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扁豆常见病害有哪些

扁豆常见病害有哪些

⑴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后初生黄白色小斑,稍突起,后逐渐扩大呈现锈褐色突起病斑。诱病因素是高温、高湿。一般7-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为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

⑵叶斑病。

最初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以后扩大呈圆形,病斑表面上生暗绿色或暗褐色霉状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连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亦重。

防治方法为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及时喷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治2-3次。

⑶蚜虫。

用10%一遍净2500倍液喷杀即可。

⑷豆荚螟、扁豆夜蛾。

此两种害虫均为蛀食性害虫,必须掌握在三龄幼虫以前,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方法为用80%敌敌喂乳剂800倍液、生物农药抑虫琳1000倍液或NPV800倍液喷雾,均有良好防效。

扁豆角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化湿

扁豆角味甘入脾胃经,可以作为补脾除湿的中药使用,又没有一般补脾、祛湿药的副作用,在中医上,扁豆常常与人参、白术一起搭配,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扁豆有什么功效 健脾

扁豆味甘如脾胃经,可以作为补脾除湿的中药使用,又没有一般补脾、祛湿药的副作用。中医上,扁豆常常与人参、白术一起搭配,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蚕豆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主要病害

(1)赤斑病:赤斑病是蚕豆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病后轻则减产三成左右,重则叶枯杆死,颗粒无收。此病由真菌引起,在15—20℃和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蔓延很快,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危害。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赤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赤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内有裂缝,发病严重时植株变成黑色、枯腐,并生灰色霉,剥开茎杆能见到内壁附有黑色菌核,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该病除危害叶片、叶柄和茎杆外还可危害花瓣和幼荚。

(2)锈病:锈病是蚕豆常发病害之一,蚕豆发病后,叶片干枯、籽粒不饱满,发病严重时植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锈病孢子随气流传播,孢子落到蚕豆植株的任何部分后,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孢子就能发芽侵入。锈病发病越早,蚕豆的产量损失就越大。

(3)枯萎病:枯萎病是蚕豆近年来发生极为普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很难控制。该病从出苗至花期都出现,导致烂根、植株矮小、叶色淡黄并成萎蔫状;顶部茎叶萎叶萎蔫下垂,叶片脱落;根部发黑,侧根很少,主根短小、黑褐色、成鼠尾状、植株极易拔起。

蚕豆萎病的病菌种类很多,常见的为镰刀菌类。病菌常潜藏在病残体内,在土质中可存活多年。一般土质偏酸、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连作地块发病比较严重。蚕豆初荚期若遇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情的发展蔓延。

2、主要虫害

(1)蚜虫:繁殖力极强,是我镇蚕豆上的常见虫害,可危害蚕豆的整个生长期,多群集蚕豆顶端嫩叶危害,使蚕豆生长迟缓,并可传播病毒,使产量降低。

(2)美洲斑潜蝇:从1996年开始在我镇出现危害至今,以幼虫潜入蚕豆叶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绿色组织,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隧道。危害严重时,叶片组织几乎全部受害,叶片上布满蛀道,尤其植株基部叶片受害最重,甚至枯萎死亡。幼虫也可潜食嫩荚及花梗。成虫还可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吸处成小白点。

(3)蚕豆象:是危害蚕豆的主要虫害。蚕豆被害后,食味变苦,重量减轻,发芽率明显降低,易发霉变质。蚕豆象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蚕豆始花期前后大量飞入豆田,栖息在蚕豆的叶片和花瓣上,以花粉和嫩叶为食。在蚕豆结荚期开始产卵,到结荚末期产卵结束。当蚕豆进入鼓荚期,幼虫即蛀入豆粒内取食;收获后继续在豆粒内化蛹、羽化、以成虫越冬。

爬山虎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爬山虎的病害有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常见蚜虫危害。

爬山虎由于抗性强,发生病虫害较少,但也时有发生,特别是梅雨季节,由于高温高湿容易发生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当病害发生时,可用50%的多菌灵、托布津或者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防一次,连续2~3次即可。

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蚍虫啉、灭蚜净、或高效氯氰菊脂500~1000倍液防治。

