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疗法效果如何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疗法效果如何
有些医院会采用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但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认识与现代医学不同,不同医院不同医生所使用的方剂、药物并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疗效结果不稳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可寄希望于中医药而忽略了现代医学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医疗法
骨质疏松症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根据多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骨质健康已亮起红灯。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医是怎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优势吗?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
补肾壮骨法
根据"肾主骨"的中医学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有
杨氏等选择退化期骨质疏松症患者11例,按临床表现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型,分别用左归丸及右归丸加减治疗,连服2个月,结果9例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用X线显示骨密度明显增高者6例。王氏等用补肾益骨膏(熟地、淫羊藿、紫河车、泽泻、龙骨等)治疗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服药3个月后,患者挠、尺骨骨矿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
梁氏等以续断、桑寄生、山萸肉、骨碎补、熟地等治疗58例,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密度平均值略有回升,其中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呈进行性减少。由以上临床案例表明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不但使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矿含量、骨密度等指针的检测亦可得到改善,证实了补肾中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优良。
益气健脾,活血调肝
脾虚则肾精亏虚,骨骼失养,骨骼脆弱无力,以致发生骨质疏松症。故治疗宜补气活血、健脾调肝。
日本金井成行用加味归脾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显示对骨盐量增加明显,可使贫血及更年期指数改善。张氏等发现丹参能使骨折过程中胶原纤维丝形成增多,钙盐沉积丰富,证明了丹参可以从邻近骨折骨组织中调动钙,以满足新骨形成对钙的需要,这说明丹参具有直接调节钙代谢的作用。
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有哪些
1、西药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种类繁多,可分为防止骨质丢失的骨吸收抑制剂,促进骨形成的骨形成刺激剂,所以药物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再补充钙的同时还要补充其他制剂。以达到骨总量的上升。
治疗骨质疏松有哪些方法 骨质疏松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 骨质疏松要怎么治疗
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首先应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钙补充剂,保证胃肠道的功能,为维持血钙的水平稳定,建议在晚上补钙,效果更好。补钙的同时还应补充其他营养素:维生素D、磷、酸性介质以及蛋白质等。
2、中医治疗
在中国的中医学上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一名词,本病被规划到中医的“虚劳”、腰痛等范畴,中医究其根本病位,则责在脾肾。且中药治疗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疗效。
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山茱萸等组成。
功效:温补脾肾
3、物理疗法
对骨质疏松的病人,腰背疼痛除了进行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外,还可以进行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热水袋热毛巾敷疼痛部位、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短波、磁疗、按摩等疗法。
骨质疏松需要做的检查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二)辅助检查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
老人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如果人体长期缺乏运动,如长期卧床和手术后的病人,可因骨骼停止活动造成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使骨合成减少,造成骨质疏松。另外,吸烟和酗酒、甲亢等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肝肾疾病、妊娠、肿瘤等也是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有:腰背酸痛、周身酸痛或者全身酸痛、休息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身高缩短、驼背、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等。其中,约60%-70%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全身或局部酸痛,尤其在晨起或久坐起立时更为严重,也有患者在夜间会有自发性疼痛。
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发生不明原因的腰背酸痛,应考虑到骨质流失、骨质疏松的可能,必须尽早到正规医院通过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等方式来明确诊断。
骨质疏松要干预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而长期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也可能在转身、持物、开窗、打嚏涕、甚至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轻易发生骨折。因此,一旦发生骨质疏松症,并不能单纯服用钙剂,而必须通过临床干预和治疗,综合结合骨代谢失衡的问题,不仅要促进新骨生成,而且要阻止骨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骨质疏松。
专家建议,骨质疏松患者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证型、体质、舌苔、脉象而进行全身综合调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优势独特
祖国传统医学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类似骨质疏松病证的记载。属于中医“骨痹”、“骨痿”等范畴。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补益肝肾、温补脾肾。中医有“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之说,精辟阐释了骨之固密和空疏是肾精盛衰的重要标志。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变化与骨的关系密切,若“肾精”耗损,则其“主骨生髓”的功能减弱,而致“髓不养骨”,骨质丢失。中医“补益肝肾”、“温补脾肾”治疗方法直捣病机,不仅可提高骨量,增加骨密度,还可改善骨的显微结构,增加骨的强度,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二是通经活血、强骨止痛。中医认为,“肾者,元气之所系”。肾精所化之气为脏腑经络功能的原动力。肾精不足,气血化生乏源,不能荣养皮肉、筋骨,不荣则痛。采用通经活血的中药则具有使气血流通、经络通畅、强骨止痛的功效。
三是“未病”先防、早期干预。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而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方法使骨骼回复到原有的状态,因此未病先防是关键。专家建议,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开始,这样到中老年时期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就会低很多。骨质疏松症的“治未病”原则是:饮食+运动+药物+早期骨密度检测。
1.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 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2.适量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
3.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
4.忌烟、忌酒。
5.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
6.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尤其是跌倒容易造成手腕、股骨等处的骨折。
医 界 视 点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本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超过9000万,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50年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2亿1千万人。
很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症是“老来病”,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普遍又常见,挺一挺就能熬过去,不需要加以特别的关注和治疗。事实上,骨质疏松症轻者会因骨骼疼痛而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则会因骨折而导致严重后果。据统计,骨折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发生率接近33%,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最常见原因。因此,骨质疏松应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骨质疏松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2.辅助检查
(1)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②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需要做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 治疗的早期反应。
4.晨尿钙/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二)辅助检查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 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2)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
骨质疏松最佳治疗方法
近几年骨质疏松患病的人群一直在不断增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骨质疏松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现在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很多,然而众多的治疗方法让患者们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那么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这一点需要值得注意。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有哪些?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骨质疏松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缺少运动很有关系,这种病确实不能只靠打针、吃药。它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年老后慢慢发生的。千万不要小看了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少于那些不怎么运动的老年人,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医生和病人一起配合好,一定能解除你的烦恼和痛苦。
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通过上述讲解,是否对你防治骨质疏松有所帮助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治疗,还应注意平时的运动,专家建议患者选择正规大型医院治疗骨质疏松。若你还有哪些骨质疏松方面的疑问需要解答,可以向线专家进行咨询。祝您早日康复!
骨质疏松相关检查方法是怎样的
骨质疏松这种疾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患上了该病就会特别的痛苦,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应对,平时多了解相关知识,才能轻松应对疾病,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检查项有哪些: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了骨质疏松的检查项目有哪些了,该病的多发,给很多的患者带来了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是知道的,平时做好预防方面的工作,就会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保障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