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结膜炎有哪些表现
淋菌性结膜炎有哪些表现
淋菌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水肿,脓性 分泌物较多。角膜呈云雾状,严重时角膜发生溃 疡,引起穿孔,导致失明。成人多为单侧;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常在出生后2~4天出现症状, 且多为双侧。淋病患者当发现眼睛有不适时,要 及时找专科医生治疗。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的诊断方法
结膜炎的临床检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首先根据患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有一初步判断,如感染性结膜炎通常是双眼发病,并可累及家人;大多数急性病毒性结膜炎最先是一眼发病,而后另眼发病;沙眼的病变以上睑为主;而病毒所致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则是以下睑为主;细菌性结膜炎的卡他症状更为显著;淋球菌所致的炎症则出现大量的脓性分泌物;这些病变特点皆有助于诊断。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1、必要时行结膜上皮刮片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检查细菌、真菌、分离病毒等,并做药物敏感试验。
2、有刺激症状者,用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
3、必要时,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4、对慢性结膜炎应询问:有无屈光不正、烟酒过度、睡眠不足或长期暴露于风沙、烟尘等病史。检查附近组织有无慢性炎症,如慢性泪囊炎等。
结膜炎需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春季结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更为准确的名称为春季角膜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是一种双侧慢性外眼疾病,特应性个体对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抗原可以发生反应。主要的特应性疾病包括湿疹、哮喘和荨麻疹。VKC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的成年人,在春季最为常见,故将其称为“春季”结膜炎。受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外眼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瘙痒、流泪、羞光和黏性分泌物。该病具有“自限性”。目前已证实有效的药物有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和肥大细胞稳定剂。
2、膜性结膜炎membranous conjunctivitis又称白喉性结膜炎diphtheritic conjunctivitis,即为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特点是睑结膜表面有一层不易剥脱的灰白色膜样渗出物,多同时伴有鼻咽部白喉、发热及其他全身中毒症状。由于白喉疫苗的广泛接种,目前本病在我国已极为少见。
3、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有细菌感染所致的常见的传染性眼病,又称细菌性结膜炎。祖国医学称“暴风客热”,俗称“爆发火眼”流行性角结膜炎为腺病毒8型,19型及37型所引起。其中8型多见,传染性强,曾引起世界性流行。
4、包涵体性结膜炎inclusion conjunctivitis是D~K型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通过性接触或产道传播的急性或亚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此型衣原体感染男性尿道和女性子宫颈后,通过性接触或手-眼接触传播到结膜,游泳池可间接传播疾病。新生儿经产道分娩也可能感染。临床上又分为新生儿和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常侵及双眼,为急性发病。
5、淋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也称淋病眼或淋菌性脓漏眼,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本病的特点为高度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及大量脓性分泌物,如治疗不及时,将短时间内发生角膜溃疡及穿孔,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解放后,随着性病被控制,此病在我国已极为罕见。但是,近年来,淋菌性生殖泌尿系感染在我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淋菌性结膜炎的症状体征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和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潜伏期短,为数小时至3天。通常从一侧开始,但大多累及双眼,起病急骤,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明显,眼睑高度肿胀、疼痛,伴睑结膜高度充血,伴小出血点及假膜形成,球结膜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外,耳前淋巴结肿痛,重症患者甚至可出现耳前淋巴结的化脓。