豌豆的常见病害

豌豆茎腐病

【发病特征】:危害豌豆茎基部及茎蔓。被害茎部初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终致茎段坏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叶及小叶亦渐枯萎。后期枯死茎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征。

【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菜豆壳球孢菌。病原及发病特点与豇豆茎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 本病可结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进行,一般无需单独防治

2. 在以本病为主的田块,还可喷施40%600倍液复活一号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喷施。着重喷好茎基部。

豌豆花叶病

【发病特征】:全株发病。病株矮缩,叶片变小,皱缩,叶色浓淡不均,呈镶嵌斑驳花叶状,结荚少或不结荚。

【发病规律:病原为病毒。该病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体上存活越冬,由汁液传染,也可由蚜虫传染。种子传毒。一般利于蚜虫繁殖活动的天气或生态环境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早期发现及时拔除病株。

(2)及时全面喷药杀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纪一包兑水30市斤或用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之,轮用或混用,8~10天1次,连喷2~3次。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效果明显。

茶树菇常见病害

1、软腐病病原是异形葡枝霉

始发生在菌柄基部呈深褐色水渍状斑点,后病部逐渐扩大变软、萎蔫、腐烂,并产生一白色絮球状菌丝团,后期变为褐灰色。常在栽培后期,且气温不稳定、湿度大时易发生。

2、细菌性腐烂病病原为假单胞杆菌

病状表现为菇估水渍状腐烂、恶臭,病斑褐色有粘液,发生于菌柄和菌盖上,使菌柄发黑,菌柄内纤维管束由白变黑。在菇房高温高湿、子实体有机械损伤或虫伤时易发生。

3、链孢霉菌链孢霉菌是竞争性杂菌

培养料受该菌污染后,其菌丝发展极快,并很快长出分生孢子,在料面形成粉红色霉层,霉层松软,多发生在袋口套环或棉塞附近,后逐渐长满全袋,能抑制子实体生长。

4、水斑病生理性病害

茶树菇菌盖在积水条件下,常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常不腐烂。但影响菇体外观,卖价低。病因是菇房湿度过大,菌盖凝结水珠,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5、死菇生理性病害

幼菇生长至3-6厘米长时,萎蔫、变黄褐色而死亡,常整袋发生,造成减产。病因是温温度变化过大,幼菇不适应所致。

乌龟常见病害防治

一般说来,乌龟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都比较强,不易患病。人工养殖时,只要注意随时搞好清洁卫生,常常更换饲养池的水,乌龟一般都不会生病。但有时也会发生如下疾病和敌害:

1.感冒

病龟活动迟缓,鼻冒泡,口经常张开,可视为感冒。

治疗方法:可用感冒灵和安乃近溶于水中让龟饮服,并在龟后腿肌肉注射庆大霉素0·2毫升;或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体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龟可加大用量至每次注射5万单位。一般连续服药和注射3天可愈。

2.肠炎

本病多由于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导致肠道细菌性感染而发病。症状为病龟的头常左右环顾,粪便粘稠带血红,并极腥臭。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治疗方法:每天多次换水和投喂新鲜饵料;肌肉注射金霉素或氯霉素,每只病龟每次0.5毫升,体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龟注射量可加大至1毫升,连续3天。并在饵料中加少量氯霉素或痢特灵喂服。

3.霉菌病

本病多为龟表皮被碰伤后感染霉菌所致,表现为表皮坏死呈红白色,严重的可见霉斑。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转池捕捉过程中,操作要细心,避免龟体受伤。入池前如发现有龟体受伤,可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软膏涂抹患处。一旦发现病龟,应及时隔离,并用20%一30%的石灰水全池消毒;病龟全身涂紫药水,连涂7天,还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土霉素粉剂,连喂3天。

4.软体病

本病多由于营养不良和缺乏阳光而引起,表现为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精神萎靡,动作迟钝,生长缓慢。

治疗方法:喂以适口性好而富于营养的全价饲料,饲料中加入钙片;增强日照时数,每天照射阳光2一3次。

乌龟常见病害防治

一般说来,乌龟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都比较强,不易患病。人工养殖时,只要注意随时搞好清洁卫生,常常更换饲养池的水,乌龟一般都不会生病。但有时也会发生如下疾病和敌害:

