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怎样治疗
儿童睡眠障碍怎样治疗
对于反复出现睡眠障碍的儿童,睡前可服适量安定或硝基安定,见效可连续治疗1~2周,如睡眠正常后可逐渐停药。
学龄儿童可用服小量阿米替林治疗,睡前服12.5~25mg,每晚1次。阿米替林为临床最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其药理作用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使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在药物治疗方面,苯海拉明作为一种温和镇静剂必要时可用于夜惊儿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中枢兴奋药治疗发作性睡病;抗抑郁药治疗梦行症;褪黑素治疗失眠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儿童睡眠障碍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须了解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策。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定时间睡觉。避免睡前任意兴奋活动或看惊恐的电视节目,减少学习负担过重。对于梦行症儿童须防止越窗跌伤等意外。对于反复出现睡眠障碍的儿童,睡前可服适量安定或硝基安定,见效可连续治疗1~2周,如睡眠正常后可逐渐停药。学龄儿童可用服小量阿米替林治疗,睡前服12.5~25mg,每晚1次。
儿童睡眠障碍护理
1、按时作息,尽量保持规律生活。心肾不交者勿过劳,节房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按时就寝,睡前不看惊险刺激的小说、影视剧等。
2、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遵医嘱定期复查,当患者出现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时间缩短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
3、每日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肝火扰心者就寝前到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安眠。
4、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痰热扰心者寝前不吃零食。
5、指导患者自我调节,避开不愉快的事情及环境,切忌焦虑于不寐事上。睡前可用诱导法,听音乐、催眠曲等方法舒缓情志。
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
这些儿童睡眠障碍主要由基因的异常造成,最典型的是发作性睡病。
睡眠的疾病发生于大脑,大脑是人类最频繁与外环境直接联系的人类器官,环境因素对大脑有着显着的影响,成为造成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典型的儿童睡眠障碍是入睡相关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的大部分疾病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某些遗传特质的大脑,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的疾病。
儿童睡眠障碍的症状
1.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难多见于婴幼儿,睡眠时经常翻动、肢体跳动、反复摇头、无故哭闹、磨牙、说梦话等。有的患儿不愿上床,要求抱着走动,或是迟迟不能入睡、浅睡或早醒。
2.夜惊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表现为突然惊叫、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发作时脑电图出现觉醒的α节律。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1~10分钟,发作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夜惊可自行消失。
3.梦行症较为常见,常伴有夜间遗尿。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史。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在入睡后0.5~2小时熟睡中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动,意识不清、东抚西摸、徘徊走路或做游戏动作,此时不易唤醒,大约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又可安静入睡,事后完全遗忘。
儿童睡眠障碍有什么危害
“人体多种激素的分泌都与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儿童而言,睡眠还有着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民间说法“小孩睡觉长脑子”等,都是在强调睡眠对儿童的重要性。
“儿童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但往往未得到家长的重视。”朱晓华说,常见的儿童睡眠问题有入睡困难,睡着后有夜惊、噩梦、说梦话等现象。
“睡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燕说,如果孩子必须依赖某种形式才能入睡,比如必须让妈妈搂着才能睡着,这通常意味着孩子非常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儿童生长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本身是弱者,许多睡眠障碍就是儿童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家庭环境的营造与家长的教育程度、文化习俗以及家庭经济情况有关。
有些家长对儿童睡眠障碍没有明确的认识,常常因为孩子的睡眠问题影响了自己的睡眠和工作,或者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才来就诊,以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迁就,都会导致孩子病情延误,迁延为慢性疾病。而儿童睡眠障碍后果却非常严重,不仅可引发孩子心血管疾病,发育迟缓,还可导致孩子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
儿童睡眠障碍 引起宝宝睡眠障碍的原因
儿童睡眠障碍警惕危害性 知晓病发的几种因素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吃得香、睡得甜才能长得好。那么出现儿童睡眠障碍都会有哪些危害呢?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对儿童而言,睡眠还有着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民间说法“小孩睡觉长脑子”等,都是在强调睡眠对儿童的重要性。“儿童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但往往未得到家长的重视。”,常见的儿童睡眠问题有入睡困难,睡着后有夜惊、噩梦、说梦话等现象。
睡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如果孩子必须依赖某种形式才能入睡,比如必须让妈妈搂着才能睡着,这通常意味着孩子非常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儿童生长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本身是弱者,许多睡眠障碍就是儿童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家庭环境的营造与家长的教育程度、文化习俗以及家庭经济情况有关。
有些家长对儿童睡眠障碍没有明确的认识,常常因为孩子的睡眠问题影响了自己的睡眠和工作,或者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才来就诊,以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迁就,都会导致孩子病情延误,迁延为慢性疾病。而儿童睡眠障碍后果却非常严重,不仅可引发孩子心血管疾病,发育迟缓,还可导致孩子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
孩子做噩梦并在半夜惊醒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发生,可能意味着孩子意志消沉或精神压力大,父母对此不能忽视。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随年龄增长成为成人之后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的主要发生因素。即使是在儿童期,睡眠障碍的负面影响也会使孩子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和品行障碍等。
