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乙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在治疗乙肝方面有独特的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乙肝病机复杂,病变波及多脏腑和全身阴阳气血,故辨证复杂,分型较多。中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与观察总结出了治疗乙型肝炎的多种方法:
保肝化湿法
保肝化湿法是肝病治疗过程中祛除温浊的一种方法,湿邪常为肝病之源,可贯穿于肝病治疗的始终。主要针对脾胃寒湿型,以温中化湿,理气行滞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出现脘腹胀满,得热稍舒,口淡不渴,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短少.精神困倦,畏寒懒动,面暗或身目俱黄,黄色晦暗,甚至烟熏,舌体淡胖,苔多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保肝降酶法
保肝降酶法用于肝热,肝火实证,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因肝火内燔,游行于三焦所致一身上下内外皆可患病。主要针对肝胆湿热型,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脘腹胀满,口苦口干,纳呆食少,厌油恶心,心烦不宁,两肋隐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多腻,脉弦数。
保肝转阴法
保肝转阴法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方法,也是调整肝脾功能的常用大法,因脾胃功能失调常导致肝病发生。主要针对脾胃气虚型,以健脾益气,和胃祛邪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出现精神疲惫,面色白或虚肿,口淡无味、食后腹胀,大便软成稀溏,舌淡苔薄、脉沉或弱。
保肝抗纤法
保肝抗纤法也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方法,治标与固本同治。不论祛除标实之后,或在邪实伴有正虚时均应重视培本。主要针对阴虚血瘀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两肋隐痛或刺痛或遗精早泄,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弦而涩。
中医治乙肝的方法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是由比较多的种类,很多乙肝患者也尝试过不同的方子来治疗乙肝,颇费周折。也有一些患者尝试用西医治疗乙肝,但效果一般,连续服用了大量的抗病毒药,不仅花费了很多钱,而且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还很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治疗肝病首先就是要调理肝脏的各个部分的环境,中药材中的山药、茯苓、当归、黄芪、人参、刺五加、党参、山茱萸、何首乌、灵芝等中药材,则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来帮助抗病毒的。对乙肝患者的康复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乙肝中药方子1 麦冬 20g、党参 30g、黄芪 30g、苦参 6g、甘草 3g。要注意的是,此方对有发热炎症、 舌苔厚腻、肝炎活动出现黄疸等情况,应该停用。或改方治疗。2 虎杖 15--30 克,蚤休 15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苦味叶下珠 15 克,板蓝根 15 克,露蜂房 5 克,赤芍 15 克,丹参 30 克,生黄芪 30 克,制首乌 15 克,巴戟天 15 克.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退黄之功效。
看了上述关于中药治疗乙肝的一些内容,您会不会想要换个方式治疗乙肝呢?如果西医实在不能够解决您的肝病问题,不妨去找一个资深的老中医,听听他的意见吧。也许就会对您的病情有所帮助。或者说您也可以根据我们给出的方子,咨询医师之后自己熬制中药,也是可以尝试的。
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正确方法
中医认为,即使得了乙肝肝硬化的患者们,也不要过于担忧自己的病情,良好的心态以及积极应对的策略对于患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时刻去纠结自己能活多久,否则会因此而错过了最佳的医治时期,早期的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可以采用疏通化纤的方法来消除肝脏炎症,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控制住肝硬化病情。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一般有三个关键。
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认为:首先,从病情病因展开,要辨析清楚病情的症状,其次,权衡正邪,适时扶正,使得患者的肝毒可以蒸腾外越,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最后,应该贯穿实行化痰祛瘀之法,改善生活质量。
大量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的显示出来,中药的抗纤维化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有很好的效果,所以长期使用中药抗纤维化,可以软肝缩脾,调整人体中的蛋白比值,并且提高血小板的含量,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很有作用。
