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防治的7个误区是什么
颈椎病防治的7个误区是什么
不要把颈椎骨刺当作颈椎病
很多人体检拍片时发现颈椎有骨刺生长,就认为是颈椎病。其实骨刺的出现是机体的正常退变,就像人老了会有白发、皱纹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并不一定导致颈椎病。
不要把颈椎病误认为是其他疾病。
如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被误认为是梅尼埃病和动脉硬化。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其症状亦随之多样化,有5%左右的不典型患者容易和骨关节病、胃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冠心病、高血压相混淆,一旦盲目治疗就会隐藏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患者应选择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不要过分看重消除骨刺的作用
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失稳,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但另一方面机体通过椎体骨质增生(骨刺)来增加椎体间的接触面积,达到稳定代偿的目的。骨刺的出现对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从一定意义上讲,还给患者带来了好处,这也是医生对多数颈椎病患者首选保守治疗的依据。有些人认为通过口服或外敷某药可消除骨刺,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只有骨刺生长压迫神经、血管时才考虑手术去除。
不要认为颈椎病是老年病,年轻人不会得
颈椎病固然与年龄有很大关系,临床上也确实发现,颈椎病多发于老年人。但据报道,患上颈椎病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中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导致走路姿势不适合人体正常生理弯曲,久而久之易患颈椎病。喜欢玩电脑、打手机的中学生也因长时间颈部保持在一个姿势而导致颈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颈椎病。
不要认为颈椎病是自然退变,不能预防
很多人的颈椎病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预防起来并不难。现在医学上已证实与颈椎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温度和湿度、吸烟史、急性和慢性咽部感染史、软床高枕、每天平均持续低头工作超过4小时等。健康人群应把预防重心前移,特别是青少年和中年人群要避免患病的高危因素,做好自我防护。
不要认为颈椎病无法治疗
其实治疗的方法很多,可首先选择物理治疗,如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并口服药物,一般症状可以缓解,如脊髓等部位受压可以选择手术。
防治颈椎病不要小病大治
有些患者,特别是一些轻度或早期患者因缺乏颈椎病防治知识,又求医心切,觉得多用药、用好药就能迅速治愈,常常是中药、西药多种药联合应用,按摩、药物外敷、针灸一起上,造成小病大治,过度治疗,结果适得其反。
不要害怕手术
有一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发展为手足麻木、行走障碍、二便失禁。医生劝说应该手术,但有些患者想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就知难而退了。殊不知,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需要医生临床干预的主要类型。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仍采用非手术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颈椎病防治五大误区
1.不恰当的反复牵引。颈部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较常见的方法之一,但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性病变,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
2.反复盲目按摩、复位。颈椎病发病机理复杂,在做按摩复位治疗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等,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
3.在治疗过程中不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盲目牵引,使颈部的肌肉韧带等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会造成慢性损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和保持。建议采用药枕、药袋进行综合治疗,使绝大部分生理弯曲恢复,症状消失。
4.过于夸大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不是所有人的颈椎病经过保守治疗就会好转,有时候手术可能是惟一的选择。
5.轻视颈椎病的预防。长期固定一个姿势,容易造成颈部软组织劳损,逐渐发展为颈椎病。
防治感冒的7个误区
医生提醒,感冒分多钟类型,不能得感冒就只有一种方法治疗,应该到医院确诊病因后对症治疗。
每到晚上就咳嗽是怎么回事?
沈阳王先生提问:每到晚上快睡觉前就咳嗽不止,弄得都睡不好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有感冒发烧的症状,是怎么回事?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解答: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都能引起夜间咳嗽,比如支原体感染、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甚至是变异性哮喘,所以持续咳嗽一个月以上应该到医院进行血常规、肺功能等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如果长时间咳嗽不缓解可能导致呼吸道出血等问题。
另外,咳嗽期间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并且多喝水。
耳后一阵阵疼是什么病?
