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癌必须要内外兼治才有效
中医治疗肝癌必须要内外兼治才有效
中医治疗肝癌必须要内外兼治才有效:因为中医治疗肝癌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古人“内外合治,其理相一”的原理,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中医治疗肝癌时还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守方:中医治疗肝癌及慢性病,坚持守方,医患都要有信心,不要大改处方,这也是中医名家的见解。
2、重视胃气:中医治疗肝癌及慢性病,必须注意胃气。因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败”。
3、加强护理:中医治疗肝癌及慢性病,首先是精神的安慰,提高信心,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中医治疗肝癌的原则饮食应易于消化,富有营养,顾护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如多食鲜蘑菇、灵芝、鲜鲫鱼、牛奶等,增强抗病能力。
中医在治疗肝癌时通常需要辩证论治:
肝癌的中药治疗方法按辨证论治,对不同症状的肝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肝气郁结型
主证: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食少纳呆,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苔薄白。所以治疗肝癌主要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为主。
故中医治疗肝癌的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川芎10克、杭芍2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郁金15克、八月扎30克、苡米30克、砂仁10克、玫瑰花6克、谷芽20克、甘草10克。
2、气滞血瘀型
主证: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弦涩。所以治疗肝癌是应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积为主。
故中医治疗肝癌的方药为:复元活血汤化裁,柴胡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穿山甲10克、三棱10克、术15克、元胡20克、水蛭6克、土元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山慈菇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石见穿20克、蜈蚣2条、蛇六谷20克。
中医治疗肝癌的优势
1、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大部分肝癌病人脾功能亢进是肝癌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会引起造血机制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加上门脉高压,致使胃底静脉高度曲张,极易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肝功异常还会出现蛋白合成不足,出现低蛋白,引起大量腹水。肿瘤压迫还会出现胆汁排泄障碍,引起黄疸等。利用中药的健脾理气、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特点进行治疗均能达到使AFP下降、肝功能正常,增加吞噬细胞、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的疗效,促进病人饮食量的增加,消除腹水、祛除黄疸,控制瘤体的继续生长。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2、最大限度地保护肝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任务相当艰巨,参与机体的各种消化代谢、吸收利用活动。一旦肝功能异常会出现糖代谢、蛋白代谢、脂肪代射等一系列紊乱。经调查发现,大部分肝癌病人均死于肝功能衰竭或因肝功能异常导致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中药治疗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恢复保护肝脏,重点不着眼于瘤体而在于症状的改善。症状好转,瘤体自然稳定或缩小。
中西医是如何正确治疗肝癌
肝癌患者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进行治疗,如健脾益气法、益气补血法、理气消导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等。
1、健脾益气法:适应体倦乏力,脉弱,舌苔薄,舌质不红者。故中医治疗肝癌可用人参(或党参)、当归、白术、云茯苓等。
2、益气补血法:适应贫血或失血后,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无力,舌质淡,脉细弱。所以中医治疗肝癌可选用黄芪、当归、枸杞、仙鹤草等。
3、理气消导法:适用于胸胁胀满,脘腹胀闷,食后胀甚,胃纳不佳,或作为腹水辅助治疗。故中医治疗肝癌可用熟地、白芍、枳实、川厚朴、大腹皮、乌药、降香、焦三仙、鸡内金、谷芽等。
4、清热解毒法:适应黄疽,或伴有热证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而数。所以治疗肝癌疾病可用陈、薏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田基黄、虎杖根等。
5、活血化瘀法:适应肝区疼痛,舌有瘀斑等典型血瘀者。可用莪术、生蒲黄、桃、元胡索、郁金等,注意有出血倾向者和晚期肝癌慎用。
6、软坚散结法:适应肝区有肿块者。治疗此类型的肝癌可用山慈姑、炙鳖甲、浙贝母、穿山甲等。
肝腹水晚期的治疗
西医抽水如何治疗肝硬化腹水?
专家介绍:目前对于积水的治疗和消除,西医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除采用利尿治疗,主要采取腔内抽水的方法除祛积水,而抽水是一种应急的措施,虽然可以抽掉一部分病变的液体,但液体中存在的一些营养成分也被一并抽出:并且在抽水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感染、疼痛等一些副作用,抽完积液后还得补充人体必须的蛋白及其他营养物质,增加病人治疗负担,而且病人痛苦大。特别是脑积水的排除还要安装引流管或者皮下分流,即使如此,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积水的问题,易复发。
了解了西医抽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法,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纯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怎么样吧,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靠谱吗?安全吗?
中医纯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怎么样?
