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的生态影响
梭鱼的生态影响
它们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大海洋,人类却对其知之甚少;它们是孤独的猎手,却靠着联合的力量抵御外敌;它们凶猛如同鲨鱼,却对人类充满戒备与好奇。它们就是梭鱼。
新西兰海洋生物学家谢恩·帕特森,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研究梭鱼类的学者之一。尽管梭鱼在全球各地海域均有分布,但与其他大型海洋肉食鱼类,例如鲨鱼、食人鲸相比,人类对于梭鱼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谢恩·帕特森是梭鱼研究的先驱。在他之前,几乎所有有关梭鱼的信息都来自民间传说。
由渔民们口口传述的梭鱼故事,真假参半,有时反而让人们产生误解。或许是出于"一山难容二虎"的观念,民间的说法认为梭鱼和它们的主要竞争者枣鲨鱼,不可能同时生活在同一片海域。谢恩·帕特森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在大西洋以及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他拍摄到了这两种生物共存的情景。迄今发现的梭鱼有20种,谢恩·帕特森发现,不同海域的梭鱼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当然,它们的最大共同点是:独居。
成年梭鱼几乎没有天敌。北美墨西哥湾的梭鱼,似乎特别好奇与机警,对于潜水员的出现,它们能很快意识到,并作出反应。相形之下,鲨鱼的反应就迟钝得多。其实这是因为鲨鱼视力较弱,观测周围的事物变化主要依赖它们敏锐的嗅觉,而梭鱼则是仰仗一副好眼力,至于嗅觉,就不怎么样了。
富饶迷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太平洋海域,生活着1000多种鱼类,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海洋生物环境,此处也是梭鱼的发源地。要在如此错综的生物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一水域的梭鱼往往组成鱼群作为防御的手段。
当梭鱼群遭受外敌入侵袭击时,鱼群中所有的鱼都会齐心协力地用自己的身体反射光线枣闪闪的鳞光令侵略者陷入迷惑,鱼群伺机逃跑。梭鱼群还可以排列成壮观的的队形,对于两眼昏花的鲨鱼来说,一队由上百只梭鱼组成的庞大"躯体"可能被错认为是一条危险的"超级大鱼"。
梭鱼只成群地抵御和击退潜在的敌人,到了夜晚,它们就会分道扬镳,独自上路捕猎去。成年的梭鱼可以长到2米长。梭鱼捕猎时,出击迅猛,能一下将猎物斩首,不过它们只吃猎物身体上柔软的部分。由于梭鱼惯于在远海独自捕猎,因此科学家很难观测到其捕猎的完整过程。曾有研究人员尝试将这种生物捕获后圈养,但其结果总是以梭鱼死去而告失败。
尽管有少数梭鱼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但通常来说,梭鱼对人类是没有威胁的。不过,如果把它们摆上餐桌,可真要小心,因为梭鱼会从它们的某些猎物身上继承其中的毒素,食用梭鱼肉可能引起一种叫ciguatera的疾病,该疾病对人类非常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海水梭鱼与淡水梭鱼有什么区别
1、从营养上来看,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海水梭鱼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更高。另外,海水鱼中的欧咪伽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都比淡水梭鱼高得多,对心脏和大脑具有保护作用。
2、从口感上来看,因为海水梭鱼的游动范围和游动时的力度比淡水梭鱼大,使它的肌肉弹性更好,则淡水梭鱼的肉质比较细腻,但是吃起来不如生活在深海的梭鱼的肉质口感好。
总的来说,不管是淡水梭鱼还是海水梭鱼,其营养成分大体相同,总的营养价值很高。
梭鱼的形态特征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个性凶狠且具侵袭性,爱联群出动,因其较大的体积(可长达1.8米)和凶猛的外形而广为人知。梭鱼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下巴阔大,头如梭,长有突出的犬牙状牙齿。两边背鳍分开,一边有五条刺针,另一边则有一条刺针和九条放射状搜索线条,全身横线明显。梭鱼主要是用来作观赏用途,但亦可作食用,产于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处,肉质鲜美,不过却含有珊瑚礁鱼毒素。 上下颌上长着尖锐的牙齿。两只宽大的背鳍和叉形的尾巴可以给梭鱼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梭鱼喜欢在海面上蹦蹦跳跳。它们常常跃出水面,连续不断地做跳跃动作。识别梭鱼并不困难。梭鱼的眼睛周围的颜色是略带红色的黄色。
