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肾虚怎么办 叩齿运动养肾
女性肾虚怎么办 叩齿运动养肾
《黄帝内经》认为:“齿为骨之余”,齿,骨,肾为一体,经常叩击口齿,可以间接刺激肾的功能,从而达到养肾补肾的目的,每天做2次叩齿运动即可,每次20-30下。
男人这部位越软身体越要补
从口中牙齿看出身体的情况
牙齿软肾精不足
首先,从现代角度来看,牙齿酸软是由牙齿磨损出现的牙痛、牙釉质遭受破坏、外界机械或化合物的刺激以及口腔疾病造成。
其次,从中医角度来看,长期的牙齿软可能是肾气虚引起。肾主骨生髓,髓能养骨,所以只有肾精充足,骨骼才能得到滋养,而牙齿乃人体最坚硬之骨骼,如果出现肾精亏算,则会引起牙齿酸软等现象。
牙齿和肾的关系
在中医看来“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是肾脏好坏的一个标志,如果肾气、津液充足,则牙齿雪白润泽,并且坚固。反之,如果牙齿不是这种现象,那么就有可能是肾不好,所以,自古养生人士都提倡“百物摄生,莫先固齿。”由此可见牙齿和肾的好坏有密切的联系。
牙齿稀疏、牙根外露肾气虚
不管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引起牙齿稀疏和齿根外露的现象。很多男性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变长了,其实不是牙齿在变长,而是肾虚导致的齿根外露。
牙齿干燥肾阴虚
在古代唾液被称为“金津玉液”,中医认为唾液是精气所化,如果出现牙齿干燥食物唾液滋养,则是“心肾不交”所导致。肾阴虚表现为一种热的现象,肾阴枯竭,自然无法主骨生精,牙齿干燥的同时还会出现脱落、松动等现象。
叩齿补肾
自古有“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这样的说法,叩齿一方面能够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细胞和血管,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固齿的作用。另一方面每餐饭后闭口叩齿36次,可以起到固肾健脾的作用。
吞津补肾
唾液又被称为“津”,肾在液位唾,并且中医又有“津血同源”的说法。所以,中医常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唾液与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吞津能起到补肾、养脾的作用。
养肾补肾千万别陷入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1:补肾就是壮阳
很多人主观认为补肾就是壮阳,甚至一些男性出现肾虚状后,盲目服用壮阳的药物,越补越虚。其实补肾不等于壮阳。因为补肾是为了调节身体的整体功能。而不仅仅是针对生殖功能,并且肾虚有肾阳虚和肾阴虚之分,只有补肾阳才有“壮阳”的作用。如果对一个肾阴虚的患者进行“壮阳”补肾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补肾一定要分清是补阳还是补阴,否则不仅达不到滋补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除了壮阳药物外,其他补肾药物也需要确诊肾虚类型后才能使用。比如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其主要功能是滋阴补肾,阳气不足、阴气过旺的肾阳虚患者服用后只会加重病情。
除了不对症外,长期服药也会伤肾。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在体内代谢都要经过肾脏,才能将废物和有害物质及时排出体外。如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药物,损伤脾胃的同时,还会增加肾脏负担,损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误区2:补肾只是男人的事
提到补肾多数人都认为与女人无关。其实这是—种错误的观点,女性同样需要补肾、养肾。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如月经、白带、怀孕、分娩、哺乳等与肾中精气有关。
女人肾虚不仅影响容貌,还会导致脱发、月经不调、不孕、肥胖、燥热、记忆力下降、更年期提前等病症。因此,女性更需要养肾。肾虚的女性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补肾效果。
饮食保肾。除了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睡眠养肾。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生化,养精的保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运动养肾。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推荐一种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对搓至手心发热后,放置腰部,手掌面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早晚各1遍,每遍约200次,对补肾纳气很有帮助。
误区3:肾虚等于肾病
肾虚是中医术语,是指人的肾气因年龄、习惯、疾病而逐渐减,身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减退而出现的一种症候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肾病则是指单纯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发生病变,通过现代医学手段—般能够检测到。肾虚不等于肾病,大家在区分两者之前千万不能根据主观臆想,更不能乱吃药物。
误区4:肾虚就是性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或疾病,都会导致肾气哀弱,随之带来各种生理功能的下降,性功能下降可能只是其中一项,也可能以晕眩心悸、耳鸣等 症状出现。性功能受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性功能下降也未必就是肾虚引起的,两者不能完全画等号。很多人特别是一听医生说自己肾虚,马上就怀疑自己性功能不行了,这种反应是不正确的。