1.感冒

病龟活动迟缓,鼻冒泡,口经常张开,可视为感冒。

治疗方法:可用感冒灵和安乃近溶于水中让龟饮服,并在龟后腿肌肉注射庆大霉素0·2毫升;或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体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龟可加大用量至每次注射5万单位。一般连续服药和注射3天可愈。

2.肠炎

本病多由于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导致肠道细菌性感染而发病。症状为病龟的头常左右环顾,粪便粘稠带血红,并极腥臭。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治疗方法:每天多次换水和投喂新鲜饵料;肌肉注射金霉素或氯霉素,每只病龟每次0.5毫升,体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龟注射量可加大至1毫升,连续3天。并在饵料中加少量氯霉素或痢特灵喂服。

3.霉菌病

本病多为龟表皮被碰伤后感染霉菌所致,表现为表皮坏死呈红白色,严重的可见霉斑。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转池捕捉过程中,操作要细心,避免龟体受伤。入池前如发现有龟体受伤,可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软膏涂抹患处。一旦发现病龟,应及时隔离,并用20%一30%的石灰水全池消毒;病龟全身涂紫药水,连涂7天,还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土霉素粉剂,连喂3天。

4.软体病

本病多由于营养不良和缺乏阳光而引起,表现为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精神萎靡,动作迟钝,生长缓慢。治疗方法:喂以适口性好而富于营养的全价饲料,饲料中加入钙片;增强日照时数,每天照射阳光2一3次。

豌豆的常见病害

发病特征:

危害豌豆茎基部及茎蔓。被害茎部初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终致茎段坏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叶及小叶亦渐枯萎。后期枯死茎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征。

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菜豆壳球孢菌。病原及发病特点与豇豆茎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 本病可结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进行,一般无需单独防治

(2) 。在以本病为主的田块,还可喷施40%600倍液复活一号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喷施。着重喷好茎基部。

柑橘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1、柑橘炭疽病

炭疽病是柑橘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它发作时间长,在每年的三到九月之间都有可能会发生,发生以后柑橘的叶子的、树梢和果料以及花朵都会受到危害,僵果和落果情况严重。在这种病害发生以后呆以用翠托或者翠生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的理想时间是在春梢萌发期以及幼果期。

2、疮痂病

疮痂病也是柑橘的常见病之一,这种病害发生以后,幼果受到的影响最大,在三到六月份,是这种病害的高发期,特别是多雨和潮湿的时候,发病严重。在这种病害发生以后,应该以保梢和保幼果为主,可以向果树喷施翠生六百倍的溶液。

3、柑橘煤烟病

煤烟病也是柑橘的常见病害之一,这种病害多发生于五到九月之间,对叶片的果实的危害最大,出现以后会使叶片和果实表面上形成煤层,让光合作用受阻,果实产量和质量都会大幅下降,而且蚧壳虫以及白粉虱以及黑刺虱等虫害也会先后出现,在这些病虫害发生以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喷施甲基托布津的溶液。

豌豆的常见病害

豌豆茎腐病

发病特征:

危害豌豆茎基部及茎蔓。被害茎部初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终致茎段坏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叶及小叶亦渐枯萎。后期枯死茎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征。

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菜豆壳球孢菌。病原及发病特点与豇豆茎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 本病可结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进行,一般无需单独防治

(2) 。在以本病为主的田块,还可喷施40%600倍液复活一号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喷施。着重喷好茎基部。

豌豆花叶病

发病特征:

全株发病。病株矮缩,叶片变小,皱缩,叶色浓淡不均,呈镶嵌斑驳花叶状,结荚少或不结荚。

发病规律:

病原为病毒。该病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体上存活越冬,由汁液传染,也可由蚜虫传染。种子传毒。一般利于蚜虫繁殖活动的天气或生态环境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早期发现及时拔除病株。

(2)及时全面喷药杀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纪一包兑水30市斤或用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之,轮用或混用,8~10天1次,连喷2~3次。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效果明显。

凤仙花常见病害防治

一、凤仙花白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

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二、凤仙花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传染途径: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

2·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三、凤仙花立枯病

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传播途径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莴苣常见病害及防治