2.梭鱼(湾海产),北方叫红眼鱼、肉棍子;棱梭,又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其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性活泼,常跳跃。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对梭鱼有了较多的认识。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微小的毛刷状。梭鱼幽门胃的肌肉很发达,象一个沙囊,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泥沙中的食物。
梭鱼在开阔的温暖海域产卵。每到产卵季节,梭鱼将卵子和精子直接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鱼靠浮游生物为食。梭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它在水中能迅速游动。梭鱼有一个向前延伸的下颌。
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面扁平,吻端钝尖。口小,前下位,口裂略呈人字形,上颌中央有1缺刻,可与下颌中央突起相吻合。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宽约为眼径的1.9倍之内;眶前骨末端在近口角处稍下弯,边缘有锯齿。前鳃盖骨和鳃盖骨边缘平滑。
鳃孔大。尾柄粗,长为高的1.8-2.2倍。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位于体背中间稍偏前,由4根鳍棘组成,前3棘粗,第1棘最长;第2背鳍位于第1背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中央稍偏后,前缘有1棘,后缘微凹。胸鳍较宽长,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较小,位于胸鳍起点与第1背鳍起点之间近中央下方,左右两鳍靠近,各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起点稍前下方,两鳍近同形,后基近相对,其前缘有3棘。尾鳍浅叉形。体被大栉鳞,胸鳍基部上缘无长鳞。无侧线。
体背灰青色,体侧淡黄色,上部具有几条黑色纵纹和许多斜横纹,腹部白色。眼晶液体呈红色。尾鳍、胸鳍淡黄色。其他各鳍均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40厘米。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眼较小,脂眼脸不发达,眼旁一圈呈红色。上颌骨在口角处突然向下弯曲。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近。尾鳍后缘微凹。
梭子蟹刚死不久可以吃吗
分情况而定。
如果梭子蟹刚死,并且时间控制在1-2小时之内,肉质、形态、气味、颜色等都没发生异样的话,是可以继续食用的,并且要尽快食用完。因为这种刚死的梭子蟹还没有发生变质,其中还没有太多有害物质生成,食用后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但如果梭子蟹死亡时间比较久,已经出现了颜色、气味改变等变质现象的话就不建议再继续食用,因此这说明梭子蟹当中以及有大量细菌微生物滋生,再继续食用会对消化道造成感染。
梭子蟹怎么做好吃 死梭子蟹可以吃吗
视情况而定。
由于梭子蟹是海蟹的一种,本身出海后就不容易存活,所以大部分海鲜市场上的梭子蟹都是死亡的,这种刚刚死亡不久,并且保鲜措施做得比较好的梭子蟹是可以食用的,口感和味道都是完好的,并不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但是也正是因为市面上大部分梭子蟹都是死亡的状态,所以需要判断其鲜度,若是死亡比较久的梭子蟹是不建议食用的,因为死亡比较久的梭子蟹体内比较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最好是食用活的或者是刚死亡不久的梭子蟹。
梭子蟹籽能吃吗 抱卵梭子蟹能吃么
可以吃,但不建议食用。
抱卵梭子蟹指交配产卵后抱卵的雌性蟹,它本身并没有产生有毒成分,食用后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是可以吃的,但是一般情况下,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保证梭子蟹的产量,渔民误捕了抱卵梭子蟹后应当立即放生,而且市场上也禁止销售抱卵梭子蟹和幼蟹,因此一般抱卵梭子蟹是不建议食用的。
梭鱼不能和什么同食 梭鱼食用注意事项
1、任何食物都会有禁忌人群,梭鱼也不例外。梭鱼作为海鲜的一种,对海鲜过敏的人不宜食用梭鱼。此外,梭鱼是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糖尿病人不建议食用,而且梭鱼中含有的嘌呤物质比较多,痛风症患者不建议食用,不然会加重病情。
2、梭鱼的适宜要适量,不能吃太多。这是因为梭鱼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不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用太多的话会给肠胃造成负担,损坏肠胃器官。而且梭鱼中含有的胆固醇含量也很高,食用过量会使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容易诱发其它的疾病,因此,最好适量食用。
梭子鱼如何饲养
梭鱼的养殖技术
梭鱼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
梭鱼的生活特点
习 性