所以,乙肝肝硬化患者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按照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正确方法来实行,就可以有效控制住病情,防止肝脏细胞进一步恶化。
中医治疗乙肝的三种方法
1、毒为实邪,解毒排毒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为气病,有木土之分。“瘀”为血病,在经在络。而毒为实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贯肝病之始末。肝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将人体代谢过程的有害废物进行解毒,排出体外。如肝功发生障碍,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质即对机体,尤其是特适性的肝脏产生损害,在治疗上“不离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泻火疏木。重在利胆,因肝胆相照,胆为肝脏排泄胆汁,为肝排邪泄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胆者自当利之。
2、气滞血淤,活血化瘀
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大多由气滞血瘀造成,情绪不畅,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阳被遏,也是一种郁滞,气为血帅,气滞血瘀,血脉不通,则瘀血内生,临床上两胁疼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肤发硬甚至开裂说明瘀血阻滞,是乙肝的基本病机之一。
3、脾气易虚,顾护脾胃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治疗乙肝,尤其应重视益气健脾,因为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退虚热,解毒,利水、生津救脱等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瘀、消肿排脓等间接作用。能调节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的转化,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中医治疗乙肝
1、健脾宜早。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
2、注重解毒。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为重点,解毒既要解热毒,同时又要注意解湿毒,解热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蓝根、野菊花、虎杖、苦参、半枝莲、败酱草、鱼腥草、连翘等,解湿毒用土茯苓、粳米、半边莲、蚕沙、萆解等。但专家认为对于慢性病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虚证,所以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防止虚虚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时仍要注意避免伤阴,一不可过于辛燥,二不可过于苦寒。
3、疏肝宜柔。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彭勃认为,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同时彭勃还认为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生麦芽等。其中生麦芽甘咸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药性平和,为常用之品。疏肝汤剂若久服,药方不宜过大,药量不宜过多,更须注意柴胡升散之性。另外,要疏肝与柔肝并用,如与枸杞子、白芍配伍,即可协同提高疗效,又可制约药物之散性。
中医能治愈乙肝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有其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多靶位的作用,包括改善症状、肝功能,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以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等。因此中医药治疗可收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2。西医认为不宜或治疗失败的乙肝患者,如免疫耐受期的病毒携带者,抗病毒药治疗失败者或严重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等,采用中医药治疗能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3。 副作用相对很少如果用药得当可以忽略不计,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
4.医疗费用比起西药来很低。
哪些慢性乙肝患者适合中医治疗呢?
1。使用干扰素及核苷类抗病毒药依从性差不能长期坚持者;
2。 有使用禁忌症或使用后毒副作用大不能继续者;
3。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主诉有肝区痛,纳差,腹胀便稀,口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暗红,面色晦暗的肝郁、脾虚、阴虚、血淤证,均可用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很多,包括辨证论治开药方、中成药、固定复方及单味药等。不论是何种方法治疗,其基本原则是要遵循辨证施治的中医理论,根据慢性乙肝的病因、病机和病位,针对不同的病情拟定处方或选用合适的中成药。
慢性乙肝最根本的治则是扶正祛邪,即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清除、抑制邪毒。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淤、益气养阴、健脾化湿、补肾柔肝等。