一、莴苣霜霉病

症状 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成株期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由下向上蔓延,最初叶上有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在北方则在种子内或秋播莴笋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此病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者秋季发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多、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 一般茎、叶颜色较深绿的品种抗病性较强。

2加强栽培管理 收获后、种植前将菜园清理干净,深耕晒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适度密植,勤除畦面杂草。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喷下列药剂:(1)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莴苣常见病害及防治莴苣常见病害及防治。(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4)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蚕豆常见病虫害

蚕豆立枯病

【危害特征】蚕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但以嫩荚期发病较重,主要侵染蚕豆茎基或地下部,也侵害种子,茎基染病多在茎的一侧或环茎出现黑色病变,致茎变黑。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溶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溶液,或21%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1200溶液等。

蚕豆赤斑病

【危害特征】叶片上先出现赤色小点,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严重时各部位均变成黑色、枯萎,茎秆内壁有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喷施1∶2∶100的波尔多液。以后,每隔10天喷50%多菌灵500倍液1次,连喷2-3次,初期喷波尔多液比喷多菌灵好。

蚕豆锈病

【危害特征】叶片上出现锈斑,直至叶片干枯,严重时植株全部枯死。

【防治方法】可用15%粉锈宁50克对水50-60公斤喷施,每亩用药液40-60公斤,施药后20天左右,再喷药1次。

蚕豆枯萎病

【危害特征】枯萎病主要是根部发病变黑,主根短小,侧根少,叶色变黄,植株呈蔫萎状,顶部茎叶萎垂。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施根部,用药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蚕豆褐斑病

【危害特征】蚕豆褐斑病可以侵染蚕豆的茎、叶、荚和种子,叶片染病初呈赤褐色小雀斑,后扩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为淡灰色,边缘呈深褐和赤色,直径3-8毫米,其上密生黑色呈轮纹状排列的小点粒,病情严重时互相交融成不规则大斑块。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溶液等,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1-2次。

令箭荷花常见病害

(1)不开花。变态茎生长很茂盛,就是不开花。这主要是由于花盆长期放置在荫蔽处见不到阳光,同时浇水过多,施氮分过量等原因造成的。因为阳光不足,施氮肥过量,均易引起徒长,不利花芽分化;浇水过多,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充分利用。此外,多年未换盆土,土壤ph值过高,也不利花芽形成。应针对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注意透光(放到具有充足的散射光处)、通风,适量施肥、浇水,适时换盆换土,即可孕蕾开花。

(2)变态茎发黄。变态茎发黄,严重时变成萎黄,甚至皮部灼伤,这往往是花盆摆放的位置不当,受到阳光直晒所致。因此,春、秋季节可放在室外向阳处养护,而夏季须放在通风良好的半阴地方。家庭养花,夏季亦可放在室内有散射光的地方养护,但必须注意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此外,受到红蜘蛛、介壳虫危害,也会造成变态茎发黄,应注意及时防止。

相关推荐

毛豆病害哪些

霜霉病 病症: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黄白色至黄色不规则小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灰色疏松霉层病征,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第二年条件成熟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借助雨水溅射传播,从胚茎侵入,感染系统。最适温度在20-24度,多雨高湿病害易流。 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的选用良种。 (2) 用25%的甲霜灵拌种。 (3) 合理密植,通风透气,光照充足。 (4) 定期喷药,用40%乙膦铝锰锌1000倍液。 锈病 病症:主要危害叶片。

架豆病害哪些

美洲斑潜蝇 可用40%七星乳油600―800倍液,或90%巴丹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一般于发生高峰期每5―7天施药1次,连续施3次。 豆荚螟 可用复方荚虫菌粉剂500倍液,或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从始花期开始喷施,每隔5―7天喷花蕾1次,上午8∶00―10∶00开花时施药最好。 白粉虱、蚜虫 可用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3%克螨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可兼治蚜虫。用大蒜汁(取紫皮大蒜250g,加水浸泡30min,捣烂取汁,加水稀释10倍

