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比重偏低怎么办

尿比重偏低怎么办

尿比重反映尿液内可溶性物质和水分的比例,是尿中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不仅取决于尿中质点的数量,也取决于质点的密度和溶解度。尿液比重被用于度量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浓缩和稀释能力,故比重测定常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人24小时总尿量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而1天中各次尿液的比重,受饮水及出汗等因素影响,变化很大,稀释时可低至1.001,浓缩时可高至1.040。尿比重固定于1.010±0.003,称为等渗尿,表示浓缩与稀释功能均受损害。若测定全日各次尿比重均达不到1.018时,或者全日各次尿比重差距不到0.008以上,均表示浓缩功能不全。

高比重尿出现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脂性肾病变、高热状态和血容量不足。尿比重对鉴别糖尿病和尿崩症有一定的价值。这两种疾病均是多尿。尿崩症时,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比重很低;而糖尿病时,胰岛素缺乏,过多的葡萄糖超过了肾糖阈而从尿排出,葡萄糖分子密度大,因而尿比重高。因此,尿液比重的测定有临床价值。

成年人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当然,影响尿比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能引起尿比重降低的因素就包括: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尿崩症等。

尿比重的高低与饮水量和当时的尿值有关,主要取决肾脏的浓缩功能。

当尿比重较低的时候,一定要控制饮水,可能是由于自己平日的饮水量过多造成的,如果是下次复测的时候尿比重还是偏低,就要去医院去检查了,可能是自己的肾脏出现了一些毛病。患者平时对于自己的饮食都要特别的注意,平时不要吃太多的盐,也不要吃太干硬的食物。

慢性肾炎尿比重

肾,可以说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带有刺激性也带有一定的隐秘性。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肾炎发生。可是,慢性肾炎尿比重是什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见解。

尿比重测量用于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但精确度差,受影响因素多。其测定值仅供参考。尿比重高低由尿液中溶解的溶质的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决定。

尿比重是指在4摄氏度下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每100毫升尿含1克尿蛋白或葡萄糖时可分别使尿比重增加0.003和0.004,测量时应注意矫正。从理论上讲,尿液温度较比重计所标温度(标准温度15℃)升或降至3℃,则尿比重应加或减0.001。在测定尿比重之前,须用蒸馏水校正比重计。

健康人24小时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比重高低与进水量有关,进水多则尿比重低。健康人禁水一夜后第一次晨尿比重应大于或等于1.018。少尿时尿比重低于1.014说明肾浓缩功能丧失可能是肾功能衰竭。

1.试带法 又称干化学法,有仪器比色和目视比色法。试带上含有酸碱指示剂和多聚电解质。

2.折射计法 有座试临床折射计法

和手提折射计法。利用光折射率与溶液中总固体量相关性进行测定。 3.尿比重计法 用特制的比重计测定4摄氏度下的,尿液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4.称重量法 在同一温度下,分别称量同体积的尿液与水的重量,进行比较,求得尿液比重。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慢性肾炎尿比重的知识希望可以有效实际的帮助到大家。同时大家如果患有慢性肾炎,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治疗,切不可听信偏方有阴影,因为慢性肾炎的根治是很困难的,目前从医学界来看还没有找到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

慢性肾炎应该怎么检查

1、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肾功能分期多属代偿期或失代偿期,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功能均减退。

2、 血液检查:常有轻、中度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成比例下降,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一般血清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3、 尿常规: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尿蛋白微量~+++不等。尿中常有红细胞及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急性发作期有明显血尿或肉眼血尿。

常用的慢性肾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1.尿常规

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尿蛋白微量~+++不等,尿中常有红细胞及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急性发作期有明显血尿或肉眼血尿。

2.血液检查

常有轻,中度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成比例下降,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一般血清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3.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肾功能分期多属代偿期或失代偿期,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功能均减退。

如何进行诊断肾衰竭

1.血常规检查

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胞沉降率加快。

2.尿常规检查

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比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②尿量减少多在每日1000ml以下;③尿蛋白定量增加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④尿沉渣检查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最有意义。

3.肾功能检查

各项指标均提示肾功能减退。

4.血生化检查

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血钙偏低,血磷增高,血钾和血钠随病情而定。

5.其他检查

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同位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断有帮助。

慢性肾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1.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肾功能分期多属代偿期或失代偿期,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功能均减退。

2.血液检查常有轻、中度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成比例下降,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一般血清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3.尿常规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尿蛋白微量~+++不等。尿中常有红细胞及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急性发作期有明显血尿或肉眼血尿。

尿常规的检查有什么意义

体检是现在人们最常见的检验健康的方法,其中尿常规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尿常规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临床诊断上有很大的应用,那么,尿常规的检查意义是什么呢?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尿常规的检查意义是什么?对于肾病饮食,根据肾病患者的情况,良好的饮食保健对于肾病患者的康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相反,则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恶化。祝您早日康复!

尿常规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 、透明度 、酸碱度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管型、蛋白质 、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 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 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 。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 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 病变、中毒 、肿瘤 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得了慢性肾炎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一、尿常规 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尿蛋白微量~+++不等。尿中常有红细胞及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急性发作期有明显血尿或肉眼血尿。

二、血液检查 常有轻、中度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成比例下降,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一般血清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三、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肾功能分期多属代偿期或失代偿期,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功能均减退。

尿常规化验单各指标的意义

一般来说尿常规指标中尿蛋白阳性1+、2+甚至是3+说明尿中有蛋白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蛋白尿,一旦出现蛋白尿极有可能是肾脏出现疾病;另外一旦尿蛋白与潜血同时出现,则更有可能说明肾脏出现问题。所以一旦其中一项或是两项都出现异常,建议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明确病情,以免耽误治疗。

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酸碱度: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2)比重: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3)细胞: 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4)蛋白质: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蛋白尿如何治疗》

(5)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6)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7)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臵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8)尿色: 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提示:以上关于尿常规化验指标的正常值以及所体现的临床意义仅作参考,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当尿常规出现异常时,请不要慌张。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以明确病情!

