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需要特别加强营养
早产儿喂养需要特别加强营养
早产儿出现钙、铁、锌等血清值低下的原因是妊娠后期是胎儿完成微量元素正常体内储备所必需经历的重要阶段,早产儿过早分娩出来使胎儿不能在妊娠后期从母体中获得足量的体内储备,从而易于缺乏。如:
1、妊娠后期钙磷蓄积量占其总蓄积量的80%,而且早产儿母乳中钙磷含量少,即使是足够母乳喂养,钙的摄取量也只是胎儿后期的1/3~1/2,加之胆酸分泌不足,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偏低,因此胎龄越小的早产儿越易发生缺钙,而且早产儿生长速度快于足月儿,故易发生缺钙性佝偻病。
2、铁的再吸收通常发生在临近足月时,故早产儿铁的储备不足。
3、宫内最后3个月胎儿贮存锌量为250μg/kg·d,出生时血锌高,故足月儿极少发生缺锌,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贮锌量少,加之人乳中锌的含量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所需,故易缺锌。
母乳中维生素E、C、B族及叶酸的含量不足,而早产儿生长速度快,对这些维生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故母乳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对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要求,需适当补充。
早产儿要母乳喂养多久
早产儿喂养是指由于胎儿不足37周早产,易产生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肝脏功能不完善、低血糖、低血钙、智力低下的诸多病症,而对婴儿特殊照顾与喂养。
这些宝宝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功能、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喂养,在喂养、保暖和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家长应做到,科学喂养细心护理,让早产宝宝实现追赶成长并健康成长,医生的指导下喂养,适当添加营养素。
由于早产儿特殊的体质,在喂养方法上也相对的讲究一些。早产儿喂养方法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注意保温,由于早产儿体质较差,体温调节能力不足,所以,在保温上要特别注意,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之间。其次是要给早产儿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钙、镁、锌、铜、铁等也都应分别在生后一周至两周开始补充。
早产儿喂养方法还要注意预防感染,早产儿室避免或不让闲杂人员入内。
最后,就是早产儿的要及时补充母乳,早产儿在营养需求方面相对比较特殊,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
早产儿如何护理
1.首先要保温,早产儿居住的室温一般应保持在24-26℃
2.其次,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每次接触早产儿前要用肥皂洗手。
3.母乳是早产儿的首选食品。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4.尽早补充铁和钙。
5.早产儿喂养需耐心细心,防呕吐。
6.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7.衣服要用棉布制作以宽松柔软为宜,易穿易脱、干燥清洁。婴儿包裹不宜过紧
早产儿长的慢怎么办 怎么喂养
1.早产儿喂养
早产儿喂养是指由于胎儿不足37周早产,易产生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肝脏功能不完善、低血糖、低血钙、智力低下的诸多病症,而对婴儿特殊照顾与喂养。这些宝宝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功能、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喂养,在喂养、保暖和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家长应做到,科学喂养细心护理,让早产宝宝实现追赶成长并健康成长,医生的指导下喂养,适当添加营养素。
2.喂食量:
刚出院回到家的宝宝,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因为环境的变迁对婴儿的影响是蛮大的,尤其是胃肠的功能。
3.喂食方式:
一般采用餐多量少及间断式的喂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钟,便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能平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如此间断式的喂食,可减少吐奶发生或呼吸上的压迫。
4.喂食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早产儿奶粉):
可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对早产儿的生长有益。
5.维持合宜室温:
早产儿对环境的温度和变迁一样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调适不佳而致病。
如何进行早产儿喂养
妈妈给早产儿宝宝进行喂养也是有讲究的,要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才能让宝宝更健康成长。如何进行早产儿喂养?妈妈要考虑的因素有早产儿喂奶时间和份量、早产儿喂养频率、早产儿喂养方式、早产儿喂养姿势等。
1、早产儿喂奶时间和份量:给早产宝宝开始喂奶时间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奶,体重2公斤左右的早产儿可以每3小时喂一次奶,体重 1.5公斤以下的早产儿每2小时喂一次奶。奶量计算法可以参考下列公式: 最初10天内早产儿,每日喂奶量(毫升)=(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公斤)/100。 生后10天以上,每日喂养量(毫升)=1/5-1/4体重(公斤)。
2、早产儿喂养频率:早产儿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发生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吸奶能力、体重在1.5公斤以上的早产儿,如一般情况好,可以直接吃母乳。开始每天吃1-2次,每次5-10分钟,第一次喂 2-3分钟,如无疲劳现象,可逐渐增加喂奶时间和次数。
3、早产儿喂养方式: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
如果母乳喂养,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话常会造成呛奶,因为宝宝来不及吞咽。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挤出一些,再让宝宝吃。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前奶的蛋白质多些,后奶的脂肪多些,这都是早产宝宝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吃空一侧再吃另一侧。
人工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太大会呛着,太小又费力。每次喂奶现配现吃,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洁,每天消毒。
4、早产儿喂养姿势:在每次喂奶后要把宝宝竖抱起来,趴在妈妈的胸前拍拍背。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宝宝把吃奶时同时吃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以免吐奶。在3个月以前,许多宝宝会溢奶,就是在吃奶后顺着嘴边流出一些奶来,尤其在宝宝使劲儿或活动以后。这是正常现象,慢慢大些就好了。如果出现呛奶情况,马上把宝宝侧过身或面向下轻拍后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来,以防窒息。
早产儿喂养
早产儿的喂养是有别于足月儿的。早产儿不能按需喂养,要在医生规定的时间内喂奶,由于早产儿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喂奶量宜少,时间间隔宜短。满月后的早产儿,如能存活下来,基本上不会再有喂养的困难。但专家强调还是要坚持母乳喂养。如果是妈妈的奶水不够或者没有,可以参照正常婴儿的方法喂牛奶。但早产儿应额外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制剂和一些铁剂。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喂养宝宝。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喂养