误区5:年轻人不需要补肾
年轻人不需要补肾,本身就是个错误的观念。近年来,肾病患者低龄化趋势比较明显,慢性肾病患者越来越年轻。这部分人群之所以患肾病,除了链球菌感染外,还与学习或工作压力较大、劳累过度、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有很大关系。建议20岁以上的年轻人每年到医院做一次尿常规检查,这是早期检测肾病的有效手段。
女人肾不好有哪些症状,再不调理就晚了 年轻女人肾不好怎么调理
肾虚的女人要多做运动,不是叫你去做消耗巨大能量的无氧运动,也不是叫你去做考验耐力的有氧练习,而是平缓的、夹带着安逸平和的传统运动方式。
①太极拳
以腰部为枢纽,因为肾位于腰部,所以非常适合肾虚者锻炼。
②强肾操
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
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津液生出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
舌在口腔内舔摩内侧齿龈,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划两个9圈。然后,舌以同一顺序舔摩外侧齿龈两个9圈。共计36圈。
两足平行,足距同肩宽,目光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掌贴于裤缝,手指自然张开,脚跟提起,连续呼吸9次不落地。
每天早餐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容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隔天早餐煮一顿红薯煲粥吃,隔天早餐煮一顿山药和瘦肉煲粥吃,隔天早餐煮一顿排骨粥吃,隔天早餐煮一顿枸几红枣筒骨粥吃,隔天早餐煮一顿鱼粥吃,隔天早餐煮一顿白背菜鸡蛋粥吃。
到了中午营养依然不能拉下,这时候得选择多样,也就是说最少要吃两种菜,比如:青菜、鸡肉煲汤,南瓜炒瘦肉,茄子炒瘦肉,西红柿炒蛋,清蒸鱼等。
到了晚上,就不要吃那么饱那么好了,随便一个青菜就可以。
补肾强身的方法
1、叩齿咽津:每天早晨起床后叩齿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含津液满口频频咽下,意送至丹田。然后做翕周运动,翕周即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1次,连续做50次。此法可滋阴降火,固齿益精,能防治性功能衰退。
2、按摩涌泉:取坐位,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100次,摩擦时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本法有交通心肾、引火归元之功,对失眠、遗精有良效。
3、双掌摩腰:取坐位,两手掌贴于肾俞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腰间椎棘穴下,双掌从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温热感。此法有温肾摄精之效,对男子遗精、阳痿、早泄,女子虚寒带下、月经不调等有防治效果。
叩齿能补肾健脾
1.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2.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饮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3.强骨益脑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4.聪耳明目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5.美颜荣发
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叩齿的正确做法
叩齿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叩齿数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异。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须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方可见成效。
“晨起叩齿三十六”,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前叩齿36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从小坚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相传这还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方法。现代科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了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适合老人的运动的小习惯
早上醒来做做伸展运动。
把枕头垫在背后,两手向后伸直并伸展身体。做伸懒腰等伸展运动可牵动全身,达到加速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的目的。
早晚刷牙时做提肛运动。
具体做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像忍大便的感觉,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连做20-30次。提肛除预防便秘、痔疮外,对内脏下垂、胃肠功能紊乱均有疗效。
久坐后起身拍打身体。