近海的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以及海湾内,亦进入于淡水。性活泼,喜欢跳跃,在逆流中常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有机物。体型较大,中国产于 南海与 东海及 黄海、 渤海。
喜栖息于咸淡水交界处,进入河口及港湾内,为港养鱼类之一。梭鱼群主要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有沿江河进入淡水觅食的习性,且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
梭鱼对盐的适应范围为0--38‰, 在海水、咸淡水及内河淡水湖泊中均能生存。梭鱼能在水温3--35℃的水域中正常栖息觅食,最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水温低于-0.7℃时,出现死亡。
食性
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概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中也喜摄食如米糠和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及人工配合饵料等。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二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从季节上看,以春来夏初和秋季为摄食的旺盛季节,到了冬天,因水温降低,鱼进入越冬期,此时鱼摄食极少或停止摄食。
摄食习性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 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概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
养殖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比如米糠和豆饼粉与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
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二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徊游梭鱼属近岸半徊游性鱼类,无长距离徊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鲻鱼常栖息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一16m处,当天气变冷,则游至深海越冬。
但个别也在较深的海湾和浅海中越冬。鲻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孵化后的小鱼苗则随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滞留于咸淡水交汇处摄食生长。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6一7月间,黄渤海沿岸出现大量当年生幼鱼,并进入江河口处。买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捕捞
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 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形成渔汛。梭鱼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肉质鲜嫩,美昧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尤以春天的开凌梭最为名贵。烹制的梭鱼,以头为香,故民间有“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之说。梭鱼除禁渔期外,可长年进行捕捞。
梭鱼的生长方式
棱梭个体较小,一般体长200毫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梭鱼、鲻鱼体形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梭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鱼、 鲻鱼在中国南、东、黄、渤四大海域均有产出。
梭鱼 - 繁殖方式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
自然繁殖
梭鱼,亦称“肉棍子”、“红眼鲻”等,是中国沿海珍贵的咸淡水养殖新品种。近些年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滩涂港汊及内河池塘等水域,人工养殖梭鱼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平均每0.067公顷产鱼750多公斤。现将梭鱼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简介如下:
