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针灸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针灸法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膈俞、脾俞、血海、三阴交;2、 大椎、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涌泉、夹脊胸11、夹脊胸7;阴虚型加肾俞,气虚型加脾俞,瘀血型加膈俞。
(二)治法
有两种取穴方法, 第1组一般仅取主穴治疗,如效不显改用或配用第1组配穴;第2组主穴可根据病人体质的虚实配用第二组配穴。每次取3~4穴。先针膈俞、脾俞,在穴位旁 2~3分处进针,呈45度角向脊椎方向斜刺,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5分钟。继针血海、三阴交,直刺,得气后行捻转提插补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次。亦可先针夹脊胸11、夹脊胸7,得气留针5~8分钟,继针其他穴位。涌泉穴,快速进针,行强刺激捻转提插后,不留针。上述穴位亦采用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显效: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数>10万/毫米3,并可维持3月或以上;有效:达到上述标准,但不能维持3月;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未改善。
共用体针治疗234例,其中197例,按此或类似标准评定,显效86例(43.7%),有效71例(36.0%),无效40例(20.3%),总有效率为79.7%[2~7]。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八liao、腰阳关。
(二)治法
主穴均取,隔姜灸法。令患者俯卧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先在穴区表面涂以石蜡油或凡士林少许,防止烫伤并增强粘附性。将0.25厘米厚的姜片放在7×7厘米大的硬纸片上,再将高约4厘米,底面6×6厘米的艾炷,置于姜片之上。艾炷成圆锥形。点燃后,放在穴位上。保持施灸处有明显的温热感,如患者觉太烫,可略作移动。每次置3艾炷,即八{1}2炷、腰阳关1炷,灸4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显效:艾灸后较治疗前血小板数增加7万/立方毫米以上;有效:血小板数较治疗前增加3万/立方毫米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或血小板数仍低于5万/立方毫米。
共灸治25例,近期疗效:显效8例(32.0%),有效12例(48.0%),无效5例(20.0%),总有效率为80%;远期疗效:随访15例,显效9 例(60.0%),有效5例(33.3%),无效1例(6.7%),总有效率为93.3%。表明不仅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也有一定远期疗效[8]。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脾、肝、胃。
配穴:肺、皮质下、三焦。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耳部消毒后按摩1分钟,以充血为度。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左右)粘在0.7×0.7厘米大小的胶布上,探测到敏感点后,用小镊子将此胶布块贴在穴位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穴每次1分钟。每次贴1耳,两侧交替,每周3次。每一疗程为半月,疗程间隔5日,当症状、体征消失后,再贴敷一、二疗程,以求巩固。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出血停止,皮肤紫癜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显效:口腔粘膜等出血停止,皮肤紫癜消失90%以上,血小板计数上升;有效:口腔粘膜等出血减少,皮肤紫癜大部分消失,但停止治疗后易复发;无效:治疗前后,体征症状无改善。
治疗30例,按上述标准痊愈20例(66.7%),显效7例(23.3%),有效3例(10.0%),总有效率达100%[9]。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血海、三阴交、肾俞、脾俞、肝俞、膈俞、涌泉。
(二)治法
采用国产LM-H型光-磁量子治疗仪.He-Ne激光波长为6328埃,输出功率7mW。治疗时将探头贴紧穴位皮肤,每日照射一次,每次每穴6~8分钟,10次为一疗程。二个疗程之间休息三天。效果不佳可连续重复数个疗程,显效者可巩固1~2个疗程,巩固阶段可隔日照射一次。
(三)疗效评价
用本法治疗45例,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17例,良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在38例有效者中,1个疗程获效者22例,2个疗程获者10例,3个疗程获效者6例[10]。
上述几种疗法的疗效评判标准不一致,故其有效率有高有低,我们以为第一种疗效评判标准较为严格。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分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各种细菌、病毒和原虫感染所导致的。它主要包括宫内感染和出生后感染,尤其是宫内感染容易合并血小板减少。宫内感染是先天性的慢性感染,最为常见的有风疹病及巨细胞病毒。而生后感染则是细菌感染所致,出现疾病时,还会常继发血小板减少。
二、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①由于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失,导致血小板减少,也可以合并存在各种先天畸形。②遗传性的病症与过敏、慢性感染有关,有关研究认为此病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本身存在缺陷而被破坏。
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医学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包括先天被动免疫性、同族免疫性、药物性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并有血小板减少。这些病症都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很大的关系,免疫能力的不同,引发疾病的病症也不相同。
有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类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希望您能够了解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因素,避免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危害。当发现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您应该及时的到各大医院的血液科医治,以免延误了病情,给您康复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指导意见:建议患者选择正规中医院进行治疗,选择一家好医院是治好病的关键,当然疗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认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发病原因不明确。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通常有病毒感染史。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血小板生成障碍或无效生成 1)巨核细胞生成减少 ①物理、化学因素。②骨髓浸润性疾病。③造血干细胞病变。④感染性疾病。⑤血小板生成调控紊乱。⑥遗传性疾病。
2)血小板无效生成 见于维生素B12、叶酸缺乏、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2)血小板破坏增加或消耗过多
1)免疫性破坏 ①药物相关抗体。②某些免疫反应异常疾病。③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④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2)非免疫性破坏 血管炎、动脉插管、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消耗过多 主要见于血栓性微血管病。
(3)血小板分布异常 各种原因导致的脾大。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病因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降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活多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建议患者尽早去正规中医院进行治疗医治,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与休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注意事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注意事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现代研究证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癜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或称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气虚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脾气亏虚、摄血无权,阴血不能内守,溢出脉络所致忌食或少食河蟹、 牡蛎、蚌、生菱角、冬瓜、葫芦、苦瓜、茭白、香蕉等性。实热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毒热郁于 营血,蕴蒸不泄,热迫血溢所致,忌食或少食羊肉、狗肉、牛肉、鸡肉、驴肉、雀肉、水龟肉、胖头鱼、黄花鱼、荔枝、杨梅、核桃仁、杏、辣椒、花椒、胡椒、蒿子杆、大蒜、芥菜、榨菜 、丁香、茴香菜等性温、辛热之品,以避免发生紫斑连片,使毒热更盛。虚热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邪热郁久,耗损阴液、阴虚内热,迫血妄行所致。忌服或慎用温散、燥热、助阳之品,以避免发生出血量多,及心烦急躁、不得安宁等虚热迫扰之证。
在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注意事项认识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时候,患者在饮食上都是要住以上方面,不过对这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也要注意情绪调整,情绪不好,对疾病治疗也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
血小板减少与白血病的区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出现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10-30)万/立方毫米,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被明显吸附,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经性负感组织增生,还有许多因素如食物的矿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药物变异、遗传素质等可能是致病的辅因子。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专家解释,目前认为紫癜病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性疾病,长久以来困扰广大患者。主要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主要类型。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类型不同、患者的年龄不同,因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也不相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之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皮肤上会有明显的紫色斑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鼻腔内部、口腔等处都会有出血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还会出现,吐血、尿血的严重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之二:急性期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别容易在冬季发病。而且患者在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前,有可能引发其他的病毒性疾病的可能。常伴有发烧、咽喉肿痛等全身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之三:还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慢性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是最高的,女性患病的人数是男性的四倍,发病的时候症状不容易被患者觉察,有些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