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宫缩乏力
如何治疗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治疗
1、排除产道、胎儿性难产制定分娩方式。
2、预计能从阴道分娩者增强产妇体力,加强子宫收缩。
3、有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子宫过度膨胀,高龄产妇,子宫过度膨胀有子宫和子宫颈手术者慎用。
4、情况改善后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5、如胎膜未破宫口开大3cm以下者宜先用温热肥皂水灌肠,排便后行人工破膜。
6、如经上述处理无效或继发性宫缩乏力者可选用维生素B1穴位注射,催产素静脉滴注。
7、精神紧张体力差者予以休息必要时予以杜冷丁或安定调整后加强宫缩。
8、进食少脱水者酌情补液。
一般处理
消除精神紧张,多休息,鼓励多进食。不能进食者可经静脉补充营养,给10%葡萄糖液500~1000ml内加维生素C2g。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低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
产妇过度疲劳,可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度冷丁100mg肌肉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可以使子宫收缩力转强。对初产妇宫颈开大不足3cm、胎膜未破者,应给予温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排除粪便及积气,刺激子宫收缩。
自然排尿有困难者,先行诱导法,无效时应予导尿,因排空膀胱能增宽产道,且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宫缩乏力的原因有哪些
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原因
从一开始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就很弱,或子宫肌肉水肿而妨碍收缩,多胎、羊水过多等原因也会造成宫缩乏力。
继发性宫缩乏力的原因
如果骨盆狭窄、胎头位置不正,致使分娩无法正常进行,产妇就会感到疲惫,宫缩也会变得不协调。除此之外,产妇心里紧张,呼疼不止,也使产程时间拖长导致宫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应该怎么治疗
一、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最有效的止血方法。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按摩宫底,开放静脉通道、排空膀胱及进行阴道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做好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准备;
1.首选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缩宫素、麦角衍生物、前列腺素、重组的激活VII因子等;
2.压迫法多用于经按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紧急情况下。
3.保守治疗无效,对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产妇一般首选保守性手术治疗,包括盆腔血管结扎法(子宫动脉结扎术及髂内动脉结扎术)、B-Lynch外科缝线法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
其中B-Lynch外科缝线法是英国Milton Keynes医院于1993年首次报道的一种控制产后出血的缝线方法,在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子宫,可有效地治疗产后出血,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滞产临床表现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临床表现为子宫收缩弱,宫缩时子宫不隆起和变硬,且用手指压阵缩中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宫缩,其疼痛程度也轻,甚至不痛。阵缩维持时间短,而宫缩间歇期相对较长(宫缩每10分钟小于2次)。阵缩不符合正常分娩,阵缩随着产程进展而强度逐渐增大,间歇逐渐变短和维持时间逐渐增长的规律。从子宫收缩测量仪通过羊水压力所测得的子宫腔压力收缩时在25mmHg以下,或宫缩时宫腔压力增加<15mmHg,而且是反复地长时间无进一步增强,则可更准确地早一些断定为低张性宫缩乏力。同时,在这种宫缩下,宫口的开大和先露的下降也相应地缓慢甚至停滞,表现为产程延长或停滞,如果从产程开始起一直呈现低张性宫缩乏力,即称为原发性宫缩乏力,若在产程已进展到活跃期,甚至在第二产程才出现的宫缩乏力则称为继发性宫缩乏力。继发性宫缩乏力多见于头盆不称等梗阻性难产者。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主要发生在初产妇,而且多数在分娩早期就开始出现,属于原发性宫缩乏力。其子宫收缩有以下特点:子宫收缩不协调,失去正常极性和对称性,不自两侧宫角开始收缩甚至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可来自子宫的不止一处,节律亦不协调,以至子宫收缩时宫底收缩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多个兴奋点引起的宫缩可以此起彼伏,造成宫缩过频,宫缩间歇期间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还有相当张力。宫缩描记和宫腔测压显示宫缩频率多振幅低,子宫收缩常起始于子宫下、中段宫缩波形不一致;宫腔基础压力高,> 20mmHg,宫腔内压持续较高。这种不协调的高张型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不能使胎儿先露部下降,属无效宫缩。这种宫缩令产妇感觉宫缩强,腹痛剧烈难忍,腹部(子宫)拒按,无宫缩时也感觉腹痛,宫缩时背、腰皆痛,不堪忍受,烦躁不安,时间稍长产妇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肠胀气、尿潴留等,常引起潜伏期延长和产妇衰竭,同时还影响子宫、胎盘血流量,易造成胎儿窘迫。
宫缩乏力能顺产吗 宫缩乏力怎么办