沈阳王女士提问:最近两周总觉得左耳耳后一阵阵疼,像针扎似的,大概是啥原因引起的?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医生解答:感冒引起的炎症能够引起中耳炎导致耳后疼痛,缓解这种疼痛需要先治好炎症,多喝水,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颈椎病引起的颈椎骨质增生可导致神经受压迫引起耳后疼痛,缓解疼痛可以对颈椎按摩,并注意休息。
还有神经性头痛也会引起耳后疼痛。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最好到医院确诊。
1、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
感冒后会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
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2、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
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
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
3、认为普通感冒可治疗也可不治疗。
普通感冒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但是公众对普通感冒的治疗却不够重视。成人每年平均会感冒2-4次,通常表现为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发热、咳嗽、头痛及全身酸痛。
针对这些症状,需要积极及时对症治疗,如果处理不当,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呼吸系统方面: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肺炎;血液系统方面:粒细胞减少症;泌尿系统方面:急性肾小球肾炎;耳鼻喉:中耳炎、鼻窦炎、咽炎等,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因此,感冒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4、认为感冒是小毛病,应带病坚持工作。
医学实践证明,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特别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体就易侵入身体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个别患者还可能转为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
5、认为吃感冒药越多,好的越快。
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6、认为感冒治疗可随便用一种感冒药。
事实上市场上感冒药玲琅满目,多数为复方组份,其所含成分和剂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成分解决不同的感冒症状。
不同感冒症状应该针对性的选用对应有效成分的感冒药,而不应该随意用一种,也不要随意增加感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治疗感冒的药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7、认为感冒药、中药都是安全的。
事实上感冒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特别是抗感冒中药注射剂,其安全性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治疗感冒的正确方法:
感冒时要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和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可改善部分临床症状。
颈椎病防治四要诀
颈椎病防治四要诀
1、调整坐姿 活动颈部
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正直。
2、抬头远眺 举头望月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时,会影响颈椎和视力。伏案过久,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
3、选个好枕 睡个好觉
枕头不宜过高、过硬或过低,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把枕头枕在后脑勺上,应使枕头与肩同高。
4、防寒防湿 避免损伤
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时受风寒侵袭。
防治颈椎病的6个误区
误区1:颈椎病必须做手术
得了颈椎病,最好的办法是手术根治吗?专家说,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可以应用保守治疗方法治愈,只有少数症状较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大多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专家表示,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人,95%以上是不需要做手术的,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一旦病人出现肢体麻木,就要去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请医生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
误区2:膝关节疼痛多运动
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是否应加强体育锻炼?专家指出,中老年人群易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出现疼痛症状后应减少活动量,深蹲和爬山等活动会诱发和加重病情。专家还建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锻炼身体,最好采取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方法。
专家介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根据病人症状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轻症患者首选外用药和理疗可缓解症状,如果较重可使用口服药物,配合外用药物和理疗。
