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一、病史
病史对诊断冠心病相当重要。
1.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
典型的心绞痛通过症状分析诊断即可成立。询问时应注意掌握胸痛发作的四大要素:
(1)诱因:运动、饱食、寒冷、情绪激动。
(2)性质:压迫、紧缩感、窒息感等多见,可有濒死、恐惧感。很多患者强调的只是“不适”而不是“疼痛”。
(3)部位:胸骨后,向左肩、左上肢放射。有的表现为上腹疼痛,喉头疼痛或紧缩感,牙齿及下颌等部位疼痛。下颌以上、肚脐以下或局限于左侧胸壁很小区域的疼痛,一般不是心绞痛。
(4)持续时间:一般为3—5分钟,休息或服药后(硝酸甘油等)缓解。如超过30分钟不能缓解多发展为心肌梗死。2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及危险度分级。
3.确定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等。脑血管或外周血管疾病也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4.排除其他原因的胸痛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发育、营养、体重、精神、血压和脉搏。
2.心脏检查应注意以下内容:①心前区是否有隆起、心尖位置、范围大小。②心尖是否有抬举感。③心界是否增大。④心率、心律、心音、心脏杂音。
3.全身检查不可忽视全身体格检查,应注意:①胸部体检。②腹部体检。③有无循环系统体征。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病初期并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有显著心脏疾病的特质的临床表现。冠心病的诊断需要借助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本文仅从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的角度讲解。
一、病史
病史对诊断冠心病相当重要。
1.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
典型的心绞痛通过症状分析诊断即可成立。询问时应注意掌握胸痛发作的四大要素:
(1)诱因:运动、饱食、寒冷、情绪激动。
(2)性质:压迫、紧缩感、窒息感等多见,可有濒死、恐惧感。很多患者强调的只是“不适”而不是“疼痛”。
(3)部位:胸骨后,向左肩、左上肢放射。有的表现为上腹疼痛,喉头疼痛或紧缩感,牙齿及下颌等部位疼痛。下颌以上、肚脐以下或局限于左侧胸壁很小区域的疼痛,一般不是心绞痛。
(4)持续时间:一般为3—5分钟,休息或服药后(硝酸甘油等)缓解。如超过30分钟不能缓解多发展为心肌梗死。2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及危险度分级。
3.确定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等。脑血管或外周血管疾病也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4.排除其他原因的胸痛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发育、营养、体重、精神、血压和脉搏。
2.心脏检查应注意以下内容:①心前区是否有隆起、心尖位置、范围大小。②心尖是否有抬举感。③心界是否增大。④心率、心律、心音、心脏杂音。
3.全身检查不可忽视全身体格检查,应注意:①胸部体检。②腹部体检。③有无循环系统体征。
坏血病诊断标准
典型的婴儿坏血病具有明显的症状,诊断较易。隐性与早期坏血病因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较难,应结合喂养史及其他检查,作综合分析。
1、婴儿坏血病的喂养史和临床症状人工喂养婴儿未添加含维生素C的辅食,或乳母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或水果,或乳母习惯只吃腌菜等。坏血病的好发年龄 (3~18个月),结合前述某些非特异性症状和喂养史,可提供早期坏血病诊断的线索。如本病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晚期,可根据肢体肿痛、蛙形腿、牙龈及粘膜下出血等症状诊断。
维生素C缺乏病的发生和发展常有一个过程。首先是组织中的维生素C储备减少,进一步发展是生化缺乏、功能障碍,再进一步的发展是解剖学变化,乃至死亡。婴儿坏血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下。
(1)婴儿坏血病的前驱症状
婴儿坏血病患者发病之前,多有体重减轻、四肢无力、衰弱、肌肉及关节等疼痛症状。成人及婴儿维生素C缺乏病的临床表现有些不同。成人患者除上述症状外,早期即有齿龈松肿,间或有感染发炎。婴儿则有不安、四肢动痛、肋软骨接头处扩大、四肢长骨端肿胀(尤以股骨下端为甚,但不向前伸至关节)以及有出血倾向等。此外,出血,尤其皮肤大片出血,成人较婴儿多见;而婴儿骨骺周围出血,成人则不易见到。毛囊周围充血,成人较为多见,但不见于婴儿患者。至于骨膜下出血、皮肤溢血及齿龈出血等,成人及婴儿均可发生。婴儿发病多在6月~1周岁,其他时间也可发生;成人多在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时发生。
(2)出血
维生素C缺乏病患者可有全身点状出血,起初局限于毛囊周围及齿龈等处,进一步发展可有皮下组织、肌肉、关节、腱鞘等处出血,甚至血肿或淤斑。小儿淤斑多见于下肢,以膝部为最多。内脏、黏膜也有出血,如鼻出血、血尿、便血及月经过多等;严重时偶有心包、胸腔、腹腔、腹膜后及颅内出血。小儿常见下肢肿胀、疼痛,患肢常保持一定位置,即两腿外展、小腿内弯,呈假性瘫痪状,此乃主要因骨膜下出血所致。毛囊周围出血是维生素C缺乏病最特殊和最早的临床体征之一。通常出现在高度角化的毛囊,特别是臂部和股部的伸侧及腹部。常见毛发变脆、卷曲和陷入毛囊内。继毛囊周围出血之后,可有毛囊肿胀与肥厚,即毛囊周围炎。
婴儿坏血病患者可有贫血。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皮肤、深部组织出血;也可能是由于饮食中叶酸摄入不足所致。许多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又含有丰富的叶酸,两种缺乏可同时存在。
