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预防感冒的推拿 补脾经200-500次

小儿预防感冒的推拿 补脾经200-500次

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螺纹面的穴位(脾经),自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图解 推脾经

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指纹面的穴位,即脾经,自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补脾经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小孩湿疹推拿有用吗

小孩起湿疹用推拿法治疗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下面给你推荐几个比较简单的推拿方法:

补脾经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以拇指侧面或指肚,以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清心经200次

位置:在中指末节罗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为推心经。心经宜清不宜补。推100-300词。

推拿功效:清热退心火。

清肝经2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肝经;从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不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肝经宜清不宜补,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宝宝夜啼怎么推拿

夜啼多见于初生儿,是指经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啼哭补眠,而白天又如常者。小儿夜啼通过推拿治疗可安神定惊,温中清热。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脾寒型夜啼推拿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间阴寒,寒邪凝滞,气机受阻,发为腹痛,因痛而啼。

主证:啼哭声低,睡喜俯卧,腹喜按摩,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小便清长,面色清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则:温中健脾,养心安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揉小天心,揉百会,揉外劳宫。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以温中健脾;揉脐,揉外劳宫以温中散寒,止腹痛,揉小天心,揉百会以养心安神。

心热型夜啼推拿

病因: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之后蕴有胎热,以致心经积热,心火过亢,故心神不宁,烦躁啼哭。

主证:哭声洪亮,睡喜仰卧,烦躁不安,见灯则啼哭更剧,便秘尿赤,面赤唇红,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则:清心降火,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推拿方解: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以清心降火,宁心益志;清肝经,掐揉五指节以清热安神祛烦。

小儿惊恐型夜啼推拿

病因:小儿心气未充,神志祛弱,突受惊恐,则神志受扰,心神不宁,故常夜间惊啼不眠。

主证:睡中时作惊惕,突然啼哭,呈惊恐状,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舌苔多无异常变化,夜间脉多急数。

治则:镇静安神。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补脾经,清天河水。

推拿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以清心除烦;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以镇静安神。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补脾经:脾经亦称脾土,位于拇指桡侧指尖至指根处,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经,推100-500次。

推三关: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称推三关,推100-300次。

摩腹: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抚摩,摩200次,约5分钟。

揉中脘:中脘位于脐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按揉,揉100-300次。

揉小天心: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用中指指端揉100-300次。

揉百会:百会在头顶,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用拇指按或揉之,揉100-300次。

揉外劳宫:外劳宫位于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用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揉100-300次。

清心经:心经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心经,推100-500次。

清肝经: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肝经,推100-500次。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推100-300次。

掐五指节:五指节为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用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3-5次;用拇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30-50次。

小儿推拿治湿疹手法 补脾经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移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儿童按摩预防儿童感冒

小儿推拿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使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的功能得以调整,可以提高小儿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小儿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反复感染发病,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近些年,随着气候变暖和病毒变异周期加快,其发病率急剧升高,可达20%左右,以2~6岁儿童最常见。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虚证”范畴。由于小儿禀赋不足,肺脾两虚,肺气虚弱则表卫不固,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五脏皆虚,故易受外邪侵袭。中医在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小儿推拿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使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的功能得以调整,可以提高小儿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因其是自然疗法,无不良反应,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外较推崇的治法。

临床常把易感儿童分成肺脾气虚型、食积内热型两类来推拿预防:

肺脾气虚 补脾肺肾经

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不香、食后即便、易汗出。

推拿取穴:补肺经(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时,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拇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补肾经(肾经位于小指尖至掌根尺侧边缘成一直线,操作时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100~500次。)、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粗隆外一横指处,操作时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摩腹(定位在腹部,用掌面摩称摩腹,200~500次或5分钟。)、捏脊(小儿取俯卧位,操作者自尾骨沿后中线两侧捏脊至平大椎穴处,单向捏脊5~10遍。)。宜在饭前进行。

食积内热 清肠胃

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面黄肌瘦、烦躁多啼、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口臭、舌苔厚腻,或有低热。

