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症状 急惊风的先兆症状
小儿惊厥的症状 急惊风的先兆症状
由于发生急惊风的原因不同,儿童的体质差异和受病的深浅不一,急惊风的发病表现也不尽一致。虽然急惊风的病情来势急暴,在惊厥发作之前,一般小儿都会有呕吐、发热、烦躁不安、睡觉易惊,或者有摇头吐舌,咬牙切齿,时而发出惊啼等先兆症状。但常由于先兆症状发生时间短暂,常常不易被人们所发现。
小儿惊厥怎么按摩 小儿惊厥诊断
小儿惊厥有急惊风和慢惊风之分,常见于小儿高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发育不全等病。多发于1-5岁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症状以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四肢强直痉挛,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为主证。
急惊风来势急骤,发作前可有呕吐,发热,烦躁,易惊等先兆。
慢惊风除主证外,患儿还有手足抽搐无力,形神疲惫,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冷,呼吸弱等表现。
婴儿惊厥症状
1、当发生惊厥时,婴儿的头部通常情况下会转向一个地方,脖子往后背仰,视线笔直两眼发直或者翻白眼,嘴巴里面会吐出东西来,手脚僵硬或者抽搐,双手握拳,很多时候还会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2、婴儿在抽搐时意识模糊,同时不喘气,面色发青。差不多一次抽筋会持续数秒或者数分钟然后会慢慢停止,要是发现婴儿连续抽搐半小时以上为惊厥持续状态,那么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里面治疗。
3、有时候惊厥发病时抽搐的症状往往会被我们忽略掉。婴儿入睡后或许就会出现一点点的肌肉轻微抽搐,这是由于没睡醒或者快要苏醒时手脚乱动,这种情况常有,不要误认为是惊厥。
小儿惊厥的症状
及时退烧是防止高热惊厥出现或反复发生的制胜法宝。
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时,妈妈就要及时为宝宝采取降温措施,尤其是曾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宝宝。
物理方法降温:可以用20℃左右的凉水毛巾湿敷宝宝的头部。此外,买些冰垫放在冰箱最冷的地方,一发热就敷在头上或其他大动脉的地方,如脖子下、大腿根等地方。同时,高热不退时还可以洗温水澡,全身用温水擦拭,促进外周血管扩张,利于热量散出。
药物退热:家中应常备宝宝退热药,如美林、泰诺等。当物理降温法没有效果时,要及时用药物降温。也可以二者同时进行。另外,服药后还应多喝温水,以利出汗排热。
如果在家中不能退热,要及时去医院。
温馨提示:
1。平时要预防感冒。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如超市、车站、电影院等,以免被传染上感冒;如家中大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宝宝少接触;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2。提高宝宝免疫力。营养均衡、经常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宝宝抵抗力。
3。宝宝退热后,要观察体温、出汗情况。若汗出热退,则病情好转,及时为宝宝擦干身体,更换衣服及被褥,以防受凉。
小儿惊风偏方
芭蕉薄荷汁
组成:鲜芭蕉、鲜薄荷各适量。
用法:上药分别捣烂取汁,和匀备用。取汁涂抹头顶留卤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
主治:适用于小儿急性惊风。
薄荷油
组成:薄荷油1-2滴。
用法:用温水半面盆,加入簿荷油1-2滴,搅匀,给患儿洗擦周身。
主治:本法用于夏天小儿高热惊厥。薄荷油不可多用,多用小儿洗后会寒战。
泡薄荷叶
组成:鲜薄荷叶10-20片。
用法:将上药浸泡于热水中数分钟备用。取药液待水温适中时,洗擦患儿。
主治:用于急惊风。
水煎大蜂窠
组成:大蜂窠一个。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汤备用。取药液待其温度适宜时浴之。
主治:适用于小儿诸热惊厥。
柳树枝尖
组成:细叶柳树枝尖(约2寸长,去粗皮)7~11根,葱白15茎(连须),米酒糟50克,生姜3 克。
用法:诸药混合捣至极烂,用砂锅炒热,布包备用。用时分成2份,1份贴脐上,1份贴头顶,敷20~30分钟,再炒热再敷,至病愈止。
主治:小儿急惊风发作时见目睛上视,牙关紧急,项背强直,四肢拘急,抽搐昏迷,发作前可有发热、呕吐、烦躁,摇头弄舌,时发惊啼或昏迷嗜睡等先兆症状。
石菖蒲汁
组成:石菖蒲、老生姜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取汁,隔汤温热灌服。
主治:小儿急惊风。
朱砂泥
组成:朱砂1克、连须葱头数个、灯芯草。
用法:共捣如泥,滴入香油少许,文火煎熬如膏,摊在布上。先将灯芯草2 段放在脐部,然后贴上膏药。
