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餐后头晕警惕低血压
老人餐后头晕警惕低血压
对于高龄老人,导致头晕的因素有很多。如疾病控制平稳且头晕是发生在早餐后,可能需要关注一下是否存在老年人的餐后低血压,需要在餐后头晕时测量一下血压,因为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瘫痪、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患病率占国外普通社区患病率2.6%,需要家庭护理的老年人达24-36%,住院老年患者为36-70%;在国内住院老年人高达74.7%,也见于健康老年人。
老年人在进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原收缩压≥100mmHg下降至<90mmHg,伴有低血压症状:包括晕厥、衰弱甚至发生冠脉事件和脑卒中。餐后血压下降最低点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收缩压下降可达80mmHg,舒张压可达45mmHg,多于餐后2小时恢复基础血压值,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表现为头晕、晕厥、跌倒、心绞痛、无力、恶心、视力模糊、一过性脑缺血等心脑缺血症状。老年人餐后低血压主要发生于早餐后占73%,中餐和晚餐亦可发生。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是冠心病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社区有餐后低血压死亡率为145%。/年,无餐后低血压者为98.5%。/年,需要家庭护理的80岁以上老人,餐后低血压和跌倒、晕厥、新发冠脉事件、新发脑卒中及总死亡显著相关。
任何老人在餐后发生头晕、晕厥、乏力、跌倒、心绞痛等心脑缺血症状时均要怀疑此病。
餐后低血压与进餐有关,如进碳水化合物餐(高糖餐)、一次进餐过量、温度过热、长期卧床者坐位进餐过久。
预防餐后低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是餐前饮水350-480ml,可减少植物神经功能不全者血压下降,应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要少量多餐,餐后取坐位或卧位,不能马上站起活动,避免进餐时饮酒,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宜两餐之间服用,如果经过上述措施还不能改善,就需要就医使用药物治疗和干预了。
手麻脚麻是什么病的前兆 中风
经常出现手麻脚麻的症状,要警惕中风。中风常见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老人须警惕起床如厕等10个动作
狼吞虎咽地吃饭,兴致高时嗓门提高八度,这些对年轻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老人却是“危险因子”。随着年龄增加,骨骼变“松”、关节变“硬”、肌肉变“少”、心脑血管变“脆”,一些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可能会变成老人的安全陷阱。为此,我们采访了老年病学、康复及运动方面的专家,总结出10个老人最忌讳的动作。
起居:起床、如厕是危险时段
用力排便要避免。“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看报打牌不宜久坐。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起床太猛伤血管。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生活:吃得快、嗓门大都危险
狼吞虎咽伤心伤胃。“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血压跟着嗓门一块升。“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站着穿裤子最易摔倒。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裤子时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运动:上楼、弯腰最该留神
上楼梯宁慢勿快。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表示,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的脚很可能并没抬那么高,但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滞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了。陆一帆建议,老人走楼梯,最好侧着身子、扶着扶手,宁慢勿快,等一个脚掌完全着地后再迈另一只脚。警惕人群: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弯腰不能逞能。美国梅奥诊所提醒,所有过度弯屈的动作都不适合老人。“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关节较硬,肌肉萎缩对关节的保护变少,大幅度弯腰易造成牵拉伤和关节错位。”陆一帆说,如果弯腰过快过猛,会导致脑部血压剧烈变化,诱发脑出血。“在弯腰捡东西时,也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再捡。”警惕人群: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病、关节炎患者。
提重物量力而行。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会减弱,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所以,不但要在生活中减少负重,比如提重物、搬家具,在锻炼时也要量力而行,用哑铃、拉力器等选择合适的强度。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扛重物或举过重的哑铃,容易导致骨折。警惕人群:骨质疏松患者。
忽然回头警惕晕倒。老人颈动脉血管会变窄、管壁变脆,突然转脖子会压迫颈动脉,影响脑供血,导致昏厥。转脖子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陆一帆提醒,老人运动颈部,可以将头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摆动,但幅度不宜太大。“老人平时还忌讳猛回头,比如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在后面叫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回头。”白玉龙说。警惕人群: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血栓的前兆有哪些症状 头晕目眩语言不清
老年人在得脑血栓之前就是高血压患者,所以他们在最早的时候非常会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就是头晕目眩,尤其是经常高血压的人,如果每天出现眩晕的次数超过五次,就一定要警惕脑血栓是否会发生。另外,脑部血栓还会导致言语不清,如果家中老人说话含糊不清,就要引起足够重视了。
秋季要警惕老年人头晕
秋季,家人要加倍留意家中的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因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低,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有些病人会感到头晕。建议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调整服用降压药的时间,控制血压不会在早晨过高。但是造成头晕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压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在调整了服药时间后仍然经常头晕,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建议不要在秋季停服改善心脑血管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秋季是一个过渡的季节,温度的降低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较低的温度会使脑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容易造成脑卒中。所以,在秋季应该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这样可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药物。
老年人总睡觉怎么回事
老年人总睡觉怎么回事?