橘子树的病虫害防治

夏季桔子树/橘子树的病虫害防治 桔子树(橘子树)是常绿小乔木属喜温、喜湿、耐寒物种,除食用外,一定的观赏价值。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高湿天气很不利于桔子的生长发育。气温、土温高于37℃时,果实和根系停止生长;另外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以60%~80%为适宜,低于60%则需灌水,雨水过多,造成土壤积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会使根系死亡。 夏季也是病虫害多发期。桔子病害真菌病害的脚腐病、流胶病、树脂病、疮痂病、炭疽病、黑星病、黄斑病、白粉病、煤烟病、立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溃疡病;线虫病害的根线虫病和根结线虫病;

如何防治扁豆病害

扁豆灰霉病 目前,灰霉病在棚栽青扁豆上零星发生,应做好防治工作,控制病害发展.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做好棚内温度、湿度的管理,注意通风降湿,控制病害流行;同时摘除病叶、病荚,带出棚室销毁。(2)药剂防治。选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扁豆轮纹病 轮纹病主要为害叶

常春藤养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炭疽病在秋雨连绵时易发生,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失绿,植株长势衰弱。防治上注意通风透光,浇水时禁止浇到叶片上。发病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叶斑病是为害叶片的常见病害,严重者造成叶片干枯脱落。应注意通风透光,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同时喷洒4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遍。 介壳虫为常见虫害,并能引起煤污病,致使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落叶。小面积发生时,可人工刮除;若发生量大,可根埋呋喃丹或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

温室木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黑木耳绿霉病 症状: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防治:(1)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2)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3)出耳后每天喷1次1%石灰水,良好的防霉作用。(4)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 烂耳(又名流耳) 症状:耳片成熟后,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 防

扁平苔藓临床特点

本病好发于40~49岁的女性,患病率为0.5%左右,发病部位多见于颊、舌、唇及牙龈等粘膜, 病变常为对称性分布,尤以颊粘膜最为多见。典型病损是在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条纹,条纹之间的粘膜发红,这些条纹可呈网状、线状、环状或树枝状。 1.皮肤损害: 扁平而光泽的多角形丘疹,如黄豆大、绿豆大,呈紫色或暗红色。丘疹融合如苔藓状,皮肤粗糙,丘疹间可见明显的皮肤皱纹,多呈对称性病损。瘙痒是皮肤损害的特点。 2.口腔粘膜损害: 往往明显的对称性或双侧性。患者粘膜粗糙感、紧缩感与轻度刺激痛。 3.口腔扁平苔藓的

扁豆的药材功效

扁豆的药材功效 【功用主治】 消炎解毒,利喉止痛。治急性胃肠炎、咽喉炎、扁桃体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O.5~1两。 【选方】 治扁桃体炎:小扁豆、大将军。水煎服,酒引。 小扁豆的营养分析 ⒈ 籽粒含蛋白质约25%,脂肪0.7%,碳水化合物60%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元素。 ⒉ 小扁豆可以提供蛋白质和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可溶纤维,它的含铁量是其他豆类的两倍; ⒊ 小扁豆中维生素B和叶酸的含量也较高,叶酸对女性非常重要,可以降低胎儿畸形率; ⒋ 深色扁豆里的色素抗氧化剂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

白芝麻栽培技术

1、在播种前,整地施肥、增加地墒、选好优良品种,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2、间苗定苗:要在3-4片真叶以前定苗,间苗至合理的密度。幼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3、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合理施肥:从出苗到始花要勤中耕(封行以后不可再中耕),中耕结合培土,利于排水防渍,防止倒伏。芝麻对土壤水分反应最敏感,既怕渍涝,又不

苦瓜病害哪些

苦瓜白斑病如何防治 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可以食用,很高的价值,茎、枝、叶柄及花梗披柔毛,腋生卷须。叶子的直径达3至12厘米,5至7道掌状深裂,裂片呈椭圆形,外沿锯齿。春夏之交开花,雌雄同株,黄色。果实长椭圆形,表面具多数不整齐瘤状突起。种子藏于肉质果实之中,成熟时红色的囊裹着。苦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原产地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原产于热带地区。在南亚、东南亚、中国、和加勒比海群岛均广泛的种植。 苦瓜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温度控制,苦瓜喜温,较耐热,不耐寒。种子发芽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