推拿取穴:清大肠(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时从虎口推向食指尖,100~300次。)、清胃经(胃经位于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操作时,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掌指横纹,100~500次。)、揉板门(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时用拇指端揉,100~300 次。)、揉足三里、捏脊、分腹阴阳(定位在腹部,操作时用双手拇指分别沿肋弓向两旁分推至腹两侧,100~300次。)、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处,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50~100次。)。

平时可做保健操

另外,易感儿童平时也可做保健操:以两手掌快速互擦,发烫为止,然后用擦烫的手按在前额,先按顺时针方向环摩面部5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摩面50次,使面部微红有温热感。

以两手食指在鼻两侧做快速上下推擦,用力不宜过重,以局部产生的热度向鼻腔内传导为度。

以双手拇指和食指搓揉双侧耳垂,反复操作1~3分钟,以耳垂发红、发热为度。

以全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按揉合谷、曲池穴各50次。本法每天进行1次,流感严重流行时,可增加1~3次。本法具有宣肺利窍,通阳固表,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作用。长期按摩,可提高抗感冒能力。

若易感儿童的喂养不当,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易造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尤其是锌、钙的缺乏、含铅量过高等,均可造成免疫力降低。应提倡粗细、荤素多种营养元素平衡喂养,同时还要饮食有节。食积化热,“热则腠理开,营卫同通,汗大泄,故气泄”,气泄则卫外不能,易于外感。即有内热才有外感就在于此。

还要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小儿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适时增减衣物,不可过度保暖,穿着过多可减弱孩子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过饱过暖均可致机体蕴化内热,稍受风寒即可患病。同时易感患儿应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清脾经和补脾经的区别 小儿推拿补脾经的作用

脾是后天之本,补脾经可以补虚扶弱,健脾和胃,清热利湿,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改变面色等。

中医推拿可以治疗小儿黄疸

中医推拿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是适宜的,治疗效果好,而且没有药物副作用。推拿也是可以用来治疗宝宝黄疸的,如果您的孩子也出黄疸但是褪去的比较慢,您也可以试试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给孩子治疗。

湿热熏蒸

表现:面目周身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不欲吸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利湿

取穴:清肺经100次;清肝经200次;清小肠100次;揉板门100次;捣小天心50次;补脾经200次;揉涌泉100次;分手阴阳100次;揉丰隆100次;清胃经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寒湿阻滞

表现: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无华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灰白,小便短少,甚或腹胀,气短,舌淡,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

取穴:揉外劳宫100次;揉板门100次;补肾经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三关100次。

气血瘀滞

表现:面目发黄,颜色较深而晦暗无华,日益加重,右胁痞块质硬,腹部胀满,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小便黄短,大便灰白,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治法:化瘀、消积、利湿

取穴:清肺经100次;分手阴阳50次;清肝经100次;补脾经100次;揉二马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揉丰隆100次;按弦走搓麻50次。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对于治疗轻度的小儿黄疸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对于中度和重度的小儿黄疸还是需要专业的医生来拟定治疗方案,毕竟有很多黄疸是因为疾病引发的,只是推拿治疗是无法根除疾病的。

小儿脾胃虚弱怎么推拿 小儿脾胃虚弱推拿手法

1,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指纹面的穴位(脾经)自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2,推拿者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肚脐周围缓慢的旋转揉摩2-5分钟。

3,推拿者用拇指按揉位于小儿膝盖斜下方的穴位(足三里)50-100次。

4,患儿俯卧,推拿者用食指中介侧缘顶往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用力提拿皮肤,从下往上两手交替向前推行(捏脊),反复做3-5遍。

