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上巨虚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长强的针刺方法 长强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利湿,调理下焦。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泄泻;配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气海,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痢疾;配次髎,上巨虚,承山,三阴交,大肠俞,针刺泻法,治疗大肠湿热便血;配三阴交,阳陵泉,膀胱俞,中极,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淋癃;配中极,下髎,血海,三阴交,支沟,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之阴部湿痒。

2.配腹结,合谷,曲池,支沟,天枢,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通腑,治疗热结便秘。

3.配阴陵泉,上巨虚,内庭,大肠俞,承山,针刺泻法,泻热消壅,清利肠道,治疗大肠燥热,血络瘀滞之痔疾。

4.配百会,脾俞,足三里,上巨虚,针刺补法,益气提升,治疗气虚下陷之脱肛,阴挺等。

5.配大椎,神门,身柱,膻中,丰隆,三阴交,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化痰,安神定制,治疗痰浊痹阻络窍之痫证,癫证,狂证等。

6.配身柱,承山,间使,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强筋健骨,治疗督脉为病之腰脊,尾骶骨痛。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即:上巨虚穴下3寸。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上巨虚功效作用

类属:为大肠经之下合穴。

功效: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作用机制:1.该穴属胃经,为大肠腑之下合穴,是大肠腑气直接下通止穴,“合治内腑”,故本穴擅长调理肠胃之功能;六腑的特点是“泻而不藏”,以通为顺,以滞为病,故本穴能通腑化滞,行气活血,清利湿热,治疗肠腑气滞的脘腹胀满,腹痛,便秘及湿热壅滞肠腑的肠鸣,泄泻,痢疾,肠痈。2.因阳明经多气多血,本穴通过舒筋活络,补养气血可以治疗下肢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挛急的实证,以及经脉,肌肉失养之虚证。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的定位在哪里

上巨虚的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膝眼”(膝盖骨下部外侧的浅窝)下面6寸,横向则距离小腿骨棱外边食指粗细的位置。

作用主治

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同时又是大肠的下合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在人下肢上汇聚的穴位,而且只是在下肢上的3条阳经上汇聚,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上巨虚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它能够调和肠胃,行气化瘀,整肠止泻,通经活络,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鸣,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等症。

保健按摩手法

将手握成拳头,中间突起的四个关节并排在一起,从膝盖一直往下推,推到脚踝处,这样不但可以刺激到上巨虚,还同时刺激到了胃经上的很多穴位,对于治疗腹泻等肠胃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在哪里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理肠胃,疏通乳络,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肋间神经痛。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位置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宝宝消化不良按摩手法图解

定位: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柔匀速地回旋按揉中脘穴。

定位: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揉天枢穴2-3分钟。

定位:合谷位于手背的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摩两手的合谷穴,至潮红发热为度。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足三里,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定位: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阑尾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便秘、膝胫酸痛、下肢痿痹、脚气等。

2、按摩上巨虚穴的功效: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相关推荐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

上巨虚是哪条经的

上巨虚穴,经穴名。见《千金翼方》。《灵枢。本输》名巨虚上廉。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下合穴。穴义为,胃经气血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 1、上巨虚: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 2、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巨虚上廉穴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上廉穴,指上部气血物质虚少、廉洁之意。 3、大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性及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术后腹胀可以按摩上巨虚

可以。 手术后感觉腹胀,那么是可以通过按摩上巨虚进行缓解的,因为术后腹胀以气机淤滞为主要病机;而上巨虚主要是用于大肠疾病治疗,具有一定通调大肠气机的作用,配伍胃经下合穴足三里,加强调理肠胃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术后腹胀。

刮痧刮不好会怎么样 胃胀气刮痧哪个地方

取穴: 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均取双侧)。 治法: 用刮痧法中的补法,先刮天枢,再刮足三里、上巨虚至皮微红充血为止。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 腹部术后腹胀。屡用效佳。天枢穴施术要避开手术切口处,可向左或右移开0.5寸处即可。 取穴: 脊柱两侧,胸8至腰骶椎及其两侧,脐侧区,下腹部,膝眼下。 治法: 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骶4)轻刮3行,至泛红为止,再重点刮胸8~12与腰骶椎及其两侧,用平泻法共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脐侧区、下腹部、膝眼下。每日1次。 主治: 腹胀或与腹痛并见。临床屡用

便秘按摩脚底哪里 便秘按摩脚底穴位选取

与便秘形成最为密切的当属脾经,胃经和膀胱经,而最重要的治疗穴位便是位于脚趾端这三条经络的终,始点,其中隐白,厉兑,至阴,上巨虚,下巨虚,行间,足三里是很重要的穴位。

痰湿和湿气一样吗 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由于阴陵泉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因此是脾经合穴,其具体定位是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具有排渗脾湿的功效,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以及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配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主治腹胀、腹泻,具体位置如下图:

按摩丰隆最佳时间 丰隆穴名解析

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该穴名意指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

按摩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方法

慢性阑尾炎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慢性阑尾炎对于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的注意了。那么慢性阑尾炎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慢性阑尾炎治疗方法。 慢性阑尾炎痛处固定不移,痛较轻,局部可触及肿物。现在医学认为阑尾炎是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所致。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以持续性伴阵发加剧的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主要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少年。急性起病多在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为阵发性,说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急性阑尾炎最好选择手术治疗,而慢性阑尾炎则可

大横的作用与好处 大横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清热利湿,通调肠腑,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等。 2.配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神阙,公孙,针刺泻法,灸神阙,关元,治疗寒积腹痛,洞泄,便秘等。 3.配大肠俞,支沟,腹结,上巨虚,清热通腑,治疗热结便秘。 4.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健脾和中,治疗脾虚腹痛,泄泻等。

上巨虚的定位和主治 上巨虚的作用主治

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同时又是大肠的下合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在人下肢上汇聚的穴位,而且只是在下肢上的3条阳经上汇聚,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上巨虚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它能够调和肠胃,行气化瘀,整肠止泻,通经活络,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鸣,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