梭鱼的繁殖季节, 中国渤海湾通常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苏、浙江沿海为4月初至5月中旬。性成熟年龄一般为雄鱼2--3龄, 雌鱼3--4龄。一般雌鱼怀卵量在150万--600万粒之间。野生的梭鱼个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 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
梭鱼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滩涂港汊等处产卵。在6月初至7月底, 黄海、渤海沿岸梭鱼幼鱼十分丰富,并进入江河入口处成群觅食,此时是人工捕捞野生鱼种的最佳时期。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以雄鱼3龄以上,雌鱼4龄以上为好。适当多选些体重0.5~1千克的个体,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选留亲鱼应在秋季成鱼起捕时进行。亲鱼放养前,应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野杂鱼。每亩放养亲鱼50~80尾。
培育池应适当施入有机肥料,保持水质一定肥度,透明度25厘米左右,同时需投喂各种 精饲料,保证亲鱼有充分的营养。亲鱼培育池盐度一般以10‰左右为宜。在淡水或3‰之下低盐度水中养成的梭鱼,催产之前必须经过“盐水过渡”。在春季强化培育期间,必须定期向池中加注新鲜海水,有利于亲鱼的性腺发育。
雄鱼选择以轻压腹部近生殖孔处有浓稠乳白色精液流出为好。雌鱼应选择腹部膨大柔软而富弹性感,生殖孔红润略突出者。并用取卵器插入生殖孔从 卵巢取卵进行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如卵呈米黄色,饱满而有光泽和周围有1个半透明的圈,卵径0.60毫米以上,卵粒间粘连松弛,放入水中搅动能散开的,可选作催产用的亲鱼。催产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5,如雄鱼成熟较差,可适当提高比数。
梭鱼的人工催产,首先要选择生殖孔处有浓稠乳白色精液的雄鱼,而雌鱼则以腹部膨大柔软而富强力弹性感、生殖孔红润略突出者最为理想。用取卵器插入雌鱼生殖孔从卵巢取卵进行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如卵呈米黄色,饱满而有光泽,周围有个半透明的圈,卵径0.6毫米以上, 卵粒间粘连松弛,放入水中搅动能散开,即可选择为催产用亲鱼。
催产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5,水温应掌握在15--22℃之间。
梭鱼催产使用的激素主要为鲁鱼或梭鱼的脑垂体,每公斤体重剂量为15--30毫克;或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00--3500国际单位; 也可以用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00--300微克。上述催产剂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一般注射1--2次即可。
用以人工授精的成熟卵子, 在显微镜下观察为圆润饱满、晶莹透明、有1个油球。
在成熟的精液上放1点海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精子急剧窜游的质量最高。
静水孵化盐度应在15‰以上, 流水孵化盐度在7‰--13‰,酸碱度7--9,水温14--24℃。孵化时用的水应过滤,防止杂物及敌害生物进入。一般采用静水孵化、流水孵化及充气孵化。梭鱼在14--24℃时,孵化时间一般为35--56小时。
鱼种培育
初孵化出的仔鱼,经4--5天,卵黄囊已缩小,鱼体能平游,并可开口觅食, 此时可将鱼苗移入育苗池内培育。每0.067公顷可投放鱼苗7万--8万尾。初期, 以施肥和泼洒豆浆为主,后期用豆饼糊直接投喂,每天投喂2次,饲料泼洒在池周边的浅水处。饲养1个月后,梭鱼苗达3--3.5厘米时,可进行拉网锻炼,并及时分塘进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 一般每0.067公顷可投放鱼苗6000--7000尾,捕捞的自然梭鱼苗当年可培育成12--18厘米的鱼种。梭鱼可与对虾、基尾虾、青虾等甲壳类动物混养,低盐度海水或淡水池内可与淡水鱼混养,但切勿与乌鳢等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混养。
梭鱼饲料,可因地制宜投喂米糠、麦麸、豆饼、花生饼、棉仁饼以及菜饼或鸡粪等,有条件的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饲料要求做到“四定”:一是定位,要在养殖池塘内搭建与放养密度相适应的饲料台,饲料台面积50平方米左右,或选择硬底处定位投放;二是定时,一般在每天早上8--9时、下午3--5时投喂,糠与饼混合投放时先投粗料;三是定量,投放饲料的数量需依据鱼的数量、水温、溶氧等因素而定,通常精料的投量为鱼体重的1%--1.5%,粗料为10%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5%;四是定质,投喂的饲料要优质、新鲜、无污染。
梭鱼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要经常保持交换水的畅通和进出水口的安全,防止老鼠咬坏拦网。汛潮和大风前后要注意对池塘设施的检查。