误区3:颈椎不适多“按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颈椎不适,就去做做“保健按摩”“盲人按摩”。专家指出,按摩、牵引是骨科治疗的手段,但不能滥用,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进行,否则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专家介绍,因颈部按摩不当导致瘫痪的例子并不少见,导致症状加重的病例更多。
养生专家指出,现在社会上的“按摩”,往往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不但价格非常高,而且对用什么样的手法、多大的力气,病人的适应症是什么、禁忌症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按摩、什么情况下不能按摩,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一个师傅一个办法,问题非常大。
误区4:治疗颈椎病的保健枕
很多商家都会在广告中添加夸大成分的用词,但是小田要强调的是,保健枕功效再强大,也只是有助于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促进血液循环,并不算是“治疗”,而是改善症状。而且患者在选择枕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枕头的高度,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颈部生理弯曲的高度。
误区5:颈椎病是自然退变,不能预防
很多人的颈椎病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预防起来并不难。现在医学上已证实与颈椎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温度和湿度、吸烟史、急性和慢性咽部感染史、软床高枕、每天平均持续低头工作超过4小时等。健康人群应把预防重心前移,特别是青少年和中年人群要避免患病的高危因素,做好自我防护。
误区6:颈椎病小病大治
有些患者,特别是一些轻度或早期患者因缺乏颈椎病防治知识,又求医心切,觉得多用药、用好药就能迅速治愈,常常是中药、西药多种药联合应用,按摩、药物外敷、针灸一起上,造成小病大治,过度治疗,结果适得其反。
阴道炎的六个治疗误区
阴道炎的六个治疗误区里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得了阴道炎一定是卫生工作没做好,其实并不全是这样的,有的女性是因为频繁的清洗外阴,尤其是用一些洗涤剂是会破坏阴道环境,导致阴道炎的
而第二个误区是再次得阴道炎,可以不用检查继续使用之前的药物,其实这是错误的,阴道炎的类型是有很多的,引起炎症的病原体也不一样,要确定病因后再用正确的药物治疗。
第三个误区就是阴道炎只是女性得的病,跟配偶没关系,其实阴道炎不只跟女性有关,如果男性有病菌,也会导致女性感染上的,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夫妻共同治疗的
第四个误区就是盲目的根据虚假的广告买药,其实这些广告都是扩大其次的,并没有说的那么好的效果的,阴道炎的女性盲目的用药是会加重病情的。
而第五个误区是治疗必须要靠抗生素,其实这并不全是正确的,如果过多的使用抗生素的话,是会让病菌产生耐药性的,会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平衡的,会让真菌生长旺盛,让治疗的周期更加长的
还有第六个治疗误区就是在症状好了以后就可以停药,其实这是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疗程用药,在定期复查发现没有病原体以后才可以停药的。
防治颈椎病有误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脱水、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位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的继发性改变等结构变化,均可导致颈椎椎管或椎间孔、椎间隙变狭窄,直接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好发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工作时头颈部常向某一方向转动的人。如办公室工作的人员、作家、教师、会计、电脑操作者、车工、缝纫工、绣花工等。
中医治疗颈椎病有优势。除采用颈牵引治疗外,用针灸、推拿、小针刀等非药物疗法结合内服、外敷中药综合治疗,疗效极佳。
但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不是所有颈椎病患者都可用颈牵引方法治疗。
颈部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有炎症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肝炎、肾炎以及年龄过大,体质虚弱者不宜颈牵引。牵引重量以患者感舒适为度。
过度劳累、饥饿和精神紧张者,应等恢复正常后再进行针灸、推拿治疗。
应到正规医院,最好到专科医院接受针灸、推拿治疗。不随便接受“端颈子”方法。
平时应矫正头颈不良体位,有良好的睡眠体位、工作体位、生活体位和运动体位。
应随时避免头颈部外伤,外伤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必须避免各种工伤、交通事故及运动性损伤。
注意避免颈部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
如果咽喉部有炎性病变,应积极治疗。
患有颈椎病的人,大多会选择保守治疗,虽症状易缓解,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稍有不慎,病情又可能复发。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和症状缓解后,注意纠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自我保健,这才是预防颈椎病复发的良方。
腰椎病误区
很多人都知道颈椎病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但是你知道吗?现在颈椎病已经是找上了年轻人了,因为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颈椎不适现在颈椎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这些误区你都进了吗?你知道该如何预防颈椎病吗?接下来小编就给你说一下这三大治疗误区。
腰椎是属于脊柱的一个部分,上连颈椎、胸椎,下连骶椎。拥有健康的脊椎才能保证人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例如向前弯腰、向后伸展、左右弯腰和旋转。
腰椎是属于脊柱的一个部分
年龄增长、骨骼钙质流失、不正确的坐姿、外力损伤、运动不得当等因素,都会导致腰部疾病,引发下腰痛。
