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食物红黑名单
宝宝出牙食物红黑名单
1、护牙“好食物”
(1)牛奶和乳制品:含大量钙,能抑制细菌产酸,并防止牙齿钙磷化合物溶解。免疫球蛋白和酶等能抑制口腔中细菌生长。
(2)含磷食品:鱼肉、米、扁豆、豌豆和蚕豆这些食品含磷量高,磷酸盐可形成缓冲系统,防止口腔过度酸化。
(3)含氟食品:海鱼、茶和矿泉水等含大量氟,氟能与牙齿中钙磷化合物形成不易溶解的氟磷灰石,防止对牙质的侵蚀。
(4)苹果、生梨等:苹果、生梨等在进食时可起机械擦洗作用,擦去牙齿表面的细菌。果胶还有抑制细菌的作用。
(5)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对牙面的机械性磨擦,清洗和刺激唾液腺分泌,减少食物粘附和牙菌斑的形成。还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是抗龋营养素。
防龋食物特征:能刺激唾液分泌,不易在口腔内残留;蛋白质高些,脂肪含量低些,碳水化合物尽可能少,矿物质(尤其钙、磷、氟)含量中等,酸碱度5.5以上。
2、致龋“坏食物”
(1)酸奶类饮品:酸奶含乳酸菌,因为乳酸杆菌易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菌斑,极易造成牙齿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形成龋齿。而且牙齿对酸的耐受程度不高,口腔内PH值较高时,也易腐蚀牙齿表面釉质,造成牙齿脱钙,最终形成龋齿。
(2)含糖食物:过甜零食中的糖分容易引起儿童龋齿,大多数谷类零食中含有糖和油脂,经常食用会在口腔细菌作用下,发酵变成酸性物质损坏牙齿。
(3)碳酸饮料:碳酸饮料等饮料加了甜味剂、糖和二氧化碳,呈酸性。而酸环境下,易对牙齿造成腐蚀,形成龋齿。
(4)加工过细食品:应少食用加工过细的精制食品。烹调加工不太精细的食物,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多,进食时需要较大的咀嚼力,咀嚼可促进唾液分泌,除帮助消化外,还可起到洗擦牙齿的作用。
提醒:研究显示,患龋齿儿童一般都用餐时间长。食物在嘴里停留超半小时就易使细菌滋生,增加患龋齿机会。
宝宝出牙食谱
宝宝出牙食谱
1、菜米糊补钙
原料:米粉(或乳儿糕),鱼肉和青菜各15—25克。
制法:将米粉酌加清水浸软,搅为糊,入锅,旺火烧沸约8分钟;将青菜、鱼肉洗净后,分别剁泥共入锅中,续煮至鱼肉熟透,调味后即成。
营养分析:鱼肉中富含钙,不仅能够促进宝宝长个子,为骨骼发育添砖加瓦,还可促进脑发育,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不妨经常给6个月以上的宝宝做一些吃。
2、蛋花豆腐羹补钙
原料:鸡蛋、南豆腐、骨汤150克、小葱末等。
制法:鸡蛋打散,豆腐捣碎,骨汤煮开;下入豆腐小火煮,适当进行调味,并撒入蛋花,最后点缀小葱末。
营养分析:鸡蛋、豆腐不仅含有丰富的钙,吃起来也又软又嫩,特别适合给还不太会咀嚼的7个月左右的宝宝吃。
3、鲜虾肉泥补钙
原料:鲜虾肉(河虾、海虾均可)50克,香油1毫升,精盐适量。
制作:将鲜虾肉洗净,剁碎,放入碗内上笼蒸熟加入适量精盐及香油拌匀即成。
用法:每日1-2次,每次20克-25克。
功效:富含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尼克酸、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等,适宜7个月以上婴儿补钙时食用。
4、奶布丁补钙
原料:牛奶80克,鸡蛋50克,白砂糖10克。
做法:
1、将鸡蛋倒入碗中搅散;
2、加入牛奶搅拌均匀,调入白砂糖;
3、放入容器中,盖上保鲜膜,上锅蒸20分钟左右即可。
营养分析:牛奶是经典的补钙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镁、磷等营养物质,且容易消化吸收,老少皆宜,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助于钙的吸收。鸡蛋蛋白质含量高且比例适宜,消化吸收率高。
宝宝出牙情况及解决办法
流口水。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爸爸妈妈如果仔细查看宝宝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 轻微的咳嗽。出牙过程会分泌出较多的唾液,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只要不是感冒或过敏,就不必担心。
啃咬。宝宝出牙最大的特点,就是啃咬东西。咬自己的手,咬妈妈的乳头,可以说,只要看见什么东西,就拿来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来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
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为牙床发炎,而发炎是柔软的牙床纤维对付逼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最不舒服
易怒。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和烦躁。 拒绝进食。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常变得浮躁不定。因为很想把个东西塞进嘴巴而显得急欲吸奶,而一旦开始吸奶又会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于是就拒绝进食。
不眠。宝宝不只是在白天长牙,晚上也一样在长。宝宝常会因牙不舒服而夜里睡不踏实甚至烦躁。这种情形多发生在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