美国很多早产儿都面临生长落后等问题,在出生后最初几年,需要加速追赶由于早期营养不足而落后的生长,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追赶性生长”。医生通常会根据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给予喂养指导。住院期间,会提供高营养的院内配方或母乳加母乳强化剂进行喂养;出院后,根据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医生会建议妈妈们选择母乳加母乳强化剂或专业的出院后配方作为过渡,以帮助实现“追赶性生长”。
在临床,我们也经常遇到家长咨询早产儿喂养的问题。在此我想对早产儿的喂养做一些解释,以供家长参考。我国的早产儿也面对同样问题,由于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少、胃肠道功能不成熟,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有特殊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出生时胎龄较小或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常因为许多与早产相关的疾病而不能很好的肠内营养,出生后的生长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其今后的体格发育,还会影响其智力的发育。因此,早产儿出院后的追赶生长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
为了补偿出生时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早期发生的营养缺失,并支持其出院后的追赶生长,早产儿常需要加强的营养支持,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在我国,住院期间医务人员都会提供适合早产儿的院内配方进行喂养;但出院后的喂养,在国内尚未有系统的指导和监测方案。多数婴儿只能喂以足月儿配方乳,这可能无法满足某些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特殊需求;而如果继续使用能量密度较高的早产儿院内配方乳的话,又可能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过度摄入。那么,什么才是适合早产儿的出院后的合理喂养方案,在喂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母乳仍然是早产儿首选的理想食物。为满足早产儿的某些特殊的营养需求,目前国际上推荐母乳加母乳强化剂喂养。
而对于那些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则建议妈妈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粉喂养。这种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粉是根据早产儿出院后的特殊营养需求而设计的、营养水平介于早产儿院内配方和足月儿配方之间的专业过渡配方。其能量密度、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都更加合理,且其安全的肾溶质负荷和较低的渗透压,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帮助纠正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不足。此类配方在发达国家作为配方粉喂养的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方式已有10来年的历史。权威机构--欧洲小儿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HAN)也强调了早产儿使用出院后专用配方粉喂养的重要性。
所以,为帮助早产儿实现追赶性生长,出院后应经常去医院咨询新生儿或儿保医生,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制定和采用适合早产儿的不同阶段生长发育需要的科学喂养方案,为你的宝宝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喂养早产宝宝
1.早产儿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 g、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2.母乳+母乳强化剂强化母乳喂养:目前国际上推荐纯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母乳强化剂以确保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指出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首选强化母乳喂养;母乳强化剂的添加时间是当早产儿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之后,将HMF加入母乳中进行喂哺。一般按标准配制的强化母乳可使其热卡密度至80-85kcal/100ml1kcal=4.184 kJ。 此后根据生长情况降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如半量强化73kcal/100 m1。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
3.早产儿配方奶:应尽量早期在院内使用,直到早产儿体质量达1800—3500g。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者可混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不超过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4.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目前欧洲小儿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认为这种配方奶的使用应该局限于那些出生差,出院时体重未达纠正胎龄体重的早产儿。使用时间应该至少至纠正胎龄40周甚至校正月龄3个月。而国家庭医师协会则将其使用时间延长到校正月龄12个月。
5.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g、近足月儿或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早产儿的发育和正常婴儿一样吗 早产儿怎样护理
1、防止感染:对于刚出生的早产儿不要随意抱给其他亲戚或邻居看,在给早产儿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注意换上干净的衣物,双手洗干净再去接触早产儿,另外有感冒的亲属最好不要接触早产儿避免交叉感染。
2、注意保暖:对于早产儿要注意保温的问题,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严格控制在24-28度左右,室内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早产儿体温保持在36-37℃左右,对于体重低于2.5KG时,注意不要给早产儿洗澡,体重在3KG以上时,每次吃奶达1000g左右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3、母乳喂养:早产儿相对于新生儿来说免疫力较低,更需要母乳的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母乳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母乳中的免疫因子更有利于帮助早产儿提高免疫力,对抗病菌感染。
4、婴儿抚摸:适当的抚摸会给早产儿带来触觉上的刺激,会给早产儿大脑形成一种反射,促使早产儿的眼睛、手脚互动,增强脑细胞之间的练习,有利于早产儿的智力发育,减少哭闹,促进睡眠。腹部按摩还可以加强早产儿的消化功能。
早产儿喂养方法
由于早产儿特殊的体质,在喂养方法上也相对的讲究一些。早产儿喂养方法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注意保温,由于早产儿体质较差,体温调节能力不足,所以,在保温上要特别注意,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之间。其次是要给早产儿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钙、镁、锌、铜、铁等也都应分别在生后一周至两周开始补充。
早产儿喂养方法还要注意预防感染,早产儿室避免或不让闲杂人员入内。
最后,就是早产儿的要及时补充母乳,早产儿在营养需求方面相对比较特殊,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