(3)齿龈炎
齿龈可见出血、松肿,尤以齿龈尖端最为显著,稍加按压即可出血,并有溃疡及继发感染。重者溃疡进展甚速,短期内牙齿即因齿龈及齿槽坏死而脱落。慢性者齿龈萎缩、齿龈浮露,最后可使牙齿松动、脱落。
齿龈出血是维生素C缺乏病的主要病症。在婴儿,常于齿龈上发生小血袋,且易掩盖初崩之乳牙。此种血袋如稍加压力,即可破裂,有时可引起大量流血,但无生命危险。成人维生素C缺乏病常伴有慢性齿龈损害,即齿龈炎。齿龈炎与细菌感染有关,但只有当维生素C缺乏,齿龈组织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生。
2、婴儿坏血病的X线检查
四肢长骨的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极为重要。从膝、踝、腕部摄取X线片,可以得到坏血病早期诊断的根据,尤以稍稍增厚的和不整齐的白色骺线(显示临时下化带因钙的累积而加厚)、骺线之下靠近骨干的部分出现全宽度的黑色缝或侧角的黑色点,或一三角形的缺损(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在X线片上为透亮的缝或点),为本病特征。
婴儿坏血病的病程进展,可见以下几种变化:
①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结构萎缩,导致骨干透明度增加,如毛玻璃样;
②上述的稀疏点或稀疏缝增大,成为全宽度的黑色带,可称为“坏血病带”;
③骨化骨骺的中心亦如毛玻璃样,其周围绕以明显的白色环线,与骨干端相近处最为稠密;
④在骨骺端两侧线与增厚的骺线相连处,出现细小骨刺,由于它的位置伸向侧面,称为“侧刺”(lateral spur);
⑤骨膜下出血处的阴影,使受累的长骨形如杵状或梭状,有时在长骨的两个远端出血,则形成哑铃状,经治疗后其轮廓更较清楚;
⑥在严重病例,还可出现骨骺与骨干分离和错位;
⑦肋骨前端增宽,其顶端圆突如压舌板状,易与佝偻病肋骨的杯状末端相区别。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典型症状或糖尿病不典型症状时,就会考虑到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单凭口渴、喝水多、尿多等症状是不能够诊断自己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是以血糖水平为标准的。所以要诊断糖尿病必须是以静脉抽血检查出的血糖浓度为准。
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真糖):①有糖尿病症状,一日内任何时候的血液检查中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②有或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不只一次>7.8mmol/L(140mg/dl);③有糖尿病症状,而血糖未达到上述诊断标准,于过夜空腹后口服葡萄糖75g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④无糖尿病症状者2小时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同时1小时时也要≥11.1mmol/L(200mg/dl),2小时≥11.1mmol /L(200mg/dl),或空腹≥7.8mmol/L(140mg/dl)。
2)糖耐量减低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 /dl),但<11.1mmol/L(200mg/dl)。糖耐量减低者,10年后约50%可发展为糖尿病,而且较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高,应定期随访。妊娠妇女可采取上述诊断标准,但对孕妇葡萄糖耐量低者应按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检查
(1)尿糖测定:对所有初诊孕妇均应作尿糖测定,如果早孕期阴性者,于中、晚期需重复测定。在正常妊娠期中,尤其在妊娠4个月后,孕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有时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肾排糖阈的下降而出现糖尿症。在产后泌乳时,还可能发生生理性的乳糖尿。所以尿糖阳性者需要进一步作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测定以明确诊断。
(2)血糖测定:正常孕妇的血糖数值一般低于正常值,很少超过5.6mmol/L(100mg/dl),空腹血糖常为3.3~4.4mmol/L(60~80mg/dl)。
(3)血红蛋白测定: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HbA1,三者均可用作反映糖尿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诊断线索:①三多一少症状。②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的患者;原因不明的酸中毒、失水、昏迷、休克;反复发作的皮肤疖或痈、真菌性阴道炎、结核病等;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炎、下肢坏疽以及代谢综合征等。③高危人群:IGR[IFG和 (或)IGT]、年龄超过45岁、肥胖或超重、巨大胎儿史、糖尿病或肥胖家族史。此外,30~40岁以上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手术住院时应常规排除糖尿病。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标志是反复性的和持续性的高血糖症,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项之一:
1、非同日两次空腹血糖达到或者超过7.0 mmol/L (126 mg/dl),其中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小时以上;
2、在75克葡萄糖糖耐力测试中,两小时后血糖高于11.1mmol/L (200 mg/dl);
