半小时。

40岁:台阶跳3分钟

台阶测试可检查身体的平衡性、敏捷性和节奏感:充分热身10分钟,在一个约30厘米高的台阶上左右腿轮换踏跳3分钟,然后测量脉搏。一般40~60岁的人,男性应小于95次/分钟,女性应小于100次/分钟。

运动建议:“提高新陈代谢率的唯一途径是力量训练,如举重、扎马步等。”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营养和身体活动教授米里亚姆?尼尔逊博士说。她曾对40位绝经后的妇女进行了一项研究,鼓励她们每周做两次30分钟的力量训练,一年后参试者的身体素质已经变为15~20岁。

50岁:盘腿蹲坐

即便原来很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开始硬化,血压也会升高,增加早亡风险。我们可通过坐起测试来检验早亡风险:穿着舒适站在镜子前,不借助外力双腿盘坐下去,然后再站起来(如图)。满分为10分,如果你使用手或膝盖支撑,每次就需要扣掉1分;如果身体失去平衡,每次应扣掉0.5分。需要提醒的是,关节病患者不宜做该项测试。对于50~80岁的人群,如果得分低于8分,未来6年内死亡的几率是得满分人的2倍。

运动建议:美国心脏协会研究表明,与每周只运动1小时的人相比,每天运动30分钟可将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1/5。建议每天至少走一万步,每周锻炼至少两个半小时。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做一些负重运动,有助于减缓骨质流失,促进新陈代谢。

60岁:从椅子上轻松坐起

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试着不借助外力站起身,然后轻轻坐下。如果在半分钟内能做12次(女性)或14次(男性),说明健康达标。

运动建议:6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1/3有肌肉无力和平衡力下降的问题。可以适当减少有氧运动,多做力量训练。平时也可以多练习起身和坐下,能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

毫不费力延寿方

“静则神藏,燥则消亡”出自《黄帝内经》,即神宜静,而不宜燥。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又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静神养生的方法包括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等。不少古人正是因为善于静神养生,从而延年益寿。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总揽朝政50余年,一直耳聪目明、思路敏捷。有人说,这与她在感业寺用了3年时间“盘膝静坐”不无关系。晚年的武则天也经常在朝政之余,瞑目静坐,她去世时享年81岁,算得上寿星皇帝了。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享年86岁,也是得益于“静神养生”。1914年,他东渡日本,由于急躁和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心悸、乏力、睡眠不宁。后来,他偶然读到一本《王文成公全集》,看到里面的王阳明以“静坐”法养病健身,便开始学起来。每天清晨起身静坐30分钟,临睡时也静坐30分钟,不到半个月,他的睡眠大有好转,胃口也恢复如常,之后的数十年中,“静坐”一直陪伴着他,使郭老从弱者变为强者,并赢得高寿。

孕晚期做好这些让分娩变的更轻松

1、盘腿而坐

盘腿而坐的小动作可以有效锻炼准妈妈背部的肌肉,增强肌肉的弹力,也可减轻准妈妈的疲劳感;同时可以令下肢的血液循环得到良好的改善,这样令双腿在分娩的时候也能够很好地打开;盘腿而坐还可以促进准妈妈骨盆的打开,要知道,骨盆的灵活性在分娩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宽松的骨盆可以促进准妈妈顺利自然分娩。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从进入孕晚期开始,准妈妈就可以每日练习盘腿而坐,先保持后背挺直,然后坐下,双腿弯曲,让脚掌相对,保持姿势十分钟到十五分钟时间,每日可重复练习。对于有些盘腿而坐有困难的准妈妈们,可以慢慢尝试,先坚持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避免拉伤筋骨。

2、下蹲锻炼

下蹲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准妈妈的腿部力量,能够有效减轻妈咪们在分娩时的痛苦。经常做下蹲的小动作,还可以预防准妈妈在分娩时的会阴撕裂或出现出血症状。

下蹲动作非常简单方便,从孕晚期开始准妈妈可以每天坚持练习。最开始可以先扶着椅子来练习,将双腿稍微分开,令背部保持挺直,双手扶着椅子,双腿向外分开并开始下蹲,从半蹲开始,慢慢熟练后可以全蹲。注意练习下蹲动作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动作不要太快,否则很容易头晕眼花喔!练习归练习,准妈妈还是要以安全为主。

3、双腿向外而坐

准妈妈在分娩的时候,骨盆扩张得越是充分,那么,分娩的疼痛就会越小,所以,准妈妈在孕晚期要适当进行扩张骨盆的运动和锻炼,这样可以有效促进顺利分娩的进行。可以尝试双腿向外而坐,与盘腿而坐刚好相反!