治疗肝硬化腹水,北京万国中医医院采用的中医靶向四联疗法,纯中药标本兼治肝硬化腹水,不开刀,不手术,患者无需住院,在家即可接受治疗,得到了广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致认可。
中医靶向四联疗法是由以中医学会委员主任委员刘健冬为主的中医专家组经过认真分析,潜心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以治疗中老年慢性病为主整体治疗方法。以现代医学诊断联合中医治疗;传统中医理论基础联合现代中医各家之精髓;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整体治疗联合局部用药——为中医靶向四联疗法之理论根本。
靶向四联疗法是将现代医学诊断联合中医治疗;传统中医理论基础联合现代中医各家之精髓;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内服;整体治疗联合局部用药等现代中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采用“靶向四联疗法治疗”使“中药激发免疫细胞”直达病灶部位,不仅针对症状本身,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斩断原发病,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控制积液的二次来袭的效果,效果持续时间长,不易复发。
中医治疗肝癌
治疗上,按辨证论治,主要分以下四型:
1、肝癌的中药治疗肝气郁结,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食少纳呆,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方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川芎10、杭芍20、陈皮10、青皮10、香附10、郁金15、八月扎30、苡米30、砂仁10、玫瑰花6、谷芽20、甘草 10。
2、气滞血瘀,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弦涩。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消积。选用复元活血汤化裁:柴胡10、当归10、桃仁10、穿山甲10、三棱10、术15、元胡20、水蛭6、土元10、丹参10、郁金 10、山慈菇15、白花蛇舌草20、石见穿20、蜈蚣2条、蛇六谷20。
3、湿热聚毒,心烦易怒,身目发黄,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腹部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则: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大黄9、栀子10、金钱草20、蚤休20、苡仁30、蜂房10、铁树叶20、冬凌草20、半枝莲20、水红花子15、羊蹄根 10。
4、肝阴亏虚,胁肋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食少腹胀,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肌肤瘀斑瘀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柔肝,凉血解毒。方药选用一贯煎合犀角地黄汤化裁:生地15、沙参10、麦冬10、当归10、枸杞15、川楝子10、鳖甲10、丹皮10、三七3、旱莲草10、水牛角 30、双花30、紫草20、蜈蚣2条。
在治病的同时,不要忘记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哦,家里有肝癌患者的朋友,上述偏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医治疗青光眼需要内外兼治
中医治疗青光眼需要内外兼治?青光眼是近些年来发病率相当高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仅危害性很大,而且还能根治,所以青光眼是属于伴随患者终身的疾病。专家指出,很多人认为西医没有根治青光眼的方法,那么中医可能会有,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尝试用中医来治疗青光眼。因为他们认为,中医发展至今已经几千年了,对青光眼这种疑难杂症或许有方法。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青光眼的呢?专家表示,中医治疗青光眼需要内外兼治。因为青光眼在中医属五风内障范畴。绿风内障,类似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类似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风内障,类似于绝对期青光眼;黑风内障,亦类似于闭角型青光眼;乌风内障,类似于开角型青光眼或继发性青光眼。
中医的许多文献对青光眼有较多的记载,对这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有全面的论述。而目前中医治疗青光眼大致有四法: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
首先,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内治方法:内治法强调辨证论治。通过中药治疗,可显著减轻青光眼的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得救治。总的看来,中医认为青光眼属严重眼疾,预后不佳。
其次,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外治方法:①丁公藤碱ⅱ滴眼液:可缩瞳降压,疗效与匹罗卡品相似。②槟榔碱滴眼液:也有一定缩瞳降压作用。
然后,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之一:针灸对于青光眼,尤其是急性发作时,有显著止痛效果,同时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降眼压作用,并与其他治疗法有协同作用,而中晚期青光眼,通过针灸法可提高视功能。因此,针灸法可作为青光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最后,中西医结合疗法也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西药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后,用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口服、中药提取液静注等,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法,以获取改善青光眼视盘血供,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视神经细胞代谢等功效,达到协同治疗作用,优于单用西药。