在历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治肝的记载。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治肝三大法(即甘缓、辛散、酸敛)、清代医家李冠仙的治肝十法,以及清代医家王旭高治肝三十法,都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
乙肝中医辨治要点
辨虚实:中医认为, 本病多由感受湿热疫毒之邪, 迁延日久, 致五脏阴阳气血亏虚, 尤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 标实者, 又有湿热、痰浊、瘀毒等。由于标本虚实是一对阴阳矛盾,实际上, 临证中单纯的虚证和实证是短暂而相对少之又少的,更多情况下是虚实标本的错综复杂。因此, 治疗上一方面正虚宜扶正, 标实宜攻邪;另一方面重点应是如何判断邪正力量的对比以及灵活应用扶正与祛邪的先后侧重上, 因而可以说整个疾病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围绕邪正虚实治疗矛盾所进行的辨证思考。作为本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可遵循《丹溪心法》提出的:“ 壮实初病宜下, 虚弱衰老久病宜升” 的法则, 凡病程短, 或患者年轻力壮正气未亏者, 可先行攻伐;而病久或患者年高体弱者又宜扶正为先, 兼顾祛邪, 总以攻邪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为终极目的和最高境界。凡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者以逍遥散、一贯煎、肾气丸、五苓散等加减, 临证以黄芪、白术、茯苓、党参、青皮、陈皮、柴胡、郁金、白芍等健脾行气, 柔肝疏肝;淫羊藿、肉桂、冬虫夏草、川芎、丹参、虎杖等温肾暖肝活血, 注意补而不滋腻留邪, 使正虚得补而气血得调, 泻实宜中病即止, 勿伤正气。
辨气血:辨治慢性乙肝, 辨气血很关键。刘渡舟教授将慢性乙肝分为“气分肝炎” 和“ 血分肝炎” 。气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烦躁、身体困重、不耐劳作、睡眠多、尿黄, 舌体大, 舌质红, 舌苔黄厚腻,脉弦滑, 或脉大、脉数:望诊尚可见面生粉刺、面如蒙油垢或面潮红, 或白睛黄赤等征象, 以柴胡解毒汤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 用于气分肝炎。血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身体疲乏、不耐劳作、烦躁、饮食基本正常, 舌苔薄腻、舌体不大或见瘦小, 脉弦细, 有时血分肝炎可以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这是毒邪深伏血分, 而不明显地表现于外的缘故, 以柴胡活络汤治疗 。
辨湿热:慢性乙肝系疫毒之邪入侵, 疫毒多为湿热之性。疫毒内侵, 化湿生热, 壅阻中焦, 清热除湿既可清除病邪, 有利于正气的恢复, 又可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但是在运用清热除湿法时, 必须掌握好辨证要点, 辨明湿与热的偏胜和消长变化, 辨兼夹的各种病理因素。如热重于湿, 当清热解毒兼以祛湿, 湿重于热者当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湿热并重者又当两顾,兼有寒象者可配合温化。
辨痰瘀:本病是一个慢性过程, 日久必有瘀血, 所谓“ 久病必瘀”, 瘀血停留, 阻滞脉道, 阻碍津液入脉化血之路, 聚为痰浊。《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云:“ 诸痰者, 此由血脉壅塞, 饮水积聚而不消, 故成痰也。” 痰浊既成内阻脉络, 又可致瘀, 最后造成痰瘀同病, 痰阻血瘀的复杂局面, 痰瘀互结, 如油入面,胶着难除。临床可见蜘蛛痣、肝掌、面黯甲错, 腹筋暴露等痰瘀夹杂之证。治疗上要分消痰瘀, 辨别痰瘀的偏胜, 治疗上有所侧重, 痰浊明显者, 如患者表现为神疲纳差、自觉腹胀、恶心、便溏, 舌苔白腻, 脉细弦滑者, 以化痰为主, 可用二陈汤, 酌加桃仁、红花, 丹参饮、失笑散等活血化瘀之品。若面色黧黑,胸壁血痣, 手掌赤痕, 舌暗瘀斑, 脉弦或涩, 以活血化瘀为主,可用血府逐瘀汤酌加瓜蒌、陈皮、半夏等化痰之品。此外, 临床上痰瘀两邪未必同时兼见, 但根据“ 痰瘀同源” 、“ 痰瘀同病”的原理, 可先行加入少量针对未病之邪的药物以阻断之。治疗应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谨守病机, 随证施治, 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方药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首乌、白花蛇舌草、虎杖、半枝莲、苦参、乌梅、佛手、白芍、柴胡、丹参。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益气健脾,首乌、丹参、白芍、郁金养肝活血以调和阴阳气血,与参芪术苓共成扶正固本之功,以调节免疫功能;白花蛇草、虎杖、半枝莲、苦参清热解毒除湿,能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促使相关抗体转阴;乌梅、佛手、柴胡、白芍共为佐使,其中乌梅性酸味平入肝脾二经,能养肝健脾,取酸生肝、补用酸之意,柴胡疏肝配白芍柔肝,一散一收,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消滞,能调和肝脾,促进机体代谢功能;诸药合用,补而不滞,渗而不燥,清而不寒,使肝脾气血调和,机体阴平阳秘,乙肝得愈。
辩证加减:胁腹胀痛较甚选加香附、郁金、青皮;肝脏肿大、舌脉瘀象者选加归尾、赤芍、田七、牡蛎,口和苔腻、脘腹胀满者选加佩兰、泽泻、厚朴;口苦苔(黄)腻、尿黄者选加黄苓、栀仁、大黄、夏枯草以清利湿热;大便燥结或便溏不爽,加大黄,阴虚内热见舌红苔少、五心烦热者,选加鳖甲、知母、地骨皮、丹皮等。
煎服方法:1日1剂,每剂煎2次,以清洁新鲜淘米水煮,并纳鸡蛋1枚同煎,取汁后喝药食蛋。1个月为1个疗程。