久坐可以考虑原地甩手并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拍打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按摩,可以震动身体内部的经络和器官,使之放松而避免颈椎和腰椎病。
如厕时做做叩齿运动。
叩齿运动能刺激牙周膜更好地固定牙齿,减少患牙疾的机会。同时,叩齿使口腔唾液分泌增多,有助消化。
穿鞋时做屈膝运动。
不要坐在凳子上,而应屈膝,蹲下身体穿鞋系带。这个动作虽然小,但却可以刺激小腿肚和脚脖处的肌肉。
中医养生叩齿有什么作用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中医养生叩齿能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中医养生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中医养生叩齿能强骨益脑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中医养生叩齿可聪耳明目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中医养生叩齿可美颜荣发
中医养生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老人每天简单两动作 能延年益寿
老人每天简单两动作 能延年益寿。老年人身体素质的下降让他们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为了在老年的时候避免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对一些养生知识要引起重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能保健养生的两个动作,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老人每天简单两动作 能延年益寿
敲枕骨32次,健耳练脑睡眠好。“鸣天鼓”是流传已久的一种保健方法。其做法是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畅通。
每天叩齿60下,固齿强肾皱纹少。“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有谚语形容叩齿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他器官也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叩齿,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
女人肾不好怎么办呢
1、做多缓和运动
肾虚的女人要多做运动,不是叫你去做消耗巨大能量的无氧运动,也不是叫你去做考验耐力的有氧练习,而是平缓的、夹带着安逸平和的传统运动方式。
①太极拳
以腰部为枢纽,因为肾位于腰部,所以非常适合肾虚者锻炼。
②强肾操
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
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津液生出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
一个动作找回牙强健,80岁不掉牙 叩齿好处
经常叩齿能够让牙床以及牙周组织保持健康,从而增加了牙齿的抗病能力,那么牙齿自然就会变得坚固又洁白。
在叩齿的过程中会促进口腔里面唾液的分泌,而唾液不仅能够滋养五脏六腑而且还能促进消化。
在叩齿的过程中,会带动面部肌肤一起活动,从而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长时间坚持能够让肌肤变得紧致、红润、有光泽。
在如厕的时候叩齿,能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从而消除肛门以及尿道的紧张感,那么就会利于排便。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
中医养生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
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老年人护齿先把肾养好
专家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残缺,齿根外露者,多见于肾虚者或老人;入睡中咬牙啮齿者,多因胃热、虫积或消化不良,等等。
人到年老时,肾精衰弱,牙齿也更易早早脱落。所以中医认为养肾精是护齿所必需的。先天禀赋充足,后天又加以养肾精,则齿白而固,不易脱落和生牙病。中药里归肾经的一些药物,如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鹿茸、补骨脂、菟丝子、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续断等;有滋阴补肾作用的枸杞、石斛、黄精、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等,都可以根据病人的症状、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随症应用之。还有一些食物也具有补益肾精作用,如黑芝麻、桑葚、瘦猪肉、山药、花生等等。
三餐饭后,上下叩齿36次,亦能固肾健脾,帮助消化。祖国医学认为,齿为肾之余,故日日叩击,可收肾坚齿固之功效。叩齿运动的方法为:口轻闭,前后牙齿上下各叩击36次。另外,小便时咬前牙,大便时咬后牙,均闭口勿言,也是固齿的方法。
在日常三餐的每一次咀嚼运动中,我们就可以养护肾精,保护牙齿。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反过来又可滋养肾中精气,有“玉浆”之称。在牙齿咀嚼食物的同时,口中也分泌唾液。进食时细嚼慢咽,可使饮食中的水谷精微与唾液充分混合并吸收。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脾与肾为先天后天之关系。先天之肾可得到后天之脾的充养,故脾健可使肾精得养。因健康的牙齿有助于脾之运化,这就使牙齿健康也可促肾精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