主治:小儿慢惊风,发病时作时止,或面部肌肉抽动,或某一肢体抽搐,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疲倦,嗜睡或昏迷。
丁香葱白
组成:葱白1根、丁香、艾蓬头各7个。
用法:共捣烂,敷脐孔,布包。
主治:小儿惊风。
中医急惊风的概述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重急病证,临床以昏迷、抽搐为特征,又称“抽风”。惊风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年龄以l~5岁小儿最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惊风在古代属四大儿科要证之一,由于来势急暴,变化迅速,因此也是一种“恶候”。惊风属西医学“小儿惊厥”。
惊风可出现许多不同的证候,临床用四证、八候予以概括。四证措痰、热、惊、风;八候指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发作时四证常同时出现,难以截然分开,而八候则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惊风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类。几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称急惊风;病久已虚,属阴属虚者,称慢惊风。
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搐、昏迷为特征。
外感风邪、时邪,内蕴湿热疫毒及暴受惊恐为主要病因。临床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主要治则,痰盛者首先化痰,热盛者予以清热,风盛者应速祛风镇惊。
惊厥的症状 低钙惊厥
低钙惊厥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手足搐搦,常见于年长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肾功能衰竭者。在婴儿则常表现为全身症状,典型的表现为面肌、口角的抽动,屡发屡止。低钙惊厥最严重也是最为致命的表现为喉痉挛,发作时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窒息死亡。
小儿抽搐的刮痧疗法
小儿抽搐中医叫“小儿惊厥”或“小儿惊风”。发病时四肢抽搐,伴高热、神昏。发病急骤的叫“急惊风”,可见于脑炎及其它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手足徐动,发病缓慢,不伴高热神昏的叫“慢惊风”,见于缺钙、脱水、营养不良等。凡抽搐病因已明确诊断者,及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中带、额顶带后3分之1、顶颞前斜带(双侧)、发热加额旁1带(双侧)。督脉——人中、前顶、大椎。
上肢:大肠经一一双侧合谷。
下肢:胆经——双侧阳陵泉。肝经——双侧太冲。肾经——双侧涌泉。
【药物治疗参考】
1、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用于急惊风。
2、理中丸,小儿健脾丸,活性钙等,用于慢惊风。
小儿急惊风的症状和护理方法
小儿急惊风的症状
1.肢体抽搐,两目上视,意识不清:急惊风往往高热39℃以上,面红气急,躁动不安,继而出现神志不清,
2.慢惊风表现嗜睡无神,两手握拳,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有时小儿会在沉睡中突发痉挛。
小儿急惊风家庭护理方式
1.急惊风发病突然,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在家庭中如果宝宝发生急惊风时,可以采取掐人中、按合谷穴等方法先进行急救,以赢得时间,然后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
2.慢惊风在急性发作时,常用手法同急惊风,先缓解病情。
3.惊风发作时,可以用裹了纱布的筷子放在宝宝上、下牙齿之间让他咬住,以防咬破舌头。
4.宝宝衣服要宽松,及时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如痰液,头后仰,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在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扯拉宝宝的手足,以防扭伤四肢筋骨,留下后遗症。
6,小儿惊风的治疗偏方:用麻线把宝宝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宝宝复苏。
小儿惊风症状
小儿惊风也就是小儿惊厥,抽搐。症状就是孩子发生昏厥意识不清,两只眼睛向上。然后身体不停的抽动。孩子的四肢无力,基本上像是瘫痪的状态,所以非常的吓人。小儿发生昏厥的时候,不会认识身边的所有的人,因为他处于昏迷状态意识特别的不清醒。所以小儿惊风也就是指小儿惊厥昏迷抽风的症状。大家都知道大成年人抽风的症状就是休克的感觉,然后意识状态根本就不处于正常的状态,经常是病态的状态。