专家称,工作职业是导致颈、腰椎病高发、年轻化的主要原因。长期低头伏案,颈部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使颈部肌肉发生痉挛,颈椎负担加重,从而导致颈椎病。而长时间的弯腰驼背,导致腰背部姿势性疲劳,也加速了腰椎间盘疼痛及病变。
误区一:盲目锻炼
很多腰椎痛患者都是锻炼来达到治疗脊椎的目的,以此类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腹肌和背肌。但是你知道吗并不是任何人都是适合通过运动改变脊椎的。如果锻炼的不适合的是会对病情造成反效果的。
很多腰椎痛患者都是锻炼来达到治疗脊椎的目的
误区二:无为而治
有些人一旦犯了腰疼,总是选择用休息代替治疗或者干脆咬牙硬挺。事实上,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一些腰椎疾病可能会引起下肢麻木、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只有尽快去医院确诊,并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才能避免疾病恶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误区三:见好就收
许多腰椎病患者只要稍有好转,就立即停止治疗。而此时,病灶可能只是被控制了一部分,尚不稳定,见好就收很容易复发甚至前功尽弃。不少老年患者容易迷信“只要打一针”就能“根治腰痛”的偏方。腰痛的治疗不可草率,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进行。
颈椎病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转动脖子的时候有响就是颈椎病
转脖子时候会响并不一定就是颈椎病。如果脖子最近总是出现嘎嘎响声,怎么甄别这个响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如果颈椎有弹响的声音时,还伴随着一些症状,比如疼痛、麻木或者无力,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颈椎病的早期症状。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生理性弹响”,就不用太紧张。“生理性弹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颈椎的关节,在颈椎的屈伸和旋转活动中关节会发出弹响,当然也有理论认为是关节内有小气泡或关节异常错动甚至是关节磨损导致的,总之,关节往往是产生弹响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就是来自颈部后面发达的肌肉和韧带,肌肉和韧带组织之间在屈伸活动中也会有异常摩擦,产生弹响。
误区二:脖子和肩膀酸痛就是颈椎病
偶尔的颈肩部疼痛或者酸胀,可能是筋膜炎或者着凉、劳累导致的。如果疼痛酸胀总是发作的话,就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可能是颈型颈椎病(详见《颈椎病的五种表现,请对号入座》),严格来说它是颈椎病早期阶段的表现。
误区三:有手麻、头晕的症状就是颈椎病
有头晕手麻的症状不一定就是颈椎病,需要医生做进一步甄别。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头晕。如果头晕时伴有眼前发黑、发懵的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脑供血不足;如果头晕和体位有关,就要怀疑是不是美尼尔综合征或者耳石症;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是跟脖子有关系的,患者转动脖子或者后仰的时候会出现头晕,而且很少会出现严重的眩晕,比如觉得天旋地转,起不来床等。
如果出现手麻,医生首先会考虑是不是颈椎出了问题,是不是颈椎病压迫了神经根引起的。但是其他的病症也可能会引起手麻哦,如果是手臂、手腕处的神经受到了压迫,也会产生手麻的症状,比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鼠标手)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手麻就是颈椎病,需要专科医生进行鉴别。
误区四:颈椎有骨质增生就是颈椎病
骨质增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骨刺。如果x线片子显示颈椎长了骨刺,报告单上就会写骨质增生。但颈椎长了骨刺,并不等于骨刺一定压迫了神经和脊髓。临床上,有些颈椎长了骨刺的患者并没有任何症状。只有脊髓、神经或者是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和受刺激,并且产生了临床症状,才能诊断为颈椎病,而不是说X线显示有骨质增生就诊断为颈椎病。
误区五:颈椎病是老年病,年轻人不会得。
很多人在电脑旁边工作时间长了,或者低头玩手机太久,开车时间长了都会觉得脖子不舒服,这都是颈椎病的早期表现,我们应该引起警惕和注意。而且现代工作生活的压力和节奏导致颈椎病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临床上也常会收治很多年轻的颈椎病病人,所以一定要摒弃颈椎病是老年病的错误观念,预防颈椎病应该从年轻人开始。
颈椎骨刺很严重吗?
颈椎骨质增生也就是常说的长骨刺,医学上也称为骨赘。通过对动物颈椎病实验模型的动态摄片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随着椎间盘通变加重,椎体连接失稳,刺激软骨组织细胞增殖并向椎体边缘凸出,形成骨赘。椎间隙狭窄,韧带损伤引起血肿钙化,小关节过度磨损等,也可以引起骨质增生,颈5、颈6椎体是好发部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科于杰
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有人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60%有颈椎骨质增生,到 60岁几乎100%有骨质增生。有了 骨刺,既可以发生症状,也有稳定的作用,这与骨质增生的部位有关,关键在于是否压迫或刺激了脊髓、血管或韧带。当然,向前增生的骨刺也可以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
临床上要消除2个误区:一是防止将颈椎长骨刺等同于颈椎病。颈椎长骨刺可以说是一种维持颈椎稳定的反应。出现颈椎长 骨刺并不一定产生颈椎病的表现。二是对颈椎X线等摄片中看到的骨质增生不以为然,认为“骨质增生很普遍,也没有很有效的防治方法,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其实椎动脉型颈椎病,就是由于钩椎关节等颈椎小关节处的骨质增生等原因造成了对椎动脉压迫而引发该型颈椎病的。后纵韧带、黄韧带骨化都可以骨化,直接压迫脊 髓和神经根,产生严重的后果。