3、具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高于11.1mmol/L (199.8 mg/dl)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氏病的诊断主要有四点。首先,会有复发性的口腔溃疡,而且这种口腔溃疡不容易好,我们在诊断口腔溃疡的之后,要在一年内观察3次以上溃疡。
其次,白塞氏病会有复发性的外阴溃疡,还可能出现眼部炎症以及皮肤损伤等情况。复发性的外阴溃疡需要专业的医生确诊。有眼炎的患者要看一下眼科医生。皮肤损伤也容易误诊,危害表大。
白塞氏病还可能侵害消化道,出现消化道病变。这类白塞氏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穿孔和出血,情节比较严重。
诊断白塞氏病还可以做针刺试验,呈现阳性的说明有阳性的家族史,如果还有其他的疾病,要考虑是不是和患有白塞氏病有关。
现在医学除了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外,多为对症治疗。做此外还可以用中医的办法治疗。白塞氏病根治困难。要去比较专业的医生。
关于白塞氏病有哪些诊断标准这个问题,以上已经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诊断白塞氏病有一个必要三个次要。患了白塞氏病这种疾病要及时的诊断,尽早的治疗。以免白塞氏病导致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什么来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如果您对这个问题十分陌生的话,接下来,为您介绍一下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的问题,请看下文详细解说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但对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下面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什么吧。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症状,则可以排除糖尿病:
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心脏病常见的几种检查方法
1、心肌酶学检查(抽血化验):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可诊断出急性心梗。
2、多排CT(256层极速螺旋CT)检查: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以及可疑患者的筛查等,可大体上了解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但对较细小的血管不敏感。
4、运动平板心电图:就是让受测者在平板上运动以增加心脏负荷。在此过程中测试者若胸痛发作,且监护的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诊断标准,就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5、常规心电图:即静息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症状发生时检出率比较高,如果错过发作期进行检查,可能显示为正常心电图。
6、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心室功能等进行检查。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独到之处。
7、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通过介入技术,从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到冠状动脉建立一个通路, 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使心脏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影,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是有创检查,有一定危险性但发生概率很低。
8、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心电的信号,提高了非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过性心律失常、短暂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运用的范围。
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1)诊断: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并结合心电图、x线表现,可参考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常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等,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左心衰竭发作的病史,心脏增大以左心增大为主,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大为主的征象。②风湿性心瓣膜病。其三尖瓣疾病应与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鉴别。前者多见于青少年,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的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③原发性心肌病。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常为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感染病史,无肺动脉高压体征及x线表现等。
糖尿病诊断标准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