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居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居髎穴刺灸操作手法

居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居髎穴刺灸操作手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臀中肌-臀小肌。浅层布有臀上皮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深层有臀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臀上神经。

取穴法:俯卧位,髂前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点。

进针方向:直刺,与外侧面成90°。

深度:针0.8-1.5寸,留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觉向深部。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强健腰腿。主治腰痛,疝气,下肢痿痹。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足背,第2,3趾缝纹端直上2横指(中指及第4指),约1.5寸处,当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是穴。

进针深度:直刺0.3寸,斜刺0.5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理气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足背痛,面目浮肿,目赤肿痛,热病。

八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八髎准确位置图

八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位于骶椎部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悬枢的准确位置图片 悬枢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强腰益肾,涩肠固脱。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脱肛,腰肌劳损,脊柱炎,肠炎,消化不良的治疗。

艾灸治疗前列腺炎效果怎么样

1.艾炷的制作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图146。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方法/步骤

1艾灸取穴:

可取会阴穴、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八髎穴。伴腰骶困者着重灸肾俞、次髎;伴少腹不利者着重灸关元、三阴交。

2艾灸方法:

腰腹部穴位可以用四眼艾灸盒移动艾灸,腰腹部的穴位移动艾灸不要少于40分钟,肢体的穴位艾灸,每穴15-20分钟。温和灸即可,避免烫伤。

3功效:

灸治可温补肾阳。其中关元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八髎穴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其中当属艾灸关元和八髎穴为主,如果会阴疼痛明显,可以在会阴部位施灸可以消炎缓解疼痛。

天宗的准确位置图找法 天宗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冈下窝中央取穴。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功能:舒筋活络,清肃肺气。

主治:肩胛痛,肘臂痛,上肢麻木,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哮喘。

配穴: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胛痛。

华盖准确位置图片 华盖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取穴。

进针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肺宽胸,止咳平喘。

主治:胸胁胀痛,咳嗽,气喘。

配穴:配太冲,阳陵泉,膈俞治疗胸胁胀痛;配肺俞,风门治疗咳喘。

素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素髎穴的作用

鼻为肺窍,通气,呼吸知道,而五行之中肺主白,素为白色,髎指穴位,素髎其名由此而来。中医认为,督脉的水湿之气在素髎穴液化而降,因此,此穴有醒神开窍的作用。另外,素髎还有回阳救逆的作用,急救时,针刺该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凡影响呼吸通畅,令人气喘,窒息的疾病,可按压此穴;素髎为督脉之穴,若阳气难以升达于脑,导致血压下降,昏迷,惊厥者,也可按压此穴;第三;因素髎在鼻,如遇酒糟鼻之类鼻部疾病,自然更在其治疗范围内。

居髎的准确位置图 居髎穴保健按摩手法

取坐位,用双手大拇指指峰分别用力按揉居髎穴,指力逐步加重,渐渐渗透,按揉3-5分钟。亦可两手拇指自上而下摩动该穴位,每次左右各1-3分钟,长期坚持能治疗腰腿痹痛,祛湿止痛,通经活络。

相关推荐

6个穴位进行艾灸治疗痛经

1、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主治疾病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 2、中极穴 〖取穴方法〗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3、子宫穴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4、三阴交穴

次髎准确位置作用 次髎穴简易取穴方法

位于腰骶部,先找到第5腰椎,垂直向下数2个突起骨,找到第2骶骨,在其后正中线与髂后上棘相交处即是。

素髎准确位置作用 素髎的准确位置

在鼻部,鼻尖正中处。 穴位解剖: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

痛经的艾灸疗法

技术一 艾灸穴位:次髎、关元、地机、至阴、血海(双)、中极、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悬起灸10~15分钟,或实按灸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7~10壮,艾炷如枣核大小。每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主治:经行不畅,少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经后胀痛缓解。 技术二 艾灸穴位:次髎(双)、关元、神阙、至阴、子宫、脾俞(双)、肾俞(双)、命门(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悬起

腕骨的位置作用 腕骨穴刺灸操作手法

微握拳,在第5掌骨尺侧后下方取穴。 进针方向:从尺侧刺向第5掌骨基底与手背侧面成45°。 深度:针0.-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以酸感向第5指端放射为宜。 功能主治:疏散风邪,清利湿热,主治热病,肩臂疼痛,腕痛,手指挛急,黄疸,头项强痛。 配穴:配天宗,臑俞,小海治疗肩臂疼痛;配阳谷,阳溪治疗腕痛。

八髎准确位置作用功效 八髎的准确位置

八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具体部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取穴时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后正中线之前,小指按在尾骨上方小黄豆大圆骨突起(骶角)的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指尖所到之处,食指尖为上髎,中指尖为次髎,无名指尖为中髎,小指尖为下髎,左右共8个点,具体位置如下

天髎准确位置作用 天髎穴穴位解剖

在肩胛骨上部,冈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中髎准确位置作用

中髎穴的位置:位于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 1、缓解治疗腰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等。 2、中髎穴的功效: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艾灸减肥法正确穴位指南

灸减肥法强调准确地作用于减肥穴位,这样艾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胃肠的蠕动,减少人体吸收脂肪,增加人体的排泄,从而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因此艾灸减肥法的主要穴位需要清楚。 大横:大横位于肚脐旁开4寸的位置,这个穴位对于治疗便泌、泄泻、腹痛等效果非常好。 大椎: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刺激这个穴位对于治疗瘀血脉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的面部疾病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关元:关元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这个穴位能够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症状。

下髎准确位置作用 下髎穴常用配伍疗法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可配肾俞,殷门,承山;妇科病可配中极,关元,带脉,三阴交;小便不利可配中极,膀胱俞;通调肠腑可配天枢,上巨虚,大肠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