准妈妈首先坐在床上,将双腿分开,一只腿开始向外侧扩展并呈现弯曲状,让脚与腰部和臀部在一条直线上,另一只腿也是如此,最终要将双脚与臀部在一条直线上面,并保持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每日可反复重复练习。最开始做有些难度的准妈妈们,可以循序渐进地练习,不要一次性让腿弯曲到底。

以上这几项小运动,均是可以锻炼孕妇的骨盆、双腿以及背部的力量的运动,非常简单方便,在家就可以自行完成。只要在孕晚期每天坚持做半个小时,对于顺产自然分娩非常有帮助,可以让你在分娩时减少很多痛苦,赶紧练习起来吧!

心情抑郁练瑜伽管事吗 哪些瑜伽体式治疗抑郁

1、坐在地上,两腿前伸。

2、弯左腿,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之下。

3、弯右腿,把右脚放在左大腿下方,盘腿而坐。

4、双手分别放在两膝之上,肩膀和手臂放松。保持姿势,时间不限,自然地呼吸。

功效:简易坐冥想,是一个能让身体和心灵都平静下来的体式,有助于放松调节神经系统。

1、全身放松,舒适打坐;

2、伸展双臂,举过头顶,使双臂与地面垂直,双手十指交叉相扣,两掌心向内;

3、腰背挺直,翻转两掌,使掌心朝上,两臂尽可能往高处伸展,深长自然地呼吸,保持此姿势30-60秒钟,然后交换两腿位置,重复做此练习3-6次。

功效:有助于神经安宁,减轻心理压力,扩张胸腔,强健腹内脏器。

1、站立,双臂贴于身体两侧;

2、单腿站立,弯曲右膝至腿根处(初学者可将右腿放低,保持平衡即可),双手于胸前合十,调息30-60秒;

3、吸气,慢慢延伸双臂至头顶,保持平衡,调息30-60秒,换另一腿再做一遍。

功效:树式是经典瑜伽体式,能保持精神的平静与愉悦。

1、金刚坐姿,吸气,脊柱向上延伸;

2、呼气时自然弯屈上体,额头、鼻尖轻触地面,保持此姿势;

3、闭上眼睛,缓慢地呼吸,感觉身体如婴儿般柔韧,内心平静地全然放松5分钟左右。

功效:能舒缓全身的紧张感,使疲惫的身体尽快得到调整和恢复。

相关推荐

椎间盘突出症高发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人群 一、以往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被认为与运动或劳动不当造成的腰椎间盘损伤密切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老年为高发人群。然而,据某医院近日对近一年收治的 2000余名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因静坐不动而致腰椎、腰肌疾患的占总数的50.6%,其中3/4为15至35岁的年轻人,腰间盘突出开始盯上年轻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人群二、在一家大型企业做计机工作的28岁女青年王某,上班后不仅要在单位坐在电脑前搞设计,下班回家后还要为考研在桌前学习至深夜,一天坐姿长达12小时以上。近日,王某

床上仰卧坐带怎么弄

仰卧坐(英文:Sit-up),是常见的健身运动,主要锻炼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准备动作是躺在地板上,弯曲膝盖以放松背肌和脊柱,两腿并拢并伸直,然后身体抬,但臀部不能离地,脚部也不能移动或者抬,直到身体与底面成90°为止,然后重复。现在的仰卧坐通常要求双手抱头,以身后额部接触膝盖为准。也存在双臂伸直摆动身。 仰卧坐,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仰卧坐,速度要因人而异。 最初可

久坐不动易患腰椎间盘突出

一坐就腰腿痛,腿脚麻木乏力,因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吴先生几乎无法落座。专家提醒,近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久坐不动人群每40至60分钟应动一下。 武汉的吴先生今年28岁,两年前他感觉腰部经常酸痛,右腿时常发麻,到医院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上个月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痛得直不腰,右腿又麻又痛,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检查发现,他腰骶部椎间盘严重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延误治疗会导致行走功能障碍。 过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要是40岁以上的人群,年纪轻轻的吴先生怎会患上此病?原来他上班在办公室一坐一整天,下班开车

女人腹肌可预防妇科病

腹肌不光拿来晒 还能防治妇科病 说腹肌,总会不禁联想肌肉猛男们黝黑、金闪闪的6块肌肉。偶尔看到女模特们晒腹肌,也只是羡慕的转发点赞。其实,腹部肌肉的功能并不仅仅是晒身材。 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都静静地“躲”在女性腹腔中,所以女性的腹部往往都有轻微隆。而通过锻炼,使腹部肌肉收紧,可以更好地保护腹腔内的脏器。 此外,腹股沟中深藏着众多毛细血管和穴位,经常锻炼腹部可以刺激这些血管,促进腹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各种妇科疾病。 30岁以上的女性、经常久坐的白领最容易变“腹婆”,尤其生育过

