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气虚怎么治

心气虚怎么治

打坐可以调理心气虚,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闭目凝神而坐,这种方式能迅速让人心平气和,调和气息。打坐的时候一定要一切放下,一般在不用脑子时候,就可以让其放空。

治疗心气虚最主要的就是补心气,安心神,我们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内服和外敷,内外双补进行治疗和调理。

同样可以采用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食品,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心气虚

心气亏虚时,身体不能有效地鼓动血脉,这时会出现心悸气短、神疲体倦、脉虚无力等不适症状。

阴虚是指身体内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身体的各个脏器也会因阴虚导致各种不同的症状反应,下面就为大家罗列出来。

心气虚的饮食要求

心气虚日久可影响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极易造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发生。因此,在日常饮食上具有较高的要求。

一、心气虚的饮食要求

(一)忌食辛辣,因其逼津外泄,虑其更伤心之气阴;忌食生冷、肥甘,因生冷伤脾阳,肥甘生痰浊,故当禁之。酒易蕴生湿热,耗气伤阴,当戒禁。

(二)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瘦肉、鱼类、家禽类等。

(三)食疗方:

1.百合15克、桂元肉15克,加冰糖少许请钝后,少量频服。

2.百合30克、莲子肉30克、粳米200克煮粥早晚服用。

3.桂元肉30克、大枣15克,加入糯米200克,煮粥食之。

二、补气食材

(一)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二)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足见牛肉补气之力,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三)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宜。《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四)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五)鲢鱼

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温中益气。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泽肤。故气虚者宜食。

(六)鳝鱼

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

(七)鳜鱼

俗称桂鱼。可以补气血,益脾胃。《日华子本草》云:鳜鱼益气。《开宝本草》认为益气力,令人肥健。尤以气虚兼脾虚者最宜。

(八)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九)樱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十)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滇南本草》认为葡萄大补气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所以,凡气虚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心气虚的偏方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l

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偏方2

偏方1为基础,加减变化:若气虚及阳,症见形寒肢冷者加附片6克、荜澄茄6克以温阳;若气虚致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绀者在养心汤的基础上加檀香6克、桂枝10克、丹参10克以活血通络;若纳呆、腹胀、大便溏泄者加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以健脾利湿;兼见血虚,症见口唇淡红,心悸不已者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桂元肉15克、制首乌12克以养血安神;若兼咳嗽少气,喘促面浮加沉香6克、蛤蚧10克、核桃仁15克焙干共研末,每次5克以固肾平喘:若兼见胆虚,症见心悸不寐.寐中恶梦纷纭,易惊恐,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珍珠母15克,以补气益胆安神。

偏方3

(1)百合15克、桂元肉15克,加冰糖少许请钝后,少量频服。(2)百合30克、莲子肉30克、粳米200克煮粥早晚服用。(3)桂元肉30克、大枣15克,加入糯米200克,煮粥食之。

偏方4

燕窝汤

原料:燕窝、冰糖。

制法:燕窝放入盅内,用温水浸泡至燕窝松软,用镊子择去毛,捞出用轻松洗净,沥净水分,撕成细条备用。锅中加入清水,放入冰糖,烧开溶化后撇去浮沫,用纱布滤去杂质,将汁液倒入干净的砂锅中,下入燕窝,加入煮沸即可。

以上食疗偏方仅仅是对病情的缓解和加速恢复。生活中要注意一下几点来预防此病的发生:

1.精神及生活护理较为重要,要使病人克服急躁、惊恐、焦虑的不良情绪。病人居处的环境应安静,严禁喧哗,且应空气新鲜,干净舒适,以保证病人能安静休息。

2.心气亏耗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脉象的变化。过快、过侵及促、结、代等间歇脉,要及时调整方药,观察病情,结合病情迅速进行辨证处治。

3.“厥心痛”、“真心痛”病中属心气虚的病人,不宜饭后“百步走”,因饭后血液多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食物,而饭后活动则使血液分布到四肢,造成相对的心脏供血不足而诱发“厥心痛”。劳则气耗,导致心气更虚,加重心络痹阻,不通则痛作,不可不注意。

乌龟肉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滋阴补血

中医认为,龟鹿灵而寿,龟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惴行任脉,上通心气,下通肾经,故能补阴活血,并且在《日用本草》、《医林纂要》等书中都记载,乌龟肉具有大补阴虚、治阴虚血热之症的作用,所以乌龟肉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适宜体质虚弱及久病体虚的人群。

肺气虚治疗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对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症见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宜用补阴煎加减:生地15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参10克、地骨皮10克、女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5、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可补气温肾,宜用保元汤:人参9克、黄芪15克、肉桂6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心气虚会心悸吗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心气虚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

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心气虚

心主血脉,藏神明。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心气虚的症状

表现:气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顿等症突出,并有脉结代、或迟或数,但虚软无力、心神不宁等症。

心主血脉,其面在华。心气虚则血不足,气虚体质者面色萎黄或淡白。心主神明,人的七情六志都由心所主统,所以气虚体质者易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精神不振的现象,性格较内向。心为脏,小肠为腑,两者在五行中都属火,心与小肠构成脏腑表里关系,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心气虚则气血推动无力,小肠易腹胀或便秘。

