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截瘫
如何避免截瘫
一、加强锻炼。截瘫病人的锻炼原则是,能坐比躺着好,能站比坐着好,能走比站着好。注意功能恢复性锻炼,锻炼截瘫部位,也注意健肢的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截瘫部位的功能恢复,增强体能和体质,减少并发症,增加病患部位血循,有利于康复。
二、病因治疗。从造成截瘫的病因入手,在医学上称为病因治疗。造成截瘫的常见因素主要有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受到意外伤害,造成对脊神经的损伤;内伤主要包括脊髓炎症、脊髓结核、脊髓肿瘤、严重的椎间盘脱出等。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是解除压迫,解除造成对脊髓损伤的原因,比如必须及时纠正脊椎的骨折、压缩、错位等。
三、全面治疗。世界公认截瘫治疗必须是全面治疗,包括全方位治疗和综合治疗,要尽力采取可能的一切治疗方法。首先是使用促神经细胞生长的药物,可以使用介入方法。还可以配合中医治疗,有许多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可供选择,特别还有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另外,由于截瘫治疗时间长,半年为一疗程,而且需要多个疗程方可见效,病人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自觉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截瘫病因
结核所致截瘫(20%):
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肿瘤所致截瘫(20%):
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①椎体血管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好发于胸腰段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束带状疼痛,感觉异常,病程缓慢。X线片示椎体呈纵行排列的增粗骨质,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呈栅栏状或多囊压缩状。②椎体巨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皂泡状阴影或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缺不全。
转移瘤所致截瘫(10%):
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外伤所致截瘫(40%):
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收到损伤,无法正常运作。
高位截瘫应该如何预防
高位截瘫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一旦出现高位截瘫我们要应尽早到正规的医院合理的去治疗高位截瘫,在生活中更好的治疗也要护理好病人。
一、安全护理。高位截瘫患者皮肤感觉丧失,行动不便,心理波动大,平时要防止烫伤、跌伤、碰伤等意外伤害,也要预防自伤、自杀等意外发生。在无人护理时,各种用具要方便患者拿取,物品放置要牢靠。患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一切损伤。
二、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卧床期要经常翻身,预防褥疮,对丧失运动功能的部位和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根据康复的要求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训练,增强患者的耐力和意志。
三、饮食护理。高位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肛门括约肌不协调,常发生便秘而且是长期的,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减轻便秘,不能依赖苭物。另外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忌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腹泻。因患者对大便失去控制及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多困难。戒酸辣食物,及寒凉生冷食物。
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
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任何疾病都是会出现症状的,而截瘫属于不易治疗的疾病,往往会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以及无法自理的情况,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很关键。如今,治疗截瘫的方法有很多,手术治疗、保守方法等等。那么,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患者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截瘫是由于外力或者是内因造成的脊髓损伤而致。截瘫主要变现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需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才能让患者更好的截瘫康复。很多人得了截瘫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造成了病情的加重。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1、康复训练:截瘫病人的锻炼原则是,能坐比躺着好,能站比坐着好,能走比站着好。注意功能恢复性锻炼,锻炼截瘫部位,也注意健肢的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截瘫部位的功能恢复,增强体能和体质,减少并发症,增加病截瘫患部位血循,有利于康复。
2、物理治疗:治疗截瘫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3、保守治疗:如果截瘫患者病情较轻,脊髓和神经有恢复的希望,最好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利用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来实现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中西医治疗增强改善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来实现截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4、中医康复治疗: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截瘫,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患上了截瘫后,大家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否则截瘫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截瘫的危害。希望大家对于“截瘫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缓解肢体无力”的内容有所了解,截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患者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症治疗。