老年人出现睡眠增多,多见于血压偏低,血液粘稠,心功能不全,老年性脑萎缩,老年痴呆等情况,饭后易出现困倦感,和进食后血液流向胃肠道,头部血流减少有关系。建议就诊神经科检查,可明确病因,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治疗,做好护理,避免饱食,饭后适量活动。
老人既往有没有高血压病史?如果有,需要警惕餐后低血压现象。本病是老人进食后2小时内收缩压比餐前降低20mmHg,可表现为餐后头昏、乏力及一过性脑缺血。尤其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时更容易出现。建议发作时测量血压看看。必要时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老年人觉少是普遍现象,偶尔多睡一下是没有问题,但若突然出现嗜睡症状或经常嗜睡,就需要引起警惕,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比如:
老年人总睡觉怎么回事?
脑梗。当老年人脑血管出现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时会出现乏氧症状,脑梗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哈欠连连,睡眠量明显增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这一重要报警信号。
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发病前期,老年人也多半会出现嗜睡情况,所以家人在平时要多关注老人,出现这一情况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糖尿病。糖尿病人如果血糖高于正常值,大量糖分由尿中排出,会引起体力下降、精神不振、睡眠增多。此外,当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也会出现嗜睡。
经常头晕头痛要警惕高血压
首先,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脏异常,常见心脏异常表现为心尖搏动左移、心前区有抬举样搏动感,听诊心尖区第一心音增强、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并且有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表明已发生动脉硬化以及左心室肥厚,如果在心尖区听导奔马样心律可能表明有心力衰竭的出现。另外还常见耳垂出现毛细血管搏动、折痕、桡动脉出现硬脉或是无脉及下肢间歇性跛行等。
其次,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会有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烦燥的轻微的自觉症状。当出现气促、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时表明心脏已受累,出现夜间多尿、尿频、尿液清淡时表明肾脏受累、肾小动脉发生硬化。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深沉不规则、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提示可能发生脑出血,如果是逐渐出现一侧肢体的活动便、麻木甚至麻痹症状,应当怀疑是否形成脑血栓。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逐渐增多并明显,如手指麻木僵硬、多走路时出现下肢疼痛,或是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感。
此外,高血压急症的发病是不容忽视的,由于高血压本身的发展,会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是急骤升高,同时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危及生命,出现一系列临床特殊征象。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脑出血、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可乐宁急性停药综合征、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等。
为什么早上起床头晕目眩
1.血压不稳
导致早上起床后头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就是升压升高。由于血粘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早晨便容易发生疲倦、头昏、乏力等症状。
此外,低血压也可能会引起早起头晕现象,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现象,尤其在夏季的高温天里,症状会更加明显。
2.血糖不稳
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或过低均可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其中低血糖的危害更明显,特别是胰岛素的患者,当已经出现头晕现象,一定要特别警惕低血糖的并发,监测夜间血糖。
此外,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血液短时间内突然升高,也可能会引起头晕,为了避免血糖急剧升高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及时就医处理。
3.贫血
当贫血严重到一定的程度,身体里的血液已经无法正常供应大脑需要时,便会出现脑部缺氧,从而引起头晕,此外,患者还会有皮肤颜色变淡、粗糙、缺少光泽、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