牙床出血。有时候,长牙会造成牙床内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并加速内出血吸收消失。
拉耳朵、摩擦脸颊。出牙的宝宝,常常拉自己的耳朵,这是因为,牙床的疼痛可能沿着神经传到耳朵及颚部,尤其是长臼齿时,所以宝宝会出现抓耳朵或摸脸颊的举动。
不过要注意的是,当宝宝耳朵受到感染时,也会有用力拉耳朵的现象。宝宝出现上述情况时,爸爸妈妈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食物黑名单 二肉类黑名单
牛肉是最不应该生吃或嫩吃的,牛身上有许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虫和病菌,而牛带绦虫是以人为惟一的终宿主。牛排要五六成熟,或干脆点价格昂贵能生吃的牛肉,万一感染了牛带绦虫真是得不偿失,至少也要九成熟,也最好不要吃小贩制售的风干牛肉干。
火腿、香肠、培根等肉制品本来不应该是红通通的颜色,但在食品加工上,大多数厂家要加入亚硝酸盐,一来给肉制品“上色”,二来能延长保质期,避免肉毒梭菌产生毒素(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毒素之王——肉毒素)。如果火腿等肉制品的颜色越红,亚硝酸盐可能就加得越多,最好买配料表中没有亚硝酸盐的。
一些烧烤肉类,外面看着已经焦了,里面其实还没熟,为食用者埋下寄生虫病隐患,而且肉类食物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烧烤下的分解物,如杂环胺、多环芳烃等都具有致突变作用,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危险。
熏肉、熏肝等烟熏烤食物,制作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污染食物有关,其中很多都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
一岁宝宝饮食黑名单
经过漫长而幸福的十个月,宝宝终于降生了,宝宝一降生就成为每个家庭最最甜蜜的负担,但是家长们面对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辅食这一块,1岁是幼儿体力及脑部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必须摄取各类天然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但宝宝娇弱,并不是所有食品都适合他们,尤其是以下几类食物,一定要加入1岁宝宝的饮食黑名单。
精细的谷物类:
谷类、淀粉类食物,极易消化吸收,且不易致敏,是很多家长给宝宝添辅食的首选。但过分注重营养的爸妈常常会犯“过犹不急”的错误,偏向于选择精细的谷类食物。其实,精细的谷类食物中的维生素已遭破坏,而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影响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会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影响视力发育。
蛋清:
鸡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较小,有时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使婴儿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湿疹、荨麻疹等疾病。
汞含量较高的鱼:
汞主要以甲基汞的形态积聚于鱼类中,而甲基汞可能会影响人类神经系统,孕妇、胎儿和婴儿则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选择鱼类时,应避免进食体型较大或其他汞含量较高的鱼类。
海鲜:
最常见的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会引发婴儿的过敏症状,也不建议给过小的宝宝食用。且螃蟹脚属寒性,所以小宝宝最好不要吃。
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如菠菜、韭菜、苋菜等蔬菜,在人体内不易吸收,不建议婴幼儿食用。
豆类:
豆类含有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此外,豆类较难煮熟,且不易消化,易引起过敏和中毒反应。因此,豆类、豆腐尽量不要给宝宝吃。
热带水果:
不成熟的芒果含有醛酸,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引发口唇部接触性皮炎。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对皮肤、血管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些人食用后会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口舌麻木等症状。另外猕猴桃等带毛的水果,易引起过敏。
饮料: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滤过功能差,所以最好给宝宝喝白开水,功能饮料或刺激性的饮料都不适合。
调味品:
味精,或者过多的糖等口味较重的调味料,容易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干扰身体对其他营养的吸收。一岁以内的宝宝也不要吃盐,味精过多会影响血液中锌的利用。