一般来说尿常规指标中尿蛋白阳性1+、2+甚至是3+说明尿中有蛋白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蛋白尿,一旦出现蛋白尿极有可能是肾脏出现疾病;另外一旦尿蛋白与潜血同时出现,则更有可能说明肾脏出现问题。所以一旦其中一项或是两项都出现异常,建议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明确病情,以免耽误治疗。

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酸碱度: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2)比重: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3)细胞: 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4)蛋白质: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蛋白尿如何治疗》

(5)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6)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7)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臵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8)尿色: 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提示:以上关于尿常规化验指标的正常值以及所体现的临床意义仅作参考,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当尿常规出现异常时,请不要慌张。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以明确病情!

相关推荐

慢性肾炎引发的尿比重下降如何治疗

一般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尿渗透浓度常在400mOsm/L或以下,若每日尿量仅1L,则不足排出含氮溶质,引起尿比重下降。故应要求尿量在1.5L或以上,适当饮水或喝淡茶可达到此目的,必要时可间断服用利尿剂,或者采取治疗尿比重下降的其他方式。 1、控制高血压: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和肾实质性高血压常提示预后不良,持续或重度肾性高血压又可加重氮质血症,引发尿比重下降。用一般降压药虽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不一定就降低肾小球内血管阻力。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强使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需通过治疗才能恢复,是尿比重回到正常水

慢性肾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慢性肾炎的检查方法与其他肾脏病的检查方法大致相同,此外,特别要建议一些病人做肾脏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这对疾病的治疗预后是有帮助的。病理诊断一般有以下几种:系膜增殖性肾炎(含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同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肾小血管硬化,病变部位的肾小管萎缩和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发展到晚期,可见肾脏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慢性肾炎的症状与发病情况与许多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因此,在实践中应加以认真鉴别,以便对症治疗。 检查项目包括: 一、尿常规尿比重偏低,多

尿常规检查包含哪些内容

1.外观 我们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就是看看自己的尿啥颜色(误)。尿常规中也有一个根据外观的描述,没错,淡黄色、清晰透明是正常的,其实这个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在意这个指标,因为倘若真的尿色有变化,如淡红色、洗肉水色,你就是不拿这个尿常规结果也会看医生的,对吧。 尿常规中除了颜色,还有一个尿比重的结果项,这个结果的价值体现在对于肾脏肾小管的功能障碍的判断参考,但是尿比重高或低在正常人群中也非常常见。如果你一天都没喝水或者很少喝水,尿比重就会上升;如果你短时间喝了大量的水,尿比重就会下降。所以,如果你尿常规上一个其

痛风累及肾脏后常会出现哪些表现

痛风累及肾脏的表现一般有尿酸盐性间质性肾炎、急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三种。时间较长的痛风患者大约有1/3出现肾脏损害。 (1)尿酸盐性间质性肾炎:由于尿酸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轻度肾区酸痛,早期可仅有蛋白尿和镜下血尿,有些患者呈间歇性出现,容易忽略或漏诊。病情进一步发展,蛋白尿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肾功能受损,尤其肾的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偏低等现象,进而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急性尿酸性肾病: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于肾小管管腔,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急性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不仅肾病患者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其他某些疾病的辅助分析工具。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肾病检查,不少患者感觉不舒服时常去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看看有无蛋白尿等情况,防止肾病。但是部分患者检查后看不懂结果,现在我们简单的做些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肾病患者最好用晨尿做检查。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挤一部门尿弃去,以冲去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检查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

空气污染地区更易产下轻身宝宝

空气污染或致出生宝宝体重偏低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呼吸病学》15日在线刊登的这篇研究报告称,这项研究共涉及欧洲12个国家近7.5万名女性,她们在1994年~2011年有过分娩经历。由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分析了这些女性受访者的生活环境、怀孕时长,以及新生儿性别、体重等状况。 结果发现,空气污染程度与新生儿体重偏低风险之间有关联。如果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微粒的含量增加5微克,这一风险会升高18%。研究还显示,孕妇如果生活在交通密集地区也会增加新生儿体重偏低的风险。这项研究把足月出生的

肾衰竭诊断方法

(1)血常规检查: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胞沉降率加快。 (2)尿常规检查: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多在每公斤450mosm以下,经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②尿量减少,多在每日1000ml以下;③尿蛋白定量增加,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④尿沉渣检查,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

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

1、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 2、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2.1、尿常规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尿蛋白微量+——+++不等。尿中常有红

肾衰竭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胞沉降率加快。 2.尿常规检查 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多在每公斤450mosm以下,经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②尿量减少多在每日1000ml以下;③尿蛋白定量增加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④尿沉渣检查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

尿毒症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检查 尿毒症时,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下,多数仅有40~60g/L,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当患者合并慢性失血、营养不良时,也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改变较少,酸中毒和感染时可使白细胞数增高。血小板数偏低或正常,但功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常加快。 2.尿常规检查 尿毒症病人的尿改变,随原发病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多数晨尿在450mOsm/kg以下,比重较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