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偏方
iga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偏方
iga肾病治疗偏方一、小蓟山药汤
小蓟30克,茯苓20克,山药、泽泻各15克,生地12克,炙附子、肉桂、山萸肉、丹皮、艾叶、炮姜各10克,薏苡仁、大米各60克,饴糖适量。前11味水煎取汁,入薏苡仁、大米煮成粥,加入饴糖调味即可。逐日1剂,分2次服用。
iga肾病治疗偏方二、荠菜粥
新奇荠菜250克(或干荠菜90克,野荠菜更佳),洗净切碎,用米100克,煮粥食用,治血尿的I克A肾病患者。
iga肾病治疗偏方三、虫草鸟鸡汤
冬虫夏草10克,乌鸡1只,鹌鹑蛋10个,炖食之,每星期1-2次。本方益气补肾、扶正固本,久服可强身健体,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染的机会,减少i克a肾病症状和血尿发作的次数。
iga肾病治疗偏方四、丝瓜饮
老丝瓜1段,将丝瓜洗净熬水,凉饮之。有凉血止血之效。适用于热伤阴络而引起尿血的I克A肾病患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根据病症的不同,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可以达到好的疗效。对于患者来说也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好的治疗时间或加重病情。
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法
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一般没有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不严重,肾功能不全的表现,病情可以自理生活,甚至可以从事轻微劳动。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切忌劳累,勿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比如一些有副作用的激素、抑制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不同在于出现氮质血症的时期不同,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出现病症的情况教少,也比较轻,若出现了氮质血症要控制高血压,可服用一些激素,最好是搭配中药服食,还要定期检验尿量与尿渗透浓度,防治病情严重。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法
对于这种情况的病人,首先要卧床休息,等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可进行逐步的增加室内的活动量。急性期应予低盐(每日3g以下)饮食。明显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者需限制液体入量。对于此时的患者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对于少数发生了急性肾衰竭并且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透析以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而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法的不同点还在于,急性病症具有自愈倾向,肾功能多可逐渐恢复,一般不需要长期维持透析。
慢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对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多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病因不同,故发病机制也不一样,其病理形态也有多种类型,多系各种病理改变的早期的。如单纯性蛋白尿病症,可系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病症早期发病。
而单纯性血尿病症,则是可系IgA肾病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病症了。患者的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病症,则是同样可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膜性肾病早期出现。
肾专家指出:优秀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医院的选择、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医师的选择和预后治疗,其中预后治疗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保健和定期复查。由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超过6个月未治愈易转为长期复发的肾小球肾炎,故应早期彻底治疗,下面是详细介绍。
1、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虽然都有着一定的疗效,但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2、选择权威的专科医院:正规的医院是治疗疾病的保障。
肾小球病变的分类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5)肾病综合征。
2.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
(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①膜性肾病。②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多数不能一一对应,同—病理类型可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而相同的临床表现可来自不同的病理类型,它们都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另外,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类中,IgA肾病被归入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中有些不妥,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还应归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好,但病理类型多样。
肾病有哪些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脏自己本身的病,不是其他病引起的,或找不到引起肾脏病的原因,常见的有:1.急性肾小球肾炎;2.慢性肾小球肾炎;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4.肾病综合症;5.IgA肾病;6.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肾炎。或先患了某种疾病,由这个病引起的肾炎,或由这个病诱发的肾炎,常见的有: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过敏性紫癜肾炎;3.糖尿病性肾病;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5.肝肾综合症;6.肺出血-肾炎综合症;7.心力衰竭性肾损害;8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伤。
三、遗传性肾脏病
常见的有:1.遗传性慢性肾炎;2.良性家族性血尿。
四、泌尿系统感染性肾脏病
常见的有:1.尿路感染;2.慢性肾盂肾炎;3.肾结核;4.性病尿路感染。
这6种肾病竟会引发肾衰竭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3、肾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病、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间质小管疾病: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药物及毒物中毒如马兜铃酸性肾病、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其他如痛风等;
5、梗阻性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导致泌尿道梗阻。
6、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症等。
肾衰竭的预防最好的时间段是在早期,由于早期肾衰竭的症状表现较轻,早期预防可防止病情的加重。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难治性肾病等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肾小球肾炎治疗
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限盐(NaCl<6g/d);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Ccr<30ml/min时,噻嗪类无效应改用袢利尿剂,但一般不宜过多、长久使用。ACEI或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为慢性肾炎治疗高血压和/或减少尿蛋白的首选药物。通常要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应用剂量常需高于常规的降压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1)时务必严密监测血肌酐、血钾,防止副作用发生。此外,还可联合或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3.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鉴于慢性肾炎包括多种疾病,故此类药物是否应用,宜区别对待。但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脏体积正常,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尿蛋白较多,如无禁忌者可试用,无效者逐步撤去。
4.抗凝、纤溶及抗血小板解聚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聚集,降低补体活性,但疗效不肯定。
5.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
