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可以母乳吗 母乳喂养宝宝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小三阳可以母乳吗 母乳喂养宝宝需要注意什么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0、1、6个月各1针,一共3针)。早产儿须在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通常需要接种4针乙型肝炎疫苗:生后接种第1针,从预产期开始算0、1、6个月各接种1针。如果出生体重不满2.5公斤,需等体重达2.5公斤时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孩子需要验血,检查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以及是否有乙肝病毒抗体,时间在打完第3针疫苗后1个月(也就是7个月大的时候)至1周岁都可以。如果验血结果提示孩子体内乙肝病毒抗体较弱,需要再加强接种1针疫苗。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而且在我国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宝宝。但是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小三阳的症状有哪些
小三阳的症状有哪些
乙肝小三阳的症状表现为无力、食欲不良、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等病状,一部分病例有发烧、黄疸等乙肝小三阳症状,大概有一半乙肝小三阳患者起病隐匿,大致上不出现乙肝小三阳症状。在检测中找到,乙肝小三阳病毒感染身体后,普遍生存于血液、唾液、阴部分泌液、母乳、精液等处,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密切接触等传播,因此对于乙肝小三阳症状表现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小三阳症状:
一、恶心,厌食等胃病疑似症状。因此,很多乙肝小三阳患者出现这些症状都被当做胃病误诊,对乙肝小三阳前期治疗很是不利。
二、乏力,乙肝小三阳患者都会感觉做事力不从心,这是因为乙肝小三阳病毒破坏肝细胞,使得影响吸收不良。
三、“三黄”症状:皮肤黄,巩膜黄,尿黄。随着病情的发展,颜色逐渐加深。 四、发热:特别是对于黄疸型乙肝小三阳患者来说,发热常是重要症状,这也使得乙肝小三阳容易误诊为感冒。
五、肝区疼痛,乙肝小三阳患者也不例外。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当感染乙肝小三阳,会出现触痛,甚至胀痛等症状。
当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说明这样的小三阳并不轻松,比较严重了,很多患者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轻松,其实并不一定,小三阳和大三阳只是一个大概的概念,具体的严重程度是要参照肝功能检查与乙肝DNA检查的值为好。
小三阳伴有蜘蛛痣,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它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现者。表现为中心部直径2mm以下的圆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许多毛细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个红色的蜘蛛趴在皮肤上。
小三阳症状
乙肝小三阳的症状表现据临床调查显示,乙肝小三阳的症状表现为无力、食欲不良、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等病状,一部分病例有发烧、黄疸等乙肝小三阳症状,大概有一半乙肝小三阳患者起病隐匿,大致上不出现乙肝小三阳症状。在检测中找到,乙肝小三阳病毒感染身体后,普遍生存于血液、唾液、阴部分泌液、母乳、精液等处,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密切接触等传播,因此对于乙肝小三阳症状表现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明确了乙肝小三阳的症状表现,肝病专家另外提醒,乙肝小三阳症状表现除了和病情严重以及个人体质有关外,还受精神原因的影响。因此,当出现了乙肝小三阳症状后,不要抱有太大的精神压力,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后,再确定自身病情,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对于已确诊为乙肝小三阳的患者来说,还要同时检查肝功能、HBV-DNA、B超等深入了解自己的病情后,再对症治疗。
小三阳母乳喂养要注意哪些问题
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性交、血液、还有母婴传播的,如果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粘膜等处有破损或者溃疡,母乳中的乙肝病毒有可能通过这些破损的伤口传染给婴儿,这时候不适宜母乳喂养,应采用奶粉代替。
乳汁中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母乳能否检测到乙肝病毒,是判断乳汁是否有传染性最为客观的指标,如HBV-DNA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传染性大,此时一定不要喂养,否则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乙肝小三阳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呈阳性或乙肝大三阳的母亲,这时一般体内病毒相对来说是比较活跃的,表示传染性比较强,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母乳的传染性也是比较强的,此时家长最好不要冒风险给婴儿哺乳。
假若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孩子在出生12小时内已经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这时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相对来说家长可以放心哺乳。
小三阳是如何传播的
1、性接触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有这种可能性。
2、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3、母婴传播
最重要的传染途径,乙肝小三阳的传染途径是什么?乙肝小三阳母婴传染有三种:乙肝小三阳经胎盘传染:少见,这种传播途径,不能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保护;乙肝小三阳分娩期传染:因分娩胎盘裂口,母血渗入胎儿血中,或胎儿吸入羊水,婴儿接触母亲分泌物等。乙肝小三阳分娩后传染:母亲唾液、母乳喂养。