高位瘫痪的发病原因是哪些
一、结核所致截瘫: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二、转移瘤所致截瘫: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三、肿瘤所致截瘫: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是截瘫的病因之一。
四、截瘫的病因外伤所致截瘫: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
上述就是专家对“高位截瘫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做出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朋友能在生活中及时有效的预防疾病,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中一旦有截瘫的发生,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了病情,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截瘫的病因
外因:
由于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伤等)和间接操作(脊椎骨折、脱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响到肌肉逐渐萎缩、丧失有关的感觉和知觉、某些器官功能受损(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些活动能力等。[1]
内因:
结核类疾病 一般的患有原有的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的患者,他们一般的来说病变多发生在胸椎和颈椎。
1、外伤所致截瘫: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收到损伤,无法正常运作。
2、结核所致截瘫: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3、肿瘤所致截瘫: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①椎体血管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好发于胸腰段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束带状疼痛,感觉异常,病程缓慢。X线片示椎体呈纵行排列的增粗骨质,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呈栅栏状或多囊压缩状。②椎体巨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皂泡状阴影或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缺不全
4、转移瘤所致截瘫: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神经性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
痉挛性截瘫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痉挛性肌无力,肌张力增高,发病随年龄增大症状加重,腿脚力量小腿脚不可以抬高,走下坡路不稳,腱反射活跃亢进,膝、踝阵挛,病理征阳性,呈剪刀样步态等
中医理论的经络学也在截瘫的治疗技术上积极努力研究,来通过经络与脏腑配合,气的运行,肢体的导引,等等的技术,达到提高治疗疗效。因此应将重点放在预防上,避免近亲结婚,做好婚前检查,神经性痉挛截瘫患者尽量不结婚或结婚后不要生育,病程中应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过早卧床而致残废,神经性痉挛截瘫发展缓慢,只要注意护理,治疗上用截瘫中医综合疗法可维持数十年生命。
截瘫的简介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截瘫病人的性生活
截瘫主要是脊髓损害引起。造成脊髓损害的原因,有炎症、肿瘤、结核、创伤、变性、血管病变以及先天性病变。脊髓损伤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机体神经营养改变及性功能障碍。
截瘫与性:脊髓损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残疾。截瘫病人的生活方式和正常人相比较,有许多重大变化。但现代性学研究结果表明,脊髓损伤病人不仅仍然对性活动感兴趣,而且比健康人更富于性幻想,更乐于公开讨论性问题。此外,因为性满足问题还牵涉到患者配偶一方,所以不能不从各方面对截瘫病人的性生活予以关注。
截瘫病人因下肢运动困难,女性盆区及会阴部感觉丧失,性驱动力减弱,男性阴茎勃起困难、射精障碍,难以进行“正常”性活动,这只是一般性行为的生物、生理问题。当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自我评价常降低,人格类型常以抑郁、沮丧情绪为主,而性态度变化、性适应力减弱,则是性行为的社会心理构成问题。截瘫病人的性康复,只要配偶能密切配合,排除忧郁消极情绪,共同商讨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性生活方式,他们的性满足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女性截瘫病人主要的性问题是会阴部感觉丧失,性敏感区缺损,阴蒂、阴道的正常性反应遭到破坏,但在传统的女下位性交体位中,仍可被动接受性交。性生活中性唤起迟缓,可以应用特制的润滑剂如灭菌的液体石腊或甘油,来改善阴道湿润不足的问题。性驱动力减弱可以应用截瘫后性敏感区转移的特点,加强对乳头、乳房或口唇的刺激,这在一部分患者即可引起强烈的性兴奋。因为性高潮是大脑的一种体验,是一种生理上的整体反应,并不仅仅限于生殖器部位,甚至在生殖器阙如的情况下也能引发性高潮。因此只要有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对配偶的爱,可以在不伴有性器官表现相应的生理反应的情况下,达到性高潮,获得性满足。育龄期中的女截瘫病人,有正常生育力,并可完成正常妊娠和经产道分娩;在节育避孕中为避免肢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最好采用除口服避孕药以外的其他方法避孕。
男性截瘫从发病率来看,脊髓损伤的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截瘫后性生活的困难,主要是阴茎勃起障碍和肢体瘫痪,不能主动实施性交行为,这时可采取女上位的性交姿式。男性截瘫后阴茎勃起能力丧失的程度,与截瘫部位有关。在胸椎以上的高位截瘫,恢复期中刺激阴茎或阴茎头,可引起反射性勃起,随着病情康复绝大多数病人的勃起能力,可以完全恢复;骶椎部位损害的低位截瘫,经过感官视听刺激或大脑想象,可以维持精神性勃起,但因缺乏反射性勃起的协同作用,阴茎勃起的硬度不足以完成性交,但当其意识到与配偶一起参加令人愉快的性活动时,仍可能得到性满足;低位截瘫脊髓完全断裂后,只有少部分人能恢复勃起。对阴茎勃起困难者,可采用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或利用性辅助装置和安装假体,让阴茎被动勃起后完成性交。大多数男性截瘫病人,都伴有射精困难,对那些有强烈生育意愿的人,可采用椎管内注射新斯的明或电刺激精囊腺,采得精液做人工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