预防久坐危害试试这几招

1.敲敲大腿 一天到晚在办公室久坐,时间一长,肥胖不请自来。不仅如此,还容易引发痛经、内分泌失调、尾骨痛、便秘等疾病。该怎样保健呢?如何应对久坐的危害呢?没事多敲大腿两侧是个不错的办法。方法很简单,伸直双腿,用拳头去捶大腿外侧。从大腿外侧根部(站来屁股有个窝的地方)开始一直敲到膝盖。 2.盘曲双腿 上班族久坐电脑桌前,腿部静脉受到压迫,会影响血液流通。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动之外,不妨盘腿坐。两腿分别弯曲交叉,把左腿踝关节架在右腿膝关节处,上身保持笔直,略微向前俯身,双手交叉

教给上班族几种简单的锻炼方法

1、上班族久坐怎么锻炼:敲敲大腿 一天到晚在办公室久坐,时间一长,肥胖不请自来。不仅如此,还容易引发痛经、内分泌失调、尾骨痛、便秘等疾病。那该怎样保健呢?没事多敲大腿两侧是个不错的办法。 方法很简单,伸直双腿,用拳头去捶大腿外侧。从大腿外侧根部(站来屁股有个窝的地方)开始一直敲到膝盖。 2、上班族久坐怎么锻炼:盘曲双腿 上班族久坐电脑桌前,腿部静脉受到压迫,会影响血液流通。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动之外,不妨盘腿坐。两腿分别弯曲交叉,把左腿踝关节架在右腿膝关节处,上身保持笔直,

老年养生每天十老得慢

大脑 人用脑越勤,大脑各种神经细胞间的联系越多,形成的条件反射也越多,脑子就更灵。慢节奏动有助于减缓认知障碍的出现。专家指出,散步、做饭、打扫卫生这些简单动对大脑的影响很惊人,久坐不动的人在认知能力测试中每年分数都在下降;而勤做慢动的人90%能够保持分数多年不变。 大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也要常常做头脑体操,多多动。在吃饭时细嚼慢咽、多嚼几下,能刺激头部血流量增多,保证大脑供血量,常叩齿也有同样效果。 血管 保护心脑血管除了注意清淡饮食外,还需要帮血管做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站

如何跑步才科学

医学专家指出:慢跑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手段,关键是运动中它能有效提高供氧,慢跑时的供氧能力比静坐时多8至12倍。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已证明,跑步能够增加血液流动,提高血液对氧气的输送能力;跑步可使肺功能增强,从而提高肺量和吸入氧气的能力;跑步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使心肌变得强壮有力,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跑步可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那么,怎样跑步是最科学的?一个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应包括四个部分,即准备动、跑步动、肌力习和整理动。 1、准备动:通常需要5至10分钟,可以先慢跑2至4分钟

韧带的拉伸

一、热身。先动头、手、腰、腿的各处关节,再慢跑15分钟。(慢跑后拉韧带韧带更容易松) 二、就是拉韧带了。分几步进行。 先是脚踝,坐下,将左脚放在右腿膝盖上,双手握住左脚踝动两个八拍。然后,保持姿势,一手按住膝盖向下压,来回两个八拍。然后保持姿势将左腿放下,然后压右腿,要努力将肚皮贴上腿。四个八拍。换脚,同样。 再是双腿。双腿平伸,身体向下压,要求同上。 三、是竖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贴地面,要求后脚面贴地,上半身直立。(双腿) 四、是横叉。脚跟着地,双脚勾,其余要求同上。 五、是压胯。(姿势很难看

血脂高怎样治疗

许多天然药物和食品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这些药物有:山楂、丹参、泽泻、首乌、决明子、黄精、葛根、蒲黄、荷叶、银杏叶等。这些药物可以单味煎水,代茶饮用,有较好的降脂作用。食疗是降血脂的有效方法,当然也可以通过物理方式降低血脂,下面为您推荐降3种血脂的气功疗法。 1、松功 选择任何体位,只要自然舒适即可,呼吸平静自然,吸气默想“静”字,呼气默想“松”字,然后依次从头、肩、上肢、胸、背、腹、腰、臀、大小腿、双脚放松,最后意守双脚,每放松一遍约5分钟,最后从头开始向下,直至双脚、全身放松,要缓慢反复进行。 2、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