乙肝能够医治吗 乙肝不治疗的危害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需要反复清除乙肝病毒,如此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由于免疫功能低,病毒无法清除,肝组织反复受损,反复修复,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B超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则可清楚见到肝脏有明显的纤维化改变。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能有效治疗纤维化,则转化为再生结节,形成假小叶,约20%左右的人出现肝硬化。
慢性乙肝在初期尽管对肝脏有损害但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因而导致很多人没有发现自己患有慢性乙肝疾病。由于肝脏代偿能力逐渐变差,一旦出现肝炎活动,就极易出现黄疸、腹水、出血、昏迷、尿少等严重后果。乙肝病毒携带者中,50%~75%的人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估计5年中从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20%;从代偿性肝硬化到肝脏失代偿为20%~23%;从代偿性肝硬化到肝癌为6%~15%。
慢性乙肝在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发生并发症,常见的有:
(1)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有两型,第一型是胰岛素依赖型,是由于慢性乙肝损害了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要靠补充胰岛素治疗。第二型是非胰岛素依赖型,是肝脏对胰岛素降糖的生理作用降低,以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脂肪肝:慢性乙肝易继发脂肪肝,常在肝炎后发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中度升高、血脂升高,肝脏B超检查呈脂肪肝波型。主要是由于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和糖增多、肝脏合成脂肪酸增加或氧化减少所至。
(3)慢性乙肝后高胆红素血症:此指慢性乙肝后部分病人遗留轻度黄疸,黄疸持久不退,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肝功能大多正常。
慢性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干扰了其正常生活,还将对其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慢性乙肝会对患者的升学、就业、入伍、婚嫁造成影响,还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旦身患慢性乙肝,众人则谈肝色变,唯恐避之不及,给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中医如何治疗乙肝
1、保肝化湿法
保肝化湿法是肝病治疗过程中祛除温浊的一种方法,湿邪常为肝病之源,可贯穿于肝病治疗的始终。主要针对脾胃寒湿型,以温中化湿,理气行滞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出现脘腹胀满,得热稍舒,口淡不渴,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短少。精神困倦,畏寒懒动,面暗或身目俱黄,黄色晦暗,甚至烟熏,舌体淡胖,苔多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2、保肝转阴法
保肝转阴法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方法,也是调整肝脾功能的常用大法,因脾胃功能失调常导致肝病发生。主要针对脾胃气虚型,以健脾益气,和胃祛邪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出现精神疲惫,面色白或虚肿,口淡无味、食后腹胀,大便软成稀溏,舌淡苔薄、脉沉或弱。
3、保肝降酶法
保肝降酶法用于肝热,肝火实证,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因肝火内燔,游行于三焦所致一身上下内外皆可患病。主要针对肝胆湿热型,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脘腹胀满,口苦口干,纳呆食少,厌油恶心,心烦不宁,两肋隐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多腻,脉弦数。
4、保肝抗纤法
保肝抗纤法也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方法,治标与固本同治。不论祛除标实之后,或在邪实伴有正虚时均应重视培本。主要针对阴虚血瘀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两肋隐痛或刺痛或遗精早泄,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弦而涩。
丙肝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湿热内蕴
1、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热重于湿: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二:寒湿困脾
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三:丙肝病人出现身目皆黄
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中医治疗丙肝的方法是茵陈术附汤。茵陈、制附子、白术、干姜、茯苓、泽泻、甘草、醋淬鳖甲。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四:丙肝病人出现起病急骤
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