本病特点是有大量的分泌物,早期分泌物为浆液性或血性,结膜刮片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双球菌存在;3~5天后,眼睑肿胀有所减轻,并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不断从结膜囊流出,形成典型的脓漏现象,此时分泌物中有大量淋球菌;经过2~3周,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结膜水肿消退,睑结膜高度肥厚,乳头增生,可持续数月之久,最终炎症消退,睑结膜上可留有较深的瘢痕。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眼炎的主要原因,大多经母亲产道感染,发病率约为0.04%,潜伏期2~4天,双眼多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为严重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但临床过程较成人稍缓和,角膜并发症较成人少且发生晚而轻,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发生角膜溃疡和穿孔,且多因发生在角膜中央而严重影响视力。折叠
淋菌性结膜炎如何预防
本病通过接触传染。重要的是应使淋病患者了解到其随时有感染他人或自己眼睛的危险。患者应注意清洁,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并用1∶10000升汞溶液、1%来苏儿溶液或酒精消毒,严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和公共浴池洗澡。眼患病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如果一眼患病,患眼应戴透明眼罩保护健眼,睡觉时向患侧卧,被病眼污染的敷料均应烧毁。
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品应煮沸消毒,禁止他人使用。医务人员检查和处理病人时应戴防护眼镜,操作完毕应认真消毒双手。关于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预防,要作好产前检查,凡患有淋病的孕妇,应立即彻底治疗。治疗方案是:羟氨苄青霉素或氨青苄霉素0.5g,3~4次/d,同时口服丙磺舒0.5g,3~4次/d,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壮观霉素2g,肌肉注射。
婴儿出生后,必须严格按Crede滴眼预防法,即在清洁眼睑上的污物后,立即滴1%硝酸银溶液于结膜囊内,或用1%四环素眼膏或0.5%红霉素眼膏涂眼。
结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感染因素引起的
但结膜被细菌、衣原体、病毒、真菌等感染就会发炎。如细菌所致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淋菌性结膜炎;衣原体所致的沙眼、包含体性结膜炎;病毒所致的流行角膜结膜炎等。
淋病不治会怎么样 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我们都知道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很多途径将疾病传染给孩子。女性若是在妊娠期染上淋病时,在分娩时,会通过产道将疾病传染给腹中的胎儿,致使淋菌性结膜炎等严重病变,或生出患淋病的新生儿。新生儿感染淋菌性结膜角膜炎,会引起眼睛红肿,同时还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若不及时治疗,可使角膜呈云雾状,严重时可致角膜溃疡、穿孔而失明。
非淋菌性尿道炎可通过产道感染而传播
一、间接接触感染,使用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用过的衣裤、床上用品、毛巾、浴盆、抽水马桶等。
二、直接性接触感染,与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性交时。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约30-70%可通过性交传染给女性,反之亦有25-50%患有衣原体性宫颈炎的女性经性交亦可传给男性。
三、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
四、新生儿由母体垂直感染,发生衣原体性结膜炎,有10-20%发生肺炎。女性感染ct还有由宫颈炎上升而并发腹腔内诸器宫感染。由于“口交”亦能引起口腔内衣原体感染。另外,由宫颈、输卵管处分离出ct的事实,也可说明其传播途径。
五、产道感染,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产妇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另外妇产科医生和母亲的手指也是把病原体带给新生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胎膜完整的情况下,从羊水、胎盘和胎儿血液中可分离出支原体,因而证明胎儿在宫内也可发生感染。一定要重视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危害,积极预防,斩断病症传播途径,保证身体健康。
非淋菌性结膜炎怎么治疗
1.全身治疗
新生儿可用水剂青霉素G,按每日5万u/kg体重计算,分2次静脉注射,连续7日;对耐药者每日给予头孢三嗪25~50mg/kg体重,肌肉或静脉给药,共7日。也可采用其他第3代头孢菌素或壮观霉素等。其他如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Ⅱ 、红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及磺胺制剂也可选用。
有角膜病变者,宜用头孢三嗪。静脉滴注或壮观霉素肌注。成人用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肉注射,注射前1小时服羧苯磺胺,注射后继续减量口服;或用水剂青霉素G静注,连续5日,或长效青霉素肌注。对青霉素耐药及青霉素过敏者,可肌注头孢三嗪或壮观霉素。
2.局部治疗
用温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开始每5~10分钟1次,逐渐减为15、30分钟1次,直至分泌物消失。冲洗时,头偏向患侧。每分钟1次,半小时后每5分钟1次,再过半小时后改为每半小时1次。1日后每小时1次,数日后每2小时1次,持续2周。
结膜炎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根据结膜炎类型的不同,本病会导致不同的并发症,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有时可并发卡他性边缘性角膜浸润或溃疡,婴幼儿有时并发泡性结膜炎,一般见于葡萄球菌感染者。
2、慢性结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常伴有溃疡性睑缘炎或角膜周边点状浸润。
3、超急性结膜炎严重者可并发角膜溃疡和穿孔,继而发展成眼内炎,导致眼球萎缩失明。
4、病毒性结膜炎较重患者可遗留圆形薄层云翳,一般对视力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