孕妇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保持轻松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时顺利生产的关键,此外,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和指导,抛弃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促进宫缩协调,能有助于顺利的分娩。
孕妇若身体疲惫造成宫缩微弱,要多休息,在极度疲惫时可以使用镇静剂,能达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在医护人员的允许下,可以下床多走动散散心,调试好心情。
孕妇在产程中,要注意增加营养,适当的食用一些食物,以保证拥有足够的产力,如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和提神的饮品。
孕妇在子宫口完全打开时,出现宫缩减弱的情况,可以给与适当的催产素,以便加强宫缩,加快分娩的到来,孕妇不必过于担心。
宫缩乏力
分娩前数周,子宫肌肉较敏感,将会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持续的时间短,力量弱,或只限于子宫下部。经数小时后又停止,不能使子宫颈口张开,故并非临产,称为假阵缩。
当子宫收缩出现腹痛时,可感到下腹部很硬。实际上,如果孕妇较长时间的用同一个姿势站或坐,会感到腹部一阵阵的变硬(即出现肚子紧的症状),这就是“假性宫缩”。其特点是出现的时间无规律,程度也时强时弱。临产前,由于子宫下段受胎头下降所致的牵拉刺激,“假性宫缩”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宫缩乏力是指子宫收缩仍然保持着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宫缩强度却在降低,导致宫缩间隔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每次宫缩时力量弱,宫口扩展缓慢,使分娩时间延长,胎儿受到威胁,产妇疲惫不堪。
宫口却迟迟不开,致使产程拖延,导致胎头进入骨盆后,膀胱被压迫在胎头和耻骨联合之间,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影响胎盘从子宫壁上剥离,引发产后出血;增加胎儿宫内缺氧和创伤的机会。
假性宫缩一般会随着孕期的不断推进而逐渐趋向频繁,但是直到妊娠的最后几周,假性宫缩可能仍会表现为偶发的、不规则的、无痛的。有时,假性宫缩很难与早产的初期宫缩相区别。
如果怀孕还不满37周,在1小时之内出现4次或4次以上的宫缩,或有其他早产的迹象,应该马上去医院检查。
宫缩乏力病因
子宫收缩乏力其表现虽在局部,但起因有多种因素综合而引起的,常见的有:
1、精神因素,尤其初产妇、对分娩恐惧,过度紧张,搅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引起乏力。
2、子宫因素: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使得子宫张力大,弹性差,失去正常宫缩,或因子宫畸形失去正常极性、对称性,引起不协调宫缩。
3、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先露不能紧贴子宫颈部,不能引起有效的反射宫缩。
4、膀胱、直肠充盈,常可影响子宫收缩。
5、内分泌异常,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雌激素、孕酮、催产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的分泌和功能不协调,影响子宫肌兴奋性。
6、产程处理不当:过早过量使用镇静剂,哌替啶、硫酸镁等可使子宫收缩乏力,或产妇进食少,休息护理不当。
宫缩乏力的危害
子宫收缩是孕妇在分娩的时候不可缺少的,通过子宫的收缩可将胎儿从母体内顺利娩出,但是如果在分娩的时候出现宫缩乏力,会引起子宫口扩张不够,影响胎儿的娩出,造成产程停滞,严重危及母婴的健康。孕妈妈知道宫缩乏力的危害有哪些吗?
母亲方面:由于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必然延长,产妇不能很好地休息和进食,有的人甚至彻夜不眠,使体力大量消耗,再加上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也都影响子宫收缩而形成恶性循环。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可引起脱水、酸中毒,产程时间长,手术机会增多,从阴道和肛门检查的次数增多,因此感染的机会也增加。
胎儿方面:由于宫缩乏力,在分娩进程中,胎头往往不能顺利地按正常分娩机转发生内旋转,使枕部转向骨盆的前方,由此造成难产的机会增多。因宫缩乏力,使第二产程延长,必然增加手术的机会,如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等都给母儿带来一定的威胁。胎儿也可能由于官缩乏力或破膜时间长,影响了胎盘血液循环的通畅,而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宫缩乏力的症状
症状:
胎盘娩出前发生的产后出血称为第三产程出血。胎盘娩出前的出血,可能不会是突发性大量出血,而是较为稳定的流血,此种流血在任一时间点都属适量,但是会持续至发生严重低血容为止。但需特别注意的是胎盘娩出后的出血情形,由于胎盘剥离处需子宫的收缩以压迫血管并堵住管腔来止血,当子宫乏力时会立即且大量失血,若止血或输血太慢,使病人陷入昏迷、器宫衰竭时,将危及产妇生命。
原发性宫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就出现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导致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是在产程较晚阶段(多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宫缩乏力的分类 协调性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的协调性,指子宫收缩仍正常的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仅仅只是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当子宫收缩达高峰时,子宫体部没有明显的隆起和变硬,使子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缓慢,产程延长或者停滞。
宫缩乏力的诊断
1.子宫收缩力弱而无力,产程长。
2.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时就出现的子宫收缩乏力;
3.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进展到某一阶段方出现子宫收缩乏力。
4.宫腔内压力少于4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