4、生活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小三阳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型肝炎病毒可经过母乳传播,但一般产后立刻给新生儿进行了免疫接种,通常情况下不会通过乳汁传染新生儿。乙肝小三阳的妈妈,病毒含量较低,新生儿又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哺乳喂奶。注意的是,新生儿,幼儿,一般免疫能力低下,如果身体内没有抗体,或者抗体滴度小,建议不要哺乳。还是用奶粉喂养比较好。如果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浓度比较高,也就有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建议喂奶。
另外,乙肝小三阳传染强度:如果HBV-DNA阴性的乙肝小三阳患者是体内的病毒少,或者可以视为没有。这个时候我们是建议乙肝小三阳患者哺乳的。这样不仅对孩子有好处,而且可以对大人也非常有好处。大大降低了得乳房癌的机会。
乙肝小三阳患者应当清楚一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妈妈的喂奶"。这部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它秉承循证医学的原则,只纳入被公认、已经得到严格医学临床验证的方案,清楚了医务人员治疗乙肝应当遵循的标准。因而,乙肝小三阳母亲的孩子倘若在出生时进行了联合免疫就能够喂奶的。但若是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乙型肝炎病毒便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引发乙肝病毒感染;妈妈乳头破裂者也应尽可能防止给孩子喂奶。
小三阳能够喂奶吗
在乙型肝炎的病毒指标“两对半”化验中,人们习惯把HBsAg、HBe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者称为“大三阳”。把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者称为“小三阳”,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小三阳”出现在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意义则不尽相同。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在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时常提示病毒复制减少,病情趋于好转,近期有痊愈的可能。
在慢性乙型肝炎时则表明: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数量减少,传染性降低。如果妈妈检查“小三阳”且HBV-DNA阴性者可以母乳哺养。孩子出生后,就先打一针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一针乙肝疫苗。高效免疫球蛋白进入身体后,会立即发挥作用。但喂奶前母亲应该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乳头开裂或出血,渗出液中所含乙肝病毒剂量可能会对婴儿具有传染性。所以,此时应停止母乳喂养。
但最新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大多数只代表乙肝病毒复制减少。另外,少数“小三阳”病人存在乙肝病毒变异,其复制活跃,仍有传染性。因此,建议“小三阳”的妈妈最好也不要进行母乳喂养。需要指出的是,肝炎产妇的唾液中有肝炎病毒存在,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并要注意消毒隔离。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孩子吗
我国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乙肝病毒携带率在5%左右。由于未能获得正确的健康指导,并担忧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儿感染乙肝,乙肝妈妈都会放弃母乳喂养而轻易选择人工喂养。调查显示,国内外有相当数量的产科医生和肝病专家在此问题上依然反对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有报道称,25%的澳大利亚产科医生和50%的美国内科医生不建议乙肝妈妈母乳喂养。
鉴于母乳喂养具有人工喂养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为了解答乙肝妈妈面临的“是否可以为自己的宝宝选择母乳喂养”这一难题,我们的研究团队对全世界报道的32个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乙肝妈妈所生的5650例婴儿在接受常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有244例(4.32%)会发展为乙肝感染;其中,2717例小孩进行母乳喂养,发生乙肝感染114例,发生率为4.2%,2933例小孩进行人工喂养,发生乙肝感染130例,发生率为4.4%。该结果提示,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感染的比例相当;无论妈妈为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或阴性(“小三阳”),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感染的机会相似。这是因为乙肝妈妈所生婴儿发展为乙肝感染多发生在宫内或分娩时,也就是说,通常在妈妈决定其婴儿的喂养方式之前多数婴儿的乙肝感染已经发生。因此,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妈妈所生婴儿的乙肝感染风险,乙肝妈妈仍可进行母乳喂养。
迄今,全世界有关乙肝妈妈母乳喂养和小孩乙肝感染的关系研究,均未发现乙肝妈妈哺乳会增加小孩乙肝感染的风险。有效的乙肝疫苗问世前,大三阳的妈妈所生小孩90%会感染上乙肝,但是随着小孩出生时就接种乙肝疫苗,并在随后的1月龄和6月龄分别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小孩感染乙肝的几率已经下降到5%,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小孩感染乙肝的效果非常明显。而约5%通过乙肝疫苗无法预防的乙肝小孩,感染乙肝的时机多数发生于胎儿期的宫内感染和分娩的时候,因此,拒绝母乳喂养是没有道理的。但对未感染乙肝的小孩来说,接种乙肝疫苗后可帮助他们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母乳喂养不但不会感染,同时可刺激这些小孩增加其免疫保护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