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
有益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
(1)吃富钾食物可降压
香蕉和酸奶中钾的含量较高,有助于控制血压。国外对2600人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周6天每天吃含1克钾的食物,如一个土豆、一只大香蕉和225克牛奶,5星期后血压可下降4毫米汞柱。还可多喝橙汁,橙汁含丰富的维生素C。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的人,其血压越低。研究认为,维生素C有助于血管扩张。每天服用60毫克维生素C片,或者多吃些蔬菜、柠檬和其他酸味水果,也可以起同样作用。
(2)多吃鱼胜于多吃药
长期吃富含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对于心血管病人所产生的保护效果,近年来已经由很多的学术研究所证明,特别是吃那些生活在寒带水域的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达52%以上。而另一项研究也指出,常吃鱼的心脏病人,两年内的死亡率比起不吃鱼的人要减少30%。
(3)吃苹果可防血管硬化
研究显示,每天吃两个苹果能够减少人体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吃苹果还会增加血中维生素C的含量,平均可提升34%。每天吃苹果可以减少肠内的不良细菌数量而帮助有益菌繁殖,从而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也同样可以起到预防高血脂和血管硬化等与生活习惯有关的病症的作用。
十种有益于心血管的食物
1、大蒜
内含甲基丙烯三硫,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并预防血栓的生成。
2、苹果
富含果胶、纤维素、花青素及维生素C,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胆固醇。
3、黑木耳
内含高量膳食纤维、卵磷脂、胶质、胡萝卜素,亦有抗凝血作用。
4、海带
富含铁、钙、碘、胶质纤维,必要性胺基酸、维生素A及B2,也有降低胆固醇之功效。
5、燕麦
富含膳食纤维及葡萄糖等水溶性纤维,可以有效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之数植。
6、洋葱
内含前列腺素A,系属强而有力之血管扩张剂,可以增加冠状动脉及末稍血管流量,预防血栓形成,另含二烯丙基二硫之成份,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症。
7、山药
富含膳食纤维,其粘稠液状物可以提升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
8、鱼油
内含EPA及DHA不仅活化脑细胞功能,还可以降低血中总胆固醇以及血中三酸甘油脂,有血管清道夫的称呼。
9、番茄
番茄含有丰富茄红素,当煮熟或油炒时,茄红素会大量释出。具有强大之抗氧化剂,还可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
10、圆白菜
圆白菜被誉为“血栓斑块清道夫”,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可降胆固醇、帮助血压更加稳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患者、肥胖者的辅助食疗菜品。
1、烧茄子
烧茄子吃着最香,也最下饭。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茄子疏松多孔,十分“吃油”,过油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
2、地三鲜
地三鲜这道菜主要食材是土豆、茄子、青椒,可这些食材都需要过油炸。过油后,其含油量比一碗油滋滋的红烧肉还要多。
3、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听起来似乎与过油无关,其实豆角也多半是油炸过的。油炸的干煸豆角不仅热量超标,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因为在油炸时,豆角可能外焦里生。而如果豆角不彻底做熟,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4、炸藕盒
虽说藕是养生的食材,但它的淀粉含量和土豆接近,加之外表裹着面糊,这样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同时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过多食用对健康着实有害。
5、水煮肉、水煮鱼
水煮鱼、水煮肉是我们最常点的两个“水煮菜”,但其实我们吃过的都知道,这根本不是水煮菜而是油煮菜。虽然水煮肉汤里面,上面是油下面是水,但当夹起肉时上面的油会吸附在肉和菜上,非常不健康。
6、干锅菜
干锅娃娃菜、干锅千叶豆腐、干锅白菜,这些是我们最常点的几道干锅菜。但干锅菜想要达到“麻辣鲜香”的特色,大部分食材需要经过“过油”工序。这样一来干锅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此外,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
7、毛血旺
毛血旺可以说是一道重庆名菜,同时也是一道非常“吃油”的菜。所有菜几乎是用油来煮的,可以说吃一口都是在喝油,一点都不夸张。
8、锅包肉
这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做法是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等到金黄色再捞起,再下锅拌炒勾就可以了。光油锅至少就要进几遍,其高油的本质可想而知,所以为健康,还是少吃点为好。
中药渣泡脚的注意事项
1.脚部有伤口的不要泡脚
伤口应该尽量避免碰水,如果泡脚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化脓,更加严重,所以脚部如果有伤口的情况下应当避免泡脚。
2.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泡脚
泡脚时,水的过高温度会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心血管系统负担增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泡脚。
不适合喝咖啡的七种人 心血管疾病患者
生活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易喝咖啡的,因为咖啡中含有一定脂肪,长期过量吃容易增加人体胆固醇含量,心血管疾病者饮用之后,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其心血管疾病,对其健康造成威胁。
牛油果的营养价值 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
当从食物中所摄取的不饱和脂肪酸长期不足时,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而牛油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0%,经常吃牛油果有益于心血管的健康,预防癌症的发生。
老年人高血压如何治疗
1.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将血压调整在适宜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究竟降到什么水平最有益?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与血压相关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最低阈值,因此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仅是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在青年,中年或糖尿病患者,强调将血压降至<130/85mmHg的理想或正常范围以内;对老年患者,至少也要降到<140/90mmHg的正常高值范围。
2.治疗对策
伤情况,以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综合临床评价出患者是属低危或中危,高对任何年龄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者,在决定治疗之前,首先要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危,极高危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对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应立即对高血压及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抗高血压治疗的好处主要是由于血压降低本身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但是非药物治疗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降低总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有利于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剂量,最大限度发挥抗高血压效果。
对于老年人在平时因避免情绪激动、戒烟戒酒,保持体重正常有益于健康,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坚持适当的运动,一旦出现血压增高的现象要及时的服药,注意正规的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希望通过小编的上文介绍,能够帮助到你。
冠心病患者饮茶有学问
众所周知,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对于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虽然如此,饮茶也应讲究浓淡适宜,不可饮浓茶,否则有害健康,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如此。
冠心病患者饮茶需有讲究
茶含有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能降低胆固醇的浓度,减轻动脉硬化程度,增强毛细血管壁的弹性,因而茶是防治冠心病的极好饮料。但是由于冠心病病人的心血管已经发生障碍,因而饮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品种选择上,要结合体质、病情,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对阴虚火盛的人,宜用绿茶,特别是半生茶,如黄山茅峰、西湖龙井;
2、脾胃虚寒、溃疡病、慢性胃炎患者,宜饮用红茶。花茶(如茉莉花茶)是茶叶经花露熏制,性味微寒,或比较平和,适用范围较广。
3、如果饮茶还为了降血脂、减肥,宜选乌龙茶,尤以铁观音为上乘佳品。
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3年)》数据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每年我国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这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超重、吸烟、血糖高等危险因素的增加离不开。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
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餐桌上大多以粗粮和蔬菜为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鱼大肉,蔬菜反而吃得少了,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摄入胆固醇的升高,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此外,国人大多嗜咸香,口味较重,食盐摄入量偏高,造成人们的血压也逐渐升高。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饮食上应遵循“三低一高”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膳食结构均衡,多吃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食物,比如坚果类、豆类、深海鱼、菠菜、花生、土豆、芹菜、橄榄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