相关推荐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小儿惊恐夜啼

症状表现:睡觉中时作惊惕,哭啼不安,面色青,稍微有声响则夜啼不已,喜欢抚抱而睡。 清肝、心、肺 用食指、中指指端推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个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可三穴同时推拿脾经 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侧的线状穴位(脾经)。自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 内蕴八卦 用拇指沿着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卫外不固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反复感冒,时时汗出,头颈,胸部汗尤多,动则益肾,伴随恶风,肢冷,流清涕,唇淡,脉弱,指纹淡。 治则:实卫固表,敛汗。 推拿处方:清肺经能固表实卫,收摄止汗;脾经,取土生金,子病实母之意;揉小天心,运太阳,揉一窝风能舒经活络,驱除风邪;推肾水,以滋汗源,又能助卫气;擦风池,风府预防感冒,强身健体,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小儿哮喘推拿手法图解 脾经、肾经各300~500次

在中医理论上,脾能生血,血则生气,旋推脾经能健脾胃、气血。而肾为气之根,旋推肾经有利于肾益气,改善哮喘。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面在分别在宝宝的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末节螺纹面上,作顺时针的旋转推动运动。

孕妇什么时候喝玉米须水最合适 孕妇喝玉米须水喝多少最合适

每周喝3—4次,每次喝200—500毫升最合适。 玉米须水作为日常辅助食疗,并不建议喝太多,通常不需要每天都喝,只需每周喝喝3—4次,每次喝200—500毫升即可,喝多了玉米须水这种甘甜的饮品,也容易引起孕妇肠胃不适的问题,建议适度饮用。

宝宝怎样才能远离流感

不要与感冒、咳嗽患儿近距离接触 当家总有感冒的患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少得与宝宝接触,如果可以让患者 自己独处与一个空间中,让宝宝远离那里,这样也会减少宝宝患病的几率的。如果不可避免的让患者与宝宝接触,那么患者最好是戴口罩,避免与宝宝直接接触。 一旦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患儿发热,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毛巾冷敷、外用退热贴等。如体温达38.5℃以上,则应采用药物退热,可选用布洛芬等制剂,以及中药解热剂如小儿柴桂、羚羊角口服液等。 家庭科学、合理防护

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揉板门主治哪些小儿疾病

婴幼儿腹泻:揉板门300次,推三关300次,推七节骨200次,揉龟尾200次,捏脊3-5遍。实热型腹泻加清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300次;虚寒型腹泻加脾经300次,推大肠300次,揉天枢100次。 呕吐:揉板门300次,脾经300次,揉合谷300次,清天河水200次,摩中脘100次,捏脊3-5遍。 盗汗:揉板门200次,退六腑200次,肾经200次,脾经200次,推肺经200次,清天河水200次。 口舌生疮:揉板门200次,肾经200次,清心经200次,推肺经200次,清天河水2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脾经,推三关,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小儿感冒

1.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患儿发热,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冷盐水灌肠等。如体温达38.5℃以上,则应采用药物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制剂,以及中药解热剂如瓜霜退热灵、羚羊角口服液等。但小儿禁用阿斯匹林类药物,以防止Reye综合征的发生。 2.不要滥用抗生素。 由于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根本无效。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反应。小儿流感属中医学“时邪感冒” 的范畴。中药宜采用清热解毒之法,方用银翘散

玉米须水可以天天喝吗 玉米须泡水多久喝一次最好

每周喝3—4次,每次喝200—500毫升最合适。 玉米须水作为日常辅助食疗,并不建议喝太多,通常不需要每天都喝,只需每周喝喝3—4次,每次喝200—500毫升即可,喝多了玉米须水这种甘甜的饮品,也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的问题,建议适度饮用。

中医推拿小儿尿频

中医推拿小儿尿频 常用手法一 (1)脾经300次,肾经200次。 (2)小肠经20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掌根紧贴于丹田穴处,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间为2~5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肾俞、膀胱俞各1分钟。 (5)按揉三阴交1~3分钟。 常用手法二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百会穴1~3分钟。 (2)揉二人上马30~5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小鱼际贴于小腹,以丹田穴为中心顺时针揉摩2~5分钟。 (4)按揉肾俞穴3分钟,并配合局部横擦法,以热为度。 (5)横擦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