梭鱼抗病能力很强,大面积养殖很少发现生病现象。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平时主要以预防为主。在投放鱼种时,应进行消毒和加强早期水体的管理,控制其他淡水鱼病的发生。每年4--10月每个月用生石灰20公斤,在鱼觅食台附近泼洒1次,可有效地预防体表性鱼病;7月初至8月上旬分别按每100公斤鱼用土霉素1克或磺胺脒10克,拌在饲料中喂鱼, 每天1次,连喂5天,可有效预防体内性鱼病。
海水梭鱼和淡水梭鱼有什么区别
1、从营养上来看,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海水梭鱼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更高。另外,海水鱼中的欧咪伽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都比淡水梭鱼高得多,对心脏和大脑具有保护作用。
2、从口感上来看,因为海水梭鱼的游动范围和游动时的力度比淡水梭鱼大,使它的肌肉弹性更好,则淡水梭鱼的肉质比较细腻,但是吃起来不如生活在深海的梭鱼的肉质口感好。
总的来说,不管是淡水梭鱼还是海水梭鱼,其营养成分大体相同,总的营养价值很高哦。
梭鱼的刺多不多
海水梭鱼刺不多,淡水梭鱼刺较多,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了。
梭鱼虽然是海鱼但是现在也可以淡化养殖了,而且梭鱼盛产在渤海等地方,浙江一带也有繁殖。我们家买的海水梭鱼一点小刺都没有,只有中间脊梁骨一根和肋骨刺。梭鱼只有开冰梭才是美味,就是刚开春冰凌熔化时。其他月份的不能吃,土腥气太重并且有股油泥味儿,当地人是不吃的。
梭鱼好吃吗 红烧梭鱼
材料:梭鱼、生姜、大蒜、香葱、白砂糖、干面粉、醋、白酒、味极鲜、花生油。
做法:
1、梭鱼去鳞,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划上几刀,上抹上一层干面粉。
2、然后煎锅中房油,把拍好面粉的梭鱼放入煎锅中,煎至两面金黄,盛出备用。
3、期间将生姜、大蒜、香葱各自洗净,切好备用。
4、之后另起锅下油,放入葱姜蒜煸香。
5、再加入醋,酱油,美极鲜,水,炒匀。
6、大火烧开放入煎好的梭鱼,加少许白酒。
7、最后盖盖,转中火焖10分钟,再转大火收汁关火出锅即可。
梭鱼是海鱼吗
章导读
在现代生活中,大家对于各种动物都非常的熟悉了,鱼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的一种动物,鱼的种类也有很多,梭鱼就是其中的一种,因为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很多人喜欢,那么究竟梭鱼是不是海鱼呢,很多人都想知道,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对于梭鱼,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了,这是大家都十分常见的一种鱼类,由于它的肉质鲜嫩,吃起来美味可口,被很多人所喜爱,那么究竟梭鱼是不是海鱼呢,下面我们一起拉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梭鱼是海鱼。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遍布我国东南沿海,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梭鱼、鲻鱼体形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梭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鱼、鲻鱼在中国南、东、黄、渤四大海域均有产出。
潮式蒸梭鱼
材料
梭鱼1条,蒜、葱花各少许。调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酱油适量,白糖少许,色拉油2大匙。
做法
1、将梭鱼去鳞、腮,除内脏,洗净,改成一字连刀形,摆入盘中。
2、将蒜切成茸,起锅烧热,加入色拉油、精盐、味精、酱油、白糖炒香,均匀地撒在梭鱼上,入蒸锅蒸8分钟取出,上撒葱花,淋热油即成。
材料替换
用海鳝替换梭鱼,称潮式蟠龙鱼。
口味变化
用西柠汁调味(用白醋、白砂糖、柠檬汁、吉士粉调成),称为西柠汁蒸梭鱼。
三杯梭鱼
材料
梭鱼1条(约600克)、红辣椒1个、青辣椒1个、生姜1小块、大蒜10瓣、食用油30克、香油30克、酱油30克、料酒30克、精盐3克、白糖3克
做法
1.梭鱼处理干净,切成厚片;蒜洗净切片;姜洗净切丝;辣椒洗净切成环状;
2.将梭鱼煎至两面呈金黄色,备用;
3.锅内加香油,爆香姜、蒜、辣椒,加入酱油、料酒、糖、盐和梭鱼片,烧开后用小火将酱汁煮成稠状,加盖焖1分钟即可。
注意
色泽红润,鱼肉滑嫩。“三杯”指的是香油、酱油、料酒各一杯,但分量要按照鱼的多少按比例增减。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对于梭鱼是不是海鱼这个问题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梭鱼不仅好吃,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营养,对于人体健康都非常的有好处,因此大家不妨在生活中多食用一些,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梭鱼的做法,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