酒精肝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酒精肝中医治疗方法
目前初步研究认为有效的单味中药及其有效单体有以下几种:
酒精肝中医治疗(1)汉防己甲素:汉防己甲素(TET)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是:①抑制星状细胞的生长增生、胶原和HA的合成和分泌,对肝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②具有线粒体(MC)保护作用;③阻断Ca2+离子通道,从而防止细胞内的ATP大量消耗,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④抑制纤维细胞、Ⅰ、Ⅲ、和IV型前胶原合成。结果表明,肝硬化病人治疗后,血清HA和PⅢP含量明显下降,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
酒精肝中医治疗(2)丹参;丹参用于抗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较多。其机制可能为:①改善肝内微循环、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②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③增强调理素活性,提高纤维蛋白连接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④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减少氧自由基对肝细胞损害。以上机制可保护肝细胞,减少肝细胞损伤、坏死等对星状细胞的刺激,抑制肝纤维化的启动和发展;肝内胶原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尿HPP排出量升高,提示该药可促进已形成的胶原降解,增生的胶原重新被水解吸收。
酒精肝中医治疗(3)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对病毒清除能力,保护肝细胞而间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人工冬虫夏草菌丝(虫草菌丝)是人工培育的,和冬虫夏草有类似作用。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转阴吗
乙肝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一位医学博士在二十一世纪对治疗(乙型肝炎)的结论,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物,只有划分乙肝的治疗标准:临床治愈.基本治愈.彻底治愈三种。
1.所谓的临床治愈是针对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而言,乙肝病人经过治疗,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即可判为临床治愈。
2.基本治愈是指乙肝病毒的主要复制指标检测呈阴性,肝功能正常,并且能够持续一年以上者。
3.彻疷治愈是指乙肝病毒的所有指标转为阴性,肝功能检查未见乙肝病毒存在者。
从目前情况看只可达到临床治愈,第二.三条只有靠中医。一部分人对中医抱有轻视甚至蔑视的看法,对中医使用草.木.花.果.矿物.动物之类的物质治疗世界不能治疗的绝症能彻底治愈吗?
乙肝是中医中湿与七情内伤中忧.怒混合的内科病症,再加上病久体虚,肝脏是人体的血库,血液所到之处都存有病毒,疾病自然就蔓延到其它脏腑器官,如果治疗就必需从整体考虑,前面着手。
中医治疗急性黄疸(甲肝)只需清热解毒化湿,用茵陈篙汤加减就可以解决了。但有个别因某种原因误治.失治等拖延时间,就会酿成了慢性肝炎(乙肝)。
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肝炎(黄疸)在半年前就要治愈彻底,否则超过半年不能彻底治愈就为慢性肝炎(乙肝)。
乙肝治愈彻底首先分辨患者并发有哪些其它的疾病。每个患者的并发症是不相同,体质有虚实差距,脾胃强弱也大不相同,所以治病就要灵活掌握,大众相同治法就是以解乙肝病毒的主药,配以补充肝血糖,这点是每个患者都相同的。在此我提醒一句,用中草药治疗肝病需要注意的地方,龙胆草味极苦,患者必须真正实热症并且只可用一次,最好不要超过10克。服第一剂时患者感到很舒服,因为此药比任何治肝的药都要强,过极同样上肝,肝为刚强之官,药味太苦会伤肝伐肝,如果龙胆草超过份量会减少血小板,导致大出血而死亡。患者在本病用超过100克几乎无药再挽救,切实紧记。
其余为饮酒形成酒精肝,中药有葛花.枳椇子两种解酒精之药,但目前的酒含酒精的毒性大大超过以前的土制酒,变成解酒精毒的中药完全无效。
彻底治愈乙肝单靠药物是完全不能的,饮食起居才是彻底根治的主因,恢复正气是根本,这样就要有经验的医生指导,服药需要多少时间生效,大约彻底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乙肝治疗医院
肝病专家介绍到,要说治疗肝病,科学的检查是关键,只有检查出自己的病情后,对症下药,才能做到分病分治! 沈阳201肝病医院,中西医治疗乙肝各有长处,两者结合起来最好。对于患者来讲,首先要了解中西医各自的强项,接着发挥西医西药的特点,在微观上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疾病。诊断清楚后才能对症用药。如果有一些疑难疾病,用西医、西药没有办法治好,可以去看中医。或者患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在去看西医的同时,还要去看中医,因为很多的疾病西医西药没办法解决,而要用中医来调养,发挥中药的特点。
乙肝抗病毒治疗最好的方法是“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采用世界上最先进设施,抽取患者50-100ml血液,以1:1的比例通过高氧压缩,诱导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产生细胞因子和活性代谢产物,从而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应答,有效的控制和清除乙肝病毒,达到乙肝治疗的目标,是这才是怎么治疗乙肝最好的选择,该方法已经在沈阳201肝病医院率先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