温馨提示: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各位家长对一岁儿童的饮食很名单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上面介绍的这些食物家长们一定不要给宝宝次,以免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
哺乳期能吃柿子吗
柿子吃多了会便秘,新妈妈身体会不舒服,而且大家都知道,柿子里面含有鞣酸与果胶,遇到胃酸后发生凝结,和胃内脱落的上皮、黏液及食物残渣,特别是纤维素胶合在一起就形成柿石,最后就会导致柿石病。
产妇哺乳期饮食红黑名单中有一条:哺乳期应避免吃生冷及过碱、过酸的食物,而柿子性湿热,吃多了易致回奶,而且有可能会引起宝宝湿疹,对宝宝健康也不利。
哺乳期能吃柿子吗?综上表明,哺乳期产妇是可以吃柿子,但是一定一定要注意适量,一般一天即可,能不吃最好。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宝宝出现以上状况,应该要注意考虑是因为吃柿子引起的。
孩子换牙期的问题及护理
1. 流口水。出牙时,宝宝口腔的唾液分泌会增多,但由于吞咽能力还不完善,所以,一部分唾液就会溢出,形成流口水现象。
应对策略:做好卫生护理
给宝宝围上围嘴,防止口水弄脏衣服。父母要经常为宝宝擦去嘴边的口水,并经常用温水洗净,擦上润肤露,不要让口水淹坏了下巴的皮肤。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2. 啃咬硬物。出牙期间,宝宝会感到牙龈痒痒的,所以,常喜欢找一些较硬的物品来啃咬。
应对策略:给予磨牙食品
当宝宝产生出牙不适感而喜欢啃咬东西时,妈妈可以准备一些专为出牙宝宝设计的磨牙饼干,还可以亲自制作一些手指粗细的胡萝卜条或西芹条,让宝宝啃咬,以缓解不适。另外,这些磨牙食物还能为宝宝提供营养、锻炼其咀嚼能力,强壮脸部肌肉。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议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孩子10个月。
3. 哭闹、发低烧。出牙时的不适感常使得宝宝吃不好、睡不香、脾气火爆、爱哭闹,有一部分宝宝在出牙时会出现低烧现象。
应对策略:按摩及冰镇牙龈
妈妈可以戴上指套或用湿润的纱布巾帮宝宝按摩牙龈,也可以将牙胶冰镇后给宝宝磨牙用。这样做除了能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时的不适外,还能促进乳牙的萌出。
4.腹泻。有些宝宝出牙时会有腹泻。
应对策略:当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停止给宝宝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一岁宝宝的黑名单食谱
年仅一岁宝宝们的消化系统非常稚嫩,厌食、偏食对父母来说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部分爸妈为了应对这些情况,都会为心肝宝贝制作或者购买五花八门的美味作为辅食。但有很多食物,还是不能给孩子吃的。
一、主食类
谷类、淀粉类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家长给宝宝添辅食时首选米粉、稀粥等谷类、淀粉类食物,这是正确的,但过分注重营养的爸妈们常常会犯“过犹不急”的错误,偏向于选择精细的谷类食物,但其实精细的谷类食物里维生素遭到破坏,特别是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会影响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会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影响视力发育,成为近视眼的一大成因。
二、荤食类
荤食类富含铁质和蛋白质,通常都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将肉炖至酥软或者撕成细丝,都有利于让宝宝顺利吃进。不过以下所列举的这几种食物,在辅食的初阶段,不要让它们出现为好。
三、蛋清
鸡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较小,有时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中,使婴儿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湿疹、荨麻疹等疾病。蛋清要等到宝宝满一岁才能给。
四、汞含量较高的鱼
汞主要以甲基汞的有机形态积聚于食物链内的生物体,特别是鱼类,而甲基汞可能会影响人类神经系统,孕妇、胎儿和婴儿更容易受到影响。
在选择鱼类时,应避免进食体型较大的鱼类或其他汞含量较高的鱼类,包括鲨鱼、剑鱼、旗鱼、鲶鱼、罗非鱼金目鲷及吞拿鱼,特别是大眼吞拿鱼、蓝鳍吞拿鱼等。
五、海鲜类
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会引发婴儿的过敏症状,也建议不宜在1岁以前喂食。
六、蔬菜类
宝宝3个月之后,就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汁,再大一些就可以添加蔬菜泥。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好处多多,但也要注意有些蔬菜,还是不宜过早出现在辅食中的。
菠菜、韭菜、苋菜等蔬菜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体内不易吸收,并且会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可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
