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如何避免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如何避免母婴传播
最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1、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2、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
乙肝阳性母乳喂养的建议
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如果宝宝出生后及早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一定按时全程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
(2)定期监测血中表面抗体,如果阴性,提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进行接种疫苗。
(3)如宝宝口腔或消化道粘膜有破损时或母亲乳头破裂的,乙肝病毒可进入毛细血管引起感染,故暂停母乳喂养。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小孩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给孩子吗
一般我们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没有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的称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临床上还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的人群。乙肝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转播途径相同,主要都是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通过检查乙肝病毒DNA来判断是不是具有传染性。如果乙肝病毒DNA检查不具有传染性一般是不会传染给孩子的,但如果乙肝病毒DNA检查具有传染性,那就应当注意了。不论家庭中有无乙肝病毒携带者,刚出生的宝宝都应按时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孕妇的孩子是否会感染乙肝
孕妇血液中查出肝炎病毒抗原,那么在她的血液、唾液、乳汁和羊水中都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在孕育及分娩过程,肝炎病毒均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小孩。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分娩时及其前后。分娩前可在子宫内通过胎盘直接感染胎儿,这种情况不多见,约占5%~10%;更多见的是分娩时接触母体血液或羊水而感染或产后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但并非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孩子都会带有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取决于几个因素。如果患者同时有乙肝e抗原阳性,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大三阳,婴儿感染率为90%以上。这种情况的妇女在怀孕后最好尽早终止妊娠。据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项阳性,其传染性较小,传播给胎儿的几率约为 20%-30%左右;也有传染病学专家提出:根据检测时的表面抗原的滴定度来判断感染率的高低,如果滴定度高则婴儿感染率高;反之,滴定度低则婴儿感染率低。所以本身有表面抗原阳性的妇女在控制抗原滴定度后可怀孕。
乙肝阳性注意事项
1、认真检查
对传染性和转归做出评价,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该同时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
2、及时复查
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周后复查一次,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该复查一次,单纯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乙肝E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3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
3、防止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应该特别注意经期卫生,严防经血污染手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避免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不能当保育和饮食行业人员,已怀孕者如一定要求生育应当请医生定期检查肝功能及其乙肝病毒标志物。新生儿应该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注射乙肝疫苗等。
慢性活动性肝炎转归的四种表现
长期携带者中一部分进展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小部分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能处于肝硬变形成阶段,有个别携带者可能演变成肝癌。具体地说,转归有4种情况。
自然转阴。随着时间推移,机体免疫状态改善,部分携带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自行转阴。国内报道,凡是母婴垂直传播的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的自然阴转率很低,一般低于2%,18岁以后的青壮年的自然阴转率在1。25%~3。4%,同时有e抗原阳性者更难转阴。
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有不少患者终身携带乙肝表面抗原,发现乙肝表面抗原数十年阳性。在曾经报道218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有48。2%的肝脏有轻微病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
有一部分人在携带过程中出现肝功异常,发生临床显性肝炎。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与e抗原持续阳性者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还有少数是与丁型肝炎重叠感染,个别还不能排除其它病毒引起的肝损害。
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甚至肝癌。有人认为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可达1%~3%,少数人可发展为非活动性肝硬变,已发生肝硬变的患者中9。 9%~16。6%有发生肝癌的机会,个别报告有42。1%可伴发肝细胞癌。研究表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比非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率大 200~300倍。演变为肝癌的关键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的基因序列已经整合到该携带者的肝细胞核中。
小心三大类母婴传播疾病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在孕产期保健服务中,通过咨询与检测服务检出HIV感染的孕产妇尽快转诊到传染病医院免费接受系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孕产妇从孕14周开始服药,直至分娩后一周,其所生儿童生后立即服药至生后4-6周。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要分别在出生后1、3、6、9、12、18个月时,定期接受随访,监测感染状况。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后6周及3个月采血,免费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以尽早明确感染状态。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
医疗保健机构通过检测发现孕期和临产时梅毒感染孕产妇,为其提供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同时建议梅毒感染孕妇的性伴侣积极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其次为感染孕产妇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尽量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机会。第三是为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按照规范提供预防性治疗,并定期随访以排除或诊断先天梅毒。传染病医院对诊断先天梅毒儿童提供规范治疗。
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详细提供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接受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在我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大三阳是什么传播途径
乙肝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一般乙肝大三阳的患者,他的传染性比较强,但是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还是什么阳,只要是乙肝它的传播途径就只有三条,也就是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导致乙肝的因素跟饮食有关系吗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乙肝如果患者经常食用油腻、油炸、辛辣食物等食物,会加重患者的肠胃付负担,间接导致感染的发生。此外,由于营养不良,比如偏食、挑食、大量抽烟等,会导致乙肝患者身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导致乙肝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导致乙肝的其它因素:
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母婴传播
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免疫耐受状态”。入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利用婴儿肝细胞复制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婴儿期感染
导致乙肝的因素跟饮食有关系吗?幼婴如长期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保姆、亲属生活密切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机率约高8倍。
血液传播
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家族性传染
家族性传染是造成乙肝高发原因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两种形式,而且以母婴传播为主要方式。如果母亲为阳性,所生子女如果没有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则很有可能是乙肝携带者或者乙肝患者。
导致乙肝的因素跟饮食有关系吗?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
乙肝表面抗体注意事项
认真检查
1、首先认真检查,对传染性和转归做出评价,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该同时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
及时复查
2、及时复查,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周后复查一次,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该复查一次,单纯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乙肝E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3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
防止传播
3、防止传播,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应该特别注意经期卫生,严防经血污染手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避免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不能当保育和饮食行业人员,已怀孕者如一定要求生育应当请医生定期检查肝功能及其乙肝病毒标志物。新生儿应该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注射乙肝疫苗等。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认真检查,对传染性和转归做出评价,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该同时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
2、及时复查,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周后复查一次,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该复查一次,单纯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乙肝E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3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
3、防止传播,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应该特别注意经期卫生,严防经血污染手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不免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不能当保育和饮食行业人员,已怀孕者如一定要求生育应当请医生定期检查肝功能及其乙肝病毒标志物。新生儿应该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注射乙肝疫苗等。
导致乙肝的因素跟饮食有关系吗
导致乙肝的因素跟饮食有关系吗?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乙肝如果患者经常食用油腻、油炸、辛辣食物等食物,会加重患者的肠胃付负担,间接导致感染的发生。此外,由于营养不良,比如偏食、挑食、大量抽烟等,会导致乙肝患者身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导致乙肝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导致乙肝的其它因素:
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母婴传播
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免疫耐受状态”。入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利用婴儿肝细胞复制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婴儿期感染
导致乙肝的因素跟饮食有关系吗?幼婴如长期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保姆、亲属生活密切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机率约高8倍。
血液传播
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家族性传染
家族性传染是造成乙肝高发原因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两种形式,而且以母婴传播为主要方式。如果母亲为阳性,所生子女如果没有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则很有可能是乙肝携带者或者乙肝患者。
孕妇孕早期要检查乙肝表面抗原
早孕筛查门诊特别重视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阳性结果的孕妇往往因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而容易被忽略。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在分娩时,胎儿接触阴道内血液、分泌物,或吸入、吞咽血液和羊水而受染;出生后又可通过与母亲密切接触,沾染母亲的唾液、乳汁及其他分泌物,或有乳头破裂时吸进母血而受染。
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不能确定有无传染性,还要测定乙肝e抗原来表示乙肝病毒繁殖状况。如e抗原阳性,血液就具传染性。据统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可使40%~60%的婴儿受染,而e抗原也阳性时,感染率可达85%~95%。大部分受染婴儿将成为终身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一部分到成年会成为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为了保护婴儿,不仅要化验孕妇乙肝表面抗原,在计划免疫中也规定每个新生儿都要接受乙肝病毒疫苗预防接种,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的婴儿要加大注射剂量,同时不要让母、婴接触,并停止以母乳喂婴儿。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什么意思
对于身体检查的可疑性患者可能对于乙肝表面抗原会有一个认识的误区,这样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着患上了乙肝疾病。在医学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够准确判断乙肝疾病的发生。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几种情况:
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1000,一般认为此时只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表面外壳,不存在乙肝病毒DNA,不存在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
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1000,说明了体内存在完整的乙肝病毒,有复制性和传染性,传染性的强弱要根据乙肝病毒DNA的数量来决定。
因此,当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时,也不要惊慌,要结合PCR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乙肝阳性是啥意思
乙肝阳性是指乙肝全套里面的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英文名叫HbsAg阳性,就会提示你感染过乙肝病毒,建议完善肝功能、肝脏B超等其他检查评估病情。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周后复查一次,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该复查一次,单纯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乙肝E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3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