出现这种疾病可能是宝宝在日常受到惊吓过度造成的,还有一些情况就是宝宝发烧过度也会造成这种惊厥上的问题,孩子的年龄越小发病率就越是高,情况严重者则出现两眼上翻,中枢神经异常,出现类似的问题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加重孩子的病情,情况较轻的情况下可以给宝宝服药中药制剂的小儿回春丹效果比较好,可有效的治疗宝宝惊吓后出现的这些不良的状态,还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小孩发热得及时退热,小儿惊厥的症状应该注意,小孩会特别烦躁不安,心烦,着急紧张,呼吸突然非常急促、不规律或者停止,脸色会有变化,还有可能头往后仰,眼睛斜视或者上翻,口有白沫,牙齿咬紧,四肢与面部的肌肉抽粗,更加严重的话,还会拉大便、小便,颈部强直性抽搐。这些个症状发作时会持续几秒钟或者几分钟或者会更加长久,然后进入昏迷的状态。小孩发热导致惊厥,应该要尽快及时降温,观察小孩的体温、呼吸、脸色等变化。
小儿惊厥的症状
(一)惊厥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无定型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如呼吸暂停,不规则,两眼凝视,阵发性苍白或紫绀,婴幼儿惊厥有时仅表现口角,眼角抽动,一侧肢体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替抽动,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
(二)惊厥持续状态
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为惊厥的危重型,由于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高热,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脑疝。
(三)高热惊厥
常见于6个月至4岁小儿,惊厥多在发热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不定,常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发生,起初为高热惊厥,发作数次后低热甚至无热时也发生惊厥,有时反复发作多次,一次惊厥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脑电图检查在惊厥发作2周后仍为异常,预后较差,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为15%~30%。
小儿急惊风偏方
1.桃仁栀子面治小儿惊风
材料:桃仁25克,栀子20克,白面粉30克。
制作:桃仁洗净、捣泥,栀子洗净、研末;将桃仁泥、栀子末与面粉混合,加入鸡蛋清,调匀。
用法:均匀涂于两足心,用纱布包扎固定。
适用范围:主治急惊风。
2.木芙蓉治疗惊风
材料:鲜木芙蓉花10克,绿茶1克,蜂蜜25克。
制作:木芙蓉花洗净,加适量水,煮沸5分钟后加入绿茶和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
适用范围:用于小儿惊风。
3.菖蒲生姜汁治小儿惊风
材料:菖蒲、老生姜各适量。
制作:将菖蒲、生姜洗净,一起捣烂,取汁。
用法:隔汤温热灌服。
适用范围:小儿急惊风。
这里还为大家介绍一个急救方法:当患儿抽搐大作时,由大人口含生油,用手掩儿双目,当面喷一口,随手用干布抹去油,然后给儿童小便半茶杯饮下,抽搐即止。
小儿惊厥的症状
(一) 轻微型
新生儿惊厥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吸吮、咀嚼样口-颊-舌运动、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样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
(二) 局限阵挛型
以同侧单或双肢体局限性阵挛性抽动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多见于早产儿。
(三) 多灶性阵挛型
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l~3次/秒为特征,可由一侧肢体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有意识丧失。常见于颅内疾病或某些代谢异常等。
(四) 强直型
为全身或四肢强直性痉挛(伸直或僵硬)。提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需与去大脑强直和角弓反张鉴别。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伸直,丽上肢内旋、瞳孔散大、两眼球向下移动,常为脑衰竭的终末体征。角弓反张表现为背部持续后弓,见于胆红素脑病、破伤风及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
小儿发烧惊厥症状 小儿惊厥的前期症状
患儿可能会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