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与麦冬的区别 外观区别
天冬与麦冬的区别 外观区别
天冬:攀援植物,多分枝丛生下垂。长80~120厘米,叶式丛状扁形似松针,绿色有光泽,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棱形,稍镰刀状,茎上的鳞片状叶基部延伸为长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
麦冬:成丛生长。高30厘米左右。叶丛生,细长,深绿色,形如韭菜。
小孩口腔溃疡吃什么 玄参麦冬天冬粥
配方:玄参、天冬、麦冬各10克,粳米70克。
制法:玄参、天冬、麦冬放入锅内,加水熬成药汁,去渣留汁。粳米倒入锅内,加药汁、适量清水,熬成粥即可。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生津。适用于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者。
肺炎吃什么中药好得快 气阴两虚型肺炎
对症治疗:地热汗出,口干唇燥,咳嗽,痰少不利,不思饮食,倦怠无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当益气养阴,方用育阴培元汤。
常用中药: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知母,桑白皮,百部,川贝母,地骨皮,麦冬,天冬。
方中以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益气扶正;天冬,麦冬,知母育阴生津;桑白皮,百部,地骨皮,川贝母润肺止咳。
上火会便血么 上火便血的治疗
上火便血的治疗应该首先除去病因,先治疗上火。
常用滋阴中药:天冬、麦冬、玄参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肿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
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耳鸣吃什么食物最好 二冬枣仁粥
原料:天冬、麦冬(连心)、枣仁各10克,大米100克,白蜜适量。
制法:枣仁微炒后与天冬、麦冬一起煎汁,去渣取汁,与洗净的大米同煮粥,粥熟后调入白蜜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服1次,连服10日。
功效:滋阴清热,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耳鸣、烦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心悸不宁、手足心热。
经前嗜睡是什么原因 中医斑疹-肾精亏损
肾精亏损引起经前嗜睡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经行倦怠善眠,耳鸣耳聋,神情呆滞。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月经多延后,经量偏少。
建议:紫河车30克,熟地24克,炒杜仲、天冬、麦冬、牛膝各10克,龟板10克,黄柏6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一丸。
夜交藤配伍应用
配酸枣仁
酸枣仁味酸,入肝经,养肝血,安心神。
夜交藤昧微苦,入心经,滋心阴,宁心神。
相须为用,魂藏神安。血虚失眠,投之有效。
配生地
心肾之阴不足,阴亏水少致虚烦少寐之证。
生地善滋肾水以补阴,夜交藤善养心血而补阴。
二药相配,补不足之阴血,烦除寝安。
配天冬、麦冬
柯琴《名医方论》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自安。”
天冬、麦冬甘寒滋润。有清虚火之效;夜交藤微苦坚阴,具养心阴之功。
三药相合,清虚火,养心阴,阴补而神藏,心和而神安。
配羌活、独活
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夜交藤专搜全身之风邪。
三药合用,祛风胜湿,舒利关节而通痹,厢治风湿在表,肩背痛不可回顾。
头痛身重,或腰背疼痛等证,效果较佳。
配当归
肌表不固,感受风邪,致络脉不通,气血受阻,而为疼痛。
治宜祛风活血,通痹定痛。夜交藤性善走窜,专于搜风。
当归辛温行散,善化瘀廊。两药相配,风邪可除,瘀血可消,痹痛则解。
秋季养生茶有什么 天麦冬茶
原料:天冬、麦冬各1 2克。
做法:将二者加入开水300毫升中浸泡10分钟,弃渣喝茶。
功效:有养阴生津、清肺降火之功。
麦冬怎么挑选 看外观
正宗的麦冬呈纺锥行,两端稍尖,表面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呈淡黄色;而不好的麦冬颗粒干瘪,并没有饱满的现象,这样的麦冬营养价值比较低,所起到的药用价值也不高。
肺气肿吃什么中药药最有效 气阴两虚型肺气肿
动则气短,声低气怯,自汗畏风,干咳无痰,或痰少不利,口干欲饮,心中烦热;舌红,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方用育阴培元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太子参,五味子,天冬,麦冬,知母,百部,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黄,川贝母,冬瓜子,天花粉。
方中以太子参,黄芪,五味子补益肺气,生地黄,天冬,麦冬,知母养阴生津。贝母,百部化痰止咳,天花粉,冬瓜子利痰,地骨皮,桑白皮养阴清热。
天冬与麦冬功效区别 功能区别
天冬:润肺,又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如肾阴亏损、潮热遗精等症,则多用天冬。天冬苦寒之性较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滋腻性较大。
麦冬:润肺,又入心经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入胃经,能养胃清心。如胃阴不足、心烦燥渴等症,多用麦冬;麦冬养胃阴与清胃热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
嘴唇干裂吃什么好 百合二冬膏
食材:百合、天冬、麦冬各250克
做法:将上3味药洗净,加水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取汁,浓缩成膏。每100克清膏中加炼蜜50克混匀。每日早、晚各用白开水调服15克。
功效:具有养阴清肺、润燥止渴之功。主治燥咳痰少、咽喉干痛、口唇干裂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