而豆类含有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此外,豆类较难煮熟透,容易引起过敏和中毒反应。还有,婴儿的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所以竹笋和牛蒡等较难消化的蔬菜最好等宝宝大些才喂给他吃,此外,纤维素太多的菜梗也不要喂给宝宝吃。
七、水果类
水果中含有宝宝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c,且酸甜可口,是非常适宜的婴儿辅食,水果中又有哪些不适合进入到辅食的呢?一般来说,容易引起过敏的,最好都不要给宝宝吃。
过敏不仅引起皮肤的红肿痒、发生皮疹、腹痛、腹泻,还会引起哮喘,特别是儿童,食物过敏往往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诱因之一。3岁以前的儿童出现食物过敏的几率很大。
芒果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不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这些都对皮肤的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发口唇部接触性皮炎。
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的皮肤血管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些人食用后很快出现皮肤瘪痒,四肢口舌麻木等。
表面有绒毛的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婴幼儿肠胃透析能力差,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很容易造成过敏反应,如水蜜桃、奇异果等。
八、饮料类
矿泉水、纯净水。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滤过功能差,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渗透压增高,增加肾脏负担。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使得孩子缺乏某种矿物质,而且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工业原料,可能对婴幼儿肝功能有不良影响。饮水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宜使用。
功能饮料。功能饮料中大都富含电解质,可以适当补充人体在出汗中丢失的钠、钾等微量元素。不过,由于婴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代谢和排泄功能还不健全,过多的电解质,会导致婴儿的肝、肾还有心脏承受不了,加大儿童患高血压、心律不齐的几率,或者是肝、肾功能受到损害。
刺激性的饮料。可乐、咖啡、浓茶等含太多糖分或咖啡因且没有营养,容易引起蛀牙并且影响宝宝的味觉,并且使人兴奋,会使小儿不安,甚至影响宝宝的生物钟。
九、调味类
沙茶酱、西红柿酱、辣椒酱、芥末、味精,或者过多的糖等口味较重的调味料,容易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干扰身体对其它营养的吸收。一岁以内的宝宝也不要吃盐,味精过多会影响血液中的锌的利用。
十、零食类
严格地说,在宝宝辅食的初级阶段,不应该给宝宝吃零食的,特别是含有添加剂及色素的零食,这些东西营养少糖份高,而且容易破坏婴幼儿的味觉,引起蛀牙等。
特别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人参类食品,如含人参的糖果、饼干、奶粉、麦乳糖以及人参蜂王浆等。人参有促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吃这类产品会导致性早熟。
宝宝长牙期要选对磨牙工具
磨牙工具第一类:磨牙器(主要是牙胶)
磨牙器是一种专为宝宝设计的磨牙玩具,常见的有牙胶。
牙胶又称固齿器、练齿器,由安全无毒的软塑料胶制成的,可以减缓宝宝出牙时牙龈的不适感,通过吸吮和咬牙胶,促使婴儿嘴和手协调。牙胶通常在乳牙尚未萌出时使用,满足宝贝不同牙齿的生长需要,有的突出沟槽,有的具有按摩牙龈的作用,有的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有些牙胶中会含有麻醉剂和消毒剂,这些物质和磨牙棒一起在宝宝使用过程中起到缓解出牙疼痛和预防感染的作用。
使用注意:
1、一般一天使用牙胶的次数应少于六次;
2、如果宝宝仍然处在母乳喂养的阶段,那么应该避免在喂母乳之前使用此类产品。因为他们会麻痹宝宝的舌头,使得宝宝出现吮吸困难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吸食母乳;
3、需要特别关注牙胶材质的安全性。
磨牙工具第二类:磨牙食品
磨牙食品在满足宝宝磨牙需求的同时,又可做为食品提供美味和营养。目前市面上的磨牙食品主要是磨牙饼干和磨牙棒。
磨牙饼干
磨牙饼干是采用饼干工艺制作的一种食品。磨牙饼干口味丰富,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1、磨牙饼干不适宜给过小的宝宝使用,因为宝宝在食用时,饼干会产生大量粒度不均的碎屑并容易断裂,有呛噎宝宝的风险;
2、磨牙饼干如果硬度不够就不能满足宝宝磨牙的需要,较容易被宝宝咬碎并溶解在口中,起不到磨牙的效果;
3、另外,妈妈在选择磨牙饼干时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添加香精或口味太重的饼干,以免影响宝宝的味觉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