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针灸手法 针刺鸠尾注意事项
鸠尾针灸手法 针刺鸠尾注意事项
1.忌针尖上斜刺,此种刺法会刺入右心壁,发生机械系心脏损伤破裂,大量血液迅速流入心包膜中,使心包内压力突然增高,心脏压塞及贫血而致心跳停止。
2.本穴针对腹腔内的肝左叶,偏左上方有心脏,因此忌向上平刺;对于肺结核,心脏病患者,忌向上斜刺或直刺,以免刺伤心脏。
3.鸠尾穴深部为脾,肝等重要脏器,故针刺前应触诊肝脏或脾脏是否肿大。肝脾肿大患者,其肿大的肝脾边缘正在本穴处或本穴以下,禁不可刺,否则容易刺伤肿大的肝脾,严重的造成内出血甚至死亡等后果。
缺盆的作用 缺盆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肺俞,合谷,大椎,丰隆,中府,云门,太渊,针刺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咳喘。
2.配心俞,肝俞,巨阙,鸠尾,太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降火,治疗阴虚肺热之咳血。
3.配合谷,少商,尺泽,针刺泻法,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治疗热邪上攻之咽喉肿痛。
4.配天鼎,肩髃,巨骨,颈夹脊,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治疗经络痹阻之缺盆中痛,落枕,颈痹,肩痹等症。
鸠尾是什么意思 鸠尾的治疗用法
针灸疗法:向下斜刺鸠尾穴0.3—0.5寸,不可过深。
艾灸疗法:艾炷灸鸠尾穴3—5壮,艾条温灸鸠尾穴15—20分钟。
按摩手法:用两个大拇指按压鸠尾穴,作圈状按摩,左右各60次。
看中医如何治愈脾胃虚弱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轮流取穴。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血或黄包黏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2.灸法
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日1次。
3.耳针
取交感、神门、肺、胃配十二指肠等穴。每次选2~3穴,隔日1次。
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常用穴位大总结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休克,癫痫,脱肛等。针法:横刺,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进针0.5~1.0寸。
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
主治:呃逆,呕吐,咳喘,暴喑。针法:直刺0.5寸,或横刺,即先直刺0.3寸后改向下横刺。
巨阙:前正中线,鸠尾穴下1寸,相当脐上6寸处。
治疗癫痫的刮痧疗法
1、痰火内盛
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丰隆、行间。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筋缩穴,然后刮前胸鸠尾再点按长强,接着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重刮行间。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长强、鸠尾交通任督,调整阴阳为治痫要穴;阳陵泉为筋穴,配督脉之筋缩可解痉止搐;丰隆和胃降浊,清热化痰;行间清肝胆之火,共奏开窍止搐,豁痰清热,平肝熄风之功。
2、痰火内盛
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 筋缩、风池、太冲、丰隆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筋缩,再刮前胸鸠尾,点按长强,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刮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如前近述,风池配太冲平肝熄风;丰隆清热化痰。
3、心肾亏虚
取穴:百会、肾俞、肝俞、神门、心俞
刮拭顺序:先点按头部百会穴,然后刮心俞至肾俞,再刮前臂神门。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百会醒神开窍;心俞神门养心安神;肾俞、肝俞调补肝肾。
预防晕车最有效的七种方法 按摩穴位
在乘车前半小时就可以开始按压鸠尾穴,鸠尾穴是晕车的特效穴,具有很好的预防和缓解晕车症状的作用。还可以按压内关穴、足三里、合谷穴等穴位,都是能起到缓解晕车的效果的。
具体做法:
1、鸠尾穴。鸠尾穴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用两个大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左右各60次。
2、内关穴。内关穴是指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按压内关穴三到五分钟,能预防和缓解晕车带来的恶心、头晕等症状。
京骨的位置图和作用 京骨穴常用配伍
1.配身柱,本神,鸠尾,丰隆,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治疗风痰阻窍之癫痫。
2.配昆仑,然谷,针刺泻法,清热除烦,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3.配风门,风池,天柱,后溪,针刺泻法,祛风通络,舒筋止痛,治疗外感头痛,项强。
4.配风池,睛明,瞳子髎,前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翳。
刺激穴位可以促进睡眠
按摩穴位可以预防失眠,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睡眠与精神科和神经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自身体会角度来看,在接受按摩后,身体的痛感消除,睡得很香,所以,身体状态不佳时,说不定按摩穴位是一种好办法。
穴位的功效并没有被西方医学所证实,在中医学上有“针灸刺激疗法”,该方法与其说是治疗,倒不如说穴位的刺激和按摩可使症状缓解。试试看未尝不可。下面介绍对解除失眠有效的主要穴位。
背部:膈俞、膈关、郅阳、肚食、肾俞;
胸腹部:鸠尾、巨阙、不容、期门、大巨、关元。
有助睡眠的穴位:
天柱:天柱穴在脑后发根部,用两个大拇指缓慢地揉该处,就会头痛减轻、心情平静下来,容易入睡了。
鸠尾:鸠尾穴在胸骨的下部,用两个大拇指平均按压此穴,消除焦躁不安,带来心态安宁的睡眠。
膈食:膈食穴位在肩胛骨稍下一点的脊椎骨处。用手夹住两侧,用两个大拇指按压穴位,二是呼吸困难和寒症、酸痛等得以缓解,容易入睡了。
关元:关元穴在肚脐下3指处,将双手叠在一起按压此穴位,也可以按摩共周围,于是心情平稳下来,容易睡得香甜。
百会:百会穴位在头顶部。用大拇指缓慢按压,就会情绪安定下来,容易入睡了。
有些患服用中药后睡眠变得很好。但是,每个患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去看,请医生给自己开好适合自己的药方,而不要自己随便找点药服,否则弄不好会出问题的
慢性肾炎针灸怎么样
针灸一直是中医治疗宝库中的一个瑰宝。中华民族曾经依靠针灸走过了洪荒,度过了疫疠,可以说针灸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危险的时代。当人类面对肾病这个穷凶极恶的病魔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又想到了针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惊喜的发现针灸治疗肾脏病确有其独特的疗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肝俞、脾俞、肾俞、志室、飞扬、太溪;
2、膻中、鸠尾、中脘、肓俞、气海、三阴交、复溜、京骨。
配穴:偏阳虚加大椎、命门、关元;偏阴虚加京门、膈俞;面浮肢肿加入中、阴陵泉、三焦俞、膀胱俞;血压偏高加太冲、足三里;咽痛加合谷、天鼎;胸有压痛加俞府、步廊;肾功能不全加夹脊胸5~7.
(二)治法
主穴酌选3~4穴,二组穴位轮流选用。配穴据症酌取。以针刺为主,配用灸法。用30号毫针,浅刺得气即轻加捻转后卧针,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轻捻行针。大椎、命门、关元三穴施以麦粒灸,每次5~7壮。针灸每周2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约一周左右。
针灸有哪些禁忌
一、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二、灸法禁忌:
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2、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三、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看,过去古代的禁针、禁灸有时代的局限性,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已经不存在。因此,这些论述仅供临床参考。
癫痫发作怎么办 针刺穴位急救
如果是突发癫痫病发作,可以通过针刺身体中的穴位进行急救缓解。比如可以针刺身体的大椎、鸠尾、人中、太冲、大陵、腰俞等穴位。如果是找不到针刺,可以用指尖用力按压。常见的就是掐人中了。晚上发作可以进行针刺照海穴。
鸠尾针刺深度是多少 鸠尾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天突,膻中,丰隆,脾俞,肺俞,太渊,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化痰止咳,治疗痰浊咳嗽,气喘,胸中满痛等。
2.配灵道,郄门,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清心除烦,治疗痰火心悸,心烦。
3.配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印堂,膻中,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醒脑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4.配身柱,本神,丰隆,太冲,申脉,照海,针刺泻法,化痰醒脑,安神定痫,治疗风痰痫证。
5.配巨阙,膈俞,心俞,膻中,阴郄,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心脉瘀阻滞心痛,心悸。
6.本穴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止痛。配中脘,足三里,内关,行间,梁丘,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郁气滞之胃痛;配章门,公孙,中脘,丰隆,针刺泻法,治疗痰饮呕吐;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犯胃之呃逆。
筑宾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筑宾穴常用配伍治疗方法
癫狂痫证可配鸠尾,人中,百会;呕吐痰涎可配中脘,内关;疝气阴肿可配大敦,归来;小腿内侧痛可配阴谷,三阴交。
适宜疗法:1.按摩。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2.针刺,常规消毒后,取亳针直刺该穴0.5-0.8寸深,感觉局部酸胀。
鸠尾针灸手法 针刺鸠尾的功能主治
类属:为任脉络穴,膏之原穴。
功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化痰开窍,和中降逆。
主治病证:
1.痰浊阻肺之咳嗽,气喘诸病证。
2.痰蒙清窍之癫狂痫,脏躁诸病证。
3.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之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诸病证。
4.脘腹气滞,食滞胃肠之腹胀,呕吐,呃逆,反胃,噎膈诸病证。
肾病针灸哪几个穴位
主穴:分2组。1、肝俞、脾俞、肾俞、志室、飞扬、太溪;2、膻中、鸠尾、中脘、肓俞、气海、三阴交、复溜、京骨。
配穴:偏阳虚加大椎、命门、关元;偏阴虚加京门、膈俞;面浮肢肿加入中、阴陵泉、三焦俞、膀胱俞;血压偏高加太冲、足三里;咽痛加合谷、天鼎;胸有压痛加俞府、步廊;肾功能不全加夹脊胸5~7。
主穴酌选3~4穴,二组穴位轮流选用。配穴据症酌取。以针刺为主,配用灸法。用30号毫针,浅刺得气即轻加捻转后卧针,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轻捻行针。大椎、命门、关元三穴施以麦粒灸,每次5~7壮。针灸每周2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约一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