避免感染、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马兜铃酸中药等)等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怎么分型
1、无症状性血尿
小便中只有血尿,无蛋白尿,尿中红细胞多数为变形红细胞。一般为镜下血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部分患者在剧烈运动后、高热等情况时可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并于短时间内消失。有时反常规正常。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正常。病理改变主要为IgA肾病,其他病理类型有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薄基底膜肾病。这是常见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
2、无症状性蛋白尿
这种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呈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通常在2g/d以下,以白蛋白为主。尿沉渣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肾功能及其他生化检查均正常。病理检查可无任何病变,也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甚至是某些IgA肾病的早期。
3、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临床表现为血尿伴有蛋白尿,常见于进展性肾小球疾病,可见于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常见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如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等,甚至可出现在膜性肾病的早期。临床上无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容易被误诊、漏诊。
IgA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IgA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年长儿童及青年,男女比为2∶1,起病前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也有由腹泻、泌尿系感染等诱发的报告。临床表现多样化,从仅有镜下血尿到肾病综合征,均可为起病时的表现,各临床表现型间也可在病程中相互转变,但在病程中其临床表现可相互转变。
80%的儿童IgA肾小球肾炎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北美及欧洲的发生率高于亚洲,常和上呼吸道感染有关(Berger病);与上呼吸道感染间隔很短时间(24~72h),偶可数小时后即出现血尿,且多存在扁桃体肿大,扁桃体切除后,多数患者肉眼血尿停止发作。
也有些患儿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此时血尿既可为发作性肉眼血尿,也可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多为轻~中度。
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小球肾炎约占15%~30%,“三高一低”表现突出,起病前也往往很少合并呼吸道感染。
亦有部分病例表现为肾炎综合征,除血尿外,还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好发于年龄偏大者,成人占20%,儿童仅5%。高血压是IgA肾小球肾炎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多数伴有肾功能的迅速恶化。不足5%的IgA肾小球肾炎患者表现为急进性肾炎。
肾病的治疗
IgA肾病的详细治疗:
一、单纯性血尿或(和)轻度蛋白尿
IgA肾病一般无特殊治疗,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①清除体内慢性病灶,尤其扁桃体,鼻窦炎和颈淋巴结炎等,急性炎症期应积极治疗。扁桃体切除可减少血尿发作次数,减少镜下血尿和蛋白尿。但手术应在感染控制后和病情稳定情况下进行:此类IgA肾病患者一般预后较好,肾功能可望较长期地维持在正常范围。②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血尿发作。③避免剧烈活动。④减少消化道抗原刺激,避免用细菌制剂口服来促进免疫功能。⑤定期检查,尿常规,若发现尿蛋白,应予积极治疗。
二、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减退,肾活检见有肾小球硬化和有新月体患儿应予积极治疗。IgA肾病病理改变轻微者(如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可获得较好疗效。如病理变化重者则常无效。大量蛋白尿长期得不到控制者,肾功能常进展至肾衰竭,预后较差。近年来临床应用集中于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鱼油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l)和血管紧张索Ⅰ受体拮抗剂(ATIRA)。
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和病理表现较严重者。方案类似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1~2年。近有推荐隔1个月,即第1、3、5个月连用3天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同时服用泼尼松0. 5mg/kg,隔日顿服6个月。
免疫抑制剂多选用环磷酰胺,主要用于IgAN肾小球有局灶坏死伴新月体形成血ANCA阳性病例。按 2mg/(kg·d)连用3个月,紧接用硫唑嘌呤,同时用泼尼松由大剂量逐渐减量至停药,共12个月。
ACEI或ATIRA有降低蛋白尿和稳定肾功能效果。文献报告用于儿童lgAN尚不多。Bedogna与Mashio报告10例儿童IgA N用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d,4例尿蛋白降低50%,6例降20%。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肾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以IgA沉积为主的新月体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常呈肾功能急剧恶化。该类患者应按急进性肾炎处理原则,如病理显示主要为细胞性新月体者应给予强化治疗,如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等:若患者已发生肾衰竭应配合透析治疗。该类患者预后差,多数IgA肾病患者肾功能不能恢复。也可以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隔日1次,3~6次,然后加用泼尼松口服治疗。严重病例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同时用泼尼松隔日口服。也有报告用血浆置换治疗。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
可参照一般慢性肾炎治疗原则,以延缓肾功能恶化为主要治疗目的。合并高血压者,积极控制高血压对保护肾功能极为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有较好地控制血压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并且有减少尿蛋白作用:但血肌酐大于 350μmol/L时,一般不主张再应用ACE抑制剂。
五、肾病综合征
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肾病综合征治疗原则相同,可参见本章第五节讲述。
六、急进性肾炎
临床呈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理检查为新月体性肾炎的IgA肾病.实际应归属急进性肾炎Ⅱ型,治疗也应与之相同。
七、慢性肾衰竭
IgA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在133— 265μmol/L(1.5~3.0mg/dl)水平,仍可给予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正如上述,该治疗能减少尿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若血清肌酐已超过265μmol/L、且肾脏病理以慢性改变为主,给予类固醇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则疗效较差,且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慎重治疗;若疾病进入终末肾衰竭,就应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给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条件时做肾移植。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①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③中毒性肾病:如重金属中毒性肾病、镇痛剂性肾病等;
④血管性肾病变:如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病、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⑤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⑥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狼疮性肾炎等;
⑦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性肾病及痛风性肾病等;
⑧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慢性肾衰竭是什么导致的
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 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阶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5. 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