颈椎病的治疗所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在颈椎病的治疗方面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就是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所存在的误区。虽然颈部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性病变,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
其次,在颈椎病治疗上所存在的误区除了以上所介绍的以外,还表现在对这种疾病的不正当护理上。由于颈椎病发病机理复杂,在做按摩复位治疗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等,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
最后,人们对颈椎病的治疗所存在的误区性认识,还表现在对颈椎病的日常护理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的患者不重视颈椎病的预防,比如长期固定一个姿势,容易造成颈部软组织劳损,逐渐发展为颈椎病。
颈椎病怎么治?以上就是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面所存在的误区所进行的介绍,希望通过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些治疗误区的重视。总之,要想治疗颈椎病,就必须要克服这些不良误区的存在。
颈椎病的防治别踏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人过20岁,颈椎就开始衰老“人到20岁,颈椎就变老。”很多人对这样这个说法感到不可思议。根本想不到自己的颈椎会这么快“衰老”,但这是事实。人在20岁之前,颈椎处于生长期;20岁之后,人的颈椎就开始变老了。颈椎一变老,就开始失去水分,发生变形,人的颈椎病也就随之而来了。加上现代人工作强度大、生活压力大、不注重身体的保养和保健,所以很多年轻人、中年人或多或少地都有颈椎病。老年人倒很少得颈椎病,就是以前有颈椎病的患者,上了年纪也会不治自愈,这是老年人的颈椎处于稳定阶段,不再发生退化的原因。误区二:脖子不酸不疼,就不会是颈椎病我现在腰不酸腿不疼,不经常伏案工作,不经常面对电脑。应该没有得上颈椎病吧?颈椎病不一定表现在脖子疼,还有方方面面的症状。如说眼睛疼痛发胀、眼科检查也没什么问题,就应该来康复理疗科看看,是不是颈椎错位压迫了视觉神经;如说有人经常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怎么吃药治疗都告无效,也应该来康复理疗科看看,是不是颈椎出了问题。误区三:对因治疗,颈椎病就能迅速治愈我的颈椎病采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治疗好,是什么原因呢?颈椎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对因治疗。但有些脊椎、颈椎问题,经过治疗后效果立竿见影。但更多的颈椎疾病,也需要慢慢改善。
颈椎病预防保健五大误区五
目前,我国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达1.2%,即全国约有2亿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长期承受颈腰痛、手腿麻的折磨。由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方法繁多,易反复发作,另外不恰当的治疗还会延误、甚至加重病情。那具体会有哪些误区会带来治疗康复的不良影响呢?
误区一:容易被误诊误治
颈腰椎病变引起的症状有:颈肩部疼痛、僵直,手臂麻木感、头痛、胸痛、腰腿疼痛、跛行、走路吃力、步态失稳等,上述症状很容易与心脑血管疾病混淆,有些患者有了上述症状后,盲目去买一些药品来吃,因不对症难以收到效果。所以,一旦患有上述症状,一定要到专业的颈腰椎病治疗机构去检查、确诊,以免误诊误治。
误区二:颈肩腰腿痛不算病
据统计,约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颈肩腰腿痛的经历。引起颈肩腰腿痛的疾病几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统。有些颈肩腰腿痛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患者便因此认为颈肩腰腿痛不算病。事实上,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颈肩腰腿痛不仅算病,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病不仅可以引起颈肩腰腿痛,而且还会引起下肢麻木、冷凉、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误区三:病急乱投医
不少患者有了颈腰椎疼痛,图方便,跟着广告买药吃。并且有些口服药物多是起止痛作用,治标不治本。
还有一些人没有经过正规检查,就去做保健按摩,或者盲目选择手术治疗。事实上,有的病人不适合做推拿,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盲目选择手术治疗,可能会出现后遗症。
误区四:不注重颈部保暖
随着电子办公的普及,长期伏案工作让颈椎病成为了现代人常见病之一。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引发颈椎病,如经常低头或仰头工作和有低头生活习惯者,颈部经常处于屈曲位或伸展位,颈部肌肉过度疲劳,就容易患颈椎病。
到了秋冬季节,如果天气较为寒冷,最好能注意颈部保暖。具体来说,可以在白天为颈部戴上围巾外,晚上还可以用热水袋在颈部外敷,避免穿过于低领的衣服。
误区五:病发期进行运动疗法
现在患颈椎病的人不少,市场上防治颈椎病的器材和流传的颈椎病锻炼操如米字操等也不少。专家指出,各类保健器材只能起到预防的效果,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而运动疗法是可以缓解颈椎病,但是锻炼时机需要把握好。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则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此外,如果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而患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总之,骨科专家提醒:颈椎病防治关键在于倡导生活工作中的日常保健,其中,枕头是关键。在选择枕头时,建议选择枕头中央略凹进,高度为12~16cm的枕头。睡觉时,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
一些颈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颈椎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运动,如擦高处的玻璃。此外,通过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