冬季胸闷气短是什么原因呢

冬季胸闷气短 小心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的形成

《医学入门》中记载,心主血脉,藏神,“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若心气虚,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血流不畅;心气不足,神失潜藏,故神不守舍。因而《症因脉治》说:“……心气虚则心主无威,心神失守。”故本证是以血运迟缓,心神不宁为病机特点。若心气虚进一步发展,气虚及阳,可出现心阳虚,亦可累及于肺,肺失宣发肃降,肺气亦虚,形成心肺气虚证。

心气亏虚所引起,临床以心悸、自汗、气短、胸闷、动则加重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惊悸、不寐、胸痹、虚劳,以及西医的心律失常、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

心脏的正常搏动,血液在脉管内的正常流动,以及心所主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均有赖于心气的鼓动和振奋。若久病体虚,劳神过度,暴病损伤正气,禀赋不足或老年脏气亏虚,使心气不足以鼓动和振奋心脏功能,便会心神失养,血脉运行不畅,出现心气虚证。

冬天季节所引起的胸闷气短,也就是吸气亏虚,这会给身体带来许多临床症状,比如自汗气短,胸口发闷,咳嗽等疾病,这都是由于冬天天气干燥,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建议大家平时应该多补充水分,多吃一些富含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另外要注意身体方面的调理。

相关推荐

肺气不足的鉴别诊断

1.与脾气虚证相鉴别 二者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 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 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与心气虚证相鉴别 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

高血压患者不宜食用红参

目前,高血压作为一种高发病,患者不仅需要长期服药,也需要丰富的营养做补充。但并不是所有的营养品都适合高血压患者,因此,对于不宜食用的就需要多加注意。 人参是营养品之王,不少朋友都会食用,不过人参也有很多种,不同的人参起到的辅助疗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低血压患者不适合服用西洋参,而高血压患者则不可以服用红参。 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与我国出产的人参皆系名贵药材,因补虚病效果显著。但是两者在应用时还应有所区别,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人参补气之力胜于西

肺气虚的症状

(1)本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本证与脾气虚证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本证与心气虚证的鉴别: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若

山参的功效与作用 安神益智

山参可入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益智,适用于心气虚弱,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等症。

心气血两虚的病症举例

(1)心气虚 心气虚的人,会比较容易出现胸闷,心慌的情况,还会有心律不齐以及健忘的症状出现,患者会有面白无光的情况。 (2)肝气虚 易怒,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惊恐不安,委屈爱哭,月经不调,乳房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3)脾气虚 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腹胀便溏,崩漏,消瘦或肥胖,水肿,神疲乏力,头目眩晕,内脏下垂,口周易生疮,唇白而粗糙,口臭,脸色发黄,晦暗,肌肤缺乏弹性。 (4)肺气虚 胸闷气短,语音低微,畏寒,自汗,易患感冒,慢性鼻炎,皮肤病,便秘,皮肤粗糙,易过敏等。 (5)肾气

心气虚心血虚怎么调理

1、心血虚是因心血不足,心体失养,故要避免外界的恶性刺激,以免突受惊恐,加重心神不宁之症。 2、心血虚,宜安静休息,不宜过劳或思虑过度,暗损心血加重病情。但也不宜过逸,否则气血运引不畅,因“久卧伤气”,导致气血停滞,可诱发“厥心痛”,应在体力许可范围内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气血畅行。 3、心血虚患者可按摩膈俞、神堂、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穴轻揉按压五分钟,每日2~3次。 4、精神及生活护理较为重要,要使病人克服急躁、惊恐、焦虑的不良情绪。病人居处的环境应安静,严禁喧哗,且应空气新鲜,干净舒适,以保证病人能

气虚的症状 脏腑功能气虚表现

由于元气亏损,常常可导致诸多脏腑组织功能的减退,常见有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以及胃气虚等。通常可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分别表现为相应的脏腑功能减退症状。 心气虚是指心气不足,不能鼓动心脉,主要表现为心动失常,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惫,多汗,面色淡白等症状。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并且肺外合皮毛,对机体有防御保护的功能,一旦肺气虚弱,则肺的主气、卫外的功能更降低,以咳嗽、气喘、自汗、以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脾脏主运化,统血行,脾气虚弱则运化水谷的的功能减低,则可导致食少、食欲不振

肺气虚的鉴别诊断

1.与脾气虚证相鉴别 二者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与心气虚证相鉴别 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若临床既有肺气虚弱证,又

西洋参最适合在夏季服用

春季大地生机勃勃,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选用扶助正气的人参最为合适。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较大,睡眠又少,故宜选用养阴清补之品,这时服用西洋参最合适。而在秋冬季节,人容易出现湿病,就不适宜服用西洋参。 人参与西洋参,皆系名贵药材,因补虚病效果显著,从而蜚声世界。西洋参原产美国和加拿大,人参产于中国,近年来,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之后,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两者在应用时还应有所区别。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人参补气之力胜于西洋参

西洋参最适合在夏季服用

春吃人参 夏吃西洋参 春季大地生机勃勃,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选用扶助正气的人参最为合适。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较大,睡眠又少,故宜选用养阴清补之品,这时服用西洋参最合适。而在秋冬季节,人容易出现湿病,就不适宜服用西洋参。 人参与西洋参,皆系名贵药材,因补虚病效果显著,从而蜚声世界。西洋参原产美国和加拿大,人参产于中国,近年来,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之后,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两者在应用时还应有所区别。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