就像上边所介绍的,可以采用中西药配合的方法治疗,一般来讲西医控制疾病的速度比中医要迅速一些,慢是中医的药效要稳固和成熟一些,只要通过合理的搭配,更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康复,尤其是调整身体体质的时候,中医效果更佳。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治疗青光眼需要内外兼治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各位患者朋友。专家指出,对于青光眼我们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外,还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多见主要,患者可以多吃以下新鲜的蔬菜及水果,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加快青光眼的治疗速度,还能有效预防其他眼科疾病的发生。
中医如何治疗肝癌
中医治疗肝癌据悉,弥漫性肝癌正气日离,痰湿、瘀毒结聚,正虚邪实。正气不足主要表现有两种类型,即肝阴不足、肝脾两虚,不管那种类型临床上皆存在肝阴血不足之征。肝阴血不足见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脉势来长去短兼阴血不足肝郁之证,血不足见多梦。肝脾两虚见腹泻、纳差、脉细或脉势来短去长兼肝阴血虚肝郁之证。邪实为痰湿、瘀毒结聚,是肝虚的病因及病理产物。弥漫性肝癌治疗既需祛邪又当扶正,须养阴血、补脾气、理气活血、以毒攻毒、通利二便、清热等几种治法联合应用。
中医治疗肝癌扶正主要为养阴血、补脾气。治法:养阴血用白芍、山萸肉、乌梅、生地、熟地、沙参、天冬、石斛、当归、龟板、鳖甲等。补脾气用黄芪、党参、茯苓、薏米、砂仁、白术、山药、鸡内金、甘草等;补脾不忘兼以运脾,如鸡内金、焦三仙等,以防理气伤脾及滋腻碍脾;补脾当注意“伐肝”,因知“知肝传脾”,予桂枝、川椒目以抑肝等。因为脏腑功能有赖于阳气温煦,阴血有赖于阳气推动或由于病久伤阳,在养阴血、补脾气同时须加用干姜、附子、甘草、桂枝、蜈蚣等助阳之品,见阳虚证者用量宜大,未见阳虚证者药宜少、量宜轻。
中医治疗肝癌:祛邪主要指理气活血、以毒攻毒、清热解毒、通利二便等几种治法。
理气活血:常选用陈皮、姜半夏、八月札、绿萼梅、玫瑰花、合欢皮、莪术、鸡内金、当归、蜈蚣、延胡索、郁金等,以不伤胃、不耗气、不伤阴之果皮及花类药物促进肝脏疏泄功能恢复。
清热解毒:“以毒攻毒”之药多伤气、伤胃,术后无瘤者、体弱者用药宜少、用量宜轻、用药时间宜短;肿瘤发展迅速,体壮者可选2-3种药物,量可大。在以毒攻毒的同时加清热之品,如蒲公英、虎杖、柴胡、野菊花、生地等,据热的程度选1-2种药物即可,万不可作为治疗肝癌主药,否则消瘤不成反伤胃气。
通利二便:弥漫性肝癌的症状者多伴恶性积液、小便短少、颜面四肢浮肿,宜用利尿药;胃脐压痛、便秘或不畅、宿食腹中胀痛不止、胁肋压痛,脉弦紧或沉实者,宜用通便药。应用攻下药物时须明确正虚邪实情况,当掌握攻下与扶正的轻重缓急。
中医治疗肝癌效果怎么样?肝癌治疗手段主要是以西医的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总结,这些疗法存在的复发和转移几率是很高的,术后残余的癌细胞会不定时的向各部位转移。所以术后要加强巩固以防止它的复发和转移。而中医治疗肝癌,缓解了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癌细胞扩散,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 “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所以,国际医学界把治疗癌症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的中医中药上。
肝癌晚期还有救吗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我过有着悠久历史,对于癌症的治疗,中医治疗方法疗效亦是较为显著的。倘若在肝癌治疗同时,配合以中医治疗,效果往往是相得益彰的,可以尽可能的减轻病人所受的痛苦,同时又可降低单纯西医治疗所存在的各种毒副作用。
肝癌晚期还有救吗?通过以上内容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下面主要介绍下使用中医治疗肝癌。
癌症是无法治愈的,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长期“带瘤生存”,对于中晚期及复发转移的患者而言,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一直强调“带瘤生存”的前提下实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优势。
中医对中晚期肝癌治疗已得到临床证实,成为肝癌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多采用综合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肝癌肿瘤的发展过程,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
中医治疗中晚期肝癌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药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让肿瘤的复发的身体环境,减少转移的机会。
中医治疗肝癌的例子
马某某,50岁,男,干部。
初诊(2011年5月17日):患者主因肝区不适21年,加重伴腹胀、乏力1周入院。患者2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不适,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ALT 123U/L、AST 78U/L、ALB 45.3g/L、TBiL 28.4umol/L;病毒分型:HBsAg(+),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好转出院。6个月前自觉右胁下硬块,伴隐痛。遂来我院门诊,查乙肝六项:HbsAg、 HbeAb 、HbcAb阳性,与皆阴性。肝功能:ALT 112U/L、AST 69U/L、ALB 30.2g/L、TBiL 52.7umol/L;腹部彩超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硬化;肝硬度:50.4。现症见: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腹胀疼痛,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水征(+),双下肢微肿,食欲不佳,小便短少。观其舌质稍紫,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癌病,证候类型: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活动性肝硬化。分析此系邪毒久稽,伤血耗气,以致气滞血瘀。治宜柔肝散结,益气养阴。方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贾建伟
处方:
茵陈30g(先煎2h)、莪术10g、制鳖甲20g(打碎先煎)、女贞子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枳壳10g、柴胡15g、路路通10g、香附10g、延胡索1og、郁金15g、丹参15g、山楂15g、鸡内金10g、当归10g、赤芍10g、甘草10g。
7剂,日1剂,150ml水煎服。
嘱其卧床休息,清淡软饮食,少食多餐。
二诊(5月24日):腹胀、腹痛减轻,黄疸、腹水见消,小便稍长,食欲增加,原方加薏苡仁30g,继续服用20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