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和以下因素有关
(1)入睡困难:通常将1周内有3次入睡的潜伏期大于半小时的情况作为入睡困难。家长往往对于这种情况比较重视,所以一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孩子尽快入睡,如陪着孩子给他讲故事、拍拍他、抱着他、睡觉前给孩子吃些东西,或是让其含着奶嘴。这种习惯的养成使得孩子对此有依赖性,一旦这些条件不存在了,他们就很难入睡。
同时,在入睡阶段需要帮助的儿童大都无法自己完成由深睡眠到浅睡眠到轻微觉醒再到浅睡眠的过渡过程,所以晚上经常会醒来寻求帮助后再次入睡,这些终使得实际睡眠时间缩短。并且由于儿童睡眠形成对外界帮助的过分依赖,终出现频繁的夜醒症状。
(2)抚养人的睡眠习惯:抚养人的睡眠习惯(夜间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对孩子的睡眠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2岁以下儿童中,与父母同睡的比例达到57.7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2岁以上儿童中,82.82%的儿童与家长同睡一个房间,68.69%的儿童和父母睡一张床,因此,由于父母的睡眠习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
另外,许多家长都习惯于在卧室看电视,国外有调查发现:学龄儿童在卧室看电视将会使其出现不愿上床睡觉、睡眠潜伏期延长等现象,这一现象在学龄前儿童也较为常见。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夜间睡眠时间,尤其会影响到婴幼儿相对较多的基本睡眠生理要求。
(3)饮食习惯:在1岁以下的小婴儿,饮食习惯也可能对儿童睡眠产生重要影响,人工喂养以及食欲较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对延缓,而在出生后6个月的生长发育延缓会影响认知功能的发育,包括夜间睡眠方式形成也迟缓,同时还伴有其他一些睡眠问题的存在。
(4)睡眠作息时间无规律性: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也是睡眠问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是2.09,而仅仅是睡眠时间较晚的儿童,其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也达到1.21。
(5)母亲孕期睡眠差:母亲怀孕时的睡眠状况也成为影响婴幼儿睡眠的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子宫的环境因素会影响胎儿的神经行为发育,而母亲在孕期睡眠较差可能会影响儿童正常睡眠节律的形成,使得孩子出生后夜醒现象持续到较大年龄,甚至还会伴有其他睡眠问题。
(6)母亲的焦虑情绪:国外有大量研究表明,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国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母亲有焦虑情绪的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为6.19,即母亲有焦虑情绪存在,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危险性是母亲没有焦虑情绪者的6.19倍。
(7)遗传因素:许多睡眠障碍的发生均与遗传有关,如梦游、遗尿、夜惊、梦呓等。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有睡眠障碍者其孩子有睡眠障碍的概率是父母无睡眠障碍的2.45倍。
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
1、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安
前者为孩子不能入睡,后者则表现为睡眠不深或容易惊醒。年龄愈大,睡眠障碍的形式愈接近成人。所以,入睡前不要过分逗引或恐吓孩子,同时还要让孩子养成定时起居的睡眠习惯。
2、睡觉旋转:神经发育未全
孩子睡觉老是360度旋转,也是婴幼儿睡眠的一大障碍。新妈妈们老是抱怨,孩子睡觉时明明睡这头,可是醒来的时候头都不知道转哪边了,一个晚上不知道要帮他调整多少次。刘主任表示,婴幼儿睡觉出现身体的旋转,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发育未全。
儿童睡眠障碍怎么办
按国际标准分为四类:
一、睡眠时间较同龄儿童少;
二、过多;
三、睡眠觉醒程度障碍,如时差,睡眠时相提前,延迟综合征;四、睡眠伴随症,如夜惊、梦魇、梦游。据调查患病率为10%%-15%。
婴儿期睡眠障碍表现急躁、激惹,很难建立睡眠规律。4-12岁儿童的常见睡眠问题是不愿意正常上床睡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再睡,或白天睡眠过多、疲乏、困倦、醒后不适感。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4个月以上,过分担心失眠后果,产生明显苦恼,甚至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治疗:常以行为治疗为主。行为治疗:如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松弛,促使醒觉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的发生。支持性心理治疗:查明原因,去除诱因和不利睡眠的因素,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采用一些有助睡眠的方法,注意养成规律睡眠的习惯。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首选药物可用唑吡坦,(思诺思),也可选用脑垂体素;严重睡眠障碍时可短期小量服用安定类镇静剂。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是一个精神与心理障碍问题,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和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引起,能够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
它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睡眠节律紊乱,如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遗尿、磨牙、用口呼吸、呼吸暂停、梦呓、梦游、打鼾、喉头哽噎、夜惊(梦魇)、抽搐等。
今天我们来主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好发出的各类声响的原因是什么?
吸气时“喉鸣”:严重者需切开气管
婴儿睡觉吸气时喉鸣,大多为先天性喉鸣。先天性喉鸣是由于婴幼儿喉部组织软弱松弛、吸气时候组织塌陷、喉腔变小所引起的,亦称喉软骨软化。有先天性喉鸣的宝宝,在吸气时会发出像小鸡一样的叫声,症状较轻的宝宝,在两到三岁的时候会自愈,如果有严重喉阻塞的宝宝,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所以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调整宝宝睡觉时的体位,卧位的姿势能减轻症状。
宝宝睡得好好的,忽然惊哭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宝宝体内缺乏微量元素,从而导致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致使宝宝睡觉不安稳,出现突然哭闹的情形。这时候家长要注意给宝宝补充钙和维生素D。
睡觉总“呼哧”:可能是先天性腺样体增生
如果宝宝睡觉的时候发出“呼哧呼哧”的的声音,若不是感冒鼻塞引起的想象,则可能是宝宝患有先天性腺样体增生。患有先天性腺样体增生的宝宝主要表现为类似顽固性鼻塞,在宝宝婴幼儿时期要做好护理,谨防感冒,待宝宝长大后进行切除即可。
睡觉磨牙:消化功能紊乱
导致宝宝睡觉磨牙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睡前神经过于紧张,使得大脑管理咀嚼肌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睡着后不断做咀嚼动作;也可能是宝宝睡前吃了太多食物,增加了肠胃的负担,也会引起磨牙;营养不均衡、挑食厌食的宝宝,由于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可能产生磨牙的现象;另外,牙齿发